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大學睡眠專家領導了一個研究小組,發現記憶完整的人腦部掃描顯示出更多的臨床前證據。
眾所周知,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體內生物鐘紊亂,覺醒周期可能增加患這種疾病的風險。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種晝夜節律紊亂可以作為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前證據。
這些發現可能會幫助醫生更早地識別出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人群。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損害在臨床癥狀出現前的15年到20年就會在大腦中生根。這項研究發表在《JAMA神經病學》雜志上。
“這并不是因為研究中的人缺乏睡眠,但他們的睡眠往往是零碎的,晚上睡八個小時和白天打盹時一小時一次地睡八小時是大相徑庭的。”研究人員還在老鼠身上進行了一項單獨的研究,該研究發表在《實驗醫學雜志》上。研究表明,類似的晝夜節律干擾會加速大腦中淀粉樣斑塊的發育,而淀粉樣斑塊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
華盛頓大學之前對人類和動物進行的研究發現,淀粉樣蛋白的水平在白天和晚上以可預測的方式波動。睡眠過程中淀粉樣蛋白水平下降,一些研究表明,當睡眠中斷或睡眠不足時,淀粉樣蛋白水平會增加。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我們發現臨床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晝夜活動模式更加分散,白天不活動或睡眠時間更長,晚上的活動時間更長。”
內容來源:來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