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播讀書,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蘇格拉底。
--------/01/--------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有一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是的!這句看似很奇怪的話正是出自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思想大神:蘇格拉底。他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有一天,蘇格拉底問一個年輕人:“世間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年輕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說:“雞是從蛋中孵出來的,自然是先有蛋!”但蘇格拉底追問到:“蛋是雞下的。沒有雞,蛋從哪里來呢?”年輕人又想了想說:“那還是先有雞!”蘇格拉底依然不依不饒追問到:“你剛才已經說過,雞是從蛋中孵出來的。沒有蛋,雞從哪里來?”年輕人開始有點不耐煩了,反問道:“那你說說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呢?”蘇格拉底老老實實地回答:“我不知道。”年輕人笑了說:“這樣看來,你和我其實差不多啊!”蘇格拉底說:“不,你是以不知為知,我是以不知為不知。”
意思就是說,年輕人并不知道自己無知,而蘇格拉底卻知道自己無知,這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蘇格拉底認為:知道自己無知就是最大的智慧。也就是那句: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自己知道自己無知,這說起來很平常,但要承認自己無知可不是一件小事,這需要勇氣和智慧。
--------/02/--------
蘇格拉底出生于公元前469年,古希臘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譽為“希臘三賢”。他的父親是一位雕刻匠,母親是一位助產婦。母親的職業對蘇格拉底有著深遠的影響,他曾說:“我的母親是個助產婆,我要追隨她的腳步,我是個精神上的助產士,幫助別人產生他們自己的思想”。
他為什么這么說呢?前面我們說蘇格拉底知道自己無知是一種智慧,那你可能給會問,既然他知道自己無知,為什么還要到處講學,還能做別人的老師呢?他是這么解釋的,他自己本來沒有知識,知識也并不是由他灌輸給其他人的,而是人們本來就與生俱來的,只是在內心沒有被發掘而已。按照蘇格拉底的話說就是,人們其實已經在心上懷了“胎”,不過自己還不知道,他自己像一個“助產婆”,幫助別人產生知識。這就是為什么他說自己是一個精神上的助產士,只是幫助別人產生他們自己思想的原因。
而蘇格拉底幫忙別人產生知識的方式是通過辯論和問答。
有一天,蘇格拉底問他的朋友什么是虔誠?朋友說:神靈喜愛的就是虔誠的,神靈不喜愛的就是不虔誠的。蘇格拉底又問:你是否承認,神與神之間有爭吵,有意見分歧的時候?朋友回答說:是的。蘇格拉底接著問:那么,就是每個神靈都喜愛他認為善的、對的事情,都厭惡與此相反的事情,對吧?朋友說:對的。蘇格拉底又問:那么同樣的一件事,有的神靈認為對,有的神靈認為不對,所以它對于神靈,既可愛又可恨咯。朋友說:是的。蘇格拉底接著問:照你這樣說,同樣的事情就會既虔誠又不虔誠了。朋友的臉色頓時就變了,蘇格拉底就是這樣,通過這種辯論和對話的方式來啟發他人思考,但這個過程中,也免不了得罪很多人。
公元前399年,一個叫莫勒圖斯的年輕人在雅典狀告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他不信城邦的神,還敗壞了青年,于是蘇格拉底被傳訊,蘇格拉底在法庭上拒絕認罪,并堅稱自己是無罪的。然而,經過在場五百多人的法官投票,最后他還是被判了死刑。他甚至還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并飲下毒酒而死,終年70歲。
--------/03/--------
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思想的奠基人,那他為什么偉大呢?因為他為哲學研究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在蘇格拉底之前,古希臘哲學家們,比如泰勒斯、赫拉克利特、畢達哥拉斯主要研究的是,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構成的這些關于自然世界的問題,因此他們被稱為“自然哲學家”。
但蘇格拉底認為自然世界是變化莫測的,得來的知識也是不確定的,他曾經說: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樹木,而是城內的人。因此他開始研究而人類自身,即人類的倫理道德問題,比如什么是正義、什么是道德、什么是誠實、什么是智慧、知識是怎么得來的。因此蘇格拉底的哲學也被稱為“倫理哲學”。
