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大盤指數雖低開高走拉出長陽,但個股仍跌多漲少,跌停家數遠超漲停家數。買盤不足,閃崩頻頻,部分上市公司再選擇停牌避風。當天停牌公司達57家,其中34家為早間“臨停”,家數遠超平日。
那些存在股權質押比例過高、持倉機構杠桿過高、估值過高難配業績等“風險點”的公司,在近期的市場中正變得越來越刺眼。對部分公司來說,或許停牌緩沖不失為一個辦法。
34家公司集體臨停
近期個股閃崩頻現,“牽動”著市場情緒。感到緊張的不只是中小投資者,一些公司在自查發現問題后,隨即啟動停牌,試圖留出緩沖空間。
2月5日早盤,多達34家A股公司臨時停牌,加上2月4日晚間就已公告停牌的公司,僅2月5日當天,啟動停牌的公司就達57家。
其中,歐浦智網、興源環境在公告中承認,停牌系因近期股價跌幅較大,控股股東或相關方質押的股票有部分已觸及平倉線,公司依據相關規定申請停牌。兩公司均表示,相關股東將采取積極措施,通過籌措資金、追加保證金或追加質押物等有效措施保持公司股權結構的穩定。
更多停牌公司并未提及質押風險,僅表示,停牌意在籌劃收購資產,但具體收購細節尚未明確。如西隴科學、榮科科技、博騰股份籌劃在醫藥相關領域進行資產收購;寶鷹股份正在籌劃購買建筑行業資產;南洋股份計劃收購智能安防領域的相關企業;沃爾核材擬籌劃購買新能源行業資產。在披露上述信息的同時,這些公司也均表示“交易存在不確定性”。
還有部分公司對擬收購標的所屬領域也未披露。如厚普股份,僅以“正在籌劃購買資產的重大事項,具體方案尚在協商和溝通中”為由停牌。而東方海洋、新海宜、普邦股份、司爾特、傳化智聯的停牌原因則是擬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難言之隱與燃眉之急
有市場人士分析,近幾個交易日扎堆停牌的逾百家公司中,不少公司與部分“閃崩股”在股東持股質押、機構股東杠桿、估值水平等指標上較為相似。因此,不排除有公司是為了“避免閃崩”而防范性停牌。
股東持股質押方面,除歐浦智網、興源環境,2月5日早間臨停的銀河生物晚間又公告,控股股東銀河集團的質押持股已近5.25億股,占其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99.84%。目前,銀河集團所質押的公司股票中約有33.02%已低于平倉線,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為126.80%。
此外,不少臨停上市公司的股東榜中,還有信托計劃、資管產品的身影。以歐浦智網為例,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公司股東榜中有云南信托、華潤深國投信托的相關信托計劃現身,存在類似情況的,還有飛馬國際、新海宜、西隴科學等。其中,以“擬簽署重大協議”為由停牌的飛馬國際較為典型。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公司流通股東榜上除控股股東飛馬投資控股外,剩余九席全被信托計劃和資管產品占據。
還有一重因素是估值水平和股價波動。市場“馬太效應”下,白馬藍籌獲得更好的流動性,市值不大但估值水平虛高的個股則成了主流資金回避的品種。
“降杠桿的趨勢已非常明確,部分上市公司或是擔憂信托、資管類股東拋售,或是因大股東籌措資金補充質押物,都可能以停牌作為緩沖,為化解風險留出時間。”有市場人士如此表示。他認為,停牌期間,利空因素如果沒有得到有效化解,那么在復牌后,股價大概率還是會繼續走低。但只要公司運營良好,風險大多能夠在停牌期間得以化解,無需太過擔心。
近日,有券商人士分析稱,即使個別上市公司股價逼近平倉線,證券公司也不會急于在二級市場拋售,即使最后不得不賣出,也將按照有關減持規定逐步賣出,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未來可能給市場造成的壓力是極其有限的。
相關報道>>>
停牌內藏玄機>>>
(責任編輯:DF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