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么我國多水災?
我國幅員遼闊,河流眾多,地處亞歐大陸東側,跨高、中、低三個緯度區,季風特點十分顯著。降水在季節分布上,很不均勻。
我國大部地區夏秋多雨、多洪澇。全年的降水量大部集中在夏季濕潤高溫的時期,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6至9這四個月雨量占正常年降水量的60-80%,黃河中下游地 區,海河、遼河流域,大部分集中在7、8兩個月;而且往往又集中在幾次暴雨過程中,所以容易形成洪澇災害,有的 年份,甚至一天大暴雨超了年平均降雨量。形成特大洪水,這就是我國多水災的原因。在濱海及河口地區,還受風暴潮、海嘯以及由上游匯集來的洪水雙重災害的威脅。在河 流上游山丘區則有山洪暴發或伴隨泥石流的災害。在中下游平原,湖泊地區,很多地區地面高程又多在洪水位以下,往往同時受到當地雨水內澇和江河洪水的雙重威脅,加上很多河道,真泄能力和洪水來量不相適應,也是造成我國多水災的原因。
2. 我國洪澇災害的地理分布有何規律?
我國洪澇災害首先和氣候有直接關系,氣侯對于水利最直接的影響是雨量的分布。我國每年平均降雨量分布隨著與海洋的距離加大而逐漸減少,大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由1500毫米以上逐漸減少到50毫米以下。從大興安嶺起, 經張家口、榆林、蘭州、玉樹至拉薩附近的400毫米等雨線,把我國劃分為兩大部分:東南為濕潤和半濕潤區,西北為干旱和半干旱區。東南半壁以秦嶺、淮河的一百毫米等雨 線為界分成濕潤區和半濕潤區,可見我國降雨偏重于東部和南部。
從地形條件上來看,我國西北是山地和高原,東部和南部是平原。由于氣候土壤交通條件適宜,我國東南地區歷來是經濟發達地區,人口集中,經濟繁榮。據統計,我國有一半人口,三分之一耕地和百分之七十的工農業產值集中在大江河中下游平原約側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這些土地 大部處于江河洪水位以下,面臨著洪水的威脅。氣候、地形 和經濟發展,人口分布大致有如上規律,這就決定了我國洪水災害主要分布于自遼東半島、沿燕山、太行山及大巴山到長江以東的海河、黃河、淮河、長江中下游以及珠江地區。 從洪水頻率上看,長江中下游地區洪澇年份約占總年份的百分之六十,黃淮海平原幾乎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洪澇災害。
3. 為什么黃河水災較多?
黃河下游的泥沙主要來自黃河中游的黃土地區。此地區土質松散,垂直節理發育,一遇暴雨,即造成大量水土流 失。挾沙水流進入黃河下游的寬淺河道流速減慢,挾沙能力 下降、造成河道嚴重淤積。平均每年進入黃河的泥沙高達16億噸。其中4億噸淤積在黃河下游。大量泥沙淤積使下 游河床日高。黃河兩岸幾乎全靠堤防作為屏障,河道灘面一般高出地面35米,有的甚至達到10米以上,成為舉世聞名的懸河。這種高懸在大平原之上的河道,河道寬淺,河床很不穩定,主流經常擺動,遭遇大洪水時,很容易決口。決口以后,居高臨下,難以立即堵復,有時就釀成改道,所以災害比一般河流多而且嚴重。從春秋戰國到解放前的2000年中,據不完全統計,黃河決口1590次,重大改道26次。黃河上有三年兩決、百年改道之說。
水量分配過于集中是黃河多水災的又一主要原因。黃河暴雨多集中于中游,暴雨次數多,雨區大、強度高。下游又沒有湖泊調蓄,因此洪水有暴漲猛落的特點,特別是發生于夏秋季節的伏秋大汛,是造成水災的重要原因。此外,黃河洪水還會發生在冬春季,稱作凌訊。這是由于黃河中游的寧夏和內蒙間河段,以及下游的河南和山東河段,黃河是由低 緯度流經高緯度地區,冬季冰凌封河和春季開河時,由于上游緯度低的地方已開河,而下游緯度高的河段卻是冰凌封河,上游流動的冰凌遇到下游冰河阻礙時,插冰形成冰壩, 使上游水位猛漲,凌洪漫溢,嚴重時也會造成堤防決口。 4. 華北大平原是黃河泥沙堆積的嗎?
