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紹的方子很適合這段時間使用,叫養陰清肺湯。
方子來自于清代名醫鄭宏綱的《重樓玉鑰》,這是一本喉科專著,因為鄭氏是喉科世家,精于喉證。
道家稱咽喉為“重樓”,玉鑰則是比喻開門的工具,這么一看,這部專著的名字就相當有內涵了。
雖然主題是咽喉,但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方子當數養陰清肺湯,現在也做成了中成藥養陰清肺丸。
咽喉為肺之門戶,唇齒相連,肺陰虛的時候,咽喉最易受累,尤其是秋燥的天氣,燥邪當令。
肺為嬌臟,喜潤惡燥,燥邪來犯,肺陰受損,就好像越干燥的天氣,越容易發生山林火災一樣。
虛火上炎,就會出現口干舌燥,喉嚨沙啞,喝點水潤一下喉嚨,沒過一會,癥狀又起來,這種杯水車薪的狀態,究其原因,還是在于肺陰虧損。
燥熱明顯還會影響肺氣宣發咳嗽,津液受損,火熱之邪煉液成痰,痰飲壅塞喉嚨,干癢難耐,還要經常清清嗓子才舒服。
這個時候,養陰清肺湯就能派上用場。
養陰清肺湯:生地12克、麥冬9克、甘草3克、玄參9克、川貝母5克、牡丹皮5克、薄荷3克、白芍5克。煎湯服用。
養陰要養到根里頭,腎屬水,藏元陰,所以重用生地養腎陰。生地甘苦而寒,既可滋養陰液以扶正,又可涼血解毒以祛邪。燥邪傷陰,誘動火熱,生地既可滋陰又可以養血,讓身體有種久旱逢甘霖的感覺?!侗静輩R言》載:“生地,為補腎要藥,益陰上品,故涼血補血有功?!?/span>
玄參色黑入腎,質地甘潤,也是滋陰妙品。能輔助生地養陰清熱,生津潤燥。味苦咸,苦能清熱降火,咸能軟堅散結,尤其是火熱引起的咽喉腫痛正中下懷。
金水相生,腎水補足以后,肺陰就交給麥冬。麥冬色白入肺,甘寒質潤,紡錘型的身材,內含豐富的汁液?!侗静菡x》載“凡胃火偏盛,陰液漸枯,及熱病傷陰,病后虛羸,津液未復,或炎暑燥津,短氣倦怠,秋燥逼人,肺胃液耗等證,麥冬寒潤,補陰解渴,皆為必用之品。”
肺腎的陰液都照顧到了,養陰當然也少不了白芍,白芍養血滋肝,乃補血養血良藥。中醫說肝腎同源,津血同源,補肝血也可以理解成滋腎精,養肝血也等同于養津液。
川貝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消腫散結,在治療咳嗽的領域可是響當當的名字。加之秋燥傷肺,干咳少痰,更是完美匹配了川貝的自身特性,能游刃有余地處理肺陰虧虛引起的各種呼吸道不適。
牡丹皮清虛熱,因為這種燥熱并不是實熱,而是陰虛所致的虛熱,牡丹皮正好合適。而且牡丹皮味辛寒,入血分,為血中氣藥,涼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傷陰。因虛火而傷及的肺絡,就能得到很好的修復。
薄荷辛涼發散,清熱利咽,還能疏肝理氣,前面用了不少的滋陰藥,薄荷這種辛竄的力量,能防止壅滯之弊。
最后加入一味生甘草,清熱解毒利咽,協調各味中藥各展所長。
這個方子偏于寒涼,中病即止,癥狀改善了就可停服。
一些脾胃虛寒的朋友,服用中成藥時可以煮上姜棗茶送服。
鄭氏也在書中提到“此癥發于肺腎,凡本質不足者,或遇燥氣流行,或多食辛熱之物,感觸而發。”
少吃辛辣重口味之物,清淡飲食,吃一些潤燥的食物,比如雪梨、蜂蜜、銀耳,能在飲食忌口上做到位,這才叫防燥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