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經過度激活是高血壓的重要誘因,交感神經過度激活可影響血壓變異性,引發患者心血管風險等不良結局1。在臨床中,靜息心率是反映交感神經活性的重要生物標志物,與成人高血壓發病風險呈線性正相關2。有研究表明,靜息心率每增加10次/min,高血壓風險增加11%3。除此,靜息心率增快也是中國高血壓患者全因死亡率的一個長期危險因素,表明快靜息心率預示高血壓患者預后不良4。Framingham研究發現,合并快靜息心率(男性>69次/min,女性>74次/min)的高血壓或高血壓前期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風險較正常靜息心率患者增加25%~50%5。2016年歐洲高血壓學會(ESH)科學年會發布高血壓患者心率管理共識,提出靜息心率在80~85次/min以上為快靜息心率,建議高血壓患者應重視靜息心率的控制6。
快靜息心率可導致高血壓的發生以及發展,高血壓患者也常伴有快靜息心率。有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的平均靜息心率明顯高于正常血壓人群,合并快靜息心率(>85次/min)的高血壓患者比例是正常血壓人群的2.3倍5;其內在機制為高血壓患者處于交感神經激活狀態,交感和副交感平衡失調,由此可導致心率增快和血管收縮力增加,進而使血壓進一步升高3。研究發現,靜息心率可能參與了高血壓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發展;快靜息心率與高血壓患者的腦卒中風險增加相關,且隨著靜息心率的增快腎功能損害逐漸加重3。因此,高血壓患者要在控制血壓達標的前提下兼顧心率的管理。
BB+CCB是我國臨床主要推薦應用的優化聯合治療方案之一。抗高血壓藥物中,β受體阻滯劑(BB)具有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減慢心率的作用;是高血壓伴心率增快患者的首選藥物。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CCB)可擴張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兩者聯合機制互補,可抵消反射性交感神經興奮及外周血管收縮;不僅降壓效果顯著,還減少了不良反應7(圖1)。
圖1 BB+CCB的作用機制
目前,BB+CCB已成為國內外指南推薦用于交感神經過度激活/心率增快高血壓患者的主流聯合治療方案:
ESH高血壓伴心率增快患者管理第二次共識聲明(2016)6建議,對于癥狀性心動過速患者,可考慮使用減慢心率的藥物(主要是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7建議,β受體阻滯劑尤其適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經活性增高以及高動力狀態的高血壓患者;推薦BB+CCB作為優化聯合治療方案;
β受體阻滯劑在高血壓應用中的專家共識(2019)8建議,高血壓合并交感神經活性增高患者可首選或聯合使用β阻滯劑,從血壓達標的角度,BB+CCB是常用方案;
中國高血壓患者心率管理多學科專家共識(2021)2建議,對心率增快者優先推薦β受體阻滯劑,血壓未達標者β受體阻滯劑可聯合二氫吡啶類CCB;對使用CCB后心率增快而血壓未達標者可以聯合β受體阻滯劑。
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SPC):
長效降壓兼具心血管保護作用
比索洛爾是第二代分子長效β受體阻滯劑,其心血管保護作用強,是目前國內高交感高血壓患者首選2。有研究顯示,比索洛爾是β1選擇性最高的β受體阻滯劑,對β1受體的親和力是β2受體的19.6倍(圖2)8。比索洛爾作為高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是可兼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首選BB類藥物。
圖2 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之間受體選擇性對比
氨氯地平是第三代分子長效CCB,作用平穩、持續時間久,血壓的谷峰比值高,血壓波動小,是常用于聯合用藥的優選CCB9。與非基于CCB的常規療法相比(包括使用利尿劑或β受體阻滯劑的方案),基于氨氯地平的用藥方案能顯著降低總體心血管事件風險10%、全因死亡率5%10,且對心肌梗死和腦卒中起到保護作用。
一項多中心、隨機、比較、III期研究11,納入比索洛爾或氨氯地平單藥未能控制血壓的200例高血壓患者。結果顯示,87.8%的患者血壓達標,其中74%的患者使用5mg/5mg比索洛爾/氨氯地平控制血壓。另一項開放、前瞻、非對照研究12,評價了比索洛爾(5mg)與氨氯地平(5mg)固定聯合治療2級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結果顯示:82.5%的受試者在4周血壓達標(血壓<140/90mmhg);受試者平均心率4周較基線降低10.4%(圖3a-b)。
圖3a 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平均血壓
隨治療時間下降情況
圖3b 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平均心率
隨治療時間下降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高血壓患者心率管理多學科專家共識(2021)2還建議,在血壓達標方面優先推薦單片固定復方制劑(SPC)2。在血壓控制不佳的患者中,83.7%的患者依從性差;且隨著藥物數量和服藥次數的增加,依從性隨之下降13。為實現血壓達標,保障良好的服藥依從性是關鍵。
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是比索洛爾5mg和氨氯地平5mg的組合,是目前國內唯一上市的BB+CCB長效SPC。通過抑制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醇系統(RAAS)過度激活以及舒張外周動脈血管的三重作用機制,實現機制互補,進而有效控制血壓和心率,且兼具心血管保護作用,助于高交感人群的血壓心率雙管理(圖4)。
圖4 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的作用機制
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SPC):
不良事件發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依從性更優
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治療高血壓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僅為0.7%,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極低11。研究顯示,服用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的患者中,90.3%的患者耐受性良好,所有報告的不良事件均為輕度,不需要住院或停藥14(圖5)。
圖5 研究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
在依從性方面,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也顯示出積極的影響。一項俄羅斯的研究結果顯示,比索洛爾與氨氯地平固定劑量聯合應用可使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2.2倍15。另一項研究顯示16,對于高血壓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患者的依從性良好及優秀比例高達98%(圖6)。
圖6 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治療高血壓患者的
依從性調查結果
總之,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康忻安?)機制互補,抵消反射性交感神經興奮及外周血管收縮,長效降壓兼具心血管保護作用,可明顯改善患者心肌結構和功能,是符合指南推薦的優選SPC。多項研究證實長期服用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不僅能夠有效控制血壓和心率,而且可提高患者依從性,從而降低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比索洛爾氨氯地平片近期獲批上市為我國高血壓患者提供了新的優選方案,填補了中國BB+CCB長效SPC的空白。期待這款創新性SPC為廣大高血壓患者(尤其是心率增快、伴各種合并癥的患者)帶來更優治療選擇,助力高血壓管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