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圈”作為娛樂圈中最有影響力的圈子,其中關系錯綜復雜。
“京二代”也靠著父輩的影響力,在娛樂圈中安安心心的發展。
其實,在京圈中最具影響力的當屬“老牌京二代”,他們的背景一個比一個強。家世非富即貴,遠不是當今“星二代”可以比擬的。
尤其是下面這9位,他們的父輩不是參加過戰爭的老兵,就是某個制片廠的第一任領導。
陳凱歌和父親
陳凱歌的父親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三代導演,名為陳懷皚。
陳懷皚自小喜愛學習,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成功考上國立戲劇專科學校,也就是現在的中央戲劇學院。
在大學期間,陳懷皚投身革命事業,并參與籌備文藝工作團,并擔任其中的戲劇隊長。
建國后,陳懷皚被調到中央電影局擔任副導演,穩定的社會環境讓他有大量的時間去搞創作。
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他創作出二十余部作品,其中《鐵弓緣》和《楊門女將》還獲得過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
他的電影風格深受傳統戲劇的影響,他也將這一點傳授給兒子陳凱歌,最終在《霸王別姬》中完美呈現。
多年來,江湖一直傳言說:“《霸王別姬》是陳懷皚的作品”。
但其實,在《霸王別姬》開始之前,陳懷皚就已經被查出癌癥,所以親臨現場指導影片的拍攝次數極少。
但不可否認的是,陳懷皚為這部電影提供了很多意見和拍攝思路。
最終《霸王別姬》橫空出世,成為中國電影史上唯一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的電影。
陳凱歌在這部電影的結尾還特意提到自己的父親,其職位就是藝術指導。
在陳凱歌之后的電影中,我們依舊能看到陳懷皚的影子,電影中帶有獨特的中國浪漫主義。
1994年,陳懷皚因為癌癥離世,他的衣缽也被陳凱歌很好的繼承下來。
英達的家世就算是放在當今京圈中,那也是赫赫有名的。
他的曾祖父是歷史書上的英斂之,是《大公報》的創辦者,和梁啟超是好朋友。
有如此厲害的曾祖父,后輩自然不會太差。
英達祖父名為英千里,13歲就去到英國留學,后幫助父親創辦輔仁大學。
同時,英千里還是北平教育局局長和社會教育司司長。
后來到了英達父親英若誠這里,他又成為國之棟梁。
英若誠早年在劍橋大學留學,后考上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翻譯過大量的國外經典著作,還曾擔任文化部的副部長。
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名演員,曾就職于北京人藝,參與演出、創作的作品有《我愛我家》、《末代皇帝》等等。
在如此家庭環境的影響下,英達比同期很多孩子起點都高,有獨立的思想與行事方式。
或許是受父輩的影響,英達對戲劇行業充滿熱忱,一心想在戲劇方面有所成就。
為能實現心中理想,英達不顧一切遠赴美國密蘇里大學,專心學習戲劇表演。
畢業后,英達回國,想在中國的影視界闖出一番名堂,可拿著導演和表演雙碩士學位的他,得不到任何的重用。
無奈之下,他找到謝晉導演,提及自己的父親是英若誠,最后獲得《最后的貴族》副導演一職,并擔任其中的周大慶一角。
之后,英達又參演《圍城》,并獲得百花獎的最佳男配。
直到1993年,英達才在戲劇屆有所成就。
當時,他在美國留學時受到情景劇的啟發,回國后開始籌備自己的國產情景劇。
之后,《我愛我家》橫空出世,這讓英達一戰成名。
說到英達,就有必要提及他的前妻宋丹丹。
明面上宋丹丹只是一個演員,一個經常出現在春晚上的小品演員,可她的背景也不容小看。
在宋丹丹的成長路上,家人對她的支持功不可沒。
她的父親是北京文聯的領導,母親是人民教師,他們對宋丹丹的演藝道路給予了很多支持和鼓勵。
宋丹丹的哥哥曾經山西省的省級領導,她將哥哥視為自己的榜樣,以及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燈。
1984年,出道僅僅一年的宋丹丹就參演電影《紅白喜事》,并獲得北京市政府表彰的優秀演員獎。
后來又因《尋回來的世界》和《月牙兒》獲得飛天獎的最佳女配。
