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女人的清白有多簡單?
答案是:觸碰一下私處。
哪怕不是主觀故意而是“誤碰”,女人的清白也將毀于一旦。
這事聽似匪夷所思,都什么年代了,思想還如此桎梏?
然而,這事不僅真實存在,而且發生在被譽為“文明搖籃”的土耳其。
在這里,人們的思想封建落后,女人的地位普遍低下,虐待、暴力更是常有耳聞。
“文明的搖籃”并不文明,這種愚昧、可笑、無知,在導演蒂尼斯·艾葛溫的鏡頭下,呈現了出來——
《野馬》
01
在黑海之濱的土耳其北部小鎮,女人們生活在世俗的偏見中。
她們時刻把“貞潔”銘記于心,稍不留神就會落下“蕩婦”的罵名。
可偏偏有五個女孩觸犯了禁忌,一個突如其來的事件,剝奪了她們選擇未來的自由。
陽光明媚的午后,在歡送完搬去伊斯坦布爾的老師后,五姐妹去海邊嬉戲。
為了安全起見,她們騎在了男同學的肩上。
就這一個無意的舉動,卻觸犯了當地的禁忌。
因為她們的私處觸碰了男孩的肩膀,在外人眼里,貞潔已不復存在。
回到家,奶奶的臉色很難看,因為早已有人向她告發了孫女們的丑事。
她大罵孩子們不檢點,把她們關進房門一一訓斥。
姐妹們面面相覷,玩水怎么就成了大人眼中不要臉的越軌行為?
四姐更是怒不可遏,她跑到院子里,燒掉了一把椅子。
她質問奶奶:這些椅子也碰過我的屁股,難道它們就不惡心嗎?
面對年邁奶奶的管教,姐妹們尚能有點情緒上的發泄,等粗暴的叔叔回到家,她們就徹底失去了反抗能力。
叔叔以玷污家族名譽為由,要對五個孩子“家法伺候”。
雖然在叔叔面前,奶奶毫無話語權,但看到叔叔窮兇極惡的樣子,奶奶還是義無反顧地用身子擋在孩子們的面前。
她一邊念叨孩子的父母死的早,一邊保證下次一定會教育好她們,這才讓姐妹們逃過了一頓毒打。
為了保住孩子們的貞潔,姐妹們被奶奶鎖在了家里,沒有允許不得私自出門。
就連她們的漂亮衣服、電子用品、化妝品都被認為是“臟”東西,全部被沒收。
她們除了蜷縮在一張小床上發呆,其他無所事事。
當家庭變成了監獄,所有人的臉上都沒有了往日的燦爛笑容。
寂寞終究讓她們產生了抵觸,帶頭壞規矩的便是大姐。
當聽到樓下男友的呼喚,大姐義無反顧地沿著窗戶外的水管爬下,偷偷約會去了。
有了大姐的先例,姐妹們都有了逃出禁錮的勇氣。
她們相約去城里看足球比賽,抄小路沒趕上巴士,當街攔下一輛貨車。
乘著貨車,孩子們歡呼雀躍,她們的快樂本來就很簡單。
然而,這次集體出逃讓她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那就是在樓梯口加了一層鐵門。
為了那張至高無上的“膜”,奶奶甚至不允許姐妹們去上學,生怕她們再干出什么事來毀了自己的貞潔。
另一方面,叔叔卻在夜晚偷偷潛入孩子們的房間...
擔心丑事外傳女孩們嫁不出去,奶奶急著給她們張羅婚事。
只有“父母”之命,沒有媒妁之言,新人甚至連面都沒見過,婚事就這么愉快地決定了。
大姐可不干了,因為她有男朋友。
無奈之下,奶奶把這門親事的接力棒交到了二姐手里。
二姐沒有男朋友,即便不情愿也只能答應下來。
就這樣,大姐和二姐選擇在同一天舉行婚禮,大姐和心愛的人親吻熱舞。
而二姐卻只能孤零零地躲在墻角偷偷哭泣。
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注定了二姐今后的不幸。
小妹勸二姐逃跑,二姐又何曾不想逃離這個牢籠,可她無處可去。
更令人痛心的是,新婚夜的當晚,二姐的公公婆婆整夜都守在房門外,等著兒媳見紅的“喜訊”。
等了一晚上,床單還是干干凈凈,這可惹惱了公婆。
他們立馬拉著二姐去醫院做處女膜鑒定。
躺在冰涼的病床上,二姐的心比病床更涼。
一番檢查后,確認了二姐處女膜完好無損,這才讓他們放心。
畢竟,這張膜完好與否關系著家族的聲譽,比孩子的婚姻幸福、生活和諧重要得多。
二姐的遭遇讓三姐感到灰心喪氣,與其做一顆被擺弄的棋子,倒不如自我解脫來得痛快。
小小年紀的她,竟然扣動了扳機,隨著一聲槍響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三姐的死對小妹產生了深深的觸動,她開始想念自己的老師。
在小妹印象中,老師思想開明,為人和善,她就像一座燈塔為自己照亮了方向。
只不過每當小妹提出要去伊斯坦布爾的時候,所有人都回答她“那里太遠了”。
一個“遠”字,就讓所有人在這個封閉保守的小村子里坐以待斃。
可這次,小妹終于不再妥協,為了不讓悲劇重演,她決定離開這里,去伊斯坦布爾尋找自己的老師。
她每次算好時間溜出去,讓卡車司機教自己開車。
每一次逃跑,都會讓家里的鐵門多一層,直到所有的窗戶都加上了鐵欄,小妹也學會了開車。
四姐的婚期如約而至,這是小妹出逃的最佳時刻。
她把出逃計劃告訴了四姐,并打算帶四姐一起脫離苦海。
消息的泄露激怒了叔叔,他揚言要將姐妹倆殺掉。
好在小妹早就聯系好了卡車司機,在他的幫助下,姐妹倆成功踏上了前往伊斯坦布爾的路。
02
禁足、性侵、買辦婚姻、處女情結等所引發的女性悲劇,在土耳其不僅真實存在,還曾引發土耳其全國性的游行和抗議。
“女德”、“貞操”,這些向來都是愚昧之人站在道德至高點上對她人要挾的借口。
作為與西方世界接壤的世俗化大都會伊斯坦布爾,也成為了土耳其農村人心中的烏托邦。
因為在那里,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樣平等自由。
而此片所表達的正是新興思潮與封建保守教義的一種較量。
奶奶、叔叔作為封建禮教思想的約束者,他們本身也是受害者。
雖然絕大多數人在“文明的搖籃”里不省人事,但也有像小妹這樣的覺醒者。
正如片名《野馬》一樣,她們就像是不被教條迂腐所馴服的“野馬”,奮力掙脫禁錮,努力踏平阻礙,奔向屬于自己的未來。
當小妹和老師緊緊相擁的那一刻,我知道她們勝利了。
事實證明,女孩只有依靠自己,才能達到自由的彼岸。
全片以小妹的出逃為主線,同時也隱藏著一條暗線,那就是到達成功彼岸的關鍵要素——學習知識。
因為教育是解決女性地位的根本手段,正因為小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才能成為覺醒者;正因為她三番五次溜出去學開車,最后才成功到達了伊斯坦布爾。
老師作為片中唯一的知識女性,她既是小妹的榜樣,更是現代女性自食其力、掌握自己命運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