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看來,投資股票就是靠天吃飯,牛市行情好就大賺一波,熊市行情不好就徹底空倉休息,盡量少賠錢,這個投資目標的前提是我們能判斷牛市,熊市還是震蕩市,但無數的事實證明我們既無法判斷牛熊,也無法判斷牛熊轉換,以為是牛市追進去,結果馬上又轉熊了,以為是熊市拋出股票,結果割在底部,都是追漲殺跌。從后視鏡來看,當然可以從市場走勢圖形看到很明顯的牛熊波動,但是問題我們不具備后視鏡功能,無法未卜先知。最后的結果是:
1,無法預測牛熊市,資金遲遲不敢進入市場
2、牛市難得一見,震蕩市跟熊市才是主旋律
3、牛市的時候跟著市場賺點錢,熊市或震蕩市全虧出去。
4、因為個股選擇不對,甚至牛市也沒賺到錢。
5、對股票缺乏價值分析,長期被套或忍痛割肉
6、股票投資基本靠天吃飯
那面對市場無法預測的波動我們就無能為力毫無辦法嗎?先來看看一個經典的故事,這是關于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的,1956年26歲的巴菲特在奧馬哈和自己朋友親戚一起成立巴菲特合伙公司,直到1969年合伙公司解散,期間業績如下表:
我們來認真研究下這個業績記錄看看巴菲特厲害在哪兒:
1,全部13年都取得正收益,沒有一年是虧損,而且收益都超過6%的資金成本線,6%是巴菲特和基金合伙人制定的業績提取線,如果業績超過6%,巴菲特提取超出部分的25%,這與現在那些私募普遍采取的2 20策略簡直是天壤之別。
2,每次大盤回調,(紅色字),都取得遠超大盤業績的正收益,即沒有回撤,即在熊市和震蕩市遠遠戰勝了市場
3,在牛市中,巴菲特也有很好的表現,大部分時候都能跟上市場,甚至戰勝市場
4,年均復合收益高達29.5%,100萬本金13年后變成了2900萬,遠超道瓊斯指數7.4%的年均回報率。
巴菲特到底是如何實現這一個傳奇的業績的呢,這個問題等下講解。我們先來討論一個關于復利的案例,有兩個不同策略的投資者,4年期,第一組業績分別是40%,-20%,40%,-20%,第二組業績分別是10%,10%,10%,10%.我們來看一下哪一組的最終收益率最高,第一組的收益計算出來是25.44%,而第二組是46.41%。一個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從表面上看第一組好像更高,但是第二組平淡無趣的每年10%居然遠超第一組的總收益。問題在哪兒呢?就在于第一組的負收益上面,兩組-20%的收益,嚴重拖累了業績。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復利的核心的是不虧損,利潤不斷變成新的本金,新的本金又不斷產生型新的利潤,一旦發生回撤或者虧損,對于復利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顯然巴菲特早就認識到這一點了,因為巴菲特在合伙公司給自己定的投資目標就是:牛市跟上市場,熊市震蕩市戰勝市場。這個目標完全與普通投資者的投資目標不同,他的核心是在熊市震蕩市控制虧損,回撤,盡量取得正收益。在牛市也不需要激進的跑贏市場,只是跟上就可以了,如果有機會跑贏更好。
那么他是如何實現這個投資目標的,答案就在資產配置這四個字上面。
巴菲特把他的投資分為3大類資產,第一類是低估的普通股,第二類是套利對沖類,第三類是控制類公司。之所以選擇這三類資產,是因為這三類資產在不同市場情況下的表現是不一樣的。
低估值股票:和大盤表現基本同步,牛市表現較好,可能超越或跟上市場,在熊市表現較差
套利和對沖類:熊市,震蕩市表現好,能夠獲取絕對收益,牛市表現可能一般,但基本不會出現虧損,也有絕對收益
控制類公司:和市場表現基本無關,和公司經營相關。估值主要公司由利潤,資產,分紅,前景等確定,控股股東可以自己估值(由于控制類公司門檻較高,需要掌握公司控制權,我們重點討論低估股票和套利類投資)。
下面是1962-1964巴菲特合伙公司的套利和普通股業績記錄:
上圖很容易看出,1962年市場表現不佳,巴菲特是依靠套利投資取得了正收益,而1963年牛市股類表現較好,套利類表現也很好,取得很好的收益,1964年牛市,套利表現一般,甚至拖累了整體業績,但股類表現較好。總的看來,巴菲特并不會預測市場,他只是在這兩類資產做適當的比例調整。如果熊市是100%的套利,牛市是100%的普通股,合伙基金業績將好得發瘋。但由于無法預測市場,只能將兩類投資方法組合起來相互對沖。
他是如何調整這兩種的比例呢,一般是根據估值水平來調整,估值水平越高,股類比例越小,反之亦然。也可以做一個簡單的50:50策略,即初始股類和套利類資產都是50:50,如果股價大漲使得比例變成55:45,那么減倉股類,加倉套利,反之如果股價下跌變成45:55,減倉套利,加倉股類。這也是一個比較簡單的策略,當然如果市場出現非常高估,繼續減少股類比例還是很必要的。
那我們現在來看低估類的股票怎么選擇:一般我們選擇5-10只具有代表性的低估龍頭企業作為配置。主要看七大指標:1,企業規模 2,財務實力和穩健性 3,利潤穩定性 4,分紅記錄與分紅率 5,成長性 6,市盈率 7,市凈率
具體選擇過程參見:格雷厄姆選股法。這是我們的低估股類投資,在牛市中會獲取好的收益,而在熊市和震蕩市我們就要靠套利和對沖來彌補股類損失,取得超越市場的業績。套利對沖有哪些工具呢,主要有要約收購套利,資產清算套利,關聯對沖,公司合并套利,可轉債轉股套利,可轉債或者類現金資產,其他套利,這里面重點推薦關聯對沖,要約收購,和可轉債,我們有專門文章講解。參見:特殊情況 要約收購套利,特殊情況:關聯對沖套利。
我們通過兩類資產根據估值水平或者市場漲跌調整比例,實現動態再平衡操作,這樣不但可以擺脫牛熊對業績波動的影響,還可以實現不預測市場的情況下的高拋低吸操作。
我們來看一下經過實踐的A股實盤業績和回測記錄:
2019年按月統計實盤業績:
注:上述業績有實盤組合驗證,有興趣可以私信交流。
很明顯,我們可以通過套利和低估股類的組合策略,和再平衡策略操作,實現了巴菲特的投資目標:熊市,震蕩市戰勝市場,牛市跟上市場,從而實現穿越牛熊,不靠天吃飯的投資目標。
#價值投資能否東方紅# #如何分析公司# @今日話題 #雪球投資門派測試# $格力電器(SZ000651)$$招商銀行(SH600036)$$中國平安(SH601318)$@秋水長天m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