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火了,作為“國漫之光”,上映不到2小時就票房過億,拿下了我國動畫電影首日的最高票房紀錄以及動畫電影最快破億的紀錄,打破之前《大圣歸來》的10億票房。
而這部電影的導演“餃子”,并非科班出身,而是醫學高材生。
對于“棄醫從影”,來自餃子身邊的不理解與質疑聲并不少,但幸運的是,有父母對他的理解與包容。
“我父母其實還好,我母親還是比較包容的,她很了解自己的兒子,我本身就是一個循規蹈矩、不會甘冒很大風險去做事情的人。而保守的人選擇轉行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我媽媽很支持我。我父親偏保守一些,他一開始不理解,不過后來我媽勸說了他,所以他們對我都還是挺支持的。影片中李靖夫婦給了哪吒包容、支持的愛的力量,讓哪吒去扭轉命運,也有一些我父母和我的映射。”餃子如是說。
《哪吒》的意義,也是希望能給追求夢想的人以力量,讓他們更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可以說,是餃子的父母成就了餃子,也成就了《哪吒》。
網絡配圖
想要做自己的人很多,但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般家庭中,母親對孩子的管教比較多,所以很多時候,如果母親想當然地去阻礙孩子、打壓孩子,而父親又不發聲、不作為,那么孩子的理想很可能就此止步。
餃子無疑是幸運的,但《非自然死亡》中的久部六郎就沒這么幸運了。
相似的是,他也出生在醫生世家,排行老三,兩個哥哥都是很有成就的醫生。
他原本是到非自然死亡原因研究所打工的,負責解剖時的照片拍攝、整理解剖記錄。通過多次參與遺體檢查和現場調查,漸漸了解了法醫學這個未知的世界。
后來經過深思熟慮,他認為做這個工作比當醫生更有意義,于是向父親提出想留在這里。
懦弱的他用大段的話術試圖說服父親,而看得出來,父親在傾聽的時候也動容了,覺得兒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最后終于點頭同意。
就在我要為這個原本固執的父親拍手叫好時,他卻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不當醫生可以,但要斷絕父子關系。
他忘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有思想的個體,有權選擇過怎樣的生活,因為他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應該由自己主宰。
他不為任何人而活,也不是任何人的傀儡。
網絡配圖
在熱銷英國近 20 年的經典著作《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擺脫非正常家庭環境的影響》中,作者奧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告訴我們: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錯,一切都有跡可循。
作為兒童心理醫生、關系精神分析學家、電視紀錄片制作人和主持人,奧利弗·詹姆斯立足時間維度,將人生的前 6 年拆解成 3 部分,圍繞是非觀、關系模式和自我界限三個主題講解童年經歷、原生家庭培養對人一生的影響。
本書案例豐富多元,既包括伊麗莎白二世、查爾斯王子、邁克爾·杰克遜、小布什等眾所周知的名人的故事,也結合了患者的治療過程,還涉及對罪犯、精神疾病患者的采訪和對其原生家庭的追溯。
眾所周知的巨星邁克爾·杰克遜,出生在一個有9個子女的普通黑人家庭,從小就加入父親的造星計劃,4歲就要學唱歌,5歲就得登臺表演,整個童年都在父親的苛責和謾罵中度過。
杰克遜五兄弟把放學后的所有時間都用來練習,父親則手持皮帶在一旁監督他們,還不許他們和其他孩子交往。
MJ的天賦使得他在音樂事業上表現得非常出色,12歲時成為美國最年輕的冠軍曲歌手并保持了30年;25歲時打破唱片記錄,打破全美音樂獎與格萊美獎的獲獎記錄;30歲開始被為“流行樂之王”。
多年以后,MJ雖然承認是父親一手締造了他,但憶起兒時遭受的毆打,仍會在鏡頭前失聲痛哭:“我沒有一個正常的童年,沒有圣誕節,沒有生日,也沒有童年應有的快樂。取而代之的是辛勤的工作,奮斗和痛苦。這最終換取了物質和事業上的成功,但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不可能重塑這段人生。”
為了彌補童年的缺失,他依據童話《小飛俠》中的神奇王國命名,為自己建造了一個巨大的夢幻莊園。在那里,他曾和無數來自全世界的貧困和疾病兒童玩耍。
他像一位父親那樣,關心、照顧、陪伴他們。他把他們當成童年時的自己來疼愛,在救助他們的同時,不如說,也在進行自我救贖。
源于網絡
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由此爆發出了后來的“孌童案”。
兩個孩子都是MJ救助的對象,好心的救助換來的卻是誣告,甚至有法醫上門對他進行了毫無人道的裸體檢查。
自小遭受家暴的流行天王居然性侵男童,即使最終被判無罪,但他已身心俱疲。
他在勝訴后說道:“我再也不相信任何人”。
我想,如果他不是為了消解父親曾經給予他的精神虐待與傷害、不是為了彌補原生家庭帶給他的童年的缺失、不是為了挑戰父親那句“你什么都不是”,他是否還會如此溫暖、如此博愛、如此無私?是不是就不會被小人以此為突破口來造謠生事、毀他清譽,使他的身體和心靈極度受損?
