(本文來自一位深圳失業中年人的口述,為真實經歷)
中年失業
我叫劉陽(為化名),今年41歲,來深圳18年,老家江西南昌,學歷在職碩士研究生,專業MBA。在深圳失業快一年,因與作者是朋友,應他之邀,講述我在深圳的經歷。
先說一下個人經歷吧,2003年我來的深圳,當時學歷是大專,最早在龍華富士康工廠干了三年,后來,實在厭倦了流水線作業的工作狀態,轉行,做了人力資源。當時,為了就業,我還考取了人力資源師資格證書,六年前,我拿到了高級人力資源師,國考的證書。前幾年,這種證書國家不再組織單獨考試了。聽說只有經濟師有人力資源方向的。
此后,我在制造業、科技企業干了共計十五年的人力資源工作,先后換了四家單位。其中,在倒數第二家單位因為個人的努力,拿到了公司分配的股份,于2018年,兌現股票在深圳買房。也是這一年,被獵頭挖到另一家單位當副總,2021年5月,我被迫辭職,失業至今。
首先聲明,并不是想在這里博眼球,或者賣慘,作者說把我的經歷講出來,或許會對在這個城市奮斗的年輕人,或者即將步入中年的朋友有一些幫助,所以,我才同意發表。
先說說我被迫離職的事吧。
我于2018年到了最后這家單位,當時,因為在倒數第二家單位呆得時間較長,做到了常務副總,所以,經歷被最后一家單位看中。當時給我的月薪是40K,比原單位高出10K。
三年左右的時間,我用自己的努力為這單位梳理業務、組織、人員,幫助公司將營業額從兩千多萬,干到了1.8個億。可老板遲遲不肯兌現當初的承諾,還使用各種手段逼迫現有高管離職,我迫于無奈,只得也提了辭職,離開單位。
公司是做安防設備和醫療器械的,2018年,我到公司的時候,老板一直在國外,公司由他選定的一位總經理在主持。總經理是老板一個遠房親戚,因為在一家頭部企業擔任過技術負責人,所以,老板把他請了過去。我的任務是輔助總經理經營好公司,提升營業額。
因為總經理既沒有創業經驗,也沒有職業經理人經歷,所以,需要一位能力較全面的經營人員協助。老板看中了我的經歷。
三年左右的時間,我們把業績做出來了,公司也發展起來了,可我們卻不得不被迫離開?
老板原來有家貿易公司在香港,發展得還可以,但是這幾年香港局勢不穩,疫情防控一般,導致他的公司被迫關停。見我們經營的企業有了起色,他想自己來操盤,所以,想把我們主要的高管都清出來。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并不是不能理解他,五十多歲的年紀,天天鍛煉身體,精力還旺盛得很,得有事情做。而這家企業在我們幾個手里盤的時間也有三年了,大大小小的管理層都是我們招進來,帶起來的,他很擔心自己不能完全掌控企業。
于是,開始以疫情為由,要求全體高管集體降薪30%。營銷副總受不了,主動離開了。針對產品負責人,開始各種降職,奪權,架空的手法,連我這個職場老兵看得都覺得沒什么意思,那哥兒們也選擇了主動離職。
輪到我,他剛開始一個勁地表揚,稱贊我工作做得好,尤其在幫助總經理提升營業額和組織管理上,后來,再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說企業需要我們都能沉到一線去,讓我把手里的工作交給下面的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女孩子,叫我到一線去跑跑市場。說現在,疫情期間,公司的銷售業績不穩定。其實,因為疫情的原因,公司的業績反而猛漲,根本沒有受到影響。
我心知肚明老板要干什么,就選擇了主動離職。就這樣,離開了工作三年多的單位。
盡管,離職的前幾天,留下來的同事紛紛請我吃飯,也問我接下來,公司可能會有什么樣的動作。我倒也沒有多說什么。畢竟,總經理還在,我們的關系還算不錯。其實,最難受的人還是他,以前,公司的經營可以自主決策,現在,就連聘個經理也得老板點頭。
2021年,我離開公司的時候,剛好MBA畢業,我想著,雖然40歲了,但畢竟自己這幾年也沒有落下學習,一直在進修,也在不斷地提升自己,憑著985、211雙重點畢業的MBA,應該不至于找不到工作吧,沒成想,現實狠狠抽了我一記耳光。
從2021年5月份離職開始,我便積極地投簡歷找工作,家里光房貸一個月就兩萬多,兩個小孩在深圳上學,還有其余的生活支出,如果不上班,日子怎么過?
