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2015年靜修會課堂楊亮老師與學員對話整理出來的,希望大家明白QQ群204016306的”煩惱解脫法“和”覺醒法“傳達給大家的是什么。
學員A:
據(jù)我所知,極度的痛苦和絕望有助于覺知,是吧?
楊亮:
無所住而生其心。當對一切都絕望了,念頭停止了攀緣,念頭完全停止了,覺知就有機會呈現(xiàn)了。有些人在此之前會想到用自殺來解脫,這種希望靠自殺來拯救自己也是一種攀緣,絕望到對自殺都不抱希望了。
學員B:
高興的事情也很容易讓人沉溺啊,是不是只有在高興的時候保持清醒,才能在痛苦時也保持清醒呢?
楊亮:
是的,無論何時,保持覺知,這一點都不會妨礙你享受快樂,正如我們不會妨礙自己體驗痛苦。
學員B:
不想體驗痛苦,怪疼的。
楊亮:
那不行,當痛苦與煩惱升起,我們不能去抗拒。因為抗拒是無效的,就像你欠的債,總是要還的,躲得過今天,躲不過明天,人很喜歡給自己遇到的煩惱找外在的原因,都不喜歡從內(nèi)在找原因。在這輩子找不到原因,就歸結(jié)到上輩子,都不肯接受,我們的煩惱,只有兩個原因,第一,外界是無常的,不可能總?cè)缫猓坏诙覀冇袌?zhí)念。我們無法改變無常,但我們可以消除執(zhí)念。沒有執(zhí)念,不管什么樣的無常,我們都能接受,自然沒煩惱了。所以歸根到底,只有一個原因。沒有修行圓滿的原因也只有一個,就是尚有念沒有走出來。
學員C:
怎么才能放下想成佛的念頭呢?
楊亮:
凡是應對執(zhí)著,都可以用一種方法,在心里默念:即使我永世不能成佛,我也坦然接受。我們說的其實是經(jīng)驗。我們把我們經(jīng)歷過的,體會到的,總結(jié)出來的告訴大家。照著去做的人,也就會成為和我們一樣。大家本來都是一樣的,只是有人先走過了這條路,有人正在走。先走過的人,希望幫助正在走的人,少走彎路。
所謂家庭系統(tǒng)排列,就是給你編一個故事,告訴你,你的問題是因為誰誰誰造成的。這種方法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嗎?我們一輩子都把煩惱的原因歸咎于外在,這樣真的解除過我們的煩惱嗎?我不否認確實有影響,但影響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當下就是這樣了。歸咎于過去有用嗎?甚至能歸咎于某個被墮胎的嬰兒。和解的過程是放下以前堅持的執(zhí)念的過程,這個才是核心。執(zhí)念放不下,能和解嗎?所以,它編出一些故事,讓你對目前的問題有一個歸因。好似你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但它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因為,首先它的歸因很可能只是一個故事,并不是真實。第二,它沒有切實有效的方法來幫人解決。只是我們好像找到了原因,心里會好受一點,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當下存在的問題的根本,真的在以前嗎?當下的煩惱,只是因為當下的念頭造成的。因為有的人,過去的事就過去了,那個念沒有延續(xù)到現(xiàn)在,所以現(xiàn)在沒煩惱。所以,問題的根本不是往以前去找。解決問題不在于找到過去的那個原因,在于發(fā)現(xiàn)一個不合理的信念,然后放下這個信念。要不然就算找到了又能怎么樣呢?而且要找到這個不合理的信念不需要往以前找,當下就能找到。所以那些治療方法其實沒有抓住重點。我就見過一個家庭系統(tǒng)排列導師,在武漢還是比較有名的,曾經(jīng)和我一個心理成長小組,他心里的煩惱恐懼大堆。他只有每天用那些靈修的觀點麻痹自己。我們就是愛呀,我要寬恕他呀,他是來帶給我禮物的呀。但是當他心中的執(zhí)念不放下,他的痛苦就不會消除,無異于往狗屎上面灑香水。
學員C:
那我們煩惱的消除辦法是什么?做功課?
楊亮:
消除煩惱的根本方法是破除執(zhí)念。用簡單的話說,就是去坦然接受自己最不愿意接受的情況。然后掌握了這個方法,需要的僅僅是勇氣。這種勇氣也可以說是一種智慧,但是這種智慧不需要我們有很好使的頭腦。可以說是接納現(xiàn)實,可以說是用最大的勇氣去接受最壞的可能性。這方法其實人人都經(jīng)常會用,用了就不會有什么煩惱。但是當面對很強的執(zhí)念,人們往往不愿意去用,然后就會有煩惱。我們提煉出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只要去反復的默念那句話就行了。我們在人生這個游樂場當中費勁心思籌集到的一切籌碼,在我們離開游樂場的時候全部都要交回去,一個都留不住。我們眼下?lián)碛械囊磺校K有一天全部不再屬于我們。所以我們并不真的擁有它們。擁有只是一個錯覺,我們實際上是在借用。
學員D:
有很多時候我們是被過去的事件牽絆,當我們真正的面對看到就可以得到解脫。看到,面對,接納,活在當下,面向未來,這是一個過程。
楊亮:
當你看到你煩惱的原因,煩惱就消除了嗎?“當我們真的面對、看到,就能得到解脫。”這只能是一個美好的信念,但它并不是真的。幫來訪者看到原因,只是讓他能有個心理安慰:哦,原來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現(xiàn)在我能給它安一個我信的解釋。但這本身不可能讓他的煩惱消除,因為如果他渴望的還是不能實現(xiàn),現(xiàn)實仍然無法改變,他就會一直煩惱。只有當他看到,因為我不接受我得不到我執(zhí)著于想要的,我不肯坦然接納現(xiàn)實,我才會煩惱。而我們通常無力改變外境,而我內(nèi)心的想要與外境相沖突,我才煩惱。當我不能改變外境時,我只有讓內(nèi)心順應外境,才不會有沖突,才不會有煩惱。所以只有放下我那個一直無法實現(xiàn)的執(zhí)念。然后通過我們教的方法放下執(zhí)念,內(nèi)心永遠都和外境是順應、和諧的,自然就不會有煩惱。人生的品質(zhì)才真正活了出來。而我們放下我們執(zhí)著于想要的,并不會讓我們真的失去什么。比如此刻我們放下對生命的執(zhí)著,我們并不會失去生命。當我們放下對健康的執(zhí)著,因為缺少了對健康的擔心,我們的健康狀況通常會好轉(zhuǎn)。當我們放下對陪伴的執(zhí)著,對方感到和我們在一起很輕松、沒壓力,反而會更多陪伴我們。做功課,我們會自然看清自己內(nèi)心的活動,將來一樣會看得這樣細致。解脫法,在功課當中,認真又簡單的做,就夠了。只是喜歡在群里聽、討論、提問,但又不認真做功課的,可以說基本沒什么效果.