1989年,央視春晚因為時長不夠,決定臨時加一個節目《懶漢相親》,但苦于一直沒有合適的角色,節目組聯系到宋丹丹。
起初,宋丹丹不愿意出演喜劇,因為自己的目標是奧斯卡的藝術家。
可出于為春晚考慮,宋丹丹“被迫上陣”,因為“魏淑芬”一角,她也火遍大江南北。
“俺叫魏淑芬,女,29,至今未婚?!?/strong>
宋丹丹的事業發展極其順利,可感情生活不太順遂。
先后經歷兩段失敗的婚姻,直到1997年才收獲人生摯愛,男方是圈外人士。
宋丹丹從未炫耀過自己家世顯赫,依舊腳踏實地的演戲,稱得上是老一輩藝術家的典范。
被大家稱為“國民大爺”的葛優,一直是靠演技出圈,各大獎項的“最佳男主”幾乎都有葛優的名字。
可很少有人知道,實力派的葛大爺其實也是一個“星二代”。
葛優的父親名為葛存壯,是新中國演員班子中的頭一批。
曾出演過《紅旗譜》、《神秘的大佛》、《小兵張嘎》等經典影片,并在其中飾演反派頭子。
葛優的母親也是正兒八經的圈中人,從北電畢業后在北京電影制片廠工作,如今是中國電影協會的會員。
對于葛優來說,做演員完全就是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
小時候,他的性格十分內向,長相也沒有特別突出,從沒有參與過學校任何節目。
中學畢業后葛優去插隊喂豬,砌豬圈、接生豬仔都是一把好手。
但這并不是正經差事,在父親的建議下還是決定“子承父業”,繼續從事演藝行業。
隨即便去各大電影學院面試,結果沒一個能面試的上。
“破罐子破摔”的葛優,索性將自己養豬的經歷拍成小品,播放給文工團看。
文工團的領導看后,直夸演技真實、代入感極強,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其實是葛優的真實經歷。
憑借這一手“養豬技術”,葛優成功敲開文工團的大門。
在這里,葛優和馮小剛等人互相成就,拍出一部又一部經典作品,成為大家口中的“國民大爺”。
葛優的父親葛存壯,也一直將兒子視為自己最大驕傲。
現任人藝的副院長、戲劇家協會主席的濮存昕,其實也是一名星二代。
他的父親名為蘇民(原濮思荀),是北京人藝的元老級別人物,從人藝剛剛成立的時候,他就在其中擔任演員。
話劇《雷雨》中的周萍、《蔡文姬》中的周進等等,都是蘇民飾演的角色。
后來,蘇民轉型做導演后,濮存昕從父親手中接過“周萍”一角。
蘇民將自己一生的時間都奉獻給了人藝,不僅培養出濮存昕這樣優秀的演員,還有梁冠華、宋丹丹、徐帆等優秀的老戲骨。
在父親的影響下,濮存昕在日后的發展也很好。
1991年,濮存昕和父親首次合作《李白》,這部話劇的導演正是他的父親。
為能演好其中的“李白”一角,濮存昕翻閱了大量的古書籍。
最終《李白》大獲成功,幾年時間,先后演出兩百多場。
濮存昕不僅在話劇上有所成就,在影視上同樣也有很好的成績。
1991年,濮存昕和謝晉合作《清涼寺的鐘聲》,由此正式進入演藝圈。
他先后出演三十余部電視劇、二十余部電影。
2016年,90歲高齡的蘇民在睡夢中安詳的離世,母親因承受不了打擊,進而患上“老年癡呆”。
濮存昕就辭去工作,專心在家照顧母親,用自己的晚年撐起母親的晚年生活。
在很多觀眾眼中,一直看不起靠父輩的星二代,認為他們不努力、沒能力。
但其實,在當今娛樂圈中,有很多老藝術家也是星二代出身,陳佩斯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親陳強曾經也是影視界中響當當的人物。
陳強上世紀40年代活躍在影壇,演藝生涯超過60年。
他也是第一屆百花獎最佳男配的獲得者,同時也是第2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
陳強家中有兩男一女,小兒子就是陳佩斯,他的外貌和父親最為相似,子承父業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因為父親此前飾演的角色以反派居多,陳佩斯從事演員工作,便下定決心當一名喜劇演員,好讓觀眾看見他就笑。
陳佩斯和陳強第一次合作是在1980年,父子倆聯手出演《瞧這一家子》,一時間火遍大江南北。
之后父子倆聯手合作《父與子》、《爺倆開歌廳》等五部電影,陳強也從“人人喊打的反派”轉變為人人喜歡的喜劇演員。
而陳佩斯也在父親的加持下,奠定了在演藝圈的地位。
