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炒家到底有多厲害 批判性思維——學會提問 我們需要從故事開始
四月 20, 2009 | 7:50 下午分類:教育日記 | 標簽:學習教育 | 78 views |字體: 小 中 大
(一)
我從不給兒子買任何版本的作文精選,尤其是那種高考或者中考的滿分作文選。我今天還在網上看見這么一篇博文,里面貼了幾篇近幾年的全國高考的滿分作文。
我摘一些文字如下:
【摘選1】
他想起了周瑜。“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他問自己難道自己不正是那東吳的督都嗎?自己滿腹經綸,胸中有的是治國平天下的筆墨,而此時?面對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緒像長了翅膀似的,繼續飛揚,斟一杯酒,臨江而釃,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須臾倒不如托遺響于悲風,取山間之色,聽江上清風之歌唱。他不再悲觀,不再耿耿于懷。
后來,他用自己的行動證實自己的頓悟。他在黃州興修水利,獎勵耕織,清廉從政。黃州的百姓感念這一位父母官。后來修了一祠廟來緬懷這一偉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學的殿堂里永遠可以聽見那《赤壁賦》華美的樂章。
【摘選2】
古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麗的西湖承載了多少中國文人的夢,蘇軾雖被貶至此,然而他沒有悲愴,沒有哭天地,沒有憤憤不平,風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簡單道理。于是,一道蘇堤便橫臥西湖。他要讓西湖儲藏的心靈,淹沒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憂傷。
《明月幾時有》一詞道盡了詩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沒有因此悲傷嘆息,對生活失去勇氣,失去信心。他讓 天上的明月傳達自己對遠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僅讓他的風雨一生得到升華,而且撫慰了多少中國人思鄉思人的心 靈。這個時候,他把其豁達的心交給了飽懷思念之情的人們。他要告訴他們――生活的風雨摧不倒我們,我們同在。
【摘選3】
生命如風。
好一個亙古的比喻。你也許感慨于它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著一絲痕跡。我卻跋山涉水,在時空里淘盡沙礫,找到了這個比喻的真諦:
唯有風,可以穿越荊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繪成籬笆墻的內外,我們一層又一層地爬過,事實上,這層層籬笆綴滿荊棘,我們通過時,往往遍體鱗傷,身心俱毀。這時,你看到,風在墻外千縈百折,不屈地呼嘯而過,空氣中凝結下壯觀的痕跡。
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盤,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回避。烈日暴雨來過,飛沙走石來過,我們布滿傷痕,還要面對一片片荊棘的叢林。
……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這樣的作文,能代表中學作文的高水平的話, 我只能說:這種小老頭似的文風要不得。
貌似文采飛揚,不過是拾人牙慧,東拼西湊。所有的詞語都是奇形怪狀地堆砌在一起。內心空洞,毫無生氣。
看著累不說,而且看過后給你留下了什么呢?空空蕩蕩,什么也沒有留下。
不過,我敢說,很多語文老師,都喜歡這種。而且也希望學生們寫成這種東西。
你打眼一看,覺得好有才氣,其實不然。
文字的東西,才氣不是這樣表現的。而且,才氣在文字里面根本就什么也不是。
如果你的文字根本就沒有什么東西,什么樣的才氣都是空氣。
(二)
我覺得現在的學校里面根本教不好孩子寫字。
作文是從小學就開始了。小學生寫記敘文,中學生寫散文,或議論文。
這樣的安排還給人一種錯覺:散文、議論文比記敘文更高級。你看每年的高考,好像都是寫議論文的。沒有說寫記敘文的。
但是,事實上:很多學生都不能完整地表達一件事情,完整地記錄下一個屬于自己的想法。
寫記敘文,記一次春游,記一件難忘的事情,還是記一次雷鋒活動。能不能記點別的?
寫散文,老師就說:“散文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什么都是散的,最后,就只有散架。
老師說:你們要多背好字好句。寫作文都會用上了。
所以,我們都看見了滿分作文都是這么干的:詞藻華麗無比,思想都是來自于課本。所有的口水都是用經典名言粘上的。最后,都成了應試的八股文。
這不是寫字,這是報紙剪貼。
(三)
其實,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寫作文真正困惑的是這樣兩件事情:
【1】不知道什么東西是應該寫的;
【2】想寫東西,但是不知道如何寫。
老師們給出的建議是:你要多讀多看多背多寫啊。這些話說了等于沒說一樣!
