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火的城市,絕對要有洛陽一個位置。國民idol王一博的新劇《風起洛陽》也是未播先火頻上熱搜,將觀眾的期待值拉滿!
如今的洛陽也悄悄完成了自己的蛻變,從一個千年古都一躍成為了新晉網紅城市,但很多人或許不知道,這座語文課本上的古城,其實還是一座美食寶藏小城!
1
龍門石窟
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 】、【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石窟】,洛陽就占其一。你做走過的每一步路,你所撫摸過的每一寸巖石,都是踏過滾滾紅塵、穿越千年而來的,歷史的厚重、新奇、感嘆、震撼彌漫在我指尖和心中的每一寸角落。正是:瑰寶珍窟百丈巖,鬼斧神工歷千年。
進去龍門石窟景區呢,是一個大的停車場。在這里買票,100元/人,學生票半價。
龍門 以前叫做伊闕,東西兩面兩山對立,伊河水流過。此軍事要地,便成為了天子的門戶,取名為伊闕,意為此處地形就像房子的宮闕一般。
龍門石窟 是聯票,分四大塊: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居易墓園。龍門石窟 之最在西山石窟,而西山石窟之最在盧舍那大佛。
潛溪寺是 龍門石窟 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主佛阿彌陀佛端坐在須彌臺上,面頤豐滿,衣紋斜垂座前,神情睿智,靜穆慈祥。主佛左側為大弟子迦葉,右側為小弟子阿難;兩弟子旁邊分別為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 菩薩 ;阿彌陀佛與兩側的兩位菩薩共稱為“西方三圣”
洛陽非常有特色的牡丹石,石頭上的花紋好似一朵朵盛開的牡丹花,因此得名。不過最主要的是,如果切開石頭就會發現,他【表里如一】的品質并不是只有外表一層花色,而是內外通透的立體花。
龍門石窟的石壁上,有很多歷朝歷代留下的書法拓本,安然寧靜的接受著歲月的洗禮,劃破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有一個穿越千年的故事
蓮花洞因窟頂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蓮花而得名,開鑿于北魏年間,因而蓮花周圍的飛天體態輕盈,細腰長裙,姿態自如。
盧舍那大佛是標準的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
在盧舍那大佛的四周依次造像布局二弟子、二菩薩 、二天王、二力士八尊大像。
2
麗景門
麗景門,古城里的一股清風,外圓內方,巍巍而立。中式建筑普適性的法則是方 方正 正的,正如大多數的古城,都是一個方塊形,而麗景門則不同,外圓內方,雙層隔斷,非常的有特色。
半圓形的外墻,和古城內部之間,還有一面方形的外墻。
3
洛陽古街
好吃的如牡丹鮮花餅、牡丹銀絲酥一泡開一整顆花瓣的牡丹花茶, 鼎鼎大名的不翻湯、牡丹香糕、噴射機似得 洛陽 米餅等等.....
4
洛陽博物館
洛陽是一本穿越千年的書,需要你一頁一頁去翻閱,十三朝古都,百帝臨朝。博物館整體建筑外觀為如方鼎屹立,采用'鼎立天下'的設計理念寓意“定鼎洛邑”整體看起來分外大氣。
博物館分兩層包括河洛文明展、漢唐陶俑館、唐三彩館、石刻館、書畫館、王繡牡丹藝術館、牡丹花都特產展七個專題陳列。
唐三彩駱駝它將駱駝的動態嘶叫用靜態的形式表現的栩栩如生,加上保存完好,足見盛唐制作工藝之精妙。
5
隋唐國家遺址公園
這里是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的一期建筑。這里曾是隋、唐、北宋洛陽城宮城的核心區域,也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發生地和物質見證,是洛陽歷史和隋唐中原文化的重要證明。
明堂共兩層:一層是主殿,地下還有一層是互動式展廳。金碧輝煌的【明堂】主殿稱“ 萬象 神宮”一個字:壕。滿眼望去金碧輝煌,明麗雍容一如夢中的盛唐。
天堂明堂每天都有固定的演出武皇臨朝、萬國朝圣等等,為游覽者身臨其境的體會盛唐之風
每場演出時間很短,大概10分鐘左右。
天堂是武皇的禮佛堂,唐朝佛教鼎盛,天堂共九層,是當時國內最高的建筑物。建議大家先乘電梯到頂層然后一層一層的往下逛。
6
白馬寺
白馬寺號稱“ 中國 第一古剎”,主要是因為它是佛教文化傳入我國的第一座寺院,素有“祖庭”與“釋源”之稱。它始建于東漢永平 十一年,因白馬馱藏而得名。