華北平原地跨冀、遼、魯、豫、蘇、皖六省和京、津兩市,南北長達900余公里,寬30H00公里不等,總面積 近40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區域,自 古號稱"中原"。這一區域的地殼屬于沉陷帶,為華北平原的 形成提供了地質條件。本區水系較多,河流在形成華北平原 的過程中起著主要作用。在華北平原的塑造過程中,黃河扮 演了主要角色。黃河從黃土高原帶下的泥沙都堆積在華北平原。黃河以含沙量大,善淤、善決、善徙著稱。據歷史資料記載,自公元前602年以來的2500年間,黃河決口達1593次,或由現河道以北的泛道入海,或由現河道以南的泛道入海。黃河歷年的泛水,波及河北、河南、山東、皖北、蘇北,北至天津、南達淮河。面積達25萬平方公里。對華北平原的形成影響最大。
在華北平原,還有海河、灤河、淮河等河流,它們對華北太平原的形成也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可見,華北大平原的形成是地殼運動和河流共同作用的 結果。黃河對華北平原的形成起著主要的決定性的作用??梢哉f華北大平原主要是由黃河的泥沙堆積形成的。
5. 人類活動與水災有什么關系?
人類祖祖輩輩經受洪水的侵擾,世世代代探求著根治水災的良策。然而盡管今天人類已擁有大規模改造自然的能力,洪災損失仍有增無減,且在發展中國家尤甚。事實上,水災不斷加重的趨勢與人類自身的活動是密切相關的。
?。ǎ保Я珠_荒。近40年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先后幾次形成砍伐森林的高峰。據測算,10萬畝森林腑蓄的水量相當于一座庫容為200萬立方米的水庫,森林銳減使暴雨 后不能蓄水于山,洪峰來勢兇猛、峰高流急,增大了水災頻率。毀林開荒又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水庫淤積,河床抬升, 降低了調洪防洪能力。
?。ǎ玻┏鞘谢挠绊?,城建面積擴大后,不透水地面增加,暴雨后地表匯流速度加快,洪峰流量成倍增長,城市的 "熱島效應"又使城區的暴雨頻率與強度增加。新增城市面積多向低洼處發展,必要的防洪排澇設施跟不上有些城市郊 區行洪河道演變成市內排污水溝,加之清淤不力。亦加重了 洪澇災害的損失。
?。ǎ常┖翠J減。湖泊對削減洪峰起著重要作用。近幾十年來由于泥沙淤積與大規模的圍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積大量減少。降低了湖泊的調洪功能,加重了洪水危害。
(4)不顧客觀規律的盲目發展。大躍進年代由于不顧地質條件,不講施工質量,忽視維修管理,造成日后垮壩潰堤的教訓已有許多。盲目大搞圍湖造田,與河爭地,加重洪水 危害的例子也不少。特別是隨著我國人口壓力的增大,一些單位向河灘地發展,擠占行洪水道。洪水一來首當其沖,損人害己,人口壓力還迫使一些有效的防洪措施難以使用。如分滯洪區內人口膨脹,洪水期難以再被啟用,移民量大增, 使一些水嘲以上馬等等。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洪水威脅區內人口與財產密度 必然不斷增加,只有努力減少人類自身行為的盲目性,加強 各項防災減災措施,才有可能遏制洪災不斷加重的趨勢。
6. 徐州城上城是怎樣形成的?
在今徐州城下五、六米深處,埋藏著一座相當完整的古 城,它是明代的徐州城,在這座古城下,還曾挖掘出更早的 古代城市,所以徐州是名符其實的城上城。
徐州城上城是怎樣形成的呢?
