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納西因城在瓦拉納河和阿西河之間,故以兩條河名命名。城內小巷迂回,曲徑通幽。在新月形河灣兩側建有大小64個水泥臺階,供人們沐浴禮拜之用。全城2000多座建于不同朝代,風格各異的廟宇宮殿,絕大部分與印度有關。著名的有莫臥兒王朝的阿烏倫格澤布王修建的阿烏倫格澤布清真寺,有供奉濕婆神、并棲息著大量猴子而被稱為猴子廟的杜爾迦古廟。在街頭高大建筑物的墻角上也還有不少建造精巧的石雕佛龕,構成一幅具有古老東方文明色彩的畫卷。瓦拉納西古來即為印度的文化中心,現市內有印度教徒大學、梵文大學、加西大學等。
恒河,是印度文明的搖籃。它發源于喜馬拉雅山南坡,流經印度的北部和中部地區,最后從孟加拉國浩浩蕩蕩注入孟加拉灣,全長2700千米。從長度來看,恒河不是世界之最,但它聞名于世界。恒河用豐沛的河水哺育著兩岸土地,勤勞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這里勞動生息,創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今日,恒河中上游是印度經濟文化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印度人民尊稱恒河為“圣河”和“印度的母親”。1948年有300萬人在這里觀看圣雄甘地的骨灰撒進恒河,1964年也同樣有成千上萬的人在這里觀看印度前總理尼赫魯的骨灰撒入恒河。恒河一天到晚總是有印度教徒在洗浴,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在印度人心目中,這條河能治百病。
印度金廟是瓦拉納西寺廟中地位最高的一座,位于恒河浴場以北的街上,在原來的維西瓦納特廟被莫臥兒王朝的一位皇帝摧毀后于1776年重建。這座廟宇供奉濕婆大神,對前來瓦拉納西朝拜的信徒,它是個必訪之地,但非印度教徒是不得入內的,一般的游客只能在金廟對面的樓房高處俯瞰廟內情景,也可從寺院后面小道的壁洞中窺視廟宇內部。金廟塔樓高聳,鍍金的圓塔頂映著藍色的睛空,顯出一派莊嚴富麗的氣派,據說,金色的廟頂共用去了880千克的黃金,所以稱它為“金殿”。
杜爾迦女神廟位于市區南郊,廟中供奉的是濕婆神的妻子帕娃提神像,故又稱帕娃提廟。女神塑像十只手中,各執著武器,形象古怪猙獰可怕。杜爾迦女神廟是瓦拉納西重要的印度教廟,印度教節日時,教徒們殺羊進行祭祀。寺廟四周由紅色的高墻圍著,廟內棲息著眾多的猴子,它們四處攀墻爬樹,十分逍遙自在,因此,人們又叫杜爾迦女神廟為靈猴廟。
巴斯達地區在德干高原的中部,這個位于印度中部邦靠近奧利薩邦的山林地區的居民,仍保留著原始的生活習慣。在這里居住著許多有著不同圖騰信仰的部落。巴斯達的居民主要以山林為生,不幸的是隨著現代社會木材需要量的增加,山林的數量正在逐年減少。高大茂盛的原始森林已不可見,只有疏疏落落的雜木林中布滿了大大小小一米來高的蟻丘,巴斯達土著部落賴以生存的資源正在日見貧乏。就在這樣一片長著雜木林的丘陵中,土著部落世代生活著。
巴斯達的無字碑,構成了一座奇特的“石林”。這是土著部落鬃牛角的莫利亞人的另一處紀念地。在這個部落中,又分為兩個具有不同圖騰信仰的氏族:山羊和烏龜。在這片屬于山羊圖騰的氏族紀念地中,至今為止共樹立著786塊大小不等的無字碑。除此之外,還有三組用各種石塊堆集成的石堆——它們基本上呈方形,高達1.5米左右,邊長2.5~3米。每個石堆的中央矗立著一塊巨石,象征著家族中的長老或族長,而圍繞在周圍的成千上萬的大小不等的石塊(其中最小的僅拳頭般大小),則各自代表著這個家族中的一個故去的成員。
無字碑群坐落在離巴斯達首府扎格達勒布爾約113千米的地方。在它的西部,有著亞洲最大的赤鐵礦山——柏拉地扎。隨著采礦業的發達,礦山區已經建立起一座新興的城市。那含鐵量極高的赤鐵礦石被源源不斷地運到日本等國冶煉。然而礦產工業的繁榮并未給這片古老的土地帶來繁榮昌盛,土著部落的人們仍然過著十分原始的生活。這里不是土著部落先人的墓地,卻布滿了紀念祖先的“石碑”。
在巴斯達附近的古魯爾有一大片史前時期留下的無字碑群,遠看恰似荒野中的一片亂石堆。那數不清的石塊在歷史的歲月中被烈日與星光染成了黑色,在炎炎赤日的蒸烤下熱得燙人。在這一片遼闊而荒涼的土地上,幾乎看不見樹木和雜草,只有那除了石頭還是石頭的亂石堆,仍依稀可辨石堆的形態與在高瑪瓦達所見的相同,只是石堆已失去了方形的外觀,變成了一座座隆起的石丘。某些石堆的中央仍矗立著高達3~4米的巨大的無字碑,而其余的大部分則已倒塌。這黑黝黝的石堆,由成千上萬默默無言的石塊構成,它們曾代表著漫長的人類的歷史。如今居住在附近的人們也不再知道它們的意義,誰也不去猜測那亙古至今的無字碑之謎。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