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年僅14歲的女孩雙腳離地,被人像牲口一樣抬舉出自家屋門。
她奮力哭喊掙扎,不斷地向家里人大聲喊著“救救我”。
然而父親和奶奶卻無動于衷,圍觀的同村人在哄笑。
女孩弱小的力量無法與三個人抗衡。
只得在聲嘶力竭的絕望中,被生拉硬拽著去往所謂的“新生”。
鏡頭前如此殘忍的畫面,記錄的卻是越南北部赫蒙族真實丑陋的“搶婚”習俗。
在幼時,赫蒙族女孩會將“搶婚”當做一場兒童游戲。
然而這看似熱鬧且普遍發生的“搶婚”背后,實則是對女性赤裸裸的“性剝削”。
?——【·赫蒙族的“搶婚”·】——?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琪,是越南赫蒙族村寨中一名平凡的14歲女孩。
相較于母親那一輩的女性而言,琪是幸運的。
隨著義務教育在越南的普及,她成為了最早一批上學的女孩子,學習不僅讓琪讀書認字,還讓她獲取了現代的價值觀。
例如女性在18歲以下結婚是違法的,婚姻是男女雙方的自由選擇,只有獲取知識才有機會走出村寨。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認知,琪憑借努力取得優異的成績,同時對未來充滿期待。
然而彼時的她不會想到,現實的困境就像泥潭,一早將她禁錮。
就在琪年滿14歲這年,母親在農歷新年前夕笑著提醒她:
“新年是搶新娘的季節,你出門要多加小心。”
這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便已經道出了赫蒙族村寨中女性的悲哀。
早在原始社會,男性將女性視為可以爭奪、搶掠的物品,從而逐漸形成了帶有暴力與強迫性質的掠奪婚。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人類的道德與素質不斷得以提升,這種原始殘暴的婚約形式逐漸湮沒。
然而“搶婚”行為仍舊在一些偏僻落后的地區保留至今,其中就包括越南的赫蒙族。
每逢農歷新年前夕,男孩可以隨意在街上綁女孩回家過夜,次日再到女孩家里提親。
由于這種習俗普遍存在,女方家也會自然地接受這門婚事。
琪對于“搶婚”并不是一無所知,相反這就是發生在她生活中的現實。
琪的母親就是被父親在新年前夕從街上“綁”來的,在此之前他們素未謀面,卻在一個晚上之后成為了“合法夫妻”。
琪的父親是個嗜酒如命的酒鬼,他在提起自己的“搶婚”往事時總是帶著得意的笑容,稱琪的母親想要偷溜出去,卻被他綁走了。
在這次“搶婚”之后,琪的母親就從一個年幼的少女,被迫成為了妻子,為丈夫生兒育女,同時還要承擔家里的家務與農活。
對于琪的母親而言,婚姻是她無法選擇的,這是一種永恒的無奈。
琪的姐姐也是在14歲被陌生男人給“綁走”的。
彼時是新年前夕,村寨中的所有人都在歡慶新年,在喧鬧聲中喝得爛醉,就連母親也沒有注意,自己的女兒已經被人強行帶走了。
那時琪的姐姐還在學堂里讀高中一年級,卻因為“搶婚”被迫輟學。
等到琪長到14歲,姐姐已經懷上了第二胎,手中還抱著一個尚且不會走路的孩子。
雖然姐姐的臉上洋溢著笑容,然而琪卻感覺到莫名的傷懷。
因為她清楚,姐姐的童年因為婚姻結束了,原本可以擁有的未來也結束了。
赫蒙族的老一輩人,都不認為“搶婚”這個行為是不合理的。
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以及女性意愿應該被尊重等話語,對于他們而言是陌生的領域,沒有人在意女孩們真正的想法,“存在即合理”的觀念在此地被無限放大。
村寨中幾乎所有的女孩,都在進入青春期后被視為是可以“搶婚”的對象。
她們尚且對婚姻沒有概念,卻被殘忍剝奪了上學、自由戀愛甚至自主生育的權利。
就這樣,這些女孩糊里糊涂地成為了妻子、母親。
當女孩被“搶婚”時,恐懼和本能的不適會讓她們哭泣和掙扎。
然而當她們在被迫接受的生活中變得逐漸麻木時,“搶婚”的悲慘經歷又成為了她們認為可以談笑的話題。
村子里的成婚女性會在干農活時肆無忌憚地談論“性”。
就連女孩子們也會在幼年時將“搶婚”當做角色扮演的游戲。
“搶婚”的陋習是充滿悲哀的,然而村寨中女性對此的麻木更讓人心痛。
雖然琪不能明確地指出這種制度到底錯誤在哪里,但是接受過教育的她能夠感知到,自己不想被“搶婚”,更不想步入婚姻。
對于母親的提醒,她只是笑著說:
“我不會被綁走的”。
受過教育的琪,真的能擺脫這一厄運嗎?