學員E:
剛才念了好一會兒我不恐懼我的恐懼,有些空蕩蕩的
楊亮:
說明念得很用心,會慢慢有一種內(nèi)心敞開的感覺,到這個程度,就可以進行放下執(zhí)念的練習了,那個功課叫“無執(zhí)、無恐懼”。
學員E:
你講本我時,我有些抗拒。
楊亮:
為什么抗拒?
學員F:
我是學佛的,佛法只講無我。
楊亮:
用詞不一樣,講的是一回事,都是那個什么都沒有。而且我猜你也沒證到無我,所以你是執(zhí)著到一個“無我”的名詞相,來抗拒另一個“本我”的名詞相。凡是抗拒,說明心里有個“有”,空是不會抗拒的,凡是抗拒,說明這個抗拒的“有”,是一個“執(zhí)”。我只看過心經(jīng)和金剛經(jīng)。其它都沒看過,我學過的主要來源于三個部分:
一、洪南州的心室識解構(gòu),做功課。
二、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
三、《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當下的力量》之類的幾本書。
做功課是最重要的,做功課是在參“無字真經(jīng)”,智慧不在文字上,六祖慧能的悟性大家都知道,可他開悟前連字都不識,更何況讀經(jīng)。
學員G:
你要接納我這種問題多的弟子啦,我喜歡思考也是好事啊!
楊亮:
不管是對解脫煩惱還是心靈覺醒,喜歡思考都是災難。聞占1%,思占1%,98靠修.
學員G:
我發(fā)現(xiàn)我不抗拒煩惱了,不抗拒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一樣的,只是以前我執(zhí)著自己心念,其實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樣。不穩(wěn)定,不過好像退潮一樣,每次煩惱都在少。
楊亮:
要在心里反復默念:我的一切概念都是多余的。這是一句相當有力量的話,大家不要低估,認真念。這句話就是佛法,有字的。念這句話的“過程”也是佛法,無字的是真經(jīng)
學員G:
我是一名高三學生,晚自習時同桌刷題速度,不知為何我解題時余光會不禁易間注視同桌解題,有點擔心他把我甩開一大截,是我自己在困擾我自己嗎?
楊亮:
你可以在心里反復默念:即使他成為全班第一,我成為全班最后一名,我也坦然接受,直到你完全坦然接受為止。群里有另外一名高三學生,總是擔心自己數(shù)學考不好,用這個方法默念:即使我數(shù)學考全班最后,我也坦然接受。結(jié)果過了幾天考數(shù)學,成績從倒數(shù),變成了全班第五,說明消除執(zhí)念和外界根本沒有任何關系,我們失去的只是我們的煩惱而已,是你的念頭在困擾你,而你信了你的念頭。
學員G:
那我該如何驅(qū)除念頭呢?
楊亮:
不需要驅(qū)除,念我告訴你的話。當這個念頭再冒出來,知道這只是一個妄念,不要管它就行了。念頭就像呼吸。念頭是大腦的自動反應,呼吸是身體的自動反應。我們可以暫時停止呼吸,就像我們可以暫時停止冒念,但我們無法總不冒念,就像我們無法不呼吸。我們不要想著去干掉我們的念頭,就像我們不要想著去干掉我們呼吸。我們明白它只是一個自動反應就行了,我們不需要去理會我們的念頭,就像我們不需要去理會我們的呼吸。
學員G:
做到無念是不是更好呢?
楊亮:
無念有兩種,一種是不需要動念時,大腦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另一種是,在動念時,同時間觀照到念頭的動。
學員G:
第一種比較適合打坐。第二種適合在日常生活中。
楊亮:
第一種在日常生活中用到也很多,比如走路時,沒什么需要動腦的事情時,很清靜。
學員G:
清靜的好處,你的體會是什么呢?人們通常會做對自己貌是有好處的事。
楊亮:
清凈就是清凈,沒什么好處。一想好處就不清凈了,胡思亂想讓人不舒服,清凈只是讓這個不舒服消失了,它本身并沒有什么好處。就像有人自殺,只是讓那個痛不欲生消失了,自殺本身并沒什么好處。
學員G:
人有七情六欲,全部給消滅了,人活著也沒多大意思,所以感覺有矛盾,求解?
楊亮:
誰說要消滅七情六欲了?七情六欲是人的本能,就像腸胃蠕動一樣。七情六欲就像在腦袋里養(yǎng)的一條狗,它會自動反應,經(jīng)常對外界環(huán)境產(chǎn)生誤判,狂吠,有時不讓它叫都止不住。它經(jīng)常捕風捉影地恐懼,它有七情六欲,都是自動反應。我們不是要消滅掉這條狗,而是觀照它,不要被它的一舉一動操縱,不要任由它搗亂。我們是它的主人,它不是我們我們的主人。
學員H:
我怕黑,聊下你對怕黑的看法。
楊亮:
怕黑是對安全感有執(zhí)念。首先用破執(zhí)念的方法破除它,比如:即使我這輩子都無法安全,我也坦然接受。等念的時候不抗拒了,找一個黑的地方呆著,體驗自己的恐懼,直到內(nèi)心不再恐懼。我自己的經(jīng)歷是,花幾天晚上到墳山上打坐幾個鐘頭就好了。當你在黑暗里練的時候,你可以念:即使我被鬼捉去弄死了,我也坦然接受。先不說到底有沒有鬼。假設山上有鬼,鬼也是從死人身上出來的,那么當你死了,那也會冒鬼出來,那么你現(xiàn)在身體里就有個鬼。它們有的你有(魂),它們沒有的你也有(身體),你干嘛要怕它們。
學員H:
我自己也不知道在怕什么,好像不是怕鬼,好像是覺得自己看不見的時候,失去了自我保護能力。
楊亮:
那你干嘛不敢念:即使我被鬼捉去弄死了,我也坦然接受。
學員H:
害怕被傷害,不想死,我還沒修成呢。
楊亮:
那你就念:即使我被黑暗里的什么東西弄死了,我也坦然接受。念一念沒事的,念一念,可以破除你對安全感的執(zhí)念,從恐懼中走出來,又不會真的死。你又被你的念頭騙了,所謂修成,必須要無有恐怖吧?保留對黑、鬼與死的恐懼,怎么可能修得成呢?到時候真的沒修成就死了,而且還要克服對此生修不成的恐懼。總之沒有任何恐懼才能修成,對吧?