從1984年開始,陳佩斯開始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真正意義上成為國民級別的喜劇演員。
2016年,陳強在北京安貞醫院逝世,享年94歲。
老爺子最后走的很安詳,他親眼看著兒子一步步繼承自己的衣缽、并發揚光大。
這對于從藝六十余年的陳強來說,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胡軍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談及自己的父親,從他的口中我們也得知,胡軍的父親是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名為胡寶善。
抗美援朝爆發之后,胡寶善第一時間上前線,還立下過三等功。
閑暇之余,他迎著風雪給戰友們唱紅歌、彈琴,安撫戰友們的思想情緒。
戰爭結束之后,他又回歸小教員的身份,繼續唱歌,還獲得了出國留學深造的機會。
1961年,26歲的胡寶善學成回國,先后擔任總政歌舞團、軍藝音樂系、海軍政治部文工團獨唱演員。
出生在如此家庭的胡軍,自小就被逼著練習小提琴、美聲、鋼琴等等。
可胡軍小時候性格特別頑皮,每天不是惹禍就是在惹禍的路上,妥妥的“熊孩子”,沒少挨父親的打。
父親是希望他能子承父業,可他偏偏對音樂類并不感興趣,他覺得音樂很是枯燥,甚至是噪音。
胡軍便瞞著父親偷偷報考中戲和北電,在藝考環節憑借自己的音樂功底,順利進入中戲,成為87級表演系的班長。
如果當初胡軍選擇唱歌這條路,未來肯定能平步青云,但他不愿靠父輩,憑自己的努力在演藝圈闖出康莊大道。
胡軍父親
在“第五代導演”中,田壯壯絕對是最低調的一位。
田壯壯出身在影視世家,父親名為田方,是北京電影制片廠的第一任廠長,同時也是北京電影演員劇團的第一任團長。
母親名為于籃,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藝術家,并在1981年擔任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的首任廠長。
長在如此家庭的田壯壯,成年后還是走上了電影導演的道路。
1980年,田壯壯還沒有畢業就開始拍攝電影,《我們的角落》就是他在學校期間完成的。
畢業作品《小院》,張藝謀親自給田壯壯當攝影師。
本以為,田壯壯的導演生涯未來會是平步青云。
沒想到,在1992年時,他因為拍攝一部劇情片,會導致自己在未來十年內禁止拍攝電影,只能作為監制、演員參與工作。
在這段時間內,他并沒有喪失對導演工作的熱愛,反而還指導了一批非常優秀的“第六代導演”。
2002年,田壯壯復出后第一部影片是翻拍的《小城之春》。
這部翻拍的電影收獲一眾好評,同時也證明了他身為“第五代導演”的實力。
之后,田壯壯接連拍攝一部大型紀錄片《茶馬古道-德拉姆》、圍棋大師吳清源的傳記影片《吳清源》,這些作品的文化內涵非常值得細細琢磨。
2009年,田壯壯離開文藝片領域,指導商業片《狼災記》。
電影上映后口碑兩極分化,很多觀眾覺得田壯壯不適合商業片。
可他說:“我是真正尊重觀眾的”。
如今的田壯壯極少親自上陣拍攝電影,更多的是作制片人和藝術指導,擔任幕后工作。
出生于南方的黃磊,其實算是京圈人,這都跟他的父親黃小立有關系,黃磊能走上表演之路,也是受父親的影響。
黃小立是國家一級演員,在中央實驗話劇院從事表演工作。
黃磊自小就跟著父親在話劇院奔波,接觸到有關表演的東西自然也多。
待到黃磊對表演感興趣之時,父親也會給予悉心的指導,因此,他在考北電的時候特別輕松。
黃磊剛上大學時,就受到陳凱歌導演的賞識,出演電影《邊走邊唱》。
畢業之后留校任教,一邊演戲一邊指導學生。
之后,黃磊通過《夜半歌聲》、《小別離》、《小歡喜》等作品,讓越來越多的觀眾熟知。
除此之外,他還參與不少綜藝節目的錄制,一度成為國民級別的男藝人。
最后總結:
都說“龍生龍、鳳生鳳”,家庭背景對一個人的影響不言而喻。
這些星二代、導二代在父輩的熏陶、影響下,在娛樂圈這個名利場中更能站穩腳跟。
但其實,擁有好的資源并不能讓星途變長久,進圈后,更多的還要依靠自己的打拼。
如果手握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最后不僅會敗壞自己的名聲,就連父輩的名聲也會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