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賺錢有兩個決定因素: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
也就是所謂的“開源節流”。
所以關注企業的盈利能力,肯定不能忽視他的成本。
今天分析的指標就是跟成本相關,“成本利潤率”。
成本利潤率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是“剩余價值率”的遠親,兩者關系很有意思,因為利潤其實本質上就是剩余價值。
剩余價值率說的是工人受資本家剝削程度的表現,這個是經濟學里面的知識,我講完常用的財務指標,后面主要就會講經濟學的內容。
經濟學其實并沒那么高大上,恰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處處可用。
我經常會跟身邊的很多朋友說,可以不做投資,但是不能不懂基本的經濟學,因為每個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可以利用經濟學邏輯。
我將十幾年研究經濟學的心得分享出來,期不期待?
回到今天的主題成本利潤率。
它是指利潤與成本費用的比率。
計算公式為:
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費用
這里面的利潤就是企業的“利潤總額”,財報里面直接有數值。
成本費用顧名思義,就是成本和費用兩塊。
成本費用=營業成本+其他成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研發費用
有一點需要注意:
我在用這個指標的時候,會先把所有利潤來源擺出來,然后把所有成本和費用也擺出來。
兩者做一下對比,因為利潤來源五花八門,可能有的利潤跟成本和費用沒任何關系,比如政府補助等等。
我們做任何計算的時候都不能直接硬套公式,要多想想有沒有更合理更準確的方式。
實際上大多數指標的計算公式都是常規式的,肯定是對的,但不一定是最準確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做調整。
所以我在算成本利潤率的時候,會把跟成本和費用沒關系的利潤給減掉。
我的計算公式是:
成本利潤率=(利潤總額—跟成本費用無關的利潤)/成本費用
仔細想想,這樣是不是要更準確一些?
這樣還有一個好處,有些企業自身有問題,為了瞞天過海,讓數據更好看,就玩弄利潤表。
利潤表是三大表里面最容易操縱的,輕輕松松就能讓虧損變成盈利。
但是不管怎么玩弄利潤,也總得有來源,事實上很多人都會把心思動在主營業務之外的收入上去,因為銷售只有一千萬,很難做成一個億,但是主營業務之外的收入就容易多了。
所以建議大家在用成本利潤率這個指標的時候,也像我一樣把利潤多擼一擼,無關的就擼遠一點,離真相就更近一點。
這也是有那么多財務指標的原因,不管哪個指標,單獨去看,都沒意義,選用幾個合適這家企業的指標,綜合研究,每個指標都離真相近一點,幾個一起組隊不就很近了嘛!
成本利潤率當然是越高越好,它反映的是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體現了企業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
指標越高,利潤就越大,企業的經濟效益當然就越好。
所以總結來說成本利潤率可以說是企業賺錢質量的佐證之一,賣貨越多,成本越低,賺錢質量才會越高。
但是企業賺錢的前提是要有銷售,所以賺錢質量的高低有取決于銷售質量的高低。
而判斷銷售質量的指標就是今天要講的第二個,“銷售現金比率”。
很多人都只關注企業的營收和凈利潤,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你得知道企業的營收和凈利潤質量怎么樣才行,也就是關注本質核心,才是真正看懂財報。
銷售現金比率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財務指標,是指經營現金凈流入和營業收入的比率。
計算公式為:
銷售現金比率=經營現金凈流入/營業收入
為什么說這個財務指標很好呢?
我們把企業的產品分為三類:搶手產品、常規產品、滯銷產品。
如果一家企業的產品很搶手,銷量好的同時,現金流也會很好;
如果一家企業的產品屬正常,銷量正常的同時,現金流也會正常;
如果一家企業的產品屬滯銷,銷量差的同時,現金流也會很差。
而沒有什么東西還能比產品更能說明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好產品雖然不代表企業就一定很好,但產品一定是決定企業好壞的前提條件。
差的產品,企業一定沒有競爭力,遲早會被市場所拋棄。
不然“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可不是白說的。
所有上市企業中,絕大多數都屬于第二種情況,所以說真正優秀的企業很少,大部分是平庸的,這也是很多投資者覺得A股沒有“價值投資”土壤的主要原因。
我覺得還是有點偏激,雖然優秀的企業確實不多,但你要說鳳毛麟角,還是夸張了點,其實還是有的。
健康的狀態肯定是銷售現金比率等于1。
頂級優秀的企業可以做到銷售現金比率大于1。
等于1的意思就是賣出多少貨,同時就收回多少錢,營收和現金流自然是差不多的。
大于1的意思就是貨還沒賣出去,錢就已經收回來了,現金流自然就比營收還要好。
小于1就不用說了,貨賣出去了,錢還收不回來,這樣的企業現金流一定有問題。
所以這個指標直觀得不能再直觀了。我先不管你業績怎么樣,至少能一眼看出,你的銷售質量,從而判斷你的競爭力。
比如銷售現金比率等于0.5,那就是說明還有一半的貨款沒收回來。
為什么沒收回來?
傻瓜都知道,不是賒賬就是造假。
不管哪種情況,都可以直接PASS掉。
所以你看這個財務指標好還是不好?
覺得好的,趕快點個贊。
關注持續更新內容,一起探索企業基本面的研究,收獲必然巨大。
值得你期待!
我需要你們赤裸裸的支持,才有動力持續分享這些財務指標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