學員H:
所在科室即將被裁,對未來感到憂慮和不安,我念什么比較好呢?
楊亮:
念:即使我失業(yè)了,沒錢養(yǎng)家,我也坦然接受。方法就是一條,找出自己最不想面對、最恐懼的那個結(jié)果,然后造句:即使…………,我也坦然接受。反復念,直到坦然接受,毫不抗拒為止。念一念而已,又不會真的發(fā)生,怕什么,什么都別想,只管念就行了,不要去管頭腦里冒出的其它干擾的聲音,面對自己的恐懼,想著最壞的情景,反復念。如果它發(fā)生了,我們不接受也不行。如果它不會發(fā)生,我們念一念又有什么關系?所以接受就行了,我教的方法再簡單不過了,走出煩惱的唯一方法是:除執(zhí)念;覺醒的唯一方法是:出念。具體怎么做,功課也都教了,剩下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去實踐了。
學員I:
昨天講完沙龍后突然有個念頭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覺得,很多時候當沒有改變意愿的時候,旁人做得太多了反而會對當事人不好。
楊亮:
是這樣的。很多時候,當事人明知道如何才能走出煩惱,但是就是不肯那樣去做。因為,煩惱當中有他的“要”,因為舍不得放下那個執(zhí)念。只是沒看清,如果事情已經(jīng)無法挽回,不放下執(zhí)念也是沒用的,只會繼續(xù)痛苦。如果事情沒到那么糟的程度,放下執(zhí)念,自己也不會失去什么,事情反而很可能超符合自己預期的方向發(fā)展。所以說到底,人都是自己讓自己煩惱。換句話說,都是念頭讓自己煩惱,是念頭把自己牢牢鉗制住了。
學員I:每天看到這么多錢的數(shù)字,沒感覺,感覺就是一個數(shù)字,要是現(xiàn)金放我面前,不知道我會怎么樣,想學會面對這些數(shù)字,怎么才不起心動念。
楊亮:
你不是說面對這些數(shù)字沒感覺嗎?看到動了一些妄念,不要去管它。
學員I:
每次看見股票漲了,我都想賣,總是拿不住,我就默念,就算跌回買價,我也坦然接收。果然平安了很多,今天沒賣,每次我一賣馬上就猛漲,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賺小頭,后面的大頭確沒有,同事都笑我,說我賣了趕緊通知她買。
楊亮:
說明放下執(zhí)念后,事情反而常常朝我們期待的方向發(fā)展。即使沒超我們期待的方向發(fā)展,因為我們已經(jīng)在心里接受了最壞的結(jié)果,所以也不會有什么煩惱。所以放下執(zhí)念,總沒有什么壞處
學員J:
現(xiàn)在我好煩啊,做這個表……
楊亮:
看著自己煩惱的情緒,反復念:我不因我有煩惱而煩惱。你念完:我不因我有煩惱而煩惱之后,找出你做表的煩惱背后有什么執(zhí)念,然后破除它。這當中有個誤會,好像有出離心,就必須要放棄什么,其實只是需要去放棄自己的執(zhí)念。放棄執(zhí)念并不是對于自己想要的目標就不去努力了。一樣可以努力,只是因為沒有執(zhí)念,所以能做到順其自然,也就沒有煩惱了。
學員J:有些數(shù)據(jù)覺得好麻煩。
楊亮:那么怕麻煩就是一個執(zhí)念。那么你該怎么破掉這個執(zhí)念呢?找到與之相反的最不愿意接受的情況,然后坦然接受。比如說:即使我的工作明天開始加倍的繁瑣,我也坦然接受。與自己期待相反的。
學員J:別嚇我
楊亮:
念一念而已,又不會真的發(fā)生。你又被你的念頭騙了。
學員J:恩,念這個真的有效。
楊亮:
我說過,這個方法對治一切煩惱,能有效破除一切執(zhí)念,只要我們不要被內(nèi)心的抗拒阻攔。對于從念中走出來的出離心,更加不會讓我們失去什么,我們只是需要有一個意愿:今生不再活在念頭編織的欺騙中,不再做念頭與情緒控制下的傀儡。以前我們做的功課,可以幫人破掉大部分重要的執(zhí)念,但還不是無遺無漏。還有些執(zhí)念破不了,比如關于前世和來世,比如關于解脫煩惱,比如關于修行圓滿。有些人帶著這些執(zhí)念做功課,雖然突破很大,情況大有好轉(zhuǎn),但是這些執(zhí)念沒破,終究不得圓滿。所以很多人被卡在上不上、下不下的地方,真正到位的仍然很稀少,原因就在此處。我現(xiàn)在設計的功課中,專門有一個,是每天主動查找自己尚存的執(zhí)念和恐懼,每天至少破一個,終究可以在不太長的時間內(nèi)破掉所有執(zhí)念。
學員K:
我今天用楊老師的方法對自己說,就算兒子一事無成,我也坦然接受。剛開始心里很煩,但慢慢平靜下來啦,晚上見著兒子心里不滿好象好了一些。
楊亮:
念頭經(jīng)常會發(fā)生誤判,產(chǎn)生各種妄念,但問題是我們一貫很相信念頭。
學員K:
產(chǎn)生很多想要幻像成真的念頭,也用破執(zhí)念的方法念嗎?就是有很多的期望。
楊亮:
對。期望并沒有問題,只是不要有執(zhí)念。父母總是用各種方法讓孩子按自己設計的道路走。孩子一事無成,往往是父母不給他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機會。當一個人真的明確了自己的夢想,他會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實現(xiàn)。但是如果他沒有機會設計并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又不想走爸媽設計的道路。就會用很大的努力來逃避、反抗、做其它所謂不務正業(yè)的事。
學員K:
我現(xiàn)在怎樣努力也幫不到他心里,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楊亮:
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吧。當你轉(zhuǎn)變后,他會感受到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冰雪消融也非一日之功。可以引導他往這方面考慮,你們給予他支持。
學員K:
我?guī)缀跫航?jīng)放手,但過一段又恐慌,害怕誤了他
楊亮:
那就面對自己的問題就行了,慢慢喚醒他自身的力量,也不能操之過急,急背后有一個執(zhí)念。還是用那個方法去破執(zhí)念,念沒破,當然很難。
學員K:
我該怎樣去破呢?念什么比較好,我覺得好多方面啊,很痛苦。
楊亮:
最害怕面對什么,就念什么,一個一個來。每個都要念到完全坦然接受為止,你要看到是因為有執(zhí)念才讓你痛苦。
放下執(zhí)念本身和外界事物并沒有關系,只是在腦袋里面過幾個念頭而已,放下執(zhí)念只會讓你輕松。
學員K:
我的執(zhí)念是一心想孩子好好學習,將來有個好前途。
楊亮:
你可以念:即使孩子明天就輟學,從此流落街頭,我也坦然接受。
學員L:
看克里希那穆提的書吧,他曾這么形容自己:“就像有許多洞的容器,什么東西進去,什么東西就出來,沒有任何東西留下。”
楊亮:
克里希那穆提寫了很多不錯的書,幫讀者通過他的眼睛看這個世界。但是他和艾克哈特托利一樣,不是通過修行的方式開悟的,所以他們留給讀者的,便于操作、從初級到終級的修行方式不多,主要依靠讀者自身的悟性去悟。所以老克的學生中,真正開悟的極少。
他們都非常準確的指出人有煩惱、沒覺醒的問題在什么地方。他們也提出了很多好的方法,但因為他們不是靠修行覺悟的,都是在一定機緣下自然覺悟的,所以他們在如何修行方面缺乏經(jīng)驗的總結(jié)。而且修行的人往往有惰性,想練的時候練一下,不想練的時候就忘了。他們的方法對人沒有強制要求,所以讀者很難靠自己的力量徹悟。
而我的老師教給了非常嚴格的功課,這些功課非常有力量。但是起步的難度太高,對周圍人也會產(chǎn)生很大的困擾。所以我才把這兩種類型的優(yōu)點結(jié)合了一下,設計了適合普通大眾修行的功課。明確修行方向很簡單,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所以不需要看那么多書,重要的是去練。
學員L:現(xiàn)在到明晚這段時間我們該做點什么呢?
