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二郎腿是禹步”之說非常流行,而且成了現在社會上“統一”的觀點。
二郎腿,是人們的一種坐著的姿態。見圖:
人們又稱此姿態為:翹二郎腿、翹腳。
它之所以稱為二郎腿,肯定與“二郎”有關聯,對此,中國現代大詩人流沙河先生撰寫的《二郎腿的解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流沙河先生是四川省成都市人,而且一直在四川省生活,故而對都江堰十分熟悉。而都江堰又與這二郎有關系,所以流沙河先生便寫下了《二郎腿的解釋》一文,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國君秦昭王任命李冰為蜀郡太守。蜀郡地域就是如今的成都市一帶。李冰是官員也是水利專家,所以主持修建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當時,李冰的助手便是他的二兒子李二郎。李冰父子完成了都江堰這一杰出的水利工程,使得當地的經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后來,出現了傳說:李二郎協助父親李冰有功,去世之后被封為二郎神。
再后來,后世的人們為了紀念李冰父子的功績,為他們專門修建了紀念的祠廟——二王廟。之所以稱二王廟,是李冰與李二郎都被歷代的帝王封王。李冰父子都成了神!
最初的二王廟二郎神的塑像是坐姿,而且是翹二郎腿的姿態,顯得非常神秘瀟灑、異常的浪漫。八十年代,有人認為姿態不“端正”,就重新塑造了二郎神的神像:二郎神為站立姿態,手持鐵鏟。這一塑像使得二郎神變得沒有絲毫的神秘感了!
綜上所述不能看出,二郎腿和二郎神的確有聯系。
但提出“二郎腿就是禹步”,這似乎不能讓人茍同。
史料記載,大禹治水之時,由于過于勞累,患上了一種疾病,致使一條腿僵硬,成了跛子,行走困難。
而現代的巫師在作法之時,一條腿站立,另一條腿翹起來。站立之腿跳躍而行,這種步法稱之為禹步。而之所以稱之為禹步是因為巫師是在仿效大禹的行走姿態。而再延伸推測,二郎神的蹺二郎腿塑像也是模仿禹步。
李冰父子是治水,大禹也是治水,這是他們的共同點之一,但不能隨意將兩個時代的人混淆在一起。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場的宗教。道士作法之時的踏罡步斗就必須采用禹步,而且是道士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功法。我相信有人看見過道士作法,也知道禹步是什么,也絕對不會認為二郎腿就是禹步。
“二郎腿就是禹步”的推理其實說不過去。
二郎腿是坐姿,是一種坐著的姿態。坐著的人一般是扭動身體,不移動身體。
禹步則是一種向不同方向移動的步態,實際上的禹步,雙腳都要落地的……
二郎腿是坐,人始終處于一個點。
禹步是行,人在行的過程中會產生一條線。
由此可見,坐和行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行為,所以“二郎腿就是禹步”之說是不能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