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武漢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yè)重鎮(zhèn)。江城之稱始于隋唐,唐朝詩人李白曾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自元代成為湖廣行省省治,明清時期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漢口開埠設(shè)立租界及洋務(wù)運動,使武漢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jīng)濟中心,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武漢是辛亥革命首義之地,近代史上數(shù)度成為全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武漢是漢族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聚集地,這里匯聚了南北不同風格的美食,特別是武漢人過早的品種之多更是能和廣州早茶相媲美。武漢的名菜也很多,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十幾道武漢的名菜,看看有沒有你喜歡吃的呢?
清蒸武昌魚是武漢的一道傳統(tǒng)名菜。毛主席詩詞中寫道“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也讓武昌魚的名聲大噪,很多外地游客到了武漢都點名要嘗一嘗這書本上的味道。武昌魚具有肉嫩鮮美的特色,用最簡單的清蒸技法可以讓武昌魚完美地保留最原始的味道,讓很多人愛不釋手。
紅菜苔是武漢地區(qū)的特產(chǎn),其質(zhì)地脆嫩、營養(yǎng)豐富,是古代進貢到皇宮里的土特產(chǎn),還被封為“金殿玉菜”。武漢人將紅菜苔和臘肉一起爆炒,不僅保留了紅菜苔的口感,還增添了臘肉的咸香,是武漢人每年冬季的時候特別愛吃的一道菜。
黃陂三合是湖北武漢民間的傳統(tǒng)佳肴,是把魚丸、肉丸、肉糕這三種食材合在一起燒制而成。在黃陂當?shù)赜小皼]有三合不成席”的說法,每到逢年過節(jié)或者各種宴席上都少不了這道菜,而且大多時候還都是用來壓軸的大菜。吃起來肉丸里帶著魚香味,魚丸里又夾雜著肉的香味,色香味美,讓人回味無窮。
沔陽三蒸可謂是武漢蒸制美食的佼佼者。它又叫做蒸三樣,富含著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通過蒸的烹飪手法能夠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營養(yǎng)成分,而且能夠保證食材的本色本味。這道菜看上去色彩鮮艷,而且吃上去更是軟糯鮮嫩,鮮美無比。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
紅燒鮰魚是湖北武漢的經(jīng)典名菜,在武漢提起紅燒鮰魚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和武漢熱干面的名氣有得一拼。早在2011年,武漢的紅燒鮰魚還被評為武漢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入選了《中國著名菜系名菜錄》。
武漢三鮮豆皮,“三鮮豆皮”是武漢市名點之一,迄今已有40年的歷史,享有“豆皮大王”的盛譽。豆皮制作過程中要求“皮薄、漿清、火功正”,這樣煎出的豆皮外脆內(nèi)軟、油而不膩。三鮮豆皮是以餡中有鮮肉、鮮蛋、鮮蝦而得名。武漢以'老通城'飯館的三鮮豆皮而遠近聞名,這里的三鮮豆皮不僅餡中有肉、蛋、蝦仁,還有豬心、豬肚、冬菇、玉蘭片、叉燒肉等,制餡講究,煎制精細,煎好后油光閃亮,色黃味香。
武漢盛產(chǎn)蓮藕,聞名全國,干煸藕絲則是武漢人獨具特色的一道菜品,如果跟武漢人一起去餐館吃飯,那么菜桌上一定會出現(xiàn)這一道菜。
制作干煸藕絲的工程也極其簡單,但是對于油溫的把控一定要精準。先將蓮藕切成絲,瀝干水分裹上淀粉、白糖和一個雞蛋清攪拌均勻,下鍋炸,油溫不要太高,撈出再復(fù)炸一遍。香甜爽脆的蓮藕裹上淀粉炸制后更加酥脆,再拌上紅椒絲、花椒煸制炒香、調(diào)味,最后撒上適量芝麻,出鍋飄香四溢,最后還可以加一點芝麻油和香蔥提香。
八卦湯即為甲魚湯,因為甲魚背部形狀形似八卦,人們便給它取了八卦湯這一好聽的名字。這也蘊藏著武漢人民渴望永葆青春,延年益壽的希望。一般在當?shù)厝藗冞^大壽的時候都會上這道硬菜。
葵花豆腐早年又叫“一品豆腐”?,F(xiàn)在經(jīng)過多年廚子對其的改進,早已和往年大相徑庭??ǘ垢粌H外表酷似葵花,而且里面的餡料也有葵花籽仁。成菜吃上去別有一番風味。如果讓小朋友看到了這件美食,一定都會去爭相搶奪。
糍粑魚是武漢傳統(tǒng)名菜,該菜將武漢菜對火紅的精湛把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制作是將鯉魚塊經(jīng)過腌制,晾曬,煎炸這三道工序。尤其在煎炸這道工序上,唯有小火慢炸才能夠使成菜看上去金黃誘人,口感酥嫩。成菜吃上去焦香四溢,咸辣適宜,是一道獨一無二的下酒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