沒想到,找工作異常地不順利。
第一個感受是,面試的機會很少。我有大概八、九年沒有主動投遞過簡歷了。我記得,三十多歲換工作的時候,一周最少也有兩至三個面試機會,而這一次,一周有一次面試的機會都已經是燒高香了。而且,面試也并不順利。大數的HR在電話都會問我離職的原因,我只能說家里有事,要請很長時間的假,不好意思說,是被迫離職。
我家住龍華,而面試的單位要么在坪山,要么在寶安機場附近,直線距離雖然不遠,但路都比較繞,足足有差不多一個半小時的車程。
這么多年的職場經歷,我從來沒計較過上班地點的遠近,世界上哪有這么好的事,既要地點近,還要工資待遇好,又要雙休,我對這些都沒有太多的要求,只要待遇能配備上,其他就不做過多了的要求了。
畢竟,小孩有老人幫忙帶,家有老婆在操持。
可面試了有七、八家吧,我自我感覺面試的效果都還不錯,可一個OFFER也沒拿到。我反思了一下原因,可能是自己的待遇要求高了,最后,估計用人單位會考慮更低成本的用工。于是,我將待遇要求從原來的30—50K每月,降到了20—40K每月。
終于有一家寶安福永的電子廠給我發了OFEER,讓我去上班,職位是副總經理,待遇28K一個月,雖然比之前確實低不少,但考慮到有兩三個月沒上班了,心想,先上班再說吧。
于是,我去上班了。
第一天,老板走到我的辦公室,說他想裁掉一批員工,大約一百多人,不想給補償,叫我用一些其他的手段。說實話,我從進入職場,做人力資源和管理工作以來,就沒有做過這么缺德的事。如果老板真沒錢,也可以幫員工找其他更好的出路,憑我在深圳這么多年的經驗,給一百多個工人找份工作也不難。
如果公司確實困難,我們還可以跟員工商量,少給些或者分期給,但該給人家的不能不給。工作這么多年,我知道不少不太規范的企業會這么做,但我實在做不出來。工作可以不要,別把自己的名聲搞臭了,我還要在深圳呆呢。思慮再三,跟老板說了句不合適,就離開了。
接下來,面試的機會就更少了,進入到下半年,基本沒什么面試的機會。于是,我想起另外一條路,轉行做培訓講師或者咨詢顧問。好在自己的學習能力還可以,彼德·德魯克、拉姆·查蘭、杰克·特勞特、菲利普·科特勒等人的書沒少看,既有理論知識的基礎,也有企業經營管理的實踐經驗,我又拿到了MBA的學位,我想著,應該不難。
可現實卻又狠狠抽了我一記響亮的耳光。
其實,中國現在這個社會,等你年紀到了,能不能找到工作,跟學歷高低沒關系,跟你的能力關系也不大。我身邊至少有五六位研究生畢業沒有辦法找到合適工作的中年朋友,他們都曾經是企業的高管。
我開始投遞培訓師、咨詢顧問。但凡在網上溝通的,人家第一句話就問你,有沒有項目的經驗,有幾個項目經驗,我只能含糊回答:可以當面聊。唯一一次,有過面試的機會,那是一家專給制造企業做咨詢的管理咨詢機構。
我一去面試,面試官就開始跟我講如何忽悠客戶,怎樣的套路能讓客戶買單,我實在聽不下去,就打斷他,離開了面試現場。
從去年到現在,一個月里偶爾有兩個面試的機會,最終都沒有什么結果。其實,現在,有個兩萬的工資,我都會去上班。雖然說起來有些心酸,但不得不面對現實。
這將近一年多的時間,我的狀態很不好。
剛開始,還沒有覺得,后來,感覺越來越明顯,人變得很焦慮。家里沒有像樣的收入,只得吃老本。可老本也吃不了兩年了。失業后的三個月開始,經常晚上失眠,大概到了四點左右,就睡不好,大約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一直反反復復,想自己為什么會到今天這個地步。上學時,努力學習,成為班上成績優異的學生。參加工作以后,努力工作,成為企業的高管。就連工作的業余時間,也沒忘記進修學習,提升自己。就是這樣一個努力上進的我,為什么會混到現在這個地步呢?
