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化缺資金、技術、信息咋辦?
四川資陽六方合作機制突破支農瓶頸
農民日報 冉敬成 記者 袁春華
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怎樣才能突破支農
“瓶頸
”,解決廣大農民在發展中面臨的資金短缺、技術缺乏和信息不暢問題,又降低金融部門的貸款風險?四川省資陽市采取財政先期注入、社會籌措、銀企聯手的
“六方合作
”機制,有效解決了上述問題。
樂至縣天池鎮新觀音村6組村民鄧本瓊今年4月下旬按照“六方合作”的要求,建設標準化圈舍,喂了28頭良種仔豬。日前,記者來到她家,看到20多頭豬在三個標準、干凈的圈舍里長得肥滾滾的。鄧大姐說,這些豬剛喂時只有四五十斤,現在大的已有100多斤了。鄧大姐告訴記者,她家養的豬,是種豬場賒購的,每天喂的飼料也是飼料企業賒銷的。建設豬圈,政府補助2000多元。還建了沼氣池,利用豬糞產沼氣,解決了家里的全部燃料。這樣養豬,輕松多了。
記者看到,豬圈墻上掛有一個自動供水系統,每個豬圈的墻根處有一個水噴頭,豬渴了,便自己去喝水。豬圈靠走道墻上,掛著六個豬業家園標準化生產記錄本:動物進出場檢疫記錄、獸藥使用記錄、動物免疫記錄、無害化處理記錄、消毒記錄、獸藥購進記錄,這些本本詳細記載了有關消毒、防疫等情況。
記者還注意到,墻上還有一個“生豬保險示范戶”的牌子。原來這是保險公司為豬只進行了保險,每只交1元保險費,若在飼養中出現死亡,保險公司視其大小進行賠付,最高可賠400元。
這就是“六方合作”養殖模式。據了解,新觀音村全村共有11戶“六方合作”的試點戶,共養豬311頭,戶平28頭,以發展畜牧養殖業為突破口的特色農業經濟把該村引入了新農村建設示范之列。
今年初,簡陽農村信用社通過擔保公司擔保向簡陽五友牧業公司發放貸款1160萬元,支持公司生產飼料和發展種豬,公司向養殖農戶提供種豬和飼料,農戶的生豬出欄后,公司又以高于市場價15%的價格收購生豬,再從中扣除種豬、飼料款,使農戶能輕松地擴大養殖規模實現增收,企業通過飼料、肉食品加工銷售后償還信用社貸款發展壯大。
資陽市自去年11月試行“六方合作”模式,探索性地引薦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業產業化擔保公司、生豬加工企業、飼料生產企業、種豬場與養殖戶聯手,串起了生豬養殖業的所有環節。
其合作模式是———政府下達飼料糧儲備計劃,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向企業發放低息貸款,由市農業產業化擔保公司擔保,飼料公司賒銷、配送優質飼料,種畜場提供仔畜;農戶按訂單交售給肉食品加工企業,肉食品加工企業收購并代飼料加工企業、種畜場向協會農戶扣收飼料款和種畜款。在養殖過程中,實行“統一建圈、統一豬種、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管理技術、統一保險”,從而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生豬養殖。在運行中,六方以“兩低一高”保護農戶利益:農戶賒銷飼料價格每噸低于市價100元,賒銷或配送的仔豬價格低于市價3%至5%,而在豬肉收購環節,則由肉食品加工企業以高于市價每噸600元回購協會農戶優質肉豬。
“兩低一高”使農戶降低了市場風險,那么產生的成本如何消化?據市畜牧局負責人介紹,參與“六方合作”的各方,實際上都從政策或市場上獲得好處。比如飼料企業納入飼料糧儲備計劃后,可享受較低價格。種畜場可獲得銀行受信。而肉食品加工企業則因標準化養殖,因生豬達到無公害標準,以較高的價格出口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市場而獲得較好效益。
“六方合作”還引入了風險金儲備制和生豬保險制,即通過飼料生產企業每賒銷一頭生豬的飼料提取2元,肉食品加工企業每收購一頭生豬提取2元,合作養殖場和農戶每出欄一頭生豬提取1元,政府按企業收購的合作生豬數每頭補貼1元的原則,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實行專戶儲存、民主管理,主要用于補貼不可抗拒自然災害和疫情造成的重大損失。
資陽市陳能剛副市長說:“'六方合作’新模式,把'種畜—飼料—養殖—加工’的產業鏈有機結合起來,農村信用社的資金使用找到了與農村經濟發展的結合點,加快了信貸資金的周轉速度,提高了畜牧業規模化養殖水平和企業效益,減輕了農戶貸款壓力,適度規避了農民的市場風險,極大地調動了農戶發展養殖的積極性。政府搭臺建立的養殖業'六方合作’機制,從目前運行的情況來看,實現了一方致富,二方(信用社、擔保公司)拓展,三方(種豬場、飼料廠、農戶)搞活,多贏格局初顯。”
畜牧專家和養殖戶都說,“六方合作”養殖方式非常好,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用統一的優質飼料,統一的技術管理,工作量小,一人就可養幾十頭豬,這在傳統養殖中是不敢想像的;同時從種豬到飼料,都是賒銷且低價,到出售時再算總賬,還參加養殖保險,極大地降低了養殖戶的經濟風險。
目前,資陽市已經采用這種模式,以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為重點,建立了80個養豬協會、10個飼料協會、10個種豬協會,年出欄生豬達60萬頭。全市已有5家飼料加工企業、6個種畜場、2個肉食品加工企業、39個養殖協會參加了畜牧產業化“六方合作機制”,4000多戶農民從中獲益。擔保公司已經為260戶企業、業主和3000多個農民協會聯戶擔保貸款3.5億元,自身的實力也從初期的1400多萬元增加到1個多億,成為四川最大的農業擔保實體。
以“六方合作”為代表的新型合作機制,破解了老百姓規模飼養的難題,給了資陽市2746戶生豬飼養農戶“底氣”,極大地推動資陽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增強了“三農”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降低了信貸風險,突破了資金、技術、信息等發展制約“瓶頸”,使農民輕松步入農業產業化進程,為資陽市養殖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給農民帶來了增收的希望。
農民日報頭版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