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亞加拉瀑布是世界知名的三大瀑布之一。“尼亞加拉”在印第安語中意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認為瀑布的轟鳴,就是雷神說話的聲音,因為瀑布巨大的水流以銀河傾倒、萬馬奔騰之勢,直搗河谷,咆哮呼嘯,如陣陣悶雷,聲及數里之外。尼亞加拉河左瀕加拿大,右接美國,從伊利湖蜿蜓流向安大略湖,全長57.6千米。上游地勢平坦,水流緩慢,及至中游,河面陡落48米,河水在此垂直下瀉,形成巨瀑,這就是尼亞加拉瀑布。歷史上為了爭奪這塊寶地,美、加(英)兩國曾于1812~1814年間進行激烈的戰爭,戰爭結束后,兩國簽定了《根特協定》規定尼亞加拉河為兩國共有,主航道中心線為兩國邊界。尼亞加拉瀑布是一幅壯麗的立體畫卷,從不同的角度觀賞,有不同的感受。
班夫國家公園是加拿大第一個國家公園,有冰峰、冰河、冰原、湖泊、高山草原和溫泉,其奇峰秀水,居北美大陸之冠。公園中部的路易斯湖,風景尤佳,湖水隨光線深淺,由藍變綠,漫湖碧透,故又名翡翠湖。佇立湖畔眺望,環湖群山,層巒疊嶂,山頂白雪如玉,山腰林帶似墨,倒景湖中,景色清絕。四周寒氣襲人,溽暑頓消。沿洛基山脈,有多處這樣的碧湖,就像大自然有意散落的一串珍珠,把靜靜的群山點化得生氣盎然。園內有現代化的旅館、汽車旅館和林中營地。班夫之所以成為國家公園,起因于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下令劃出這里的25平方千米地段,作為保護溫泉開始。現在溫泉擴建成游泳池和浴室,而公園面積則增大到6400多平方千米。
賈斯帕國家公園,是洛基山脈公園群中最大的國家公園。發源于哥倫比亞冰原的阿薩巴斯卡河流經這里,河水流入風光旖旎的大奴湖、馬里奴湖。賈斯帕公園內還有水溫54℃的斯普林格斯硫磺溫泉。它的西部是羅布森省立公園,公園內的羅布森山是洛基山脈最高峰。羅布森高原上的穆斯湖,因為湖畔常有赫拉鹿出現,所以又叫赫拉鹿湖。
西岸是專門為方便游客游覽瀑布景點而設置的觀景車,從瀑布上游往下行駛30千米,沿著尼亞加拉公園路,在停車場和游客服務中心所在的主要終點站和皇后高地公園之間循環往返,設有20個站,持票的乘客可在一天內隨意上下車,在自己喜歡的景點游覽。加、美兩國各自在瀑布景點發行自由通行票,游客購買這種通行票,方便而經濟。
加拿大洛基山脈西部邊緣向北延伸入阿拉斯加,長1600千米。它的中心部分即最易通達的地區,便是班夫周圍地區。每年夏季和冬季都有數百萬徒步旅行者、登山者和滑雪者到這里。盡管人群擁擠,但所有身臨這片無與倫比的曠野奇景的人,都會感到自己既渺小又自豪。這些年輕的山脈是7000萬年前美洲大陸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時所產生的褶皺帶的一部分。山脈處在幼年期受到整體刻蝕,山體高大,輪廓分明。冰、雪、風、霜和雨鑿刻出峰巒和懸崖峭壁,使其邊緣始終尖利。冰川從高山冰原向下移動,將巖石磨碎,布滿冰湖上。白楊、松、冷杉和云杉構成的茂密森林覆蓋較低的山坡并延伸到湖濱。山坡高處,散布著風鈴草和石南的高山草地讓位給光禿的風蝕高地。洛基山脈的國家公園群,面積23401平方千米,是洛基山脈中最美麗的地區。
要看大瀑布的全景,最理想的地方是在彩虹橋上,彩虹橋跨瀑布下游的尼亞加拉河,是連接加美兩國的主要通道,長442米,建于1941年,游客從橋上步行5分鐘,就可以從加拿大來到美國。彩虹橋又有“蜜月小徑”這個動聽的別稱,當年,拿破侖的弟弟耶洛姆·波拿巴結婚時,曾同新娘到這里度蜜月,后來,許多新婚燕爾的年輕人也紛紛仿效這一做法。在這里,每天都可以看到身著禮服的新婚夫婦面對瀑布,默默許下心中的愿望,祈求幸福美滿。游客出境不需辦手續,只需在出入境的鐵欄處投入美金或加幣,再到入境處蓋章就完成了入境手續,但是,游客一定別忘記帶護照。
尼亞加拉的三個瀑布是馬蹄大瀑布、美利堅瀑布、新娘面紗瀑布。馬蹄大瀑布靠近加拿大一側,是這里氣勢最宏偉壯觀的瀑布,因其流面彎成弧形,好像馬蹄,所以稱它為馬蹄瀑布。河水如萬馬奔騰般直落入底谷,濺起的水珠變成一片茫茫的煙霧,久久不散。陽光下,瀑布如萬卷珠簾垂掛,時或有彩虹穿插其間,蔚為壯美奇觀。美利堅瀑布靠近美國一側,流面較寬,水流似銀河傾倒,咆哮呼嘯,聲音傳及數千米之外。新娘面紗瀑布是位于美利堅瀑布與山羊島之間的小瀑布,因似新娘面紗而擁有這個羅曼蒂克名字。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