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猶龍
老子猶龍,這是孔子對老子的評價。
作為中國歷史上橫跨千古的兩位思想巨人,他們之間曾發生過什么樣的故事?孔子又是為何形容老子猶龍?
“至于龍吾不能知,
其乘風云而上天。
吾今日見老子,
其猶龍邪!”
——漢·司馬遷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孔子曾前往洛邑(今洛陽)拜訪老子。他在洛陽住了幾天,向老子請教了很多事情。臨走之前,老子說:我送你兩句話,當臨別的禮物吧。
你所鉆研的,多半是古人的東西。可是古人死了,連骨頭都爛了,不過剩下那么幾句話,你不能把那些話看得太重。
有極高道德的人都是很樸實的,你應該去掉驕傲、貪戀,去掉一些架子、妄想,這對你是有好處的。
孔子懷著感激之情離開了洛陽,回到魯國后,常常贊美老子。弟子們問他,老子是一個什么樣子的人?
孔子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跑。會飛的可以織網捕獲它,會游的可制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至于龍,我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它在云端,在天上,無法捉摸,深不可測,而老子,他就像龍一樣。”一句話,道出了孔子對老子的崇拜與佩服。
孔子與老子,分別開創了儒家學派與道家學派,一舉奠定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思想格局,并進而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而千年前他們二人的這次會面,也給后世留下了一段有趣且意味深長的佳話。
深不可測的老子,最終選擇辭官西行,途經函谷關時(位于今河南省靈寶市),被關令尹喜挽留,在此著寫了五千言《道德經》,而這本傳世經典,成為后人解讀老子深邃思想的唯一途徑。
靈寶函谷關,作為老子著經地,一直致力于弘揚和傳承老子文化,讓《道德經》從這里走向全世界,讓博大精深的老子思想,跨越時空、超越國界,成為全人類共享的寶貴精神財富。
市政協文史委供稿
函谷關景區歡迎您!
靈網備【2016】Z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