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在口口相傳的故事中,會被“神話”,不過歸根結底都是普通人,做出些啼笑皆非的事情在所難免。
譬如說“七擒孟獲”中那個屢敗屢戰的孟獲,實在是個杠頭;譬如說諸葛瑾因為臉長,總被人取笑長了張“驢臉”;譬如說曹操雖恢宏大度,但對楊修的“雞肋”之說總是耿耿于懷……
好在曹操作為一代梟雄,對于自己的妻子們還是比較開明的,他和丁夫人的故事,也讓人感慨。
丁夫人原是曹操的正室,曹操長子曹昂的養母,因曹昂在宛城戰死,丁夫人惱了曹操,經年哭泣不止,曹操覺得晦氣,憤而把她打發回了娘家,想讓她屈服。后來曹操去見她,正在織布的丁夫人,對曹操的到來視若無睹。曹操拍著她的背說:“跟我一起坐車回家吧!”丁夫人不回頭也不作答。曹操準備離開,走到外面時又問:“真的不行嗎?”丁夫人還是沒回應。曹操說:“這可就真的是訣別了。”于是和她正式離婚,曹操又想丁夫人還年輕,傳話給丁家允許她改嫁,丁家當然不敢。丁夫人去世后,曹操安葬她于許城之南,兩人雖是一對怨偶,卻可見曹操不是無情之人。
還有東奔西走最終繞不過劉備的劉巴。
面對曹、劉早期的人才大戰,荊州的有識之士十之八九歸附了劉備,而唯獨劉巴北上投了曹操,在赤壁之戰后,為避開劉備,劉巴甚至遠赴今天的越南。當他被益州劉璋請去問策時,劉巴唯一的建議,就是不要請劉備入川。誰料,天不從人愿,轉年劉璋被劉備吞并了益州后,劉巴再也沒地兒跑了,于是就此從了劉皇叔,為蜀漢的財政以及律法事業奉獻出余生。
東吳的孫權活得長,因此“生子當如孫仲謀”的人設崩了好幾回,孫權就是個任性Boy,換丞相的速度堪比漢武帝劉徹。二者所不同的,劉徹任用丞相,唯才是舉,而孫權卻有意氣用事之嫌。當孫權最初任命丞相時,無論聲威還是才能,張昭無疑是首選,而孫權卻選了孫邵,其后,又以“丞相這活兒累,要照顧張昭”為由,任命顧雍為相。此后,陸遜、步騭……吳主先后任命了十一位有名有姓的丞相,唯獨少了張昭,如果說早先是怕張昭“功高震主”,加之赤壁之戰張昭主降,為孫權所不喜,合肥之戰后,孫權甚至孩子氣的堵了張昭的家門,兩人怕是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
說是任性,其實也是孫權權欲太盛。就連奪取荊州,都要乘機搞一下東吳的內部平衡。好在間諜部門解煩營比較給力,正如文化懸疑小說《三國諜影:霧鎖荊州》中所寫:吳主孫權以為其子求親為名,派諸葛瑾為使,率領解煩營精銳赴荊州,荊州亂局就此展開……
當時,東吳淮泗系人才凋零,而以陸遜為首的江東系正在悄然崛起,淮泗系碩果僅存的名將甘寧遇刺,其中曹魏、蜀漢的黑手自不必說,東吳內部,江東系的影子也隱約可見,而孫權,又扮演著何種角色?當代懸疑小說名家何慕,以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等三國史料為引,在系列作品《三國諜影:霧鎖荊州》里,抽絲剝繭、層層推進,將這段塵封的歷史迷局揭曉于世人面前,令人唏噓不已!
歷史小說往往是史實與文學的升華,而歷史人物的形象,也并不因傳說的“神話”就真的成神,就像諸葛亮也需要吃喝拉撒一樣,孫權,在運籌帷幄之中,既有陰險狡詐的一面,也有他詼諧、灑脫的一面?;蛟S,何慕先生的妙筆會帶領讀者更進一步靠近歷史的名人,揭開廬山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