?——【·悲劇的降臨·】——?
琪之所以不想步入婚姻,是因為她不想接受不是自主選擇的婚姻。
作為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女生,琪對于愛情也存在著本身的期待。
她自己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在愛情萌芽的催發之下,她在網上開啟了屬于自己的第一段戀愛,然而這段戀愛帶給她的卻只有苦澀。
琪從男友的社交狀態發現,男友并非只有自己一個女朋友,在不能與自己約會時,就去找其他的女生,還用腳踏車載別人。
這樣并不專一的感情令琪對男友失望,她提出分手,并開始期待下一段愛情的到來。
令她沒想到的是,現實的困境比她預想中來的更快。
就在新年前夕的集市上,琪與一名叫做旺的男生相識了。
這個男生借故找她聊天,還與她合影,同時向她伸出表達愛意的手。
面對旺釋放的熾熱好感,琪雖然感到有些不安,但最終還是抵擋不住愛情的誘惑,小心翼翼地牽起他的手,隨他一同去往大山的迷霧處。
跟隨她一同來到集市的導演想要喊住她,阻止悲劇的發生,然而得到的回應卻是她的搖頭。
旺自稱自己是個正派的人,不會發起“搶婚”的行為。
事實卻證明,他在撒謊。
母親在得知這件事后格外的著急,打電話要求琪立馬回家。
顯然,母親已經預感到了事情正在朝著不可控制的方法發展,在聽到琪跟著男子上車之后焦急地幾乎要落下淚來。
越南赫蒙族不僅有搶婚的陋習,還有人販子拐賣少女的情況存在,母親生怕琪會被拐賣到其他地方,那樣她就再也見不到女兒了。
琪的家人足足等待了一夜,最終等來的是旺家人的上門訂親。
得知旺也是赫蒙族人之后,琪的母親破涕為笑,好歹女兒沒有被販賣。
既然琪已經被旺綁走,琪的家人自然按照規矩,開始與旺的家人商議彩禮。
兩家商議決定,旺家人以20斤雞肉、20升酒、100公斤豬肉、300塊錢禮物以及2000元錢,換琪留在他們家里做媳婦兒。
當地的女孩普遍都是以這樣的價格被“出售”的,琪的父親對這個決定很是滿意。
然而琪的母親卻有些搖擺不定,她清楚琪一旦變成了別人家的媳婦兒,那么她的人生也就徹底結束了。
旺家境貧窮,琪嫁給他之后不僅要生兒育女,還會徹底淪為這個家里最繁忙的勞動力。
不僅要照顧家人,還要種田喂牛、燒火做飯,甚至遭受丈夫的打罵。
這是每個赫蒙族女孩都在經歷的苦難。
在議定親事的第三天后,琪在旺家人的陪同下回到了自己家。
她的眼睛腫的像個核桃,一看就是整日哭泣留下的痕跡,回到家之后的她不停地強調,自己不愿意嫁給旺,要家里人拒絕這門親事。
然而琪的父親卻說事情已經成定局,奶奶也喃喃道“這是傳統”。
為了躲避這門婚事,琪逃回了學校,老師和人民委員也來到琪家,試圖利用法律勸說琪的父母拒絕這門婚事,然而父親卻將法律視為一紙空文。
最終母親來到學校,將琪強行帶回了家,還說“老師是在騙她”。
滿心絕望的琪試圖反抗,然而“搶婚”最終還是發生了。
就在琪回到家的第二天,旺的家人就再度上門,將她生拉硬拽地抬出了家門。
聽到琪撕心裂肺的求救聲,借住在琪家的紀錄片導演妄圖追上去制止這出慘劇,卻被琪的奶奶一把攔下。
鏡頭外還有一個男人喊她“不要多管閑事”。
最終還是母親疼惜女兒,將旺家送來的禮物還給了他的父母,并說讓琪和旺喝下分手酒,這門親事就此告吹。
琪壓根就沒有喝過酒,卻在喝分手酒時顯得無比果決。
她嘗到了酒精的苦澀,更苦的是無法自己擺脫“搶婚”陋習的悲哀。
這哪里是一場婚姻,本質就是對女性無情的“性暴力”與“性剝奪”。
導演記錄的有關琪的真實人生其實就到這里。
她以為琪在經歷這場浩劫后能夠醒悟,或許在之后能夠拼盡全力擺脫困境,憑借優異的學習成績和母親的支持,去實現到外面世界探索的夢想。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琪原本已經獲取了可以上越南任意大學的資格,卻因為疫情不得不返回老家。
僅有17歲的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在老家結婚生子。
她最終還是沒能走出那座布滿迷霧的大山,也沒能擺脫赫蒙族女性的困境。
?——【·更多的悲哀·】——?
