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老年人、身體虛弱者及抵抗力差的人調節功能差,適應不了氣溫的驟變,因此,在本市醫院門急診中,一些與心腦血管疾病相關的就診病人開始增多。以長海醫院神經醫學中心為例,氣溫驟降后,該中心每天心腦血管相關疾病的就診量達到400多人。據了解,在這些病人中,有的是清晨出外鍛煉,突然感到心臟不適;有的是在車站上等車,被冷風一吹,就發生肢體麻木無力,突然說不出話;有的不肯及時添加衣服,結果腦梗復發。此外,還有因氣溫驟降而出現血壓升高的、因寒冷而發生“眼中風”的……為此,本刊特邀有關專家來談談氣溫驟變與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
氣候變化是誘發因素
不同氣候和季節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有很大影響。心腦血管病人在寒冷季節和氣候轉換時期病情常加重,尤其是已有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紊亂等疾病的老年人,他們的預防機制比較脆弱,他們的血管多數已發生硬化,有的還有粥樣斑塊,無法一下適應氣候冷暖交替的變化。從大量資料來看,在日最低氣溫為0℃以下的寒冷天氣,心腦血管發病人數明顯增加,死亡率也顯著升高。氣象醫學研究的結果表明,半數冠心病病人遇冷發生心絞痛,有七成心肌梗死病人發病與寒冷相關。
醫學檢驗表明,當驟然吸入5-10℃的冷空氣時,冠心病病人的心電圖會出現類似心絞痛的改變。由于寒冷的刺激,心肌耗氧指數增加,交感神經興奮,末梢血管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左心室負荷加重,而使心肌缺氧。另外,突然受寒還可以激發心腦血管痙攣。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當氣溫驟降時,人們的活動減少,包括腦、心肌、內臟血液灌流量也減少,而人體的耗氧量卻劇增。為維持正常的體溫,需要改變心率和增加血壓,這時外周的血管會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和血壓的上升。由于寒冷而顫抖,身體只能消耗能量來產生熱量,心肌需氧指數也相應增高,心肌缺氧現象自然就要加重,心臟的負荷也會增加,甚至激發心腦血管痙攣,在血小板聚集后形成血栓,導致腦中風和心肌梗死的發生。這種現象,表面上看似與“冷”直接相關,但細分析,是與氣溫的變化密切關聯。
2、秋冬季節因排汗減少,水也喝得少,尤其是老年人口渴的感覺差,經常飲水不足,還有的怕上廁所,故意少喝水。因此,這些人的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和血壓上升,血栓也容易形成,從而增加了腦梗死和心肌梗死發作的機會。
3、秋冬季容易罹患的呼吸系統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都會加重原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病情。
早防早治 遠離復發
隨著氣溫的聚降,腦卒中(俗稱“中風”)開始進入了高發期。腦卒中發病率往往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急劇上升,中國是老齡化最快的國家之一,因此腦卒中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中風造成的死亡率也在不斷攀升,而且首發腦卒中后的復發率也仍居高不下。據調查統計顯示,腦卒中患者在7天內復發的風險為8%-12%,90天內的復發風險則高達20%。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形成性卒中患者30天的復發率最高為18.5%。
氣候變化雖然是誘發腦卒中的重要因素,但其根子還在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據一項歷時4年全球最大的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疾病登記研究(REACH研究)顯示,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應作為“全身性疾病”對待,而不是僅涉及某個血管床的獨立疾病。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發生在腦部,就引起了缺血性卒中或小中風;發生在心臟,就會出現心肌梗死或心絞痛。有過卒中史的患者在3年隨訪后再次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比率相比,隨訪1年時的數據增加近2倍,說明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的風險長期持續存在。卒中再次復發后,死亡率和殘疾率往往要比第一次更為嚴重,其中更有25%的比例因再次卒中而導致死亡。因此對于已經有卒中癥狀或發生卒中的患者來說,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是預防再次卒中的關鍵。
二級預防就是對有過卒中的患者進行有效的預防干預以防止復發。首先要重視危險因素的控制。引起卒中復發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心臟病、房顫、血脂異常、糖尿病、持續吸煙等。卒中的二級預防策略主要包括調整行為危險因素,包括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戒煙、限酒;還要控制血管危險因素,比如嚴格控制高血壓和糖尿病、改善血脂等。
視力突然喪失要警惕
對急性腦血管疾病我們稱為腦中風,眼球其實也可以因為其血管的急性病患導致視力突然喪失而發生“眼中風”。視網膜是眼球的神經層,我們要看見東西主要要靠視網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來實現。視網膜動脈阻塞并不罕見,視網膜上大部分供血來自視網膜動脈,一旦發生阻塞就影響血液循環供給,導致視力下降和視野缺損。尤其中央動脈完全阻塞時,視力即刻于幾分鐘內完全喪失。當然部分患者會有先兆癥狀,可在反復發作數次后突然視力急劇且嚴重下降。更甚者會造成永久性失明。
目前已進入冬季,50歲以上,尤其是有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和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半夜時分起床活動發現一眼的視力突然喪失,很有可能是本病。因為睡眠后,血流變緩慢,栓子容易導致屬于終末血管的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
易造成此病的原因有多種,首先是由于各種外因和內因造成的栓塞,動脈硬化以及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導致動脈阻塞。其次是血管痙攣,由于血管舒縮神經的興奮異常造成反射性痙攣(年輕人及高血壓和腎臟病患者的老年人可能較多見)。當然,動脈壁損傷和變性的改變與血栓形成同樣影響血液的正常循環。最后各種外傷、手術、寄生蟲和腫瘤都有可能是此病的病因。
視網膜動脈阻塞往往發病急,阻塞時間短暫時視力和視野的缺損可以恢復,但切勿以為視力“暫時”喪失都可以恢復,正確措施是立即到就近的醫院看急診或自我急救。發病起初的70-90分鐘對視力恢復至關重要,可謂分秒必爭,因為視網膜動脈阻塞會導致視網膜的缺血和壞死,視力的暫時喪失和永久喪失可能就在一念之間。最好在家里備幾片硝酸甘油片,特別是一眼已經確診是因為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而失明者,如果另一眼又發現視力驟然喪失時,應該即刻予以硝酸甘油0.3-0.6毫克舌下含服,當然服藥后要注意體位性低血壓。并且要到醫院急診進行治療。
(作者為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心胸外科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