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美術史上的“西南聯大”
userphoto

2023.06.27 甘肅

關注

導語:相比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以下簡稱“西南聯大”)轟轟烈烈的“西遷”,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國立藝專”)的“西遷”是一段被遺落的歷史,致使這個囊括了20世紀大部中國美術史的“國立藝專”在大多數中國人的印象里籍籍無名。在國立藝專成長起來的一批批青年才俊,他們或投身革命,或專注創作,或獻身教育,照亮了中國現代藝術史的歷史天空,成為中華民族文藝復興的重要策源地。

國立藝術院的成立

1927年,蔡元培出任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同年11月20日,大學院在南京召開了中央研究院籌備會及各專門委員會成立大會。為了實現“以美育代宗教”的理想,蔡元培決定于杭州西湖創辦一所全國最高藝術學府,并親自率領林風眠、王代之等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起草并制定《創辦國立藝術大學之提案》。國立藝術院于1928年正式成立,即今日中國美術學院之前身,它是中國第一所綜合性國立高等藝術學府,在中國藝術教育史上首次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

1928年3月16日,國立藝術院在西湖白堤上的羅苑正式開課,也就是孤山腳下的平湖秋月。4月9日,國立藝術院補行開學典禮,蔡元培蒞臨發表演說:“大學院在西湖設立藝術院,創造美,使以后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為愛美的心,借以真正地完成人們的生活。”羅苑,是猶太富翁哈同給中國妻子羅迦陵建筑的一座名園,杭州人稱之為哈同花園。首任院長林風眠曾在《美術的杭州》一文中盛贊之:“本校校址現在所占的是羅苑、三賢祠、照膽臺、蘇白二公祠、朱文公祠、啟賢祠、蓮池庵、陸宣公祠等處,南面隔湖可望南山諸勝,與湖心亭、三潭印月為比鄰;東依平湖秋月,可望第六公園;西趨西泠橋,可望北山諸名跡;中夾白堤馬路,為游湖者必經之途;北靠孤山,而隔湖可見初陽曉暾及保俶古塔。蔡先生誠不我欺矣!”1929年秋,國立藝術院更名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國立杭州藝專”)。

校長林風眠在建校之初就提出改造中國藝術的新方案—“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東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目的是“調和東西”“創造時代藝術”。這種主張和這種精神,是中國現代藝術的華彩樂章,對20世紀中國藝術史和教育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發起“藝術運動社”,形成了一個囊括全國精英的藝術群體,主張為人生而藝術,以藝術推動社會啟蒙,“把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重新建筑”。在林風眠執校十年間,聚集了林文錚、吳大羽、潘天壽、李金發、李苦禪、劉既漂、李樹化、李超士、王悅之、蔡威廉、孫福熙、陶元慶、方干民、張光、王子云、劉開渠、雷圭元、姜丹書、李樸園、鐘敬文、郁達夫、張天翼等一批當時最杰出的藝術俊彥,還有克羅多(法籍)、齋藤佳藏(日籍)、杜勞(俄籍)、魏達(英籍)、馬巽(俄籍)、薛洛夫斯基(俄籍)、沙拉契夫(愛沙尼亞籍)、普洛克(奧地利籍)等一大批外籍藝術家,成為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群星璀璨的“國家隊”。

國立藝專的發端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1月,國立杭州藝專全體師生辭別西子湖畔的優游歲月,踏上漫漫西遷之途。直至1946年深秋復員,九年間輾轉逶迤,五易校長,堪稱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最為可歌可泣的一段歷史。透過這段歷史,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現代藝術血脈中一種最為根本性的精神,于流離困苦、內外煎迫之際,猶自弦歌不絕,初心不改。

杭州藝專兩百余位師生攜帶大量圖書、教具,經過近半年跋涉,途經浙江諸暨、江西貴溪、湖南長沙,到達湖南沅陵。1938年3月,杭州藝專在沅陵與部分南遷的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會師,奉教育部令合并為國立藝專,校址暫設沅江畔之老鴉溪。

