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紅高梁》(1988)西班牙版DVD封套
鞏俐在《紅高梁》(1988)里有著名的一笑,露出兩顆虎牙燦爛明媚的一笑,從此她逐漸成名,那年她才22歲。
張藝謀的攝影機很會捕捉鞏俐的光彩,捕捉她那種糅合著凄楚和誘惑人的細膩而敏感的特征。
1988年2月,首次走上銀幕在《紅高粱》中扮演女主角的鞏俐與導演張藝謀、黃建中一起,攜片參加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鞏俐在電影《紅高梁》(1988)中的影像
影片中那紅滿天地的高粱,那圣潔熱烈的野合,那雄渾豪放的酒歌以及那男女主人公豁達狂放熾烈的感情色彩,一下子吸引了觀眾的心。
影片剛一放完,熱烈的掌聲便持續10分鐘之久,氣氛空前高漲。
幾天以后,一個爆炸性的新聞公諸于眾:中國影片《紅高粱》榮獲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金熊獎。
張藝謀首部執導電影《紅高梁》(1988)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這是中國電影38年來第一次打開歐洲的大門,獲得的第一個國際大獎,并從此開始走向世界影壇。女主演鞏俐的名字也開始為世人所熟知。
三年以后,鞏俐和張藝謀再次合作,拍攝了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榮獲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
鞏俐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中的影像
影片《秋菊打官司》(1992)把鞏俐推上她電影藝術生涯的巔峰,她的出色表演再次被國際影壇所認可。
影片獲得了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鞏俐榮獲最佳女主角獎。
鞏俐用了四年的時間,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她是怎樣做到的呢?
鞏俐在電影《秋菊打官司》(1992)中的影像
【被中戲破格錄取】
1965年12月31日,鞏俐出生于東北沈陽,后來全家隨父母遷至山東濟南。她的父母都在山東財經學院工作,父親是經濟系的教授。兄妹5人中鞏俐最小,是父母的寶貝。
童年的鞏俐喜歡唱歌跳舞,在音樂上很有天賦。
4歲時就能學唱電影《洪湖赤衛隊》中的插曲“洪湖水,浪打浪”,她的音色好,咬字吐詞很清晰。
鞏俐拍攝于1988年
鞏俐在濟南三合街小學念書時,老師們就推薦她去濟南人民廣播電臺唱歌,雖然她只有8歲,但她卻不怯不顫,大大方方,她那脆嫩甜潤的歌聲飛進了泉城的千家萬戶,成了一個小名人。
1983年初夏,高中畢業的鞏俐報考了山東師范學院藝術系和曲阜師范學院藝術系的聲樂專業,卻名落孫山。
生性倔強,不肯服輸的她卻不愿回頭。
第二年,她又報考了山東師范學院藝術系和解放軍藝術學院表演系,結果仍然是榜上無名。
連遭敗績,她心里很不好受。
有位朋友告訴她,要考藝術院校,光有天賦是不行的,還要有定的基本功,得請專業老師輔導。
1990年在戛納的鞏俐
恰在這時,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的導演尹大為見到了她。他覺得鞏俐的外在條件不錯,又聰明,藝術感受很靈敏,特別是眼晴的表達能力很強,只要稍加引導,一定會脫穎而出。
他決定收下這個學生。他從表演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包括音樂、舞蹈、小品表演等多方面對鞏俐進行輔導,鞏俐也刻苦學習,強化訓練,進步很快。
鞏俐拍攝于1989年
第三年,鞏俐又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和山東藝術學院,結果,由于她的藝術專業成績優異,被中央戲劇學院破格錄取,從此踏上了藝術殿堂的臺階,她的藝術之夢開始變為現實。
鞏俐和張藝謀在電影《紅高梁》(1988)外景地和高密政府工作人員合影
【憑《紅高粱》一舉成名】
1986年的一天,張藝謀從《人民文學》上看到了莫言的小說《紅高粱》,一下子便被那故事情節吸引住了,小說中那種生命的沖動,那種性情的豪爽開朗、曠達豁然,那無邊無際的紅高粱地的浩瀚使他著了迷,他決心以此為本拍攝出一部具有粗獷濃郁風格、火辣辣熱烈氣氛的電影來。
鞏俐在電影《紅高梁》(1988)中的影像