楊亮:
不用做什么,休息。試著過一種沒有上一秒,也沒有下一秒的生活。體會一下,如果自己的生活從現(xiàn)在起,沒有上一秒,也沒有下一秒,會是什么樣子?
學員L:
不知道我是誰 (沒有身份)?茫茫然。我在地球的身份是由無數(shù)上一秒所發(fā)生的故事累積而成的,沒有了那些依據(jù),突然, 不知道我是誰。
楊亮:
嗯,很好,就這樣。試著就這樣生活,釋放這種對未知的擔憂,適應活在未知中,這便是當下,便是永恒。
學員L:
對未知的擔憂也是一個執(zhí)念?
楊亮:
是的。這是對踏實感的執(zhí)念。
學員L:
就這么一個觀察,然后呢?
楊亮:
沒有然后,有然后就又開始期待下一秒之后,不要給自己下一秒。
學員L:
覺察后自動升起恐懼和擔心,覺得自己隨時被傷害,好像就非要啟動心智系統(tǒng)來保護我,才安心。
楊亮:
同時間覺察恐懼和擔心,它們也是當下的一部分。
學員L:
剛好回來走了一段夜路,我在擔心,突然出現(xiàn)什么東西,會把我嚇到,比如貓或狗,或者其他看不到的,我不能掌控的東西。我也試著不這么想,可是恐懼在那,我不得不那么擔心。
楊亮:
同時間覺察這些自動冒出的念頭和情緒,明白念頭是自動冒的,它不是我,它不是那個本我,把念頭和恐懼看做和花花草草一樣的存在,覺察它。
學員L:
這得付出需要相當多的精力了,一直這么觀察的話。
楊亮:
習慣了就不需要努力了,到后來你會發(fā)現(xiàn),動腦去想才需要努力。習慣之后,活在當下無需任何努力,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狀態(tài)。我們有一個“當下”的功課,每天練這個。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不同,但不會很長。
學員M:
困也是一念嗎?
楊亮:
困是身體的生理反應,想動身去睡覺是一個念。活在這種狀態(tài)時,你們其實就和克里希那穆提是一樣的了。但是普通人會被執(zhí)念引起的煩惱、恐懼給抓回去,所以我們要練破除一切執(zhí)念,生理和念頭之間其實沒有必然關系,但是一般人會立刻產(chǎn)生關系。首先要有和自己念頭不粘的能力,還要有放空念的能力,保持放空狀態(tài)的能力。慢慢練,自然就有了這些能力。我教的這種解脫煩惱的方法,效率應該僅次于直接往頭上拍磚了。多少年的一直有的執(zhí)念,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破解,三天算長的,短的可以在2秒之內(nèi)完成。
學員N:
我現(xiàn)在胃不舒服,我也可以和這種不舒服保持距離,對不?
楊亮:
是的,覺察胃的感覺,知道那只是軀體的一種反應而已。
學員N:
昨夜看書,別人給了一直煙,我抽著,想到了我們的妄想,煩惱就跟煙一樣,飄上去的已經(jīng)是過去的煩惱,新的煩惱又是新燃燒的,就和打坐求靜一樣,心里想讓他靜,又多一個妄想,由此我想到了禪宗話題,前念已滅,后念,沒起,我在哪里?我好像想到了什么,可是又沒有弄透到底是什么,早上起來身心特別的開心,歡喜,唱著金光咒,很開心,到現(xiàn)在心里都是開心的,這是屬于什么情況?
楊亮:
前念已滅,后念沒起時,我在哪里?感受這句就夠了。對于要覺醒的人來說,快樂不應該是追求的目標,有追求快樂的執(zhí)念,就無法覺醒。相反應該有向死而生的勇氣,若要獲得重生,必須先要有勇氣死亡。 所以即使獲得了一丁點的悟,馬上就會被各種雜念吞沒了,開心只會是暫時的。只要對快樂還有執(zhí)著,遇到不順心的時候就會不快樂。只要還對別人怎么看我有執(zhí)著,遇到別人負面評價我,我就會煩惱。
學員N:
會念佛者,只念一遍,當下成佛而終生受益。不會念佛者,終生念之卻成不了佛,反而成魔,何也?蓋以會念佛者,念一遍'阿彌陀佛',便終生心行一致,為人處事不離'正大光明'而成佛。不會念佛者,雖終生念之,卻因心行不一,口雖念佛,卻心貪不已,乃至行為齷濁而有違'正大光明',試問如此念佛,不成魔,難道還能成佛?
楊亮:
說明你念了之后體會到了一些東西。佛家有念咒的法門,我教的這個方法其實也像一種咒,乍一眼看上去看不太懂什么意思,反復念之后,一種奇妙的轉(zhuǎn)化自然在心里產(chǎn)生。
《心經(jīng)》的最后一段教了一句咒: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翻譯過來就是:度過去呀!度過去呀!向彼岸度過去呀!大家向彼岸度過去呀!速速證到菩提呀!反復念就起到強化決心的作用。當聚焦清楚了,方法也知道了,剩下最關鍵的就是決心了。
學員O:
老師,說完,我——之后,停頓這段時間,我好像還有念頭,不算念頭,像暗流一樣,那個是什么?