原來,在公元1855年黃河大改道以前,黃河下游不是 走現在的河道,而是由蘭考轉向東南,經河南、安徽、蘇北 一帶注入黃海。徐州正位于黃河南岸,凌空的"懸河"從徐州北門流過,象一個大水槽架在徐州城的上空,而在明朝和清朝時期,黃河經常決口泛濫,每當黃河在徐州的上游一帶決口,徐州城都受到洪水的沖擊。歷史上有很多黃河在徐州決口的記載,明朝萬歷十八年(1590年)的一條資料就記載 說黃河"大溢,徐州水積城中者逾年"。大水在徐州城內經年不退,大量的泥沙淤積在城內,明代的城市就這樣逐漸被埋沒了,新的城市又在它的基礎上建設起來還在明朝以前,黃河無固定的河道有時長達數十年上百年,經常在豫東、蘇北一帶泛濫,此沖彼淤、左右搖擺,徐州正處在這個搖擺面積的中心附近,經常受到黃河的淹灌, 明代以前的城市也是這樣被黃河泥沙埋沒的。黃河岸邊類似 , 徐州的城市還不少,如開封、中牟等,形成了城下城,橋下橋,墳下墳等特殊景觀,可見,黃河洪水除了水的的危害以外,還有泥沙的危害。
7. 我國每年洪澇災害損失有多大?
我國洪澇災害發生頻繁造成的損失也較大。據建國四十年來的不完全統計,平均每年洪澇受災面積一億一千多萬畝,成災7千多萬畝,成災率達62%,經濟損失100億元左右。
我國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區主要城市與鄉鎮,多處于洪水位以下,受洪水威脅這一地區有5億人口、5億畝耕地,工農業總產值占全國60%,是我國的精華所在。建國 以來,長江、淮河、海河發生的幾次大洪水,都給國家和人 民帶來巨大損失,如1954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使 4755萬畝農田受淹,影響京廣線通車100天,直接經濟損失約100億元; 1963年,海河流域發生特大洪水, 104個縣、市受災,32座縣城進水,受災面積7294萬畝,倒塌房 屋1265萬間,京廣、石德、石太等鐵路線多處沖毀,直接 經濟損失60億元以上;1975年,淮河發生大洪水, 20多個縣市、 820萬人口、 1700多萬畝耕地受災,京廣線沖毀102公里,中斷18天,直接經濟損失近100億元。
局部暴雨洪水災害面積廣且頻繁。1980-1989年。全國并沒有發生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災害,但由于每年都發生局部暴雨洪災,平均每年受災面積達12971萬畝,成災8290 萬畝。,如1988年陜西、四川、浙江、山西等4省由于多處、多次突發性的暴雨洪水成災,共造成1742人死亡,占當年全國洪澇死亡人數的52%。還應指出: 80年代以來, 由于人口不斷增長,經濟迅速發展,而水利投資卻相應減少,影響了防洪工程的修復和興建,削弱了抗御洪澇災害的 能力,使局部暴雨洪水造成的損失要比過去大得多,每年平均受災面積, 80年代比70年代增加了60%,成災率上升了2個百分點
8. 1938年黃河決口損失有多大?
?。?38年5月日本侵略軍在控制津浦鐵路和隴海鐵路后 進逼開封。國民黨軍企圖阻止日軍進攻,于當年6月初先后 在河南中牟縣趙口和鄭州花園口炸堤扒口。洪水自花園口破 、堤而出,直泄東南,在安徽懷遠一帶匯入淮河,造成黃淮之間一場慘絕人衰的水災。泛區腹地,尤以鄙陵、扶溝、西 華、尉氏、太康、淮陽等縣損失慘重;黃水到時。只見丈余 高的水頭蓋地而來,千里平原頓成澤國。泛區范圍從花園口以下,從西北到東南,長約400公里,寬30-80公里不等。據統計,河南、安徽、江蘇三省有44縣市,5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250萬人口遭受本次黃河洪水的襲擊,淹死的共計89萬人。黃河回歸豫魯故道后,中牟、通許、 尉氏、扶溝、西華、商水6縣的人口總數只有受災前的38%,除了部分人口外逃他鄉,其余則因水災和病疾喪命。洪水過后,造成大片荒無人煙的黃泛區。
9. 長江的最大洪水記錄是多少?是怎樣算出來的?
