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政府發表的國家獨立 宣言,正式宣布脫離蘇聯獨立,改國名為烏克蘭,1991年12月6日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關于烏克蘭武裝力量》決議,開始收攏烏克蘭軍事力量,籌備烏克蘭陸軍。1991年12月11日烏克蘭最高拉達任命莫羅佐夫·康斯坦丁·彼得羅維奇(Морозов, Константин Петрович)為烏克蘭第一任國防部長,次日烏克蘭陸軍正式成立。1992年1月3日,所有駐扎在烏克蘭境內的蘇聯軍隊宣布效忠烏克蘭人民,烏克蘭陸軍收攏完畢。烏克蘭陸軍由于繼承了蘇聯在烏克蘭幾乎所有的軍事力量,當時烏克蘭陸軍擁有15萬余名軍人,7000余輛裝甲車,近6,500輛坦克和2,500余枚戰術核武器。 當時剛獨立的烏克蘭雖然繼承了蘇聯若干經濟實 力,但由于推行激進的貨幣主義改革方針,機械模仿俄羅斯的“休克療法”,經濟急轉直下,通貨膨脹創下了世界紀錄,生產下滑幅度為前蘇聯各共和國之首。在此期間,烏克蘭無奈大幅裁軍,陸軍9個裝甲師裁至2個(原第17近衛坦克師2003年改編為坦克旅,原第30近衛坦克師2004年改編為機械化旅,第23、41、42、117近衛坦克師改編為裝甲兵儲備基地,第117近衛坦克教導師改編為裝甲兵訓練中心),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沖擊下加大裁軍力度,所有陸軍師縮編為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