當時的鞏俐是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二年級的學生。入學后她參加過話劇《原野》的排演,還演過一部電視劇《暑假的故事》。
在《原野》中她飾演的金子得到老師的賞識,因此被推薦給張藝謀。
張藝謀看中了她的獨特氣質,大膽啟用她擔任《紅高粱》的女主角九兒。
鞏俐在電影《紅高梁》(1988)中的影像
為了更接近角色,按導演張藝謀的要求,演員們一律到高粱地里頂烈日沐野風。鞏俐則穿著行頭,扎著腿帶,每天練習挑水、騎毛驢,體驗劇中人的生活和感情。
接過《紅高粱》這個劇本,她又對照著小說反反復復地分析和理解“九兒”這個角色,她覺得這個人物敢愛敢恨,天不怕地不怕,遇事有主見,不受任何壓抑,這種個性跟自己的性格有些相似,就增加了演好她的信心。
鞏俐在電影《紅高梁》(1988)中的影像
在拍攝時,導演張藝謀要求她不要預先設計人物的動作和心態,而是要從感覺出發,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人物的特征,不要僅僅從外表上描寫,而要著重于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
他要求鞏俐放開胸懷,放手去做,表現出一種從里到外的,從心里到形體上的激昂和夸張,表現出愛的熱烈和生命的輝煌,使生生死死都能釋放出一種蒸騰的熱氣,迸射出一種酣暢淋漓的活力。
鞏俐在電影《紅高梁》(1988)中的影像
鞏俐把導演的要求和自己的理解很好地結合起來,找準了切入點,她特別注意表現出九兒那種潑辣而又熱烈的性格,以及陜北人那種粗獷質樸的本色美。
對人物的基調把握得很準,表演得恰到好處,著意刻畫出女主角九兒那種追求自由,向往幸福,無拘無束,狂放灑脫的性格心態。
她所創造的人物與以往銀幕上的女性截然不同,很有特色。因此,她雖然乍出道,卻贏得了一個“滿堂彩”。
鞏俐在電影《紅高梁》(1988)中的影像
影片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生命意識和亢奮的民族精神,感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同時也震撼了無數西方人的心。
影片剛一放映,立刻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無論是那粗獷豪放的“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的歌,還是紅高粱地里那圣潔熱烈的野合,也無論是那有如生命舞蹈般的“顛轎”,還是那阻擊日軍的激戰,更不用說那大碗喝酒的豪爽,都使觀眾的情緒被感染,被激動。
鞏俐在電影《紅高梁》(1988)中的影像
這部影片所獲得的獎項之多,規格之高是中國影片多少年來所未曾有過的。
在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鞏俐、張藝謀、黃建中攜片參賽,榮獲了最高獎——“金熊獎”,使中國電影38年來首次打開歐洲大門。
【為演菊豆,到田地里干農活】
繼《紅高粱》之后,1988年,香港導演李翰祥(1926-1996)請鞏俐在他執導的影片《一代妖后》(1989)中扮演配角宮女桂蓮,把寥寥的幾場戲演得有聲有色。
鞏俐在電影《古今大戰秦俑情》(1990)中的影像
李翰祥導演對她十分欣賞,說:“鞏俐將來是國際型影星。”
在張藝謀和楊鳳良聯合執導的一部反劫機的動作片《代號美洲豹》(1989)中,鞏俐飾演了一位來自臺灣的女護士阿麗。
雖然這部片子沒有打響,但是鞏俐憑著她的精彩表演被評為第12屆“百花獎”的最佳女配角。
鞏俐在電影《古今大戰秦俑情》(1990)中的影像
在程小東導演的影片《古今大戰秦俑情》(1990)中,鞏俐一人飾演冬兒、電影明星和日本少女3個角色。她那漂亮的容貌和上乘的表演再次轟動影壇。
1990年,張藝謀看中了青年作家劉恒的小說《伏羲伏羲》,并將它改成電影劇本《菊豆》(1990),日本制片商主動提出與張藝謀合作拍片。
電影《菊豆》(1990)德國版海報
《菊豆》所敘述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農村,染房老板楊金山娶了年輕漂亮的菊豆為妻。
他的侄子楊天青年輕力壯,暗戀菊豆,并與之發生了愛情,之后生下了兒子天白。
張藝謀請鞏俐飾演女主角菊豆。接過劇本后,鞏俐認真地研究了好幾天,深深地被劇情和人物打動。
鞏俐在電影《菊豆》(1990)中的影像
她說:“我很喜歡這部影片。它描寫了新中國成立前中國農村一個家族錯綜復雜的生活經歷,人物的悲劇命運很感人。我尤其喜歡菊豆這個人物。雖然周圍生活環境對她壓力很大,但她仍能勇敢地追求愛情。”
鞏俐在電影《菊豆》(1990)中的影像