楊亮:
很好,能覺察到這個了。念 我——的時候要果斷堅決。之后會自然出現(xiàn)一段空白,再有念冒出來的時候不用管它。越空的時候,越能覺察到細微的東西。不用多想,簡單做就行,不用有多余的念,果斷、清晰地念出這四個字就行了,留意到字與字之間是有空白的。
學員0:
保持覺知,感覺很好
楊亮:
保持覺知本身不會令我們感覺好,而是我們開始從令我們感覺不好的舊有模式中抽身出來了,不再深陷念頭與情緒的控制,不再是一個被它們操縱下的木偶。我所要提醒的是,不要追求功課帶給我們的種種所謂“好”的感覺,因為一開始“追逐好”,就立刻被原有的模式又抓回去了,我們只需要很平常、很普通、很簡單的做就行了。花開,香自來,無需期待,無需追求。因為看過很多追求功課帶來的種種所謂“好感覺”的人后來退化了,所以在此特別提醒,簡單做就好。那是一種解脫后的喜悅,不必留戀,它是自然存在的,也不必懊惱,過去的就過去了,當下保持覺知就行,以一種平常心進行。當被觀念與情緒的鎖鏈綁了一輩子,突然能置身捆綁之外,那種輕松自在感,是自然存在的,這其實是本來狀態(tài),人本來就不必受到捆綁。保持覺知,堅持就行,到后來就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
學員0:
自在的感覺出來時,內(nèi)心馬上會去判斷這種感覺是哪里來的,好像要抓住一個東西才能站得住一樣,習慣性的在抓,在不抓的那瞬間會有一種恐懼感。
楊亮:
是的,一開始都是這樣的,不需要去抓,不需要去附著什么,就像宇航員很愜意的飄在太空中一樣,一開始肯定會有些不適應,慢慢就可以開始享受這個狀態(tài)了。
學員O:
我用你的破除恐懼的方法感覺自在多啦,每天當咒語一樣的念,的確很實用。
楊亮:
當體驗到效果,就會很樂意、主動地堅持做的。對那些不信、質(zhì)疑、抗拒的人,我只能表示遺憾了。我們可以看到,都是念頭在讓我們不信、質(zhì)疑、抗拒。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切煩惱都是念頭所造。所以我們要看到,我們?yōu)槭裁匆叱瞿铑^。當你們開始做“無念、無我、無分別”功課時,你們更會看到,念頭以前是如何鬼使神差地控制我們的,我們以前就像傀儡一樣被控制,但是渾然不覺。
學員P:
我不恐懼我的恐懼,我念完心怎么覺得沒離開恐懼,反而覺得在強化恐懼,念我愿幸福,幸福是我此生唯一的任務。
楊亮:
因為你念的時候在懼怕恐懼。你在抗拒恐懼,因為你對幸福有執(zhí)念,當你對幸福有執(zhí)念,你就一定能幸福嗎?需要用平靜、敞開的心面對自己的恐懼。一開始念,恐懼肯定會被喚醒,僅僅是看著它,繼續(xù)念下去,念時間長了,恐懼自然就散了,要念到恐懼完全散掉為止。
學員P:沒具體的恐懼,就是念了恐懼這個詞,有抗拒。
楊亮:
這個練習是一個最容易被接受的練習,你連這個都抗拒,說明日常生活中你的恐懼和擔憂特別特別多。
學員Q:
我也是這樣,開始念的時候很恐懼,心都被揪著在的感覺,多念下就會好的,越是抗拒越要堅持,給自己一點時間走這個過程。
楊亮:
這就是所謂靈修后遺癥。你被植入的觀念正在形成壁壘,妨礙你敞開自己,是你被植入的那些靈修觀念在背后起作用了。強化不要恐懼,只要幸福的執(zhí)念,后果會是怎樣?必然遇到恐懼更恐懼,得不到幸福更煩惱。這就是所謂麻醉劑、迷幻藥,讓人產(chǎn)生一種好的錯覺,但是根本治不好病。藥效一過,更痛苦。不信隨便找一個靈修很多年的,看她內(nèi)心的恐懼和煩惱有沒有真的減少?靠靈修觀念緩解痛苦的,是典型的畫餅充饑、望梅止渴。首先要方向正確。要明確走出觀念是唯一正確的。對于法,不用執(zhí),只要知道法也是人編,我只是在利用這個法走出觀念。
學員Q:
我昨天在想一個問題,大家常常說的接受自己是什么意思?
楊亮:
接受自己就是接納自己當下的狀態(tài)。包括接受自己一切的想法情緒,但不一定要認同它。接納自己的過去。我們最近這幾期靜修會,雖然每次只有十幾個人,但每次都有第一次參加的人,感受到了那浩瀚無邊、空空曠曠的本心。看到念頭,情緒就如同流星、星云一樣的存在在其中。不管是喜悅的還是恐懼的,都看到它只是一個存在而已。不迎合,不排斥,如同宇宙一樣。做功課后自然悟到的
學員Q:
接納是前提,不被接納束縛是方向,我現(xiàn)在想到的只有這些。
楊亮:
一切假象都是觀念造的,一切煩惱皆因觀念而起。所以不管是解脫煩惱,還是求道求真,都只有一個方向,就是走出觀念。既然是走出觀念,那就不要陷溺于觀念,直接往觀念的反方向走。如果一座山如果是觀念體,走出觀念就是直接離開這座山,而不是繼續(xù)研究這座山。一切問題都是念頭造出來的,一切煩惱都是念頭造出來的,一切假象都是念頭造出來的。如果這座山是念頭,那么一切問題,一切煩惱,一切假象都是這座山造出來的?你想在上面開山造林?必須走出這個幻象,才能看到它只是一個存在。如果看不到,只緣身在此山中。
學員R:
有個開悟的人說,不是念頭在干擾我們,是我們干擾了念頭。
楊亮:
這句話還不夠精確。首先要界定什么是我們。說精確一點,本我(本心),浩瀚無邊,空空蕩蕩。當中有一些念頭、一些情緒、一些想象,統(tǒng)稱為念。但我們注意力全部被這些念吸引,以為念就是我,看不到旁邊那個浩瀚的本我。我們一直坐在一個念上,追逐、糾纏另一個念,終此一生。沒看到念與念之間,其實有空隙,這個空隙連接到浩瀚的本我。念頭,如同流星,是無法動搖、干擾那個空無一物的本我的。任何一個星球的爆炸,都不會令那個空無一物的背景煩惱。念頭自然不會認為有個本我,念頭只會找有,無法找到無。本我是一個念頭,要表達,自然要動念,貼標簽。比如說佛,其實沒有佛,起個名字叫佛。這是一個指代,一個指向,一個路牌。那里什么都沒有,自然無法用任何詞來說它,但要說,又不得不用詞。所以貼一個標簽,叫本我。但標簽,不是它,正如超市里的蘋果的標簽,不是蘋果本身。
學員R:
知道念頭的那個,是念頭嗎?
