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將領南云親一郎,是最早入侵平津地區的步兵聯隊長之一,時任第二十師團第39旅團步兵第78聯隊長,自7月19日從天津大沽口登陸,到8月2日調回日本,盡管只有十幾天的時間,但卻是致使平津淪陷的元兇之一,此后又以第一一零師團第108旅團長之職,率部與阿部規秀的獨立混成第2旅團協同作戰,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犯下了許多戰爭罪行。
南云親一郎(1886—1963)是日本山形縣人, 1907年5月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9期步兵科,與石黑貞藏、阿部規秀、河邊正三、今村均、本間雅晴、田中靜一、沼田德重、喜多誠一等人為同期同學, 在上述這些同學中,只有南云親一郎、石黑貞藏、阿部規秀沒有考入陸軍大學校,而南云親一郎的最終軍銜僅為陸軍少將。
南云親一郎是1933年8月1日晉升陸軍大佐的,并出任第二師團司令部部附,與師團長東久邇宮稔彥王中將同日赴任,該師團半年多以前從中國大連乘船返回日本休整,是“九.一八事變”后侵占中國東北全境的元兇師團,南云親一郎在第二師團任職期間,先后輔佐了東久邇宮稔彥王和秦真次兩任師團長。
第二師團官兵在吉林火車站
1935年3月15日,南云親一郎調任津聯隊區司令官,負責招募和訓練新兵,“二.二六事件”之后,于1936年3月28日被調到日本駐朝鮮軍,出任第二十師團第39旅團步兵第78聯隊長,日本在朝鮮半島長期駐屯二個師團,以維護日本在朝鮮的殖民統治。
“七七事變”爆發后,由于朝鮮比鄰中國,駐屯在朝鮮的第二十師團奉命開赴中國華北地區,并于7月16日從朝鮮乘運輸船出發,7月19日在天津大沽口登陸,集結在唐山和山海關一線,被編入中國駐屯軍作戰序列,其時師團長為川岸文三郎中將,參謀長為杵村久藏大佐,而第39旅團長為高木義人少將,第二十師團是日軍第一個入侵華北地區的整建制師團,曾先后參加了進攻南苑、長辛店、廊坊等地的作戰。
行軍中的日軍
1937年8月2日,南云親一郎晉升陸軍少將,被調回日本出任第八師團司令部部附,與師團長前田利中將為同日赴任,該師團下轄步兵第4旅團和步兵第16旅團,前者轄步兵第5聯隊和步兵第31聯隊,后者轄步兵第17聯隊和步兵第32聯隊,同年10月8日被調往關東軍輪值。
1938年9月16日,南云親一郎被調到華北方面軍,出任第一一零師團步兵第108旅團長,該旅團下轄步兵第139聯隊和步兵第140聯隊,駐屯在石家莊地區,擔負京漢鐵路沿線的警備與作戰任務,其時師團長為桑木崇明中將,參謀長為松田嚴大佐。
當時正值多田駿中將出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其上任之后大搞“囚籠政策”,調集了兩萬多日軍,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冬季掃蕩,第一一零師團與阿部規秀的獨立混成第2旅團都參加了這次冬季掃蕩,南云親一郎與老同學阿部規秀,終于有機會在一起協同作戰,共同殘害抗日根據地的黎民百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進攻中的日軍
1939年5月31日,南云親一郎調任華北方面軍司令部部附,同年7月22日出任新編成的獨立混成第15旅團長, 該旅團下轄獨立步兵第77、第78、第79、第80、第81大隊及炮兵隊、工兵隊、通信隊等,駐屯在北平擔任警備任務,維護北平的社會治安,隸屬于華北方面軍司令部直轄。
1939年12月1日,南云親一郎被待命,由長谷川美代治繼任獨立混成第15旅團長,而南云親一郎于12月28日被轉入預備役,而在這一個多月之前,他的老同學阿部規秀于11月7日凋零在太行山上,被八路軍迫擊炮斃命。
阿部規秀戰死消息
返回日本的南云親一郎,是不是該為自己感到慶幸呢?盡管沒有晉升陸軍中將并出任新的軍職,但起碼可以茍活度過晚年,直到1945年3月31日,日軍大本營為了實施本土保衛戰,以“一億玉碎”的口號,對抗盟軍的反攻和登陸,南云親一郎才被重新征召,出任山形地區司令官,帶領其家鄉的軍民進行防御作戰。
日本戰敗投降后,南云親一郎的經歷不詳,最終軍銜也只是陸軍少將,生前也不曾獲得任何等級的金鵄勛章,1963年11月22日病死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