1938年6月,藝術史家滕固出任國立藝專校長。滕固先后留學日本、德國,對我國美術史學有發軔之功,被譽為“中國現代藝術史學的奠基者”。他為國立藝專樹立起堅實的學術根基,延聘傅雷、徐梵澄等學界名師來校任教,并培養出了李浴、阮璞、劉敦愿等諸多美術史大家。他竭盡心力穩定秩序,平息了藝專學潮,學生們開始恢復課業。但好景不長,日寇西攻武漢,長沙大火,學校被迫繼續向西南腹地遷移。1938年12月,全體師生從沅陵出發,經貴陽,于次年2月抵達昆明,不久又于1940年1月遷至昆明呈貢縣屬(今屬晉寧區)之安江村,在簡陋的臨時校舍、茅屋寺廟中堅持上課。雖然條件艱苦,這段“在大雄寶殿里畫人體”“為村民辦夜課”的時光卻凝結了藝專師生許多的美好記憶。

1940年7月1日,滕固在其致藝專同仁的信中寫道:“每念遘茲屯蹇,校勢綴旒;物力艱難,設備缺乏,篳路藍縷,不啻流離。茍非大有為之人,難期措置學校于磐石之固。……今者,敵寇窺覦南服,徼外未夷。……大義所昭,何忍褰裳遽去!惟當更凜風雨同舟之誼,益策駑駘十駕之愚。第校事杌隉,非伊一朝,貞觀未顯,化跡猶滯。固謬膺斯任,履薄臨深,內外責難,交于一己,清宵自省,悚惕兼懷。縱是非或淆于今聽,必功過自定于他年;恩怨初無所容心,毀譽亦置之度外。”

信中拳拳之心,沉痛之情,今日讀之,猶令人胸內如沸。近年來,國內各高校辦學資源愈多,聲望愈隆,而學界對西遷歲月的追慕懷念卻也日甚,究其根本,當下高校在“大樓”林立之際,所匱乏者豈止梅貽琦校長所謂的“大師”,更有滕固校長“清宵自省,悚惕兼懷”的憂患意識與自省精神。

國立藝專在昆明期間,滕固校長與顧頡剛、吳宓、馮至、陳寅恪、錢鍾書等學界好友多有往來,常常詩詞唱和,切磋學問。此時,西南聯大亦同在昆明,兩所學校在戰亂中相逢于此,學術與藝術師生之間互動頻繁。滕固多次邀請西南聯大的馮友蘭、潘光旦等學者來藝專授課。這是國立藝專西遷以來最為安定的一段時光。

國立藝專的幾任校長

1940年以后,呂鳳子與陳之佛先后接任國立藝專校長,他們上任前都曾向教育部提出“苛刻”的條件,目的是為了爭取寬松的辦學環境。呂鳳子將校址先后遷至四川璧山和重慶青木關外松林崗,陳之佛將校址遷至沙坪壩磐溪,籌建校舍,添置設備,延請名師,事必躬親,無不用心。

呂鳳子作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開拓者,1912年即創辦私立正則女校,歷時40余年,捐資興學,兩度重辦,艱辛異常。他任國立藝專校長時,常常勉勵學生在艱難環境里更要安心學習,并用自己的積蓄設立“鳳先生獎學金”,資助家中貧困但成績優秀的學生。陳之佛是中國最早從事工藝美術的教授之一,創辦了我國第一所設計實踐和教育機構“尚美圖案館”。他們都秉承蔡元培先生以藝術培養健全人格的教育主張,鼓勵學生在社會大現場中進行藝術創造,這也成為國立藝專藝術教育的一大特色。

1944年,潘天壽出任國立藝專校長。國立藝專的學術脈絡是多元的,林風眠倡導“東西調和”,潘天壽主張“傳統出新”。潘天壽認為中西繪畫必須各有極則,兩峰挺立。民族危難之際,潘天壽明確指出“一民族之藝術,即為一民族精神之結晶。故振興民族藝術,與振興民族精神有密切關系”。他力爭國畫專業獨立,開設臨摹、寫生、詩詞、書法、篆刻、繪畫史論等課程,實行中國畫花鳥、山水分科教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民族繪畫教育體系。

抗戰時期,國立藝專是國內教授美術的唯一專業院校,匯聚了20世紀中國藝壇的大部分名家大師。在陳之佛、潘天壽兩位先生掌校的日子里,林風眠、豐子愷、傅抱石、關良、倪貽德、劉開渠、黎雄才、李可染、趙無極、黃君璧、謝海燕、鄧白、李仲生、丁衍鏞、胡善馀、李超士、方干民、秦宣夫、呂霞光、李劍晨、王臨乙、周輕鼎、蕭傳玖、趙人麟、張宗禹、王道平、陸丹林、常任俠、朱德群等紛紛回校任教,可謂人才濟濟。