楊亮:
如果要用詞來表示它,可以用意識這個詞。比如你的腦袋突然被別人猛擊一棒,這時候腦袋懵了,沒有念頭,但你有意識。有的人在出車禍或跌倒的瞬間,如果沒有恐懼,會體驗到這種完全空白的意識。然后,會看到念頭和情緒開始冒出來,然后被念頭和情緒重新吞沒,回到“正常”狀態(tài)。
學員R:
我念我放下我的恐懼,感覺輕松了。老師,我可以念這個么,我放下我的恐懼。
楊亮:
還是念我不恐懼我的恐懼吧,放下有點拋棄的意思。但我們不能排斥它,處理情緒是要喚醒它,看著它,燃燒它,燃盡它。只有經(jīng)歷這個程序,才能把情緒處理干凈。
學員R:
老師,你靜坐時雙盤嗎?
楊亮:
那些都是形式,根本不必在意。從形式上追求都是舍本逐末。有的還講究墊子是什么材質(zhì)的,頭頂還要戴一個金字塔的帽子。也沒見過佛陀、哪個菩薩,或是哪位禪宗祖師是靠講究這些開悟的。這都是一些修行不得法的人,一直無法悟道,實在沒招了,才在各種外緣上吹毛求疵。佛陀講經(jīng)時沒有那么多凳子。佛陀在山里修行時也沒有凳子。然后,后人以為都要盤腿才能悟道,在沒有凳子的情況下,跪在地上腿容易麻,靠著、躺著又容易睡著,所以盤腿是比較好的選擇。總之,不要從表象上來追求,這樣反而會分心。這都是外象,入定的時候哪還會關心自己背直不直。入定的時候意識空空蕩蕩,沒有一念,甚至連身體的感覺都消失了。至于覺察自己背直不直,評判這樣好不好,下決定要不要挺直背,動念作出相關的動作,完成這一套還在入定嗎?這就是糾纏這些外象的人很難入定的原因。
學員S:
據(jù)我所知,極度的痛苦和絕望有助于覺知,是吧?
楊亮:
無所住而生其心。當對一切都絕望了,念頭停止了攀緣,念頭完全停止了,覺知就有機會呈現(xiàn)了。有些人在此之前會想到用自殺來解脫,這種希望靠自殺來拯救自己也是一種攀緣,絕望到對自殺都不抱希望了。
學員W:
高興的事情也很容易讓人沉溺啊,是不是只有在高興的時候保持清醒,才能在痛苦時也保持清醒呢?
楊亮:
是的,無論何時,保持覺知,這一點都不會妨礙你享受快樂,正如我們不會妨礙自己體驗痛苦。
學員W:
不想體驗痛苦,怪疼的。
楊亮:
那不行,當痛苦與煩惱升起,我們不能去抗拒。因為抗拒是無效的,就像你欠的債,總是要還的,躲得過今天,躲不過明天,人很喜歡給自己遇到的煩惱找外在的原因,都不喜歡從內(nèi)在找原因。在這輩子找不到原因,就歸結(jié)到上輩子,都不肯接受,我們的煩惱,只有兩個原因,第一,外界是無常的,不可能總?cè)缫猓坏诙覀冇袌?zhí)念。我們無法改變無常,但我們可以消除執(zhí)念。沒有執(zhí)念,不管什么樣的無常,我們都能接受,自然沒煩惱了。所以歸根到底,只有一個原因。沒有修行圓滿的原因也只有一個,就是尚有念沒有走出來。
學員X:
怎么才能放下想成佛的念頭呢?
楊亮:
凡是應對執(zhí)著,都可以用一種方法,在心里默念:即使我永世不能成佛,我也坦然接受。我們說的其實是經(jīng)驗。我們把我們經(jīng)歷過的,體會到的,總結(jié)出來的告訴大家。照著去做的人,也就會成為和我們一樣。大家本來都是一樣的,只是有人先走過了這條路,有人正在走。先走過的人,希望幫助正在走的人,少走彎路。
所謂家庭系統(tǒng)排列,就是給你編一個故事,告訴你,你的問題是因為誰誰誰造成的。這種方法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嗎?我們一輩子都把煩惱的原因歸咎于外在,這樣真的解除過我們的煩惱嗎?我不否認確實有影響,但影響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當下就是這樣了。歸咎于過去有用嗎?甚至能歸咎于某個被墮胎的嬰兒。和解的過程是放下以前堅持的執(zhí)念的過程,這個才是核心。執(zhí)念放不下,能和解嗎?所以,它編出一些故事,讓你對目前的問題有一個歸因。好似你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但它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因為,首先它的歸因很可能只是一個故事,并不是真實。第二,它沒有切實有效的方法來幫人解決。只是我們好像找到了原因,心里會好受一點,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當下存在的問題的根本,真的在以前嗎?當下的煩惱,只是因為當下的念頭造成的。因為有的人,過去的事就過去了,那個念沒有延續(xù)到現(xiàn)在,所以現(xiàn)在沒煩惱。所以,問題的根本不是往以前去找。解決問題不在于找到過去的那個原因,在于發(fā)現(xiàn)一個不合理的信念,然后放下這個信念。要不然就算找到了又能怎么樣呢?而且要找到這個不合理的信念不需要往以前找,當下就能找到。所以那些治療方法其實沒有抓住重點。我就見過一個家庭系統(tǒng)排列導師,在武漢還是比較有名的,曾經(jīng)和我一個心理成長小組,他心里的煩惱恐懼大堆。他只有每天用那些靈修的觀點麻痹自己。我們就是愛呀,我要寬恕他呀,他是來帶給我禮物的呀。但是當他心中的執(zhí)念不放下,他的痛苦就不會消除,無異于往狗屎上面灑香水。
學員X:
那我們煩惱的消除辦法是什么?做功課?