其實搶婚這項陋習不僅發生在越南北部,還發生在吉爾吉斯這個內陸國家。
這里的搶婚同樣充斥著野蠻與暴力,當地的女人沒有婚姻自主的權利,到水井邊打水都要承擔著被男人直接擄走的風險。
曾有一個名叫庫班提的吉爾吉斯男子,就是通過暴力的搶婚行徑,將一名叫做拉亞娜的女孩強行變成他的妻子。
早在搶婚之前,庫班提與拉亞娜有一面之緣,并就此向她求婚。
當時的拉亞娜明確表示了拒絕,然而庫班提卻不死心。
他買通了拉亞娜的閨蜜,讓她騙拉亞娜到集市上逛街,就此將她強行拉進車里帶走。
在將拉亞娜綁架帶回家后,庫班提的親人則開始對哭泣的拉亞娜進行規勸。
幾個女人不斷對拉亞娜進行勸說,甚至威脅她說,既然庫班提已經將她帶回家,即便是拉亞娜逃走,那么家里的人也會認為她是不潔之身,不會再讓她回家。
這樣所謂的“勸說”其實就是脅迫,這在當地時有發生,有時需要勸幾個小時,有時需要勸上兩三天,但最終力量弱小的女孩都會被迫同意留下。
此后,姑娘會被迫帶上表示愿意成婚的白色頭巾,接過男方家人遞來的糖果。
這時男方會象征性地給女方家人牽一頭羊,這就代表婚事締結成功。
在舉行完婚禮之后,男方家人會將新婚夫妻用過的床單懸掛出來,以示女子的貞潔。
此后,嫁過去的女孩就此喪失了一切地位與尊嚴,要為夫家勞動到死,同時丈夫對她的一切辱罵和責罰都是合法行為,娘家人也無法插手。
因為這樣的婚姻并非是女方的自主意愿,搶婚造就的婚姻離婚率也很高。
然而離婚后的女子也往往會背上“不潔不忠”的頭銜,就此被家里人掃地出門。
不少女人會就此失去生存的門路,不得不以賣淫為生。
甚至還有女人因為受不了“搶婚”的屈辱,就此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
在“搶婚”的陋習中,男人是唯一的獲利者。
他們依靠自身的暴力手段、付出一點點財力就獲得了一個女性作為生兒育女的工具,同時還獲得了一個勞動力。
在“搶婚”存在的地區,女性沒有地位與自尊可言。
她們在男人的眼中不過就是一件商品,她們無法反抗受盡欺壓,最終因為苦痛的生活變得麻木。
“搶婚”造就的婚姻根本不是健康形態的婚姻,而是愚昧和野蠻滋生的暴力。
這些深受其害的女孩原本可以在人生中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卻被隱沒在現實的困境之中,最終始終無法走出“大山”。
想要破除這樣的困境,只有從根本性的思想層面去解決問題。
越是在這樣落后與貧瘠的地區,現代化的教育越是顯得至關重要,目的就是讓人從蒙昧與麻木中清醒過來,從而對現實進行反抗。
然而現在由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已經命令禁止女孩接受高等教育,她們只能上到小學六年級,并不被允許從事任何的工作。
到了如今,阿富汗女性的困境已經越發明顯,她們不被允許前往離家70公里以外的地方,也不能進入政府大樓,甚至不能去看醫生。
人類從女性的裙擺下誕生,然而有些地方的女性卻如同囚鳥,在困境中無法自拔。
?——【·尾聲·】——?
日本女權主義上野千鶴子曾說:“對于女性而言,有選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現如今我們之所以高呼女權主義,對于女性困境予以更多的關注,是努力在為女性爭取更為平等的權益,是希望女性在遭遇不公與困境時有更多反抗的可能。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女性身上存在的潛力和能力已經被得以證實。
她們不應該被囿于家庭和廚房,而是應該追尋真正的自由和獲取能夠選擇的權利。
衷心希望“搶婚”的陋習可以早日消失,女孩能夠早日走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