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關注”不迷路,更多精彩故事,您可以第一時間接收
端午小長假將近,大家也開始做起了旅游攻略、準備出行物資,那么出行必備的一樣物品就是我們的身份證。有了它,你的出行才不會被限制。
說起身份證,不知道有沒有人關注過這一長串數字背后的含義。身份證號碼短短的十幾位的數字中包含了個人的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等信息,還有一個特殊字母X。
那個X到底是什么,怎么讀呢?
一、身份證組成與用途
身份證是由18位數字或者17位數字加一位字母組成。前6位表示籍貫地區代碼,接著的8位表示出生年月日,再接著的3位表示順序碼,最后一位是根據前面所有數字計算得出的校驗碼。
我們現在一直在講溯源,希望可以盡可能的找到每樣物品的源頭。那么什么是溯源呢,就是給它塑造一個獨特的編碼作為它的身份,通過這個編碼我們可以找到產品原材料、制造過程、流程過程、產品品質等。
身份證就相當于這樣一個溯源碼,用于識別和確認中國公民身份。中國一直實行的是戶籍制度,作為唯一的身份信息的證明,身份證的出現不僅幫助人們解決了“自證”難題,而且作為公民身份的確認證件,可以用于就業、教育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現在身份證不僅儲存了個人的指紋信息、還存儲了個人的血液信息,有效建立全民個人信息系統。全民個人信息系統的建立方便戶籍管理工作者對公民身份信息的管理和確認,有效防止身份舞弊、冒名頂替等問題的發生,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
辦理身份證進行血液信息采集,建立的DNA檔案庫已經成為刑偵破案的關鍵。同時也可以幫助失散家庭尋找孩子,讓更多被拐兒童回家。
二、身份證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的身份證明源遠流長,相傳最早的身份證明物件是由姜子牙發明的,他以“符”為標。而近代中國戶籍制度則是清朝在“抄家”制度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由清朝“抄家”制度規定每個家庭必須保留一份記錄,并審核此家庭成員的名單,延伸到現代居民身份證制度。
中國身份證制度并不是建國后就建立形成的,而是隨著國家發展和社會變革,不斷改進和完善身份認證和證明體系,從1950年代初,中國開始推廣身份證,并在1964年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暫行條例》,規定了居民身份證制度。
起初身份證只在城市中推行,農村地區直到1985年才開始逐步實現普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身份證的制作、管理和使用都有了極大的改進和創新。目前身份證已成為公民辦理各類事務的必備證件,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應用并不斷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近年來數字化技術的迅速發展,國家也正在推動電子身份證(eID)的建設和應用。eID作為數字化的身份證明方式可以提高身份證明的便利性,在各個領域都有很高的應用前景。
三、身份證X的讀法
身份證的最后一位是根據數字計算得出的校驗碼。那么為什么會有校驗碼是字母X呢?其實X不是一個字母,只是通過字母的形式表示出來,根據國家標準,如果身份證號碼的第18位是字母X,則它表示數字10。
如果你的末尾數恰好是X,請不要不解和疑惑。這不是一個未知數、不代表你的性別、也不是代表你是“天生異能人”、更不是代表你還未成年,只是國家給了你一個幸運數字“十”,祝你人生十全十美。
那么X應該怎么讀呢?是讀中國拼音“xi”,還是錯誤“叉”,亦或者英文“??怂埂蹦兀鋵嵳_的讀音應該是“羅馬數字10”,但是從大眾層面而言,國家并沒有強制規定X的讀法,公眾根據個人習慣讀即可。但是小編仍依舊希望可以通過對身份證的讀法進行解讀,形成知識普及。
四、結語
身份證作為唯一的身份信息證明,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國家在保護個人信息、防止身份證被盜用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保護層、底紋等多層次防偽、二維碼、芯片、生物識別技術等防偽技術。但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信息泄露防不勝防。我們個人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證件和身份信息,不要被不法分子偷盜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