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涌現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趕跑侵略者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些人,有些成為了萬人敬仰的革命領袖。有些解甲歸田,成為平凡崗位上的普通一員。還有些人則默默無聞躺在了地下,不為后人所知曉。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便是為抗戰犧牲的一些革命烈士。
工地施工
工地發現白骨
2010年的某一天,湖北省宜昌市的宜巴高速公路正在施工。當時為了工程需要,工人們準備在黃華鄉南邊村的山坡上挖一個大坑。但沒挖多久,便挖出了一具白骨。其實在工地上挖出尸骨的現象并不罕見,所以工人們也沒有慌張,便按照既定程序向上做了匯報。當時正值雨季,工地負責人便讓挖掘機停工,等暴雨過后再做打算。
但是等第二天暴雨過后,工人們卻被工地上的景象給驚呆了。只見前日大坑中的一具白骨,已經變成了密密麻麻的一大片白骨。白骨相互糾纏,層層疊疊,看起來陰森恐怖,十分嚇人。很明顯,是這場暴雨沖出了這些白骨。那這塊工地下為何會有這么多白骨呢?他們又是些什么人?工地負責人來不及思考,立即打電話報警。
工地負責人
考古部門對尸骨檢測
警察趕到后,封鎖了現場,對尸骨進行了清理,足足有三千多具。從尸骨的情況來看,應該不像是近期大規模斗毆所致。這會不會是某個大家族的墓地所在呢?為了防止破壞文物,警方急忙又通知了當地的考古部門??脊挪块T趕到現場后,對工地進行了挖掘,對尸骨進行了檢測。
白骨
通過專業檢測,以及從尸骨的腐化程度分析,考古專家認為這些尸骨并非古人的骸骨,死亡時間應該在80年以內。況且古人厚葬成風,如果是家族墓地,應該會出土陪葬品。但此地卻連棺槨都沒有,更像是被人匆匆掩埋的。那這些人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為了弄清真相,考古隊通過翻閱當地縣志,有了重大發現。
抗戰
尸骨的身份
原來這些尸骨所在的地方,在抗戰時期乃是戰地醫院所在地。1940年,抗日戰爭形勢最嚴峻的時刻,國軍一支幾千人的部隊駐扎在宜昌附近。而黃華鄉這個地方,就是負責救助前線將士的戰地醫院。隨著戰事的升級,前線受傷的兵員越來越多,再加上軍隊補給受阻,很多醫療物資和藥物運不過來,所以很多士兵都因來不及救治去世。
建紀念碑
因為陣亡士兵過多,戰場上又來不及一一下葬,所以只能按批次將士兵們下葬。而士兵們的名字,就刻在一旁的石碑上。等到1945年抗戰勝利,石碑上的名字已經有了3000多個。后經證實,被暴雨沖出來的這些尸骨,正是陣亡的將士。為了保家衛國,他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換來了后人幸福的生活。但英雄不會被遺忘,湖北省政府了解到此事后,特地修建了紀念碑,記載了他們的輝煌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