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月前,《哪吒之魔童降世》還只是大家看了覺得還不錯的動畫。
一個月前,人們甚至都不知道今夏還有這么個片子。
現在,它無疑成了爆款,隨著票房紀錄的一次次刷新,頭銜多了,意義也不同了。
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冠軍、首部進入內陸票房榜前十的動畫電影。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生宣言一直在觀眾的內心激蕩。
明星也紛紛當起了自來水為它打Call,“哪吒丸子頭”遍布全網。
哪吒和敖丙的藕餅CP也被稱太好嗑,粉絲寫文作畫,剪視頻出Cos,掀起了一波同人文化的創作熱潮。
圖源網絡
盡管爆款的誕生是存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偶然,但如果你了解到主創在背后的付出,就會明白《哪吒》的成功是必然的。
先來列一些數字吧↓
故事打磨2年,制作3年。
劇本改了66版,哪吒的角色形象前期設計了100版,可以說是百里挑一。
工程太大就拆分交給了60多家外包公司,1600名動畫人齊上陣,最后從5000多個鏡頭里選2000個,特效鏡頭約占全片80%。
不論是參與人數還是鏡頭數,都已經創下了國產動畫電影之最。
礙于片長、資金預算和制作難度,有些付出了時間精力去打造的情節與片段也只能被割舍。
像哪吒敖丙共渡天劫,牽手的瞬間本來要有一個日月交替斗轉星移,從浩瀚宇宙化為基點的地球演變回放,意在體現魔丸和靈珠合二為一,化為孕育于天地間的混元珠。
找了幾家公司,耗費了5個月的時間,錢也燒得差不多,卻終究沒達到理想的效果,無奈被砍。
滄海桑田,死于沒錢。
陳塘關百姓痛恨哪吒原也有劇情鋪墊,導演設想的是之前妖精在漁村害死過人,所以對魔童哪吒也格外戒備與抵觸。
考慮到時長和項目進度,這段也給刪了。
哪吒幕后的辛酸血淚史遠不止這些。
給小哪吒配音的呂艷婷用的是自己所能達到的最低聲線。
按理來講,一句臺詞用不同的語氣和感覺多念幾次很正常。
但據配音導演陳浩透露,那句“今天是我的生辰宴,都不準哭哦”,她錄了不止50遍,估計能有上百遍。
配完哪吒,呂艷婷失聲了一個月。
關于申公豹變臉的真相就更讓人心疼得想笑了。
片中申公豹教導敖丙時拿自己舉例,刻苦修煉不得重用,全因他是豹子精出身。
從人形變成豹頭這短短幾秒鐘的鏡頭,特效師做了2個月也沒通過。
倍感挫敗的特效師索性離職,跳槽到一家新公司。
沒想到新公司后來接手的還是這個活,領導覺得他應該很有經驗了,就把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他。
這個鏡頭到底還是被這位特效師給搞出來了。
“如果有人問我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不曉得。但我曉得讓申公豹長毛就是他的命。”
說出這句名言的(魔鬼),就是《哪吒》之父餃子。
沒有餃子,就沒有今天的《哪吒》。
作為可可豆動畫的創始人和電影導演的他既統領著千軍萬馬,同時也是雜活累活一人全包。
請不起動作指導咋辦?沒學過表演,但好在是影迷的餃子用表情和肢體親自示范。
破億圖哪來的?是餃子邊跑著16城的路演,邊擠出時間畫的。
制作態度嚴謹到什么程度?2~3幀的畫面餃子都要細摳。
他知道,他們要是蒙混過關的話,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來。
之所以從無數中國神話人物中選了哪吒當主角,是因為反叛不認命的少年英雄正契合餃子自己的心得體會,和他想要表達的主題。
打破成見,扭轉命運。
餃子曾用名餃克力,本名楊宇,四川瀘州人,從小就喜歡畫畫。
由于學醫好就業,他大學考了華西醫科大學(現已合并到四川大學)。
大三的時候他接觸到三維動畫軟件Maya,就開始找資料自學。
畢業之后在一家廣告公司干了一年,他選擇辭職回家,潛心創作屬于自己的作品。
他覺得用愛好養活自己是種幸福,但他的夢想不允許他就這樣躋身于大體系,隨波逐流。
和動畫中的李靖和殷夫人一樣,餃子的父母也是他的后盾和靠山。
他們的支持是餃子的力量源泉。
談及自己取得的成果成就,餃子最?;卮饍蓚€字是:
死磕。
經濟條件一般的他用低配內存小的臺式機,對創作的鉆研與堅持帶著幾分笨拙;
臥室客廳廁所三點一線,如空間站宇航員一樣閉關,在靈感破土生花前忍受寂寞;
面對外人的非議和親戚的不理解,“不務正業”的他一笑而過止住失落。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2008年,他的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問世,在國內國外拿獎拿到手軟。
贏下第26屆德國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評委會特別獎,還獲得了原創動漫扶持計劃獎勵。
