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相信很多朋友們都看過,片中地球雖然脫離了軌道,想要離開太陽系,不過實際上卻并非地球本意,畢竟,地球作為與太陽一同誕生的行星,它的生命價值,本身就是太陽所賦予的,在宇宙中,行星可以說是與恒星共存亡的。
不過,也并不是所有的行星都會老老實實的待在原地,聽天由命,一些行星偶爾也想要擺脫恒星的束縛,想要飛去其它的星系看看,給自己重新找一個家。于是,星際行星們并成為宇宙中一道奇特的風景,它們又被天文學家成為“孤兒行星”、“流浪行星”,它們不圍繞著任何的恒星進行公轉運動,當然,在它們誕生的早期,它們是圍繞著恒星公轉的,只不過后來受到其它天體的影響,就離開了自己的軌道。
自從2011年天文學家首次在宇宙中發現了流浪行星的存在,一直到今天,天文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很多它們的身影,經過預估,單拿銀河系中來說,可能存在的流浪行星數量,差不多是銀河系中恒星數量的2倍。這是什么意思呢?我們知道,此前天文學家推測,銀河系中恒星的數量大約是1000億-4000億顆,這就表示,不算那些固定在恒星周圍軌道上的行星,開啟流浪之旅的行星數量,至少就有2000億顆。
按照天文學家近年來的分析,生命應該在宇宙中非常普遍,就拿銀河系來說,應該也有很多的行星存在生命,所以,并不排除在這些流浪行星中,可能存在著地外生命,而且他們或許正在如同《流浪地球》中一般,為自己在找尋著一個新的家園。
前段時間,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20光年之外的地方,又發現了一顆流浪行星,它正在朝著地球的方向前進。有趣的是,即使脫離了母星(所圍繞運轉的恒星),這顆流浪行星的表面溫度,也超過了800攝氏度,所以,在天文學家剛剛發現它的時候,還曾經一度錯將它當做是一顆褐矮星(處于行星和恒星之間,尚未被點燃的天體)。
通過估算分析,這顆流浪行星要比木星還要大,所以不排除它在流浪的過程中,隨身攜帶著多名“保鏢”(圍繞著它運行的衛星),同時,有天文學家推測,或許在它的上面,可能會存在微生物。這就表示,它或許將是第一個主動靠近我們,同時攜帶著地外生命的星球。
看到這里,可能很多朋友會有疑問,為何流浪行星的上面,可能存在生命呢?因為它們原先也都是具有公轉軌道的,只不過是受到天體引力的影響,才會成為流浪行星,而在它們脫離軌道之前,它們上面很可能就已經孕育出了生命,所以,細菌一般的微生物,應該在流浪行星中普遍存在。
當然,也有很多人擔心,如果未來它真的進入太陽系,會不會地球造成什么影響?畢竟,它的巨大引力和磁場,一旦靠近太陽系,一定會讓太陽系目前穩定的狀態發生變化,地球雖然處于太陽系內圈,也無法保證不會波及,對此,天文學家也在密切關注著這顆流浪行星的行動,同時分析它未來是否有機會撞上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