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作為曾經A股市場上的第一大機構投資者,受A股IPO快速擴容以及自身發展結構化失衡等因素影響,對市場的影響力在過去十年間經歷了大滑坡。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公募基金共計持有A股市值1.58萬億元,相對同期滬深兩市39.34萬億元的流通市值的占比僅4.02%,較2007年末的比重降幅逾80%。
當基金對A股整體影響式微的同時,伴隨著監管新規對流通股持倉比例的限定,它對個股走勢的影響亦將下滑。然而,業內人士對此評價頗高,這意味著公募莊股將趨于消亡,市場會更加規范與透明。
對A股持倉占比連年下滑
2007年初至2016年末的十年間,公募基金實現體量大跨越,資產管理規模從3萬億元站上9萬億元。然而值得玩味的是,公募基金對資本市場尤其是A股市場的影響力卻在連年下滑。
2007年是A股市場創造牛市高峰的一年,A股上證綜指曾創出6124的歷史高點,帶動了大批投資者跑步入市以及基金產品的熱銷。據相關統計,截至2007年末,300多只公募基金產品共計持有A股總額2.4億元,占滬深兩市9.31萬億元的流通市值的比重約為25.78%,成為股市中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一晃十年過去了,公募基金數量增加了逾十倍,總量突破了4000只,資產規模從3.1萬億元增長至9.1萬億元,但其對A股市場的影響力已經大打折扣,基金持有股票市值從2.4萬億元下滑至1.58億元,同期滬深兩市流通市值則從9.31萬億元逐漸增長至39.34萬億元。一增一減之間,基金對A股流通市值的持倉占比快速下滑到了4.02%。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上述情況的出現一定程度上緣于公募基金結構化失衡的癥狀。相較2007年,最近十年來權益類基金擴張緩慢,債券型基金、貨幣基金則實現了大爆發。截至2016年末,9.16萬億公募體量中,貨幣基金占據4.27萬億元,債券型占據1.33億元,兩者貢獻了公募市場大半壁江山。
博時基金總經理江向陽稱,在產品開發端,公募基金產品結構不合理。主動權益類公募基金規模占比由2007年的91%,萎縮至2016年中的32%,而貨幣基金的規模占比則猛增至55%。與此同時,公募基金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同類產品扎堆發行,產品開發的“羊群效應”亟待打破。
2016年是公募基金大擴容的一年。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這一年共有1153只新基金成立,發行份額超過1萬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數量僅77只,募集408.44億元。而債券型基金累計募集了4480.94億元,貢獻了新基金發行量的40%的份額,而貨幣型基金發行規模超過1200億元,占當年的基金發行市場份額的10%以上。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公募權益資產10年不增反減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有些基金公司重視規模而相對忽視業績,使得行業的口碑未隨同體量同步增長,另一方面,這些年是公募基金機構化業務取得長足發展的時期:2007年公募完全由零售客戶占主導,機構占比較低,但2015年末機構在公募資產中占比首次突破50%后,機構化比重還在持續增長。
“銀行、保險等機構對于安全性的要求極高。它們無論是正常申購還是定制公募基金,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偏好較低,多少持倉控制在10%以下,而大頭頭寸都去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該副總稱,總體而言,機構基本不碰權益類基金。
個股影響力減弱
在公募基金對大A股整體的影響力正伴隨著后者IPO擴容及注冊預期的推進而日趨下降過程中,一些基金公司通過旗下的基金產品抱團高比例控盤個股而“捍衛”了它的江湖地位。
據相關統計,截至2016年末,上汽集團、貴州茅臺、五糧液、格力電器、中國石化、美的集團、興業銀行、中國平安、伊利股份、寧波銀行的基金數量位列前十,分別有516只、504只、503只、484只、449只、420只、387只、377只、377只、377只基金抱團持倉。這10只股票多為長牛走勢,在2016年股價漲幅平均超過了18%。而排名前五的個股平均漲幅超過30%。
盡管以上個股公募抱團數量極多,但整體而言,占流通股的比重并不高。在推動上述大盤藍籌行情中,公募基金的力量絕非重要力量。以上汽集團為例,516只基金累計持倉4.366億股,占其110億流通股的比重僅為3.96%;504只基金累計持有貴州茅臺4524.38萬股,持股比例僅為3.6%。
與之相反,公募基金在一些體量較小的個股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在公募持倉個股流通股比例最高的100只股票中,占比從20%至57%不等,其中基金持倉比例最高的恒華科技,占比高達56.92%,緊隨其后的歌力思、耐威科技、韻達股份、華宇軟件中公募持倉占比均超40%,分別為52.66%、47.56%、41.35%、40.86%。如此重倉比例,對于這些公司而言,公募批量出逃或者進駐的話,對它們的股價影響至關重要。尤其是當一家公司旗下的基金高比例持股同一家上市公司時,情況就變得更加顯著。
公募基金對于個股的持倉很長時間以來受制于“雙十比例”的約定,即一只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市值不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旗下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得超過該證券市值的10%。雖然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重倉某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超越10%并不違規,但自上一輪牛市以來,公募抱團、高比例持股的情況也引起了市場人士的諸多詬病。尤其是在牛市高峰期,一些基金公司“獨門股”中頻繁出現全通教育、安碩信息、朗瑪信息等被質疑炒概念的高價股的身影。這些股票一度還被貼上了公募莊股的標簽。
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某位業內人士如此分析稱:“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產品,重倉了某只中小創股票,它們如果不拋的話,個股的交投就相對清淡,基本上每天都在漲,個人投資者也不愿意拋,以至于超越貴州茅臺成為300元、400元的高價股,成為天價高價股后最終崩盤。”
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截至2016年末仍有諸多基金公司存在旗下基金高比例抱團情況。比如華商基金旗下9只基金持倉東方時尚1329.77萬股,占其流通股的比重高達26.6%;中郵基金旗下9基金持倉耐威科技1677.28萬股,占其流通股的比例23.63%。
眼下,這一情況也迎來了監管層的糾偏。證監會近日發布《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明確了流通股投資比例限制,不僅規定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開放式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流通股的15%。同時還要求,基金公司旗下的全部投資組合(包括專戶和公募基金)持倉不能超越上市公司流通市值的30%。
“控制流動性風險,防范管理人利用持股優勢實施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對此解釋稱,現有“雙十比例”規定借鑒成熟市場做法、以上市公司總股本為控制基準,但在當前我國發行制度下,由于主要股東限售原因導致大量上市公司的總股本與流通股本差異較大,從避免基金過度集中持有流通個股引致流動性隱患角度看,需結合我國國情補充相應投資限制。
由此可見,隨著新規的實施,未來公募基金莊股將不復存在,基金公司對個股股價走勢的影響也將大幅下滑,整個行業的治理與運行更加透明。
(責任編輯:DF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