在抗戰烽火之中,國立藝專將藝術教育納入文化抗戰的大事業之中,一方面,保持中華藝術之統序,為民族藝術精神正名,正如陳之佛所言:“值此斷續之交,欲圖挽救,厥在提高藝教,努力培植進德修業學藝兼優之士。不薄古而愛今,成教化,能致用。紹先民之偉緒,翼建國之宏規。”一方面堅持完善學生之人格,呂鳳子寄語藝專學子說:“我們愛一切己,不僅愛自己。我們要從愛完成每個自己。”

西遷之血淚苦難沒有吞噬國立藝專的美育之心,反而激發了藝術家們對本民族藝術的探索熱忱。藝專師生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以國族之畫傳承光大民族心志,堅守中國文化本位與民族特色,在世界藝術的大格局中弘揚中國精神,在現代語境中完成中國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奠定了現代中國藝術歷史傳承與自我更新的學術基礎。

國立藝專人才輩出

國立藝專的師生在路途中遭遇劫匪,在貴陽遇上了日寇的大轟炸,這種撕心裂肺的場面“對搞藝術的人來說,只有通過患難生活的錘煉,才能從充滿美的幻想的象牙之塔中醒悟過來,真正正視現實的大課堂”(唐冠芳、張玫白語)。國立藝專師生深入大時代的社會現實,出現了李霖燦的少數民族藝術研究,王子云、常書鴻、段文杰等人的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培養出了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一大批享譽海內外的藝術大師。

1938年,國立藝專從沅陵遷往昆明,在擔任校長不久的滕固的支持下,藝專學生李霖燦、李浴、夏明、袁宏偉、許樹勛、劉魯也、楊德煒等組成“國立藝專徒步宣傳團”。一行人跋山涉水一個多月,途經崇山峻嶺和少數民族地區,畫了大量速寫和水彩,到昆明后舉行畫展,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抗日烽火使學生們走出象牙塔,使他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社會、人生的遼闊與深邃,極大地豐富、深化了藝術的探索。

在昆明期間,藝專發動全體師生進行民間藝術及風俗的考察和研究。1939年,滕固校長派李霖燦等畢業生前往滇北麗江設立“國立藝專工作站”,考察古宗族藝術,并系統翻譯了東巴教的象形文字,收集了大量珍貴的少數民族文獻材料,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報告。

今天,中國美院倡導“以鄉土為學院”,形成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社會網絡。其目的是把中國社會發展的“最前線”作為藝術人才培養和藝術家自我實現的大現場,繼而打通學科的知識、社會的知識和生活的知識。這種將藝術教育作為扎根中國大地的有為之學的做法,正是來自國立藝專西遷途中建立的優秀傳統。

1940年,王子云教授擔任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團長,他帶領一批藝術家同仁經西安,輾轉洛陽龍門、青海西寧等地,搶救性地收集散布大西北的古代藝術文物資料。1942年,王子云率考察團到達敦煌莫高窟,隨行的藝專畢業生雷震、鄒道龍和隨后加入的盧是等人拍攝和記錄了莫高窟大量珍貴資料,常書鴻與段文杰先后擔任敦煌研究院院長,對于敦煌藝術的研究與保護做出了卓越貢獻,其影響遠播海內外。西北考察期間,王子云向教育部提交了成立敦煌藝術研究機構的報告及具體的研究計劃,促成了敦煌藝術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的成立。1943年1月16日,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在重慶中央圖書館舉行敦煌藝術展覽會,展出大家臨摹的壁畫,藝專師生往觀,大為震動。后藝專學子董希文、龔祥禮、張琳英、李浴、周紹淼、烏密風、段文杰、李承仙、霍熙亮、肖克儉、周星翔、凌春德等隨之奔赴敦煌,將自己的藝術生涯奉獻給了敦煌藝術的研究。

西遷途中,一批優秀的藝專學子相繼畢業,被稱為“藝專三劍客”的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即是其中代表人物,他們后來更成為世界矚目的藝術大師。三人畢業后相繼留學法國,在與西方藝術語境的碰撞中,發展出各自具有中國根性的現代藝術風格,為20世紀世界現代藝術史貢獻了一道奪目的光彩。