寺內香火鼎盛,耳邊,是呢喃的梵文,殿外,香煙繚繞,檀木香味讓人恍如隔世的迷戀
雖說主殿前的香爐永遠香火鼎盛小路之上卻格外清幽,寺內箏聲悠揚,讓人倍感寧靜。空氣中帶有一股濕潤、清新、甜滋滋的味兒
除了中式佛殿,白馬寺最大的特色莫過于---國際佛殿苑。包括:印度 佛殿、緬甸佛殿、 泰國佛殿,一源多支,各具特色
洛陽人一天的營生,從一碗湯開始。洛陽人尤其愛喝湯,湯文化流傳至今,廣大網友心心念念的胡辣湯、不翻湯,早上喝一碗,絕對是逍遙又自在。
就連菜都能給它做成湯菜,著名的洛陽三絕“水席”更是古今馳名,將湯菜發揮到了極致,天下一絕! 水席是洛陽最最知名的美食標簽,始于唐代,是國內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在寶寶的期盼中,可是和滿漢全席一個級別的~~水席呢,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標準的洛陽水席號稱八涼、十六熱,按照菜序是前八品、四鎮桌、八大件、四掃尾,共二十四道菜。
7
連湯肉片
連湯肉片不僅是洛陽水席八大件中的流量擔當,更是洛陽老百姓的最愛。若你喜歡胡辣味,那這碗湯絕對會讓你愛的不行。從名字里也不難看出這就是連湯帶肉的硬菜,一碗都是誠意滿滿的滑嫩牛肉片,肉量滿滿,木耳、蘑菇、綠豆、筍片,配菜也是一個都不能少。
胡椒的清香,高湯的醇厚,配上一塊剛出鍋的燒餅,這一頓可是吃得真扎實。
8
驢肉湯
清晨一碗驢肉湯,給個神仙也不當。每天6點門口就開始排隊,聞著味勾魂似的就來了。驢肉,驢血,驢腸滿滿一大碗端上來,放上蒜汁更香。驢肉湯的精華莫過于這驢血,爽口絲滑,一抿即化。
湯色白似乳,肉爛而不膩,喝到嘴巴里更是濃香醇厚。這樣一碗驢肉湯擺在面前,會喝湯的人舀起一勺辣椒油,再把鍋盔和餅絲掰進碗里,才能稱之為優秀。
9
豆腐湯
一碗湯,融匯了洛陽人的四季早餐。洛陽人喝湯的熱情就是一大早的排隊狀態,喝個水飽不是問題!別看這家門店雖然不起眼,但是9點之后的客人依舊是絡繹不絕。一份餅絲,一碗湯,幾顆素丸子,油潤清香,原湯化原食。
就這樣一碗全素湯讓當地人追著吃了那么多年,湯頭像牛奶一般奶白,丸子炸的香香脆脆,泡豆腐湯絕了!一口上頭,喚醒你早晨沉睡的細胞!
洛陽人不僅愛喝湯,對面條也有特殊情懷。隨便列出來就有十種,吃一個星期都不帶重樣。一碗面條下肚,暖的不僅是胃,還有人心。
10
漿面條
左手一碗湯,右手一瓢漿,老洛陽的市井味道就藏在這碗漿面條里。“漿飯熱三碗,拿肉都不換”,沒吃過這一口就不算來過洛陽。漿面條也叫酸面條,是由綠豆漿發酵制成的面條,所以吃起來是微微帶著酸味的,撒上韭花醬,整碗面都靈動起來。
吸溜一口,酸香軟糯的西工漿面條,滿足的不僅是味蕾,還喚醒記憶中的那口老味道。
11
糊涂面
在洛陽常有一句話“一碗糊涂面,吃的滿頭汗”,冬天吃上一碗更是溫暖至極。糊涂面就是菜糊涂里下面條,黃豆、花生、芹菜,根據節氣配菜也有所不同,但這碗面絕對是不吃遺憾。
一碗糊涂面下肚,首先感受到的是面粉帶來的油潤香味,就著燙青菜和熱豆奶,一天疲憊全無,一碗實實在在的家常飯,百吃不厭。
洛陽的美食就如同它的歷史一樣,悠久而有魅力。接地氣的小吃都與市井生活牢牢聯系在一起,洛陽老城的十字街更是被稱之為“吃貨速成班”,一條街吃遍洛陽城。
12
燙面角
要說中國最有儀式感的食物,絕對非餃子莫屬,作為洛陽小吃中的三寶,餃子在洛陽還有一個非常熱情的名字叫燙面角。新安的燙面角是出了名的,軟皮緊,狀如新月,以沸水和面,齊齊地碼在籠屜上,蒸出來的餃子皮薄清透。熱水燙餡更加鮮滑,讓面的細膩甜味與高湯肉汁相輔相成。
吃燙面角和吃餃子一樣,最好配上一碟醋和辣椒油,咬下去滿口爆汁大滿足,讓人回味無窮。
13
鍋貼
在洛陽說起小街鍋貼,沒有人不知道這家店。他們家一直保持著國有食堂的風格,墻上的“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格外醒目,什么時候經過這里都是排隊買鍋貼的人。
一包汁,一團餡料,一張面皮,接過剛出鍋還冒著熱氣的鍋貼,一半焦脆一半軟糯,濃香的湯汁伴著肉餡迸發出來。
冰花薄如蟬翼,大嚼汁水四溢,洛陽城的地標性美食,不愧是排名第一。
14
肉合
洛陽有一道小吃,看起來賣相一般,只有吃過的人才能體會到獨特的美味。在當地也許只是一道非常普通的小吃,但在洛陽以外的地方卻難尋蹤跡。這道肉合看起來和西安的肉夾饃無異,但這兩樣完全不同。
外焦里嫩的手工燒餅里面夾的不是熱乎乎的醬肉而是清爽解膩的涼拌菜,餅里塞著滿滿當當的耳絲、黃瓜和拌肉,澆上蒜泥汁,咬上一口,那才真叫一個香!
洛陽,一座吃貨來了便不想走的城市。吃一口牡丹餅,再品嘗一頓正宗的水席,遠方的朋友,定讓你流連不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