他讓哲學研究從自然萬物回到了人性本身。古羅馬的哲學家西塞羅曾經說,蘇格拉底第一次將哲學從天上喚到人間,讓哲學去探尋人性善惡之類的問題,因此蘇格拉底標志著哲學史上的一次重大轉向,從自然到人生的轉向。
美德即知識,是蘇格拉底倫理哲學的核心觀點,他認為一個人要有道德就必須有道德的知識,一切不道德的行為都是無知的結果。人們只有擺脫物欲的誘惑和后天經驗的局限,才能獲得知識,才會有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這些美德。
蘇格拉底將善作為人生的最高目的,認為那才是高尚且有意義的的生活。他認為人都是向善的,不可能自愿從惡,有些人之所以作惡,就是沒有關于美德的正確知識。蘇格拉底倫理哲學中,特別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認為倫理道德要由理智來決定,因此也稱之為理性主義的思想,而這種理性主義的思想,為以后西方科學思想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為什么美德即是知識,一個人有道德就必須有知識呢?
有一天蘇格拉底問一個路人,道德究竟是什么?那人說:忠誠老實,不欺騙別人,就是有道德的人。蘇格拉底反問:為什么和敵人作戰時,我軍的將軍卻千方百計去欺騙敵人呢?那人回答,欺騙敵人是道德的,而欺騙自己人才不道德。蘇格拉底又追問:“假如你的兒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藥,你欺騙他說,這不是藥,而是一種很好吃的東西,這也不道德嗎?”那人只好承認,這種欺騙是道德的。于是,蘇格拉底說: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那究竟用什么來說明呢?那人恍然大悟說: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一個有道德的人;要做道德的人,就需要有關于道德的知識。蘇格拉底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04/--------
蘇格拉底是一位偉大思想家和哲學家,同時,他也是一位教育家,他的教育方法非常簡單,就是通過對話,通過問答的方式去啟迪學生思考,這種問答式的教育方法對后世影響很大,甚至直到今天,問答法依然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
有一天在課堂上,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如何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拿出一個蘋果,站在講臺前說:“請大家聞聞空氣中的味道!”一位學生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蘋果的香味!”蘇格拉底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面前走過,并叮囑道:“大家再仔細聞一聞,空氣中有沒有蘋果的香味?”這時已有半數的學生舉起了手。蘇格拉底回到講臺上,又重新提出剛才的問題。這一次,除了一個學生沒有舉手外,其他人全都舉起了手。蘇格拉底走到這位學生面前問:“難道你真的什么氣味也沒聞到嗎?”那個學生肯定地說:“我真的什么也沒聞到!”這時,蘇格拉底對大家宣布:“他是對的,因為這是一只假蘋果。”這個學生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柏拉圖。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的內容。
首先,我們講到了,蘇格拉底出生于一個普通的雅典公民家庭,一生生活簡樸、致力于追求真理,并通過辯論和問答的方式傳授學問和啟迪思考。在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人誣陷敗壞青年并不相信雅典的神,因此被判處死刑,面對死刑的審判,蘇格拉底依然堅持自己無罪,并坦然面對死亡。
其次,我們講到了,蘇格拉底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開啟了西方哲學研究的全新領域,他將哲學研究從外在的自然世界,轉移到了人類倫理道德的研究,因此也被稱為“倫理哲學”。蘇格拉底有兩個重要的觀點,一個是知道自己無知是一種智慧、另外是美德即知識。蘇格拉底非常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認為只有真正懂得道德的知識,才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最后,我們講到了,蘇格拉底也是一位教育家,他的問答式教學方法沿用至今。而且他的學生中也不乏偉大的思想家,比如哲學家色諾芬和柏拉圖。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