楊亮:
消除煩惱的根本方法是破除執(zhí)念。用簡單的話說,就是去坦然接受自己最不愿意接受的情況。然后掌握了這個方法,需要的僅僅是勇氣。這種勇氣也可以說是一種智慧,但是這種智慧不需要我們有很好使的頭腦。可以說是接納現(xiàn)實,可以說是用最大的勇氣去接受最壞的可能性。這方法其實人人都經(jīng)常會用,用了就不會有什么煩惱。但是當面對很強的執(zhí)念,人們往往不愿意去用,然后就會有煩惱。我們提煉出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只要去反復的默念那句話就行了。我們在人生這個游樂場當中費勁心思籌集到的一切籌碼,在我們離開游樂場的時候全部都要交回去,一個都留不住。我們眼下?lián)碛械囊磺校K有一天全部不再屬于我們。所以我們并不真的擁有它們。擁有只是一個錯覺,我們實際上是在借用。
學員X:
有很多時候我們是被過去的事件牽絆,當我們真正的面對看到就可以得到解脫。看到,面對,接納,活在當下,面向未來,這是一個過程。
楊亮:
當你看到你煩惱的原因,煩惱就消除了嗎?“當我們真的面對、看到,就能得到解脫。”這只能是一個美好的信念,但它并不是真的。幫來訪者看到原因,只是讓他能有個心理安慰:哦,原來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現(xiàn)在我能給它安一個我信的解釋。但這本身不可能讓他的煩惱消除,因為如果他渴望的還是不能實現(xiàn),現(xiàn)實仍然無法改變,他就會一直煩惱。只有當他看到,因為我不接受我得不到我執(zhí)著于想要的,我不肯坦然接納現(xiàn)實,我才會煩惱。而我們通常無力改變外境,而我內(nèi)心的想要與外境相沖突,我才煩惱。當我不能改變外境時,我只有讓內(nèi)心順應外境,才不會有沖突,才不會有煩惱。所以只有放下我那個一直無法實現(xiàn)的執(zhí)念。然后通過我們教的方法放下執(zhí)念,內(nèi)心永遠都和外境是順應、和諧的,自然就不會有煩惱。人生的品質(zhì)才真正活了出來。
而我們放下我們執(zhí)著于想要的,并不會讓我們真的失去什么。比如此刻我們放下對生命的執(zhí)著,我們并不會失去生命。當我們放下對健康的執(zhí)著,因為缺少了對健康的擔心,我們的健康狀況通常會好轉(zhuǎn)。當我們放下對陪伴的執(zhí)著,對方感到和我們在一起很輕松、沒壓力,反而會更多陪伴我們。做功課,我們會自然看清自己內(nèi)心的活動,將來一樣會看得這樣細致。解脫法,在功課當中,認真又簡單的做,就夠了。只是喜歡在群里聽、討論、提問,但又不認真做功課的,可以說基本沒什么效果。
學員X:
剛才念了好一會兒我不恐懼我的恐懼,有些空蕩蕩的
楊亮:
說明念得很用心,會慢慢有一種內(nèi)心敞開的感覺,到這個程度,就可以進行放下執(zhí)念的練習了,那個功課叫“無執(zhí)、無恐懼”。
學員Y:
你講本我時,我有些抗拒。
楊亮:
為什么抗拒?
學員Y:
我是學佛的,佛法只講無我。
楊亮:
用詞不一樣,講的是一回事,都是那個什么都沒有。而且我猜你也沒證到無我,所以你是執(zhí)著到一個“無我”的名詞相,來抗拒另一個“本我”的名詞相。凡是抗拒,說明心里有個“有”,空是不會抗拒的,凡是抗拒,說明這個抗拒的“有”,是一個“執(zhí)”.我只看過心經(jīng)和金剛經(jīng)。其它都沒看過,我學過的主要來源于三個部分:
一、洪南州的心室識解構(gòu),做功課。
二、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
三、《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當下的力量》之類的幾本書。
做功課是最重要的,做功課是在參“無字真經(jīng)”,智慧不在文字上,六祖慧能的悟性大家都知道,可他開悟前連字都不識,更何況讀經(jīng).
學員Y:
你要接納我這種問題多的弟子啦,我喜歡思考也是好事啊!
楊亮:
不管是對解脫煩惱還是心靈覺醒,喜歡思考都是災難。聞占1%,思占1%,99靠修
學員Y:
我發(fā)現(xiàn)我不抗拒煩惱了,不抗拒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一樣的,只是以前我執(zhí)著自己心念,其實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樣。不穩(wěn)定,不過好像退潮一樣,每次煩惱都在少。
楊亮:
要在心里反復默念:我的一切概念都是多余的。
這是一句相當有力量的話,大家不要低估,認真念。
這句話就是佛法,有字的。念這句話的“過程”也是佛法,無字的是真經(jīng)
學員Y:
我怕黑,聊下你對怕黑的看法。
楊亮:
怕黑是對安全感有執(zhí)念。首先用破執(zhí)念的方法破除它,比如:即使我這輩子都無法安全,我也坦然接受。等念的時候不抗拒了,找一個黑的地方呆著,體驗自己的恐懼,直到內(nèi)心不再恐懼。我自己的經(jīng)歷是,花幾天晚上到墳山上打坐幾個鐘頭就好了。當你在黑暗里練的時候,你可以念:即使我被鬼捉去弄死了,我也坦然接受。先不說到底有沒有鬼。假設山上有鬼,鬼也是從死人身上出來的,那么當你死了,那也會冒鬼出來,那么你現(xiàn)在身體里就有個鬼。它們有的你有(魂),它們沒有的你也有(身體),你干嘛要怕它們
學員Y:
我自己也不知道在怕什么,好像不是怕鬼,好像是覺得自己看不見的時候,失去了自我保護能力。
楊亮:
那你干嘛不敢念:即使我被鬼捉去弄死了,我也坦然接受。
學員Y:
害怕被傷害,不想死,我還沒修成呢。
楊亮:
那你就念:即使我被黑暗里的什么東西弄死了,我也坦然接受。念一念沒事的,念一念,可以破除你對安全感的執(zhí)念,從恐懼中走出來,又不會真的死。你又被你的念頭騙了,所謂修成,必須要無有恐怖吧?保留對黑、鬼與死的恐懼,怎么可能修得成呢?到時候真的沒修成就死了,而且還要克服對此生修不成的恐懼。總之沒有任何恐懼才能修成,對吧?
學員47:
所在科室即將被裁,對未來感到憂慮和不安,我念什么比較好呢?