看過這部動畫的人無不稱之為是神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B站觀看。
除了一句Bye以外,通篇無對白。
反戰的思想卻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揭示。
地球是一張粘有許多撲克的巨大蛛網,各個國家與人民千絲萬縷又脆弱易損的關系構成了世界格局。
地圖是一張桌布,陸地的圖案好像兩條狗爭搶一塊骨頭。
兩國領導人分坐在圓桌兩端,劃分著中間的那座島。
協商失敗,桌布破裂,露出下面的母艦與戰機,證明雙方早已做好發生軍事沖突的準備。
不同陣營的兩個飛行員執著地對抗彼此,墜機之后還在爭個你死我亡。
(《哪吒》中四人搶筆的橋段就是對這一幕的致敬。)
可當其中一人發覺他們流落孤島時,才被喚起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趕緊救活了敵人,倆人從此過上了沒羞沒臊的生活。
表層上看,他們雖然活得像野人,其實已處在人類企及卻從未達到的文明而和諧的境界。
全片只有他們是獨立的個體,其他的人和物都附著在紙牌之上,皆是國家機器的螺絲釘,奉老K之命進行著殘酷游戲。
創作者的觀點就放置在片名之中,它出自周星馳主演的《鹿鼎記2:神龍教》。
韋小寶和馮錫范無意發現清人的金庫,再打下去也沒意義,干脆言和把寶藏分掉得了。
“還打,打個大西瓜?!?/strong>
道理都懂,可兩人下一秒又揮刀相向。
人性的貪婪黑暗滋養了戰爭,反過來大環境也潛移默化地束縛操縱著人們。
別具一格的畫風,令人目不暇接的視效,充滿隱喻深意和黑色幽默的現實寓言,讓人簡直不敢相信是一人所為。
是的,這就是餃子全情投入三年零八個月的結果。
片尾字幕中出現一長串名字,有迪士尼、皮克斯、宮崎駿、押井守、金庸、李安……
以上這些公司和名人均沒有參與制作,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和這部作品有關。
他們是餃子的Idol,或多或少地啟發、成就了他。
之后餃子和劉文章創立了可可豆動畫,但動畫這飯碗不好吃,國產動畫至今都在摸爬滾打中成長,更別提十年前了。
忙完創作忙創業,與其說是翻身,不如說是跳進了另一個苦海。
接單子靠外包的活撐起團隊,被生計困住的餃子在創作上陷入沉寂。
好在《打,打個大西瓜》這一槍打得夠狠夠響亮,它為餃子帶來了人生轉機。
彩條屋CEO易巧慧眼識珠找上門,讓《哪吒》降世成為了可能。
兩人一拍即合,把起初的一個不成熟的大綱,共同打造成了國漫“先鋒官”。
產下《哪吒》前,懷胎的這5年實屬艱辛。
長時間硬磨功夫得不到回報,資方那邊若是發生什么變數,項目輕易就會流產。
而且餃子之前的創作完全是一個人,如今要進行多方協調和對接,作品的量級也從十幾分鐘的短片提升至一百多分鐘的長片。
這個理科生的死磕精神再度發揮了效用。
繁雜的事務壓在肩上,即使那時候他每天似乎都不太開心,但也持之以恒有條不紊地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
有理想的人很多,能妥善地把理想付諸實際的人沒幾個。
餃子就是這樣的少數派。
今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兩次高潮,一次是春節檔的《流浪地球》,一次是暑期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幾十億票房的背后,二者都面臨著相同的窘境:國內的電影工業制作體系尚不成熟。
在這種前提下,叫好又叫座,欲與進口片試比高的作品幾乎都是靠不通用的“笨方法”得來的。
制作延期,大幅超支,人海戰術……
成功的道路上哪有什么捷徑。
想要取得進步與發展,就是得經歷試錯,積累經驗,勇于探索,實現突破。
就像餃子所說的:“要扭轉命運真的是非常難的,關鍵是一定要夠努力。如果一開始我就放棄了,就沒后面這事了。”
所以你要問國產動畫的春天來了嗎,叔的答案肯定是沒有。
百花齊放,產量穩定才算是春天,目前的階段還是曇花一現。
《哪吒》確實沒有盡善盡美,但起碼讓人看到了一線曙光。
國產動畫,未來可期。
它也為彩條屋的神話三部曲開了個好頭。
繼逆改天命的《哪吒》,接下來還有尋找自我的《姜子牙》和女性成長的《鳳凰》。
《哪吒》最后一個彩蛋不僅僅是《姜子牙》的預告,更使人對“國漫封神宇宙”遐想無限。
餃子有暗示龍王盤踞的柱子是定海神針,田曉鵬的《大圣鬧天宮》也確定會出現哪吒。
至于此哪吒是不是彼哪吒,暫時還不得而知。
大圣、江流兒和哪吒一起上廁所的預告聯動那么有趣,大家絕對也希望看到黑眼圈哪吒和馬猴臉大圣能夠正式相遇。
一想到這個神話版圖會越來越壯大,叔就不免有些小激動。
氣候未成,沒關系。
國漫崛起,我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