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學之聲整理自上觀新聞等
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輕視持續性的腹痛。
臨近年末,節日也越來越多,期間必然少不了美食,但千萬要注意飲食,不要暴飲暴食,不然小心引起腹痛!
腹痛卻被診斷為膽囊結石
近日,58歲的孫先生因飲食不當持續腹痛,輾轉就診后被診斷為“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膽總管末端結石伴膽系擴張”。
孫先生發現腹痛后去了一家醫療機構進行保守抗炎治療,然而補液3天后未能好轉。原有右上腹痛持續不斷,同時出現難以自行緩解的背部放射痛,伴有惡心、嘔吐,皮膚和鞏膜也開始“變黃”。
于是去了另一家醫院治療,在進行腹盆腔平掃時發現:孫先生已出現急性膽囊炎伴膽總管結石,如不及時治療,很可能膽囊穿孔、炎癥腹腔蔓延危及生命。
膽囊炎是膽囊管梗阻和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主因是結石梗阻,約占患者的95%,另有5%為非結石性膽囊炎。
于是膽道外科醫生急診行ERCP取石,再進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ERCP術中插管抽出膽總管內白色膿性膽汁10毫升,膽囊周圍水腫嚴重,用了圈套線并放置引流管觀察術后是否有膽漏。
(圖源:上觀新聞)
專家稱:膽囊已出現穿孔先兆,一旦搶救不及時,后果不堪設想。
術后次日,患者即可攝入半流質,不日黃疸癥狀逐漸緩解,情況穩定。
孫先生的病情很具典型性,可謂一波三折,好在孫先生最終化險為夷,順利出院。
今年4月,39歲的何女士,同樣因腹痛前往當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膽囊、膽總管結石伴急性膽囊炎。
醫生鑒于患者膽囊結石不大,膽總管不擴張,患者有強烈的意愿一次性解決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問題,于是采用同期腹腔鏡膽囊切除+經內鏡逆行膽總管取石術(ERCP取石)的治療方式。
手術當天,在同一個手術臺上,一位醫生先為患者進行ERCP取石,緊接著,另一位醫生再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他們的默契配合下,手術順利完成。
(圖源:網絡)
何女士大贊醫生不用開刀,只需雙鏡合并就可以解決腹痛問題。
術后第二天,何女士便可以下床活動,身體恢復良好。
膽總管結石類型
膽總管結石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其中原發性結石是直接生成于膽總管中,而繼發性結石則來源于膽囊結石的掉入,如果膽總管沒有被結石全部阻塞,則可暫時無明顯癥狀或僅表現為腹脹和消化不良等,但如果一旦結石阻塞膽總管,病人則會出現一系列癥狀,輕者有劇烈的右上腹疼痛、伴惡心嘔吐、寒戰、高熱,黃疸等,重者還會出現感染中毒性休克、意識障礙、少尿等,而且有生命危險。
膽囊結石的誘因
1.經常不吃早餐或者經常空腹時間太長。這是因為空腹時間長了,膽汁分泌減少,膽汁成分發生改變,使膽固醇達到飽和,很容易在膽囊中沉淀,長此以往就容易形成膽囊結石。
2.不健康飲食。可能會把蛔蟲帶入體內,進入膽道,造成膽道阻塞,蟲卵又可能變成晶核,時間長了就會產生膽囊結石。
3.少喝水也可能會引發膽囊結石。事實上預防很多結石都需要多飲水。多喝水似乎是結石輔助治療的常用方法。
4.長期高脂飲食或低脂飲食都可能引起膽囊結石。大量脂肪攝入后會導致血液和膽汁中膽固醇升高,破壞膽固醇與膽鹽、卵磷脂三者之間的平衡關系,如果同時伴有膽汁瘀積、膽鹽或卵磷脂沉積,就十分容易產生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發病率不斷升高。我國人群患病率約為10%,中老年女性是主要發病群體。因此我們要養成多喝水,吃早餐等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來盡可能地避免患上膽囊結石。
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千萬不要輕視持續性的腹痛,應把握最佳治療時機,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并發癥。有些患者會出現一過性緩解,以為疾病已經治愈,這種情況更要多加警惕!一過性緩解最有可能是膽結石從膽囊管滑落膽管,一下子釋放后疼痛感消失,然而不出半天,疼痛癥狀就會進一步加重,可能會并發膽管炎和胰腺炎,病情發展極快。
(圖源:網絡)
如果出現不明原因上腹部疼痛和背部放射痛,寒戰、高熱和隨后發生的黃疸等癥狀,最好及早到醫院明確原因,及時治療,以免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