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14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根據7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定,全國碳交易市場將于今年7月擇機啟動,應該說近期全國碳交易市場將正式啟動。” 受到“碳達峰、碳中和”利好刺激,如今市場上“最靚的崽”無疑是新能源。上半年一眾業績領先的基金,多數投資于新能源行業,不少重倉新能源的基金近2年回報更是超300%。
A股市場方面,在經歷連續大漲之后,今日新能源板塊出現調整,截至收盤,新能源指數(000941)跌2.51%。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該指數已經累計漲幅達40%,近2年漲幅更是超200%。那么在小幅回調之后,新能源是否迎來上車良機呢?多位基金經理表示,國內新能源行業的旺季還沒來,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最旺的季節是金九銀十,下半年的基本面表現大概率會比上半年好,因此機會有望貫穿全年。
新能源基金又瘋了!近2年收益超300%
數據顯示,截至7月13日,在所有權益類基金(普通股票型+混合型)中,近2年業績回報在300%以上的均是主投新能源方向的基金。其中,趙詣管理的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近2年業績回報高達378.71%,排名第一,陸彬管理的匯豐晉信智造先鋒A近2年業績回報高達340.05%,排名第二。孫浩中管理的信誠新興產業,近2年來收益也高達328.27%。值得注意的是,在混合型基金中,該只基金近一年回報高達144.35%,排名第一;今年以來回報達67.58%,排名第二。
此外,鄭澤鴻管理的華夏能源革新、李瑞管理的東方新能源汽車主題、王陽管理的國泰智能汽車A、鄭偉管理的信誠中小盤等近2年業績回報也都在300%以上,根據一季報,這些基金也都重倉了新能源。
一些基金經理已大幅加倉新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時期以來,多只以新能源為主投方向的基金估算凈值與實際凈值偏離度明顯加大,有些基金的估算凈值漲幅和基金凈值偏離度超過2-3個百分點,可見這些基金經理已經調倉。
北京一位新能源方向基金經理向記者坦言,其實在今年6月時候,自己基本上已經把60-70%的倉位調完了,他表示,只要市場風險不大,就會把主要倉位放在新能源行業,頂多適當調整倉位結構,比如之前倉位比例是新能源車50%、光伏40%,現在可能70%都是新能源汽車,此外,考慮到控制回撤和波動,自己會還會配些金融地產等。
此外,隨著基金二季報拉開序幕,新晉百億基金經理高楠率先披露二季度調倉情況。以其管理的規模最大的恒越核心精選為例,在最新前十大重倉股中,以可選消費、新能源、科技、醫療健康等為主。相比其一季報,新增了寧德時代、晶澳科技、富滿電子和港股的李寧,寧德時代和晶澳科技均為新能源產業鏈的龍頭,富滿電子為半導體芯片細分龍頭。而茅臺、瀘州老窖、中國中免等已不在其前十大重倉中。
數據來源:基金二季報
截至二季度末,該只基金股票倉位為84.76%,較一季度末的77.84%顯著提升。不過,和一季度相比,高楠的持倉集中度有所下降,截至二季度末,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占基金凈值比為45.68%,而一季度末這一比例為54%。
新能源行業或是未來5年最好的賽道
在日前的采訪中,匯豐晉信低碳先鋒基金經理陸彬向記者表示,自己繼續看好核心資產,那些屬于長期成長的優質賽道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他表示,現在新能源汽車基本面情況非常好,雖然一些新能源汽車股過去一個季度漲了50%,有些甚至漲幅達到100%以上,但是從業績預期來看,這些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公司明年的估值仍低于其他可比的高景氣成長的行業。'國內的需求是超預期了。'他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今年樂觀的一致預期是行業需求增速能達到80%-120%,從國內來看,按照現在每個月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然后再結合對于整個產業鏈的調研,今年最后的銷量可能會達到預期上限。”
'海外市場也大超預期',陸彬表示,美國新能源刺激政策規劃出了以后,行業需求預期大幅上調,明年美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也將大幅度增長。而歐洲可能繼續上調碳減碳中和碳凈排放的指標,到2030年,歐洲的電動車比例可能要到75%。'基本面好,空間大,政策強,催化因素強' ,陸彬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旺季還沒來,最旺的季節是金九銀十,下半年的基本面表現大概率會比上半年好,因此機會有望貫穿全年。
陸彬表示,新能源行業可能是未來5年最好的賽道。一方面,新能源行業大市值公司特別多,能容納較多資金。第二,新能源行業細分行業特別多,產業鏈包括整車、電池、材料,然后零部件和智能駕駛。下半年,會相對更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上游細分行業。“二季度漲的最多的是電池和材料,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比較好的可能是上游的資源板塊,其價格彈性會比較大。”陸彬表示。
新興產業基金經理孫浩中也表示,近期以電動車為主的新能源板塊出現較快上漲,且熱點開始不斷發散,從中游材料向上游資源以及化工領域延展。我們仍然更為看好電動車板塊的機會,核心是該板塊中長期的成長確定性較強,且未來季度業績的兌現度較高;光伏板塊仍將繼續保持觀察。客觀而言,在電動車板塊,各環節核心公司的當前市值已經比較高了,但在部分細分環節仍存在低估或者未合理定價的個股,只是這樣的個股不及三個月前那么豐富。不過,我們相信,在全球碳中和大背景下,能源變革將帶來多種多樣的投資機會,而電動車和光伏只是核心組成部分而已。
“中周期視角,下半年鋰的供需矛盾會逐步顯現并加劇;長周期上看,未來三年鋰需求復合增速將達到30%,這和2006-2007年工業化時代對基本金屬的拉動如出一轍;從戰略角度看,鋰作為“白色石油”,也將是電動車大時代各國最為重視的部分。事實上,我們也觀察到國內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鋰電巨頭們紛紛布局與鎖定上游資源。目前中長期行業景氣是確定的,風險是板塊估值過高,股價波動加劇。自己將努力尋找更具性價比的標的。”孫浩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