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小匯造訪了一次杭州某巨頭企業。
接待我的是我的老友,也是這家公司的高級招聘經理T同學,他做了8年的招聘,前前后后面試過上千人。
今天T同學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眼中的12條招聘真相,可以說每一條都很犀利。
招聘工作更像是一場修行,30%在你專業能力、30%在你的人際理解力、40%在你的耐心和心態。專業能力后天可以補,但人際理解力和心態后天真的很難。
一枚好的招聘HR,需要懂的東西就像百科全書一樣多,具備的素質都夠寫一本《武林秘籍》,那么多素質要求中最被人忽視的卻有3個:遵守職業道德、少表達多聆聽、把握分寸感。
比'找到人'更重要的是,你能花時間去了解你所在行業的人才分布情況,特別是稀缺人才分布的情況,很多開始從事招聘工作的新人都會忘記這一點。
能快速判斷候選人的綜合能力、掌握候選人精準的求職動機、還可以和高端候選人平等對話,能同時擁有這3項素質的招聘HR,在杭州,月薪都能超過2萬,更別提上海或北京。
招聘的邏輯是按照“降序排列”的,總監面試副總監,經理面試副經理,在降序的過程中如何保證招過來的副手或者下屬也是一流人才,對候選人有一個最基本的條件:不管任何職位,都要有理解業務的能力。否則入職工作之后也很難對話。
招聘速度不是招聘工作的核心。招聘要慢,解雇才要快!
職業素質和基礎素養不高的人,最好不要招,因為能力可以培養,但是素質和素養,極難培養。
一支優秀的團隊就好比冠軍球隊,就算今天拿了冠軍,每個位置都有優秀的成員,全隊上下都不缺人,但還是需要招入有潛力的新人,以備不時之需。
剛畢業的人,看他的韌性和好奇心;工作三五年的人,看他嚴謹和團隊意識;工作超過五年的人,要看他能不能知進退。
比招聘渠道更重要的,是用對招聘渠道,最聰明的招聘HR,他們也最善于發現最劃算、最好用、最省心的招聘渠道,再利用省下的時間,去完善和補充招聘工作的其他角落。
與此同時 ,比起這些方法的轉變,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的轉變。
比如新型的招聘思維模式——“營銷式招聘”。把招聘當成營銷去做,將招聘職位看做產品,將市場上的求職人才看所營銷的對象,這樣會讓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