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歷史上,不論王朝更替還是內部紛爭,有一條鐵的原則,那就是對于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每當國家受到外族侵略騷擾,千千萬萬的華夏勇士必然會勇敢的站出來,護我山河!
自戰(zhàn)國時期開始,我國就已經開始遭到匈奴的不斷騷擾,雖然此時各諸侯之間紛爭不斷,但只要外族入侵,便立刻調轉矛頭。
當時最為精銳的部隊,除了魏武卒外,應該當屬趙國的“胡刀騎士”,當時的趙國一直肩負著抗擊匈奴的重任,因匈奴善騎射,機動性強,所以中原各國也是不堪其擾。
后來趙國仔細研究了胡人的騎射技術和裝備,將原本的步軍改良升級,最終打造了一個所向披靡的軍隊“胡刀騎士”,不僅收回失地,更是將外族遠遠的趕至邊外。因此,趙國的胡刀騎士威名大振。
但歷史的進程是不可阻擋的,很快秦統(tǒng)一六國,相應的保衛(wèi)中原的重任也自然落到了秦國頭上。
當時秦國的軍事實力可謂如日中天,尤其出名的是名為“秦銳士”的部隊。根據史料記載,秦國當時20多萬人的部隊,也才僅僅選出了1600人作為“秦銳士”,而這支看似人數(shù)不多的小部隊,卻人人都能以一擋百。
這支小部隊當時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嚴守邊關,所以這些人被分散部署在邊境各地,牢牢的將匈奴擋在城墻外,不能再進一寸。
直至西漢時,匈奴雖然不能進入邊境,但依然虎視眈眈,伺機而動。漢武帝料定此患不除,必為后禍。于是優(yōu)先從燕趙后裔中選擇忠勇之士作為主力,一手建立鼎鼎大名的“虎賁軍”。
這支忠勇的部隊,主動出擊,以區(qū)區(qū)三千人夜襲敵營,擊潰三十萬匈奴大軍,殲敵25萬,直搗黃龍,殺了單于,以至于整個漢朝時期,匈奴再不敢進入東亞地區(qū)。
東晉末期,司馬后人不懂得珍惜先輩拼來的江山,結果被五胡亂華,被迫南遷,而北方則被其中最為強悍的鮮卑族統(tǒng)治,建立先秦。
先秦不滿足偏安一隅,于是發(fā)兵八十七萬南下。以先秦的殘暴脾性,如果中原被統(tǒng),那么華夏文明將遭受前所未有的災難。于是當代名將謝安打算重建部隊,以代替東晉原本的那些無能將士。
在公開募兵中,意想不到的是前來參軍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隨東晉南遷的北方流民,這些人懷著國恨家仇,人人心中都燃燒著一把熊熊怒火。謝安從這些流民中選出強壯勇敢的,組成了當時的救國之軍“北府軍”。
在淝水之戰(zhàn)中,北府軍以八萬人硬抗八十七萬先秦大軍,憑借著回歸家鄉(xiāng)和報仇雪恨的執(zhí)念,北府軍硬生生得將先秦主力擊潰,自此華夏文明得以繼續(xù)延續(xù)。
自古以來,但凡有異族入侵,我華夏大地從不缺忠勇之士,從之后的唐御突厥、南宋抗遼、大明抗倭,到后來的抗日戰(zhàn)爭,甚至是2020年的全民抗疫。
堅韌頑強的中華兒女總是能夠萬眾一心,緊緊的團結在一起,直面一切邪門歪道!這就是我們的“民族魂”!也是我們血液里流傳千年的驕傲!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fā)揚起來,中國人才有真進步”。-魯迅
近日,在網上不斷地爆出有關于西南邊境傳來的消息,令人感動的是,很多的網友不約而同的喊出一句口號:“若有戰(zhàn),召必回”!
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長久不衰的底蘊,也是我們傲視天下的氣節(jié),劍指蒼穹,犯我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