為了演好這部影片,她先是在安徽農村體驗了兩個多月的生活,每天穿著當地農婦穿的那種大襟布衫,和她們一起在驕陽下干農活。
為了在思想感情上和情緒上與菊豆接近,她在拍戲期間一直保持一種受壓抑的沉重的思想情緒。
鞏俐在電影《菊豆》(1990)中的影像
整個戲拍下來,她變得又黑又瘦,面容憔悴,在北京大病一場,打了4天吊針,好像和菊豆一樣度過了她那坎坷的40多年的人生道路。
影片參加了第4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的角逐。
影片放映后,觀眾們起立鼓掌,時間長達10分鐘之久。
鞏俐在電影《菊豆》(1990)中的影像
鞏俐的大幅照片被刊登在當地的大報——《尼斯晨報》上,法國電視四臺派出兩名記者對她進行了全天跟蹤采訪。
影片雖然沒有拿到金棕櫚獎,但是卻獲得了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特別獎,并獲得美國第6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這是中國影片第一次獲得奧斯卡獎提名。
鞏俐在電影《菊豆》(1990)中的影像
【為演頌蓮,到精神病院體驗生活】
繼《菊豆》之后,鞏俐又在張藝謀執導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飾演女主角四太太頌蓮,演繹了她的人生悲劇。
這個影片是根據青年作家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的,為了突出影片的視角效果,張藝謀特地設計了一個道具“紅燈籠”。
不僅僅是用做背景,主要還是用來引導出頌蓮和劇中其他幾位女性的悲慘命運。
鞏俐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中的影像
這是鞏俐主演的第五部影片,她在演出時對每場戲,每個鏡頭,每句話都十分認真,總是不厭其煩地與導演、與演戲的對手研究,直到真正理解了劇情并能化為自己的言行了,她才像個孩子似的說:“行了,能演好了!”然后走到鏡頭前。
在拍攝現場,不論是一個鏡頭拍多少次,她都能始終如一地、全身心地、真誠地投入。
鞏俐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中的影像
一再重復地調動自己的真情實感對演員來說是艱苦的,不僅勞身而且勞神更是勞心,常常把她累得精疲力盡。
但她仍然根據導演的要求和劇情的需要認真地調動自己,以保證影片的拍攝成功。
為了尋找四太太頌蓮發瘋后的感覺,鞏俐還曾兩次專程到山西省精神病院去體驗生活。
鞏俐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中的影像
她發現精神病患者有很多不同的動作和神態,要想演好他們,就要從很細微的一個眼神,一個下意識的動作來表現。
劇中的頌蓮是一個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卻又不得不想方設法去害別人,由一個軟弱善良的大學生,漸漸演變為對人充滿敵意和仇視的四太太,學會了爭風吃醋和欺負下人。
鞏俐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中的影像
這是一個性格復雜的人物,對于一個沒有太多社會閱歷,年僅20多歲的她來說困難是不小的,但鞏俐卻恰如其分地把握了人物矛盾的心理狀態,更加重了她的悲劇色彩。
這部影片于1990年9月開拍,公映以后再次引起轟動。
1991年9月,獲得意大利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
鞏俐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中的影像
1992年2月,鞏俐和張藝謀應邀飛赴美國參加第6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在她下榻的比佛利山莊希爾頓飯店,記者表現出對她的濃厚興趣,之后他們還應邀出席了奧斯卡影后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的晚會。
這件事本身說明,鞏俐在國際影壇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受到了國際影人的注意。
鞏俐和張藝謀應邀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
【為演秋菊,專門學習陜西方言】