不得不承認,每個人在意的、看重的人事物,是他的軟肋,而有些小人則善于用這些做文章。
在我們的身邊,有的人好女色,就有小人會使美人計對付他;有的人不愛錢卻酷愛收藏,就有不懷好意之人淘來難得的字畫、藏品收買人心;有的女生好吃,如果你帶她吃幾頓大餐,說不定她會答應做你的女朋友。
而MJ的軟肋,就是那些孩子。或者說,是童年的自己。
我一直相信性格決定命運,但決定性格的,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和影響。
可惜,巨星隕落。
一切無法從頭再來。
源于網絡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擺脫非正常家庭環境的影響》中提到,英國王室的傳記作家們傾向于認為,查爾斯王子生來羞怯、壓抑、缺乏自信。然而,這些個性特征更可能與他父親菲利普親王對他采取的教養方式有關。
菲利普親王童年缺愛,由于父母分居,他從10歲時就離開了父母,以至于后來把他的情感包袱加在長子查爾斯王子身上。
查爾斯在童年期就與父親不親近,菲利普經常貶低他,有時甚至采取冷酷和敵對的態度,而女王并不干涉菲利普對查爾斯的教育方式,這一點太糟糕了,
在學校里,誰和查爾斯說話,誰就會被孤立,甚至還有人打他,嘴里說著“我們剛剛打了英國未來的國王”。
而在家中,他也時常被家人們嘲笑。對查爾斯的羞辱,使這位父親感到滿意。
據推測,菲利普可能嫉妒兒子,因為他兒子是王位繼承人,而他自己只是女王的配偶,一個靠邊站的角色。
作為一家人,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情緒。
圖文無關
無獨有偶,以前曾聽說過,媽媽會嫉妒女兒,我還一直不相信,直到閨蜜跟我說了她的家事。
她和老公婚后帶著她媽一起過,她加班或出差時,她媽就和她老公獨處。
一次,她老公囁嚅著跟她坦白:“你媽跟我說,她年輕時就喜歡我這樣的男人。我覺得怪怪的。”
閨蜜聯想到平時的種種,也覺得有不對勁兒的地方。
比如說,母女獨處時,她媽就粗聲粗氣跟她說話,可她老公一回家,她媽就變得特別溫柔、體貼,不但給姑爺端上早就熬好、放涼的綠豆湯,還主動給她盛了一碗,她都受寵若驚了。
要不就是三個人一起吃晚飯時,看著電視,全程無溝通,但當她第一個吃完飯、風風火火跑去另外一個屋繼續處理工作時,就聽她媽跟她老公在飯桌上有說有笑聊起天來。
她篤定地告訴我,她媽就是嫉妒她找到了這樣的老公。
我不置可否,卻由此想到了白雪公主的故事。
但可能有些人不知道的是,故事里那個因為忌妒白雪公主美麗而想置她于死地的母親,原本是白雪公主的親生母親,后來才被改為后媽。
對于這種改動,研究童話的學者高橋健二先生表示贊同,他說:“應該這樣。親生母親忌妒女兒的美貌,企圖殺害她,這未免太缺乏人性,太殘酷了。”
因此,為了照顧人性本善,很多童話里的暗黑橋段就這樣被動了手腳。
可見,菲利普親王因為嫉妒查爾斯王子而對他進行打壓的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
網絡配圖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擺脫非正常家庭環境的影響》中還指出:0~6 個月的主題是自體感與自我界限,理應感受到自我價值和能力,否則可能自戀或產生反社會心理;0~3 歲的主題是關系模式,理應養成健康的依戀模式,否則可能面臨與人相處的問題;3~6 歲主要涉及良心,理應學會兼顧自己和他人,否則可能過于墨守成規或叛逆。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解讀自己的童年經歷,認清真實的自己,探索出一套更健康的模式以處理原生家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