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堂
﹀
﹀
﹀
(圖:郝小好作品)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你一定很熟悉。
你去XX師范大學吧,女孩子學什么XX呢,又累又不能照顧家,當老師有假期呀,我這也是為你好。
我看這個男孩挺好的,個子高高的,家庭和工作都不錯,你還是相處下去吧,我這也是為你好。
出國人生地不熟的,我們不放心啊。家鄉這邊又有熟人照顧,生活又輕松,還是留下來吧,我這也是為你好。
不知不覺,我們陷入了一個又一個父母以愛之名所編織的陷阱里。
在親子關系中,父母經常使用的邏輯就是:我對你這么好(A),你必須聽我的(B),否則你就不是好孩子(C)。電影《黑天鵝》中尼娜的母親就是如此,她是曾經輝煌的芭蕾舞蹈演員,因沉湎情愛,生下私生女斷送舞蹈生涯,因此她認為肉欲和性愛是毀滅性的,強迫女兒停留在十余歲的懵懂之中,以愛之名對女兒懷有不正常的控制欲。
生活中,許多父母的A是比較明確的,即他們的確是在付出,他們甘愿為孩子付出一切看得見的利益,如金錢等物質利益,或時間和精力等精神利益。有些父母的A則不明確,在外人看來,他們對孩子極度缺乏耐心,甚至會嚴重虐待自己的孩子,但是,和前面的那種父母一樣,這些父母一樣會認為自己對孩子有極大的付出,譬如,我給了你生命,我認為這個付出就足夠了。這種“我的一切都是為了你”,表面上是將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其實不過是渴望將自己的自戀幻覺強加給別人而已。
如果一個人在幾乎所有的場合下,都持續、極端的關注自我,行為在大多數情況都從自己的需要出發,即使有些行為看上去是在為別人著想,那他就處于一種破壞性自戀模式(過度的自我陶醉)。
父母的愛是偉大的,這是整個人類不斷繁衍并傳遞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個人有了孩子就自動成了好父母,“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懶惰的邏輯,是父母們為自己開脫的最佳借口。真愛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自戀型父母出于這個借口,往往會出現一些破壞性的教養行為,夸大自我,缺乏同理心,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過分的尋求關注等等。
自戀型父母不允許孩子成長為與自己分離的、獨立的個體,孩子從一出生就受到父母自戀行為態度的影響,在成長中可能會有如下經歷:(可以對比一下自己的經歷)
作為父母的延伸而存在。
處在家長的控制之中,成年后依舊如此。
任何時候都必須優秀滿足父母的期望,即使他們作為成年人有著自己的需求和自我期望。
理應體察家長的需求和愿望并努力滿足他們。
任何時候都應該關注父母,并仰慕他們。
被期望犧牲自己的生活和幸福來照顧父母。
理應理解父母的感受,但是不指望、也從來沒有感受過父母對自己的理解。
決不能犯錯或者判斷食物,因為這會對父母影響不好。
如果父母需要,應該立刻放下手頭的事情滿足父母。
不應該有任何獨立、自主的行為。
(圖:帆仔作品)
如果父母在親子互動中表現出破壞性自戀模式,孩子一般有兩種反應:順從或者反抗。順從的孩子越來越努力取悅自己的父母,這種模式一直延續到成年,一旦覺得別人不高興他們就非常焦慮,從而花大量的功夫讓別人滿意。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對自己的認識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之上。而反抗的孩子不會試圖取悅父母,因為他們知道那根本不可能,他們表現的好像不在乎別人怎么看待自己,不考慮別人的需求,與別人保持距離,保持自我認定的立場。他們很難信任別人,會故意避免建立有意義、令人滿足的人際關系。
很多時候,我們在當時意識不到,甚至現在也不能完全理解小時候的經歷如何影響現在的自我、人際和行為方式。事實上,孩子隨時隨地都在接收父母有意無意傳遞出的信息,他們吸收這些信息,并且在這些信息的影響下做事,這一切的發生經常是無意識的,父母的破壞性自戀模式已經對孩子長大成人后的生活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面對這些負性的影響,我們該如何應對呢?本書提供了一些策略和信息,可以幫助我們變成一個勇敢、堅強、堅韌的人,有能力開始和維持一段有意義、有滿足感的人際關系,這樣的自我不會再受自戀型父母的負面影響。
1
放棄幻想
父母或者任何人都不會因為你想要他們改變而改變,父母對過去事情的看法很可能與你不同,他們意識不到你的傷痛或者對你的傷痛不敏感,而減輕幻想讓你變得更現實。
2
使用自我談話和自我肯定
舉一些例子,我永遠不應該犯錯轉化為我可以從錯誤中學習。我應該是完美的,轉化為我有很多強項,我正在努力改善我的缺點。
3
表現出利他的行為
對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做善事,不渴望得到任何回報,也不期望做的事有任何結果。可以從各種各樣的志愿服務,看望行動不便的老人等事做事。
4
主動幫助別人
更多的傾聽別人,減少談論自己的問題。不著急解決別人的問題,不要試著掌控別人的生活等等。
5
找到美麗和驚奇
拓展自己對美的定義,隨時準備迎接新事物。找回兒時擁有的一些驚奇感,會發現身邊充滿了奇跡。
6
改變節奏
被固定的行程捆綁住,會限制你開闊視野、遇到新的人,錯過新的挑戰,限制你學習、發展你的資源、才能,減少了選擇的機會。但改變節奏也不是生活嚴重動蕩,而是試著做一些其他事情看看對你是不是有用,在某方面給自己充電或者獲得其他積極的效果。
7
在生活中使用正念
集中注意力,集中于重要的人、事、物上。
8
去掉自己身上自戀的行為態度
此外,書中還給了我們很多調整自身、增強自我、讓理想自我變成現實自我、最終掌握自我的策略。希望看完這一本書的所有人,都能放下對過去的糾結,也不要再將從父母身上沿襲的自戀幻覺強加給自己的下一代,放下對別人的控制欲望,學會將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徹底的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感激已經擁有的一切,更加深沉、更加踏實的活在當下。
作者 | 莉亞
編輯 | 莉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