干什么事情,不需要勤奮啊。
其實,我們生活的世界如此豐富,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真正用心去看,去發現。
有一次,兒子問我:“你怎么知道什么該寫,什么不該寫呢?”
我說:“你得明白人們為何要寫。絕大多數人寫東西的動機,其實,很簡單。”
“比如說,你要矯正牙齒,我就得給老師寫假條。我就得寫明合理的原因。因為這時你是在解釋,說明理由。你就必須簡單明了。”
“我們在公司里面,也經常寫東西。比如說,你去給客戶講解一個產品。你不能總是說:我們的東西好啊,趕快來買啊。這樣做沒人會理你。你得跟人家講 一個關于產品的故事。你們為什么要做這樣一件產品,人們為何需要它,你們是如何做到的。人們為什么要相信你們。這種敘述的邏輯,是理所應當的,就是要和人 家建立信任。”
“當然,很多人寫文字,是為了自己。為自己留下一些記憶。因為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很多這樣的時刻。要么讓人觸動,要么讓人反省。很多人想寫下來,就是為了留住并傳遞那種難忘的感情。”
“你知道為什么人們喜歡唱歌嗎?唱歌是一種宣泄,歌詞和音樂,能把人內心的記憶、想象和憧憬,激發出來。它能幫助人釋放能量,發現自我。文字也能做到這一點。”
“從來沒有人規定,什么東西不可以寫。但是,對于寫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想寫什么,這很重要。如果認為華麗的文字就是好的文字,這從根本上就錯了。文字展示的不是關于詞語的記憶,而是展示人的行為、情感,乃至心靈。”
“對學生來說,文字首先是一種溝通工具。寫得結構簡單,邏輯清晰,簡單明了。是最起碼的要求。”
(四)
我一直認為,學校里的作文課,應該教學生寫故事。
先不要把故事想的很復雜,可以是很簡單的那種,不是復雜到小說家寫的那種。
我說應該這樣做的五個理由:
【1】故事可以培養人的觀察能力;
【2】故事可以訓練人的邏輯結構的能力;
【3】故事可以讓人習慣把握自己的思維和情感;
【4】故事不僅僅是關于文字的,也可以是圖像的,音樂的。我們生活的世界中,有很多現成的例子,可以讓我們自我習得。
【5】故事不光是屬于文學家,不光是屬于語文課。而是屬于我們所有人,所有的事業和工作。
(五)
要了解故事,首先要學習感受:什么樣的故事是好故事。
這不需要任何人教。好的故事是有影響力的。它能讓你笑,讓你痛哭,讓你沉思。不需要任何專家告訴你里面含有何種高深的理論。你的直覺和情感能告訴你一切。
讓我們來看看好故事的能量。
春晚的小品《不差錢》是好故事。好故事能讓人發笑,讓人快樂;
加菲貓說:球狀就是身材。這是語錄,也是故事,也是廣告。能對自我寬恕和幽默的故事,是好故事。哪怕這故事,只有一句。但是,它能引發一大堆人會心的微笑;
關于人性,巴菲特就愛跟投資的人經常講一個故事:
有一個搞投資的人死了,去見上帝,要求上帝,安排他到天堂里去過。
上帝說:“天堂里都是你們這些搞投資的,都滿了,只有地獄里還有空。”
那個人說:“那麻煩你跟他們說一句:地獄里有石油。”
過了一陣,天堂里的人都開始往地獄里跑。
上帝對那個人說:“你可以搬到天堂了。他們都下地獄了。”
那個人說:“不行,我也得去地獄看看,萬一是真的呢。”
好的故事好像什么也沒說,但是,該說的它都說了。
昨天晚上,我和兒子一起看了一個視頻短片《世界構建》。這個短片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只剩下1個小時了。
一個男人,一躍而起。你看他在用手比劃著什么。
你看見他3D建模一樣復制樓房。雕刻窗戶,建造銀行、路燈和一切。他在建造夢想中的美麗的世界。那個世界里有古老的街道,美麗的花朵,還有溫暖的陽光。
當他快建立好的時候,他把時間調到陽光明媚的時候。他跑進街道旁的一扇木門里躲了起來。
這時,風吹著旗子開始動起來。遠處傳來鐘聲。
一位美麗的女人打著赤腳,從街道的另一扇門出來,她驚喜地看著這一切。她突然轉身向男人的方向走來。
男人看見屋頂有一塊還沒有上色,臉上掠過一絲焦慮。
女人走到盛開的花朵的面前,開心地笑了。在門后的男人,也釋然了。
女人回望著街道上的一切,念念不舍的轉過街道。離去。