楊亮:
念:即使我失業(yè)了,沒錢養(yǎng)家,我也坦然接受。方法就是一條,找出自己最不想面對、最恐懼的那個結(jié)果,然后造句:即使…………,我也坦然接受。反復念,直到坦然接受,毫不抗拒為止。念一念而已,又不會真的發(fā)生,怕什么,什么都別想,只管念就行了,不要去管頭腦里冒出的其它干擾的聲音,面對自己的恐懼,想著最壞的情景,反復念。如果它發(fā)生了,我們不接受也不行。如果它不會發(fā)生,我們念一念又有什么關系?所以接受就行了我教的方法再簡單不過了,走出煩惱的唯一方法是:除執(zhí)念;覺醒的唯一方法是:出念。具體怎么做,功課也都教了,剩下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去實踐了。
學員Y:
昨天講完沙龍后突然有個念頭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覺得,很多時候當沒有改變意愿的時候,旁人做得太多了反而會對當事人不好。
楊亮:
是這樣的。很多時候,當事人明知道如何才能走出煩惱,但是就是不肯那樣去做。因為,煩惱當中有他的“要”,因為舍不得放下那個執(zhí)念。只是沒看清,如果事情已經(jīng)無法挽回,不放下執(zhí)念也是沒用的,只會繼續(xù)痛苦。如果事情沒到那么糟的程度,放下執(zhí)念,自己也不會失去什么,事情反而很可能超符合自己預期的方向發(fā)展。所以說到底,人都是自己讓自己煩惱。換句話說,都是念頭讓自己煩惱,是念頭把自己牢牢鉗制住了。
學員Z:每天看到這么多錢的數(shù)字,沒感覺,感覺就是一個數(shù)字,要是現(xiàn)金放我面前,不知道我會怎么樣,想學會面對這些數(shù)字,怎么才不起心動念。
楊亮:
你不是說面對這些數(shù)字沒感覺嗎?看到動了一些妄念,不要去管它。
學員Z:
每次看見股票漲了,我都想賣,總是拿不住,我就默念,就算跌回買價,我也坦然接收。果然平安了很多,今天沒賣,每次我一賣馬上就猛漲,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賺小頭,后面的大頭確沒有,同事都笑我,說我賣了趕緊通知她買。
楊亮:
說明放下執(zhí)念后,事情反而常常朝我們期待的方向發(fā)展。即使沒超我們期待的方向發(fā)展,因為我們已經(jīng)在心里接受了最壞的結(jié)果,所以也不會有什么煩惱。所以放下執(zhí)念,總沒有什么壞處
學員Z:現(xiàn)在我好煩啊,做這個表……
楊亮:
看著自己煩惱的情緒,反復念:我不因我有煩惱而煩惱。你念完:我不因我有煩惱而煩惱之后,找出你做表的煩惱背后有什么執(zhí)念,然后破除它。這當中有個誤會,好像有出離心,就必須要放棄什么,其實只是需要去放棄自己的執(zhí)念。放棄執(zhí)念并不是對于自己想要的目標就不去努力了。一樣可以努力,只是因為沒有執(zhí)念,所以能做到順其自然,也就沒有煩惱了。
學員Z:有些數(shù)據(jù)覺得好麻煩。
楊亮:那么怕麻煩就是一個執(zhí)念。
那么你該怎么破掉這個執(zhí)念呢?找到與之相反的最不愿意接受的情況,然后坦然接受。比如說:即使我的工作明天開始加倍的繁瑣,我也坦然接受。與自己期待相反的。
學員Z:別嚇我
楊亮:
念一念而已,又不會真的發(fā)生。你又被你的念頭騙了。
學員Y:恩,念這個真的有效。
楊亮:
我說過,這個方法對治一切煩惱,能有效破除一切執(zhí)念,只要我們不要被內(nèi)心的抗拒阻攔。對于從念中走出來的出離心,更加不會讓我們失去什么,我們只是需要有一個意愿:今生不再活在念頭編織的欺騙中,不再做念頭與情緒控制下的傀儡。以前我們做的功課,可以幫人破掉大部分重要的執(zhí)念,但還不是無遺無漏。還有些執(zhí)念破不了,比如關于前世和來世,比如關于解脫煩惱,比如關于修行圓滿。有些人帶著這些執(zhí)念做功課,雖然突破很大,情況大有好轉(zhuǎn),但是這些執(zhí)念沒破,終究不得圓滿。所以很多人被卡在上不上、下不下的地方,真正到位的仍然很稀少,原因就在此處。我現(xiàn)在設計的功課中,專門有一個,是每天主動查找自己尚存的執(zhí)念和恐懼,每天至少破一個,終究可以在不太長的時間內(nèi)破掉所有執(zhí)念。
學員Z:
我今天用楊老師的方法對自己說,就算兒子一事無成,我也坦然接受。剛開始心里很煩,但慢慢平靜下來啦,晚上見著兒子心里不滿好象好了一些。
楊亮:
念頭經(jīng)常會發(fā)生誤判,產(chǎn)生各種妄念,但問題是我們一貫很相信念頭。
學員Z:
產(chǎn)生很多想要幻像成真的念頭,也用破執(zhí)念的方法念嗎?就是有很多的期望。
楊亮:
對。期望并沒有問題,只是不要有執(zhí)念。
父母總是用各種方法讓孩子按自己設計的道路走。孩子一事無成,往往是父母不給他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機會。當一個人真的明確了自己的夢想,他會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實現(xiàn)。但是如果他沒有機會設計并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又不想走爸媽設計的道路。就會用很大的努力來逃避、反抗、做其它所謂不務正業(yè)的事。
學員Z:
我現(xiàn)在怎樣努力也幫不到他心里,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楊亮:
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吧。當你轉(zhuǎn)變后,他會感受到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冰雪消融也非一日之功。可以引導他往這方面考慮,你們給予他支持。
學員Z:
我?guī)缀跫航?jīng)放手,但過一段又恐慌,害怕誤了他
楊亮:
那就面對自己的問題就行了,慢慢喚醒他自身的力量,也不能操之過急,急背后有一個執(zhí)念。還是用那個方法去破執(zhí)念,念沒破,當然很難。
學員Z:
我該怎樣去破呢?念什么比較好,我覺得好多方面啊,很痛苦。
楊亮:
最害怕面對什么,就念什么,一個一個來。每個都要念到完全坦然接受為止,你要看到是因為有執(zhí)念才讓你痛苦。
放下執(zhí)念本身和外界事物并沒有關系,只是在腦袋里面過幾個念頭而已,放下執(zhí)念只會讓你輕松。
學員Z:
我的執(zhí)念是一心想孩子好好學習,將來有個好前途。
楊亮:
你可以念:即使孩子明天就輟學,從此流落街頭,我也坦然接受。
學員Z:煩躁怎么辦?
楊亮:
反復默念,我很煩躁,我很煩躁。釋放差不多了。然后念:我不因我的煩躁而煩躁。
功課就像藥膏,上課就像藥膏的使用說明,要看過說明把藥膏涂抹在患處,才能起效。光聽聽,如同隔靴搔癢,不能治本,所以做功課才能徹底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