為了緩解沒有收入的焦慮,我開始利用晚上的時間跑順風車,跑滴滴。雖然收入不穩定,但多少有些心理安慰。記得有個朋友說過一句話,難道在深圳,職場中年人的終極歸宿就是滴滴嗎?我不知道,也不想把跑車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雖然行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去年年底,我注冊了一家咨詢公司。既然別人不要我,那我就自己干。偶爾接些培訓和人力資源咨詢的項目做。這段時間,在整理一些課程,做一些企業的案例研究。有時候,人家付個幾百,幾千塊錢,收入也不穩定。
本來已經下定決心自己干,自己也開發了幾門課程。但一想起家里沒有收入,就想還是要有合適的工作單位。
反思自己為什么會失業?
我覺得中國社會真的內卷得太厲害了。記得去年還看到過一則新聞,有一位曾經的職場精英、企業高管,一個失業的中年男人向政府求助。其實,大可不必。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必一定要在職場就業。既然一線城市的職場如此不歡迎我們,我們大可不必在這個領域去尋找自己的發展機會。
許多人都曾經討論過無數次,深圳,到底還適不適合中年人發展,答案是否定的。深圳適合真正的精英階層,如果不能成為精英階層,你會活得很累。即便成為精英階層,你也不一定能活得很輕松。
深圳是一座年輕且充滿活力的城市,年輕時來深圳發展最好。但一定要記住,深圳是一座消費型城市,許多人年輕時來深圳打工,來深圳賺錢,在深圳消費,深圳賺錢深圳花,花完了回老家。這是許多人,用一生的青春換回的教訓。
也許你會說,也有不少中年人在深圳混得不錯,有車有房有票子,我在深圳也有車有房有存款。這些都不重要。真正的精英階層畢竟只是少數,按照二八原則理論,按照現在這種社會形態發展,深圳未來失業的中年人可能更多。所以,如果你已年屆三十,一定要提前做好規劃,如果你也是在中小企業做,如果,中小企業的高管也是你的天花板,建議你早做打算。
一定要提前做好中年規劃,才不至于被中年之痛打個措手不及。
許多人如我一般,年紀輕輕來到深圳打拼,最后發現,好像能夠在這個城市短暫停留,卻又發現,這個城市并沒有為你準備生存的空間。我們將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這個城市,我們把人生當中最美好的時光留在了這個城市,卻發現,這個城市讓我們感覺異常的冰冷,沒有任何溫度的冰冷。
作者讓我以過來人的身份,給大家一些建議。我想了想,有這么幾個建議:
一、 建議年輕人慎重選擇來深圳發展,按中國城市規劃和發展的態勢,粵港澳大灣區未來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城市集群,超越全球其他灣區的存在。(全球四大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出處《大國大民》)。
經濟越強,競爭越劇烈,有闖勁是好事,但懂得理性選擇也許會為你的人生帶來更好的發展。我在內陸一些同學,生活和工作在三、四線城市,有九江的,有宜春的,他們的生存狀態可能比我現在的狀態要好。而且,從整個國家的發展來看,如果大家一味涌入大城市,未來一些三、四線城市的發展會更加的艱難,可能一些三線城市也會出現空心化。相對而言,這些地方可能還存在一些機會。
二、 早做規劃。中年不應該在職場過多地停留。但一定要早些做出規劃,三十歲時就應該規劃好四十歲你要做的事,這樣,你在面對中年危機的時候,會更加從容。
三、 年輕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存錢,不要聽信某些鬼話,消費花出去是進入流通渠道,確實會為整個社會帶來資金周轉的高效率,但是,犧牲了個人的儲蓄。錢存起來是你自己的,花出去就是別人的。
以上所述,為個人真實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