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發生過許多神秘離奇的故事。有些從發生之時就迷霧重重,至今歷經幾千年仍然沒有解開,為中華文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之門,探索那些迷人的傳奇故事。
秦始皇的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相傳,阿房宮輝煌壯觀、極度奢華,但最后被項羽一把火燒了個干干凈凈。
《阿房宮賦》里的“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個故事兩千多年以來一直廣為流傳,但是近年來卻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考古學家在阿房宮遺址的探索過程中,并沒有發現秦朝建筑遺物堆積層和秦代宮殿建筑遺跡,更沒有發現被大火焚燒的建筑遺存。所以,有專家提出:阿房宮并沒有建成, “火燒阿房宮“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
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兒呢?史學家也沒有定論,這一謎團或許只能等將來發現更多的史料才能揭開。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始于當地農民燕道誠于1929年淘溝時偶然發現的一坑玉石器。自此,一個新的文化被發現。從而古蜀國的歷史,被推到了5000年之前。
古蜀國突然出現,經過一千多年的繁榮興盛后又突然消失,當歷史上再次出現蜀國時,卻是兩千多年后了,這中間的空白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然而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在這三星堆出土的所有的器物上,竟然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至于古蜀國為何會突然消失,消失之后又去了哪里,這些也是無人知曉~
1974年隨著秦兵馬俑一起出土了一批青銅劍。劍身做工精細,即使在地下沉睡2000多年,出土后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而那把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踐劍更是削鐵如泥!
而經過專業檢測,青銅劍的鋒面有一層鉻鹽化合物,這一發現轟動全球,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工藝可是近代的研究成果。
鉻的熔點高達4000攝氏度,鉻鹽氧化處理技術是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后發明并申請專利的。
但在公元前200多年已經出現的寶劍卻已經有了這項技術,難道真有傳說中的“人與劍身共熔 必成絕世好劍”?
九鼎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象征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將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然而當你翻遍了中國歷代史籍,關于九鼎下落的資料雖多,但往往自相矛盾,提不出充分可靠的依據,不禁讓人產生疑問:九鼎是真的存在?
歷史上有兩次長江突然斷流的記錄。第一次是元朝至正二年,也就是1342年的農歷八月份,江蘇省泰興縣內,長江水一夜之間枯竭見底,次日沿岸居民下河拾取魚蝦,突然江潮驟至,淹死很多很多人。
第二次是1954年1月13日下午4點左右,這一現象還是在此出現,至今沒有科學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