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明,被尊稱為“抗癌勇士登山者”,在抗癌患者群體和馬拉松界享有崇高聲譽,2016年,賀明接受醫生診斷,晚期肺癌如影隨形,僅剩不到三個月的生命。
賀明不想這么早早的離開人世,所以他堅決積極地配合醫生治療,但經過九個月三次化療,賀明身體并無絲毫好轉。
正在此難關之際,賀明決定踏上人生改變之路,身體狀況許可的情況下,積極接受康復治療,由行走逐步進化至慢跑,再進而邁向登山,漸漸地,他深深愛上了健身運動。
他瞞著家人報名參加了自己的首場半程馬拉松賽事,并以兩小時十七分鐘完成了比賽。賽事結束后他前往醫院檢查身體,結果毫無異常,這使他更大自信的擔起馳騁馬拉松賽場的挑戰,踏上馬拉松的全新旅程。
為了更好地參與馬拉松比賽,賀明在接受抗癌治療的同時堅守每周慢跑訓練。2017年,他如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半程馬拉松,并堅持不懈至2020年,在廈門馬拉松比賽中傲然完成了整整61場全程賽事。
通過賀明的故事,我們真實見證了運動對抗癌癥的突出效果,這激勵著每一個人。
01生命到底在于運動還是在于靜養?
曾經英格蘭雜志《BMJ》發表了一項相關研究,研究員通過對照實驗,記錄了參與者的運動次數和運動強度,并進行了分析。
結果顯示:每天堅持運動的人的死亡風險降低了50%至60%。即使每天只進行一小時的輕度鍛煉,死亡風險也降低了40%,相反,那些長時間坐著不運動的人的死亡風險則大幅增加。
既然運動有如此多好處,那靜養又如何呢?聯勤保障部隊第983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醫師王星表示,運動和靜養并不是對立的。
運動是為了鍛煉機體功能,使身體更加健康;而靜養則是為了修養內心的平衡,這兩者就像陰陽兩極,相互依存,不能割裂開來,但需要合理結合,不能過度。
02運動抗癌“實錘”!
刊登在《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的一項深具意義的研究揭示了運動對十位年長的前列腺癌患者的驚人影響。
通過安排為期12周的有氧運動,并每日保持4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結果數據清楚地顯示,參與者的肌細胞因子成功激發了抑制腫瘤的能力這明確證明了運動對于抗擊癌癥的神奇作用!
另一份來自《美國醫學會內科學》的權威研究報告也指出,運動降低了至少13種癌癥的發病率,其中包括食道癌、肝癌、腎癌、胃癌、子宮內膜癌以及骨髓性白血病等。
美國癌癥學會提出:成年人每周至少需要進行75-150分鐘的中高強度有氧運動,而青少年則要確保每周至少3天進行每次持續1小時以上的有氧運動。
03柳葉刀:最好的抗癌運動,不是走路和跑步
1、游泳
游泳是一項全面的運動,能夠有效地鍛煉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當人們在水中暢游時,需要克服水的阻力,使游泳成為一項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同時,水的浮力可以減輕關節的負擔,使游泳成為適合各個年齡段人群的運動方式。
2、有氧運動
快走、慢跑、騎車等有氧運動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并促進新陳代謝,持續進行有氧運動可以更有效地消耗體內脂肪,調節心率,此外,有氧運動還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3、揮拍運動
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揮拍運動可以提升身體的協調性和反應能力。在揮拍過程中,運動員需迅速移動并做出精準判斷。
這種運動不僅有助于燃燒體內脂肪,還能提升心肺功能和增強肌肉力量。
04運動的三個注意事項必須謹記
一、忌空腹
若在空腹狀態下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很可能會出現低血糖、頭暈、乏力等不適癥狀。因此,在運動前最好至少提前一個小時吃一些輕便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或面包等,以便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
二、忌不做拉伸
拉伸有助于預防肌肉和關節的損傷,并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運動效果,在運動前進行適當的拉伸活動是減少運動損傷風險的必要步驟。
靜態拉伸(保持拉伸姿勢20-30秒)應在運動前先進行動態熱身,而不是直接開始拉伸。
三、忌不循序漸進
對于初學者或長時間沒有進行運動的人來說,過于急躁地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可能會導致肌肉拉傷、關節問題或心血管負擔加重。
因此,運動應該從低強度和適量開始,然后逐漸增加強度和時間,以給身體充足的適應和恢復時間。結語:你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