在國立藝專的學術脈絡中,除了以林風眠為代表的現代主義,以潘天壽為代表的傳統主義,還有一條至關重要的革命美術道路。

從1938年起,隨校西遷的藝專學子王朝聞、彥涵、王文秋、羅工柳、楊筠等毅然奔赴“年輕人的精神圣地”—延安。他們在延安魯藝任教或學習,成為延安美術創作和抗戰宣傳的中堅力量。1942年,現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藝專校友胡一川、艾青、力群、王朝聞、王式廓、羅工柳等親耳聆聽了毛澤東同志的講話,以講話精神為指導,創作出了一大批與人民群眾聲息相通、血脈相連的藝術作品。

胡一川、彥涵、羅工柳繼承魯迅先生倡導的新興木刻運動傳統,組織“魯藝木刻工作團”,奔赴抗日前線,以流動展覽的方式展出從上海帶來的兩百多幅“全國木刻展覽會”的作品,這是解放區軍民第一次看到全國的現代木刻藝術。

他們不僅戰斗在前線,還出報紙(《敵后方木刻》報刊),辦工廠(木刻年畫工廠),他們是作為戰士的藝術家,帶著群眾生活、民間藝術的“泥土味”,帶著戰火與硝煙的氣息,創造出革命文藝的時代風格,涌現出胡一川《開荒》《軍民合作》、彥涵《抗日人民大團結》、羅工柳《一面抗戰一面生產》等大批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杰作。

1945年,抗戰結束,教育部令:“該校全體復原杭州,永久校址,業經決定,遷設杭州。”1946年暑假,國立藝專師生從重慶磐溪分三路(北路經西安,南路經貴陽,中路沿長江)陸續返回杭州,至深秋復員完畢。至此,師生員工結束了九年離亂的生活,10月10日,國立藝專在西子湖畔正式復學上課。

1950年,國立藝專更名為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獨立建制),1958年更名為浙江美術學院,1993年又更名為大家所熟知的中國美術學院。學校數易其名,但其歷史和學脈從未中斷,其藝術精神、教育理念、文化理想亦延綿至今。

“血淚飛鼙鼓,江山泣鬼神。捷聞終有日,莫負儲甘醇。”潘天壽先生西遷途中所作詩句,不言顛沛流離之苦,惟感神州陸沉之悲,道出山河興復之志。正是因為有如此博大堅忍之心志,藝專師生才能夠在漫漫西遷途中,維系住一個東西融合、古今貫通的藝術殿堂。西遷九載,這座漂泊的殿堂群英薈萃,眾星璀璨,師生們在堅持教學創作、宣傳抗戰的同時,還實現了國畫專業的獨立,確立了最早的工作室制度,創作了大批紀念性工程,參與了西北文物大考察……

這一時期,國立藝專匯聚了一批卓越的藝術與學術大師,如呂鳳子、陳之佛、豐子愷、傅抱石、關良、黃君璧、秦宣夫、呂霞光、鄧白、李可染、徐梵澄、傅雷等;培養出了一批批對20世紀中國藝術史產生深遠影響的優秀藝術家,其中既有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享譽世界的“藝專三劍客”,又有董希文、彥涵、羅工柳等一批中國革命文藝的中堅力量,既有以張權為代表的著名音樂家,又有盧鴻基、王朝聞等藝理兼通的美學家。在此后的半個世紀中,這一批批西遷途中成長起來的青年才俊,或投身革命,或專注創作,或獻身教育,照亮了中國現代藝術史的天空,藝專也正如滕固校長所言,成為中華民族文藝復興的重要策源地。■

(作者單位:中國美術學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硝煙中光輝熠熠:捷聞終有日,回眸抗戰歲月中的國立藝專
決瀾旗手倪貽德
林風眠: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
《中國美術史》:學問功夫上水船
國立藝專舊址 提上“國保”日程 系瓊瑤小說原型結緣之地
(139)杭州西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胜县| 广饶县| 会宁县| 观塘区| 神池县| 石楼县| 云浮市| 乡宁县| 玉溪市| 潜江市| 青河县| 亚东县| 随州市| 峨边| 鲁山县| 彭水| 上饶县| 平邑县| 通江县| 吐鲁番市| 晋中市| 青岛市| 岐山县| 高邑县| 五常市| 烟台市| 新昌县| 井冈山市| 洞头县| 黎城县| 本溪市| 福建省| 平江县| 贺州市| 桐梓县| 绿春县| 错那县| 合阳县| 长武县| 武陟县|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