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我們對生活擁抱有一種懵懂的向往,對自己有種謎一般的自信,我小時候就經常暗戳戳地給自己打氣:“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我人生的座右銘。
后來慢慢大了,嘗過幾次就算全力付出也顆粒無收的苦果,摔過幾次以為是的跟頭,身上鋒芒的銳氣也就淡了,自己就時常會用胳膊墊著腦袋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發(fā)呆。
發(fā)呆的時間長了,便覺得生活很無趣,那時我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正所謂“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我又何必掙扎呢?又沒有意義…
所以年僅18歲的我就以為自己憑著出色的智慧已經看破紅塵,天天恨不得坐在天臺上,看著路上往來匆匆的人們,煞有其事地說句:你看那蕓蕓眾生。
這樣的狀態(tài)維持了挺長時間,生活倒是似乎沒發(fā)生多大變化,就是發(fā)現自己變懶了了,身子疲軟無力,腦子也變得愚鈍不堪,注意力渙散,不能深入思考。
什么活動都不參加,什么都不爭取,渾渾噩噩的度過一日又一日,但那時的我根本看不清這種懦弱,狡猾,消極生活態(tài)度的本質,只覺得覺得自己是仙風道骨,清新脫俗。
那時的我“信命”嗎?我是信的。但我信的命是“別人給我規(guī)劃好的命”。
其實“信命”不是不好,不是不對,是稍有不慎,我們就會走向一個極端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里。
所以究竟怎么“信命”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性格確定你的選擇,而你的一個又一個選擇會交匯出你的命運。
我們這里說的選擇不僅僅是我們約定俗成的在遇到人生中重大事件和轉折點時所做出的選擇,比如升學,婚嫁,擇業(yè)等等。
還有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此時此刻我決定了這下這篇文章,今天我看了兩小時的書我是選擇再學一會還是選擇休息一會,晚上我是選擇在家躺著刷劇還是出去健身,跑步跑了3圈了我是再跑一圈還是等下來休息一下……
這些都是選擇,其實我們在生活中的每個時刻都在做選擇,而正是這些選擇促成了我們一段段的經歷,這些一段段的經歷就變成了我們的人生軌跡,這些軌跡不光顯示了你的過去,你從哪里來,也會延伸到你的未來,隱約能看到你將來的樣子,將來的方向。
我們澄清了選擇的含義,再一起聊一聊性格。
什么是性格?
根據《普通心理學》人格一章解釋。人格有三個子系統,分別是性格、氣質和自我調控系統。
氣質是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種穩(wěn)定的心里特征,即我們平時說的脾氣、秉性 。
人的氣質差異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經系統活動過程的特性所制約。
自我調控系統是人格中的內控系統,具有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是一種反饋系統。
而性格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任何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許多社會道德含義,性格表現了人們對現實和周圍世界的態(tài)度,并表現在他的行為舉止中,受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影響,是在后天社會環(huán)境中逐漸形成的,是人最核心的人格差異,性格有好壞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風貌。
所以你想決定你的命運,首先要做的是澄清自己的三觀,知道自己是誰。
人只有真正知道自己是誰時,才能在面對人生重大轉折點時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實際的狀況做出恰如其分的選擇,才能在做出一個大選擇后,做出一個個同路的小選擇。
性格又是可以后天養(yǎng)成的,所以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培養(yǎng)一個好性格,明白自己的性格,根據性格做出合適的選擇,至少在人生的大方向上你可以把控自己的命運。
(聲明:敬請訂閱更多心理分析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yidianxinlixue123。本平臺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業(yè)用途,如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