1992年9月12日晚,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公爵府,燈火輝煌,人頭攢動。
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頒獎大會正在這里舉行。
當大會主持人鄭重宣布中國影片《秋菊打官司》榮獲最高榮譽金獅獎,中國女演員鞏俐因飾演秋菊榮獲最佳女主角獎時,會場內外突然爆發出熱烈的經久不息的掌聲。
鞏俐在1992年第49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憑《秋菊打官司》(1992)獲最佳女主角獎
早就等候在公爵府門外的數以萬計的影迷們齊聲高呼:“秋菊!秋菊!鞏俐!鞏俐!”將大會推向了新的高潮。
鞏俐高興地捧著伏爾比杯,心情特別激動。
因為按照慣例,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授予一部影片大獎后,就不會再為同一部影片中的男女主角授獎了。
鞏俐和楊柳春在電影《秋菊打官司》(1992)中的影像
這是國際影壇對鞏俐的電影表演藝術的肯定,使她成為第一位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此殊榮的中國演員,是第三位獲此項獎的亞洲人。
獲獎以后,意大利各報不斷地刊出她的大幅照片,稱贊她為“最美麗的女人,魅力不可抵擋”。
鞏俐在電影《秋菊打官司》(1992)中的影像
米蘭的《晚郵報》還稱她是中國的安娜·瑪尼亞妮。安娜·馬尼亞尼Anna Magnani(1908-1973)是意大利著名悲劇演員,曾主演過《羅馬,不設防的城市Roma, città aperta》(1945)、《羅馬媽媽Mamma Roma》(1962)等影片。
在意大利的幾天時間里,鞏俐他們受到了不同國家的30多家電視臺、報紙和雜志的采訪,還被《恰克》雜志評為最佳女演員。
鞏俐在電影《秋菊打官司》(1992)中的影像
當初張藝謀看中了陳源斌的小說《萬家訴訟》,想把它搬上銀幕,就拿給鞏俐看,鞏俐也很喜歡。
后來請劉恒改了劇本,又采用了紀實風格來拍,顯得很自然,很貼近生活。
這是鞏俐拍攝的第一部現代農村生活片。片中的秋菊是一個陜西偏僻農村的現代婦女。
鞏俐和楊柳春在電影《秋菊打官司》(1992)中的影像
而且從外形上來看,這個角色土里土氣,滿口陜西方言,又是一個懷孕七八個月的孕婦,走起路來邁著八字步,一搖一晃,很難看。所以有人就勸鞏俐不要演。
而鞏俐卻認為自己既然做了演員,就要具備一種犧牲精神,敢于拋開自己本身的美去完成角色的美,而角色的美并不一定是外形的美。
鞏俐和楊柳春在電影《秋菊打官司》(1992)中的影像
她說,我并不認為演秋菊就損害了我在觀眾中的形象。我想嘗試一下,如果我在銀幕上不再漂亮,是不是還能成功。同時也想考驗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這種表演能力,能不能單靠自己的演技來完成這個角色的塑造。
為了演好演活秋菊,在拍片之前,鞏俐曾專門去婦產醫院體驗生活,去農村體驗生活,學習陜西方言,這樣一來她就和角色接近了。
鞏俐和張藝謀在電影《秋菊打官司》(1992)的外景地
她發現孕婦不光是形體上顯得臃腫,衣服褲子都緊繃在身,而且說話也有特點,說幾句就要喘氣。
她就先從外形上學孕婦,然后再體驗孕婦的心態和感覺。
影片中秋菊與外人說話時,眼睛是向下看的,不敢平視。
日本《電影旬報》1993年5月下旬號封面,《秋菊打官司》(1992)劇照,鞏俐
還有那種吸鼻子的動作,吃面條的動作,干活的動作等,都是鞏俐在觀察了很多當地農村婦女的神態之后,把她們的特點集中在秋菊一個人身上的。
鞏俐還從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人手,首先抓住秋菊性格倔強的特點。
日本雜志報道鞏俐在拍攝《秋菊打官司》(1992)時的內容
雖然她只是一個農村婦女,但她也要追求人的尊嚴,哪怕賣了辣椒做路費也要討個公道。
雖然她懷著孕,行動不便,也要一次次往上告,一定要討個說法。
通過分析和體會,真正把握了秋菊的心理狀態,爾后再去感悟角色,演活角色,因而她表演得很輕松,又很自然。
日本雜志為《秋菊打官司》(1992)出的專刊封面
《秋菊打官司》這部影片,把鞏俐推上了她電影藝術生涯的巔峰,真正地顯示了她作為一個藝術表演家的才能和她的演技的熟練程度。她成為繼張曼玉之后的又一位在國際影壇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國女演員。
鞏俐在電影《秋菊打官司》(1992)中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