男人從門后走出來。他聽見風的聲音,他聽見破裂的聲音,他的世界,被風吹走了。
男人伸手從空中攫取一張照片,照片上是那個美麗的女人,男人送上一個吻。他的臉上還有淚水。
畫面變黑了。
男人推開病房的門。
他俯身親吻沒有知覺的妻子。
桌上放著一個水杯,杯里插著那朵夢境中的花朵。
我跟兒子都被這個故事所深深感動、震撼。美妙的感受,無法言語。
我跟兒子說:“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故事。有些故事,可以帶給你生理上的愉悅。但是,有些故事能真正激發你內心崇高的情感。”
兒子說:“故事好像很簡單,但是,好像又很多。”
我說:“這就是故事的魅力。”
兒子說:“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說:“這本來是一個很老套的故事。但是這樣的講述,出乎人的意料。故事的結尾,才揭示出男人建造世界的秘密。讓你看了,才覺得:這是個多么美好、溫暖的世界。”
(六)
兒子說:“我可寫不出這種故事。”
我說:“這里面有很高的技巧了。我們一時都達不到。但是不妨礙我們從這些故事里面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敘述是一種認知的流動。人的大腦很奇怪。你看,故事都是線性講述的。但是,故事一旦講完后,人們會在大腦里重新組合,并梳理出他們理解的邏輯。”
“好的故事是這樣的:人們不需要被教育,需要的是被觸動。”
“所以,寫故事,不需要排比句。不需要花俏的東西。因為華麗的東西,沒有情感的流動,那就是一張紙,單薄,沒有體積,也沒有溫度。寫字,不是炫 耀,而是真誠地敘述。你得首先說服自己相信,你才能寫好它。故事里面的場景,人物,始終有一種東西在里面流動。它會把寫字的人帶到該去的地方,也會把讀者 帶到該去的地方。”
“所以,寫好作文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先學習敘述一件事情。讓敘述的過程來說明一切。”
“在寫的過程中,你會看見自己曾經看見過什么,你記住了什么,什么東西對你很大的影響,什么東西是你一直不能面對的。什么東西是你不能忘記的。當然,最重要的是,你要寫下來,當時的過程,或者一種情緒。”
兒子說:“我什么時候才能做到這點呢?”
我說:“現在就開始,你可以做到。”
我說:“你們老師讓你們看《讀者》文摘,你們總是記得抄句子。其實,《讀者》的文章有個特點,你們卻沒有學。”
兒子說:“什么特點。”
我說:“就是講故事。你看《讀者》是不是都是這樣的:講一個故事,然后,說明一個道理。”
兒子說:“好像差不多都是這樣。”
我說:“如果你仔細看,你會發現每個故事里面還是有很多細節上的不同。故事的講述,有很多不同的技巧,你需要自己自己反復體會,你有故事,故事就 象水一樣,你讓它從山上流下來,就是瀑布,讓它繞著村莊走,它就是河流。有時,你的任務,就是得尋找適合的容器,把它盛起來。容器就是結構,下次我們就會 講到,到底有哪些常用的結構,可以讓我們把水盛起來。”
“《讀者》這類的文章,基本上是屬于啟發、教益類的故事。你會發現很多講述是如此簡單,只是需要足夠的細節,足夠的真實而已。不過,你想 過沒有:我們生活不就是這樣嗎?每天有太多這樣那樣的故事,我們從來沒有時間寫下來。我們覺得那都是小事,不值得寫,或者說,誰會在乎呢。其實,只要你在 乎,你就可以寫下來。”
兒子說:“這跟我們的作文有啥不同呢?”
我說:“故事是一種平實的敘述,不需要言必名言名句。不需要排比句,不需要形容詞。只需要老老實實地講述。你要用真實的情感去帶動你的文字,不要 去在意它如何艱澀,不好看,而要在乎它是否在人的內心中有情緒的積淀,它是否是有重量,是否有溫度。它是否忠實于你的個性,是否忠實于你的情感。是否有一 種消融內心堅冰的力量。”
“故事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那是一種精神的印記。如果你想放棄自己的想法,只是想什么是符合標準的做法,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永遠也不會知道如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