長江最大的洪水記錄發生在1870年,洪峰流量達105000秒立米。這次洪水主要來自嘉陵江流域,是長時間特大暴雨形成的。這次降雨,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大巴山 及其附近地區、嘉陵江中下游及渠江、三峽地區均普降暴 雨,漢江流域、洞庭湖區、鄱陽湖區也連續下雨。超過長江 多年平均流量近4倍,相當于黃河多年平均流量70多倍, 幾乎比1954年宜昌河段的最大流量66000秒立米大一倍。這次特大洪水。據解放后歷史水文調查和水文考古資料證是長江干流渝宜段800年來最大的一次洪水,川、鄂 中下游沿岸留有洪水刻痕59處。水文工作者首先測量出這些洪痕的高程,再用計算所得洪水水面線驗證這些刻痕的可靠性之后,經過水文水力學計算得出相應洪水位下的洪峰 流量。這個洪峰流量已經在長江葛洲壩工程設計中得到采用。
10. 1931年和1954年的長江大水損失有多大?
1931年7月,長江流域由于受北太平洋上的強大高壓和鄂霍茨克海高壓的影響,雨帶徘徊于長江流域一帶;7月 份長江流域降雨量超過常年同期的降雨量一倍以上,致使江 湖洪水滿溢,當年8月,長江上游金沙江、氓江、嘉陵江均發生大水。當川江洪水東下時又與上下游洪水相遇,造成全 江型洪水。使沿江堤防多處潰決。洪災遍及四川、湖北、湖 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河南等省,受災面積達15萬多平方公里,中下游地區淹沒農田500O多萬畝,災民達 2800多萬人,被洪水奪去生命的有14.5萬人。其中以湖 北、湖南災情最重。湖北省70個縣中就有50多個縣受災。 富饒的江漢平原,一片汪洋。以武漢市為例,當年武漢關最 高洪水位達20.20米,創1865年建站以來最高記錄。市區大部分水深數尺至丈余。洪水浸泡約3月之久。
1954年6、7月發生了和1931年類似的雨情。雨帶長期徘徊于長江流域。8月上半月,暴雨主要在四川西北部及 漢江上下游,長江上游形成大洪水下泄。然而由于荊江河 段、漢江河段和洞庭湖、都陽湖己蓄滿,水位較常年高出4 -5米,均超過歷年有記錄的最高洪水位,漢口最高洪水位超出1931年最高洪水位1.45米,達29.73米。洪峰流量達 76100秒立米。由于解放后加高加固了堤防,興建了荊江分洪工程,又采取了一系列臨時分洪措施,終于保住了荊江大堤等重點堤防以及武漢市等重要城市的安全。但長江中下游洪災損失仍很大,受災人口1888萬人,農田受淹4755萬畝,損毀房屋427.6萬間,京廣鐵路有1帆天不能正常通車。洪災還帶來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11. 1932年松花江大水有多大損失?
松花江是我國七大江河之一,為黑龍江一大支流,流經內蒙、吉林、黑龍江3個省區,流域面積54.6萬平方公里, 1932年6月初至8月上旬近70天,整個松花江流域一 直陰雨連綿,其中7月份哈爾濱市降雨日數達26天,其他 各地降雨日數也在20天以上,其間有3次暴雨過程,致使 雨區內各主要支流及松花江干流先后起漲。嫩江、第二松花江、拉林河洪水同時遭遇,因而造成了松花江干流的特大洪水。
當年松花江干支流均有潰堤決口,黑龍江省、吉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有20個縣(市)災情嚴重,鐵路交通中斷。 僅黑龍江省受災農田面積即達2850萬畝,毀壞房屋8.6萬 間。哈爾濱市濱臨松花江,受災最重,決口20多處,市區受淹長達一個月之久,繁華的道里、道外區一片汪洋,街道行船,全市38萬人口中有24萬人受災,淹死、病死的災民達2萬多人,財產損失合2億銀元。
12. 1985年遼河大水有多大損失?
1985年盛夏遼寧出現了嚴重的洪澇災害,降雨量之大、多雨范圍之廣,尤其臺風三次北上登陸直接影響,是歷史上罕見的,這是造成遼寧洪澇災害的重要因素。
遼河干流在8月份一個月中,連續4次出現超過1000 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峰流量,是有洪水記載以來所沒有的。 由于遼河20多年沒有發生大洪水,河槽嚴重淤積,加上河 灘地清障不徹底,堤防多年失修老化,造成遼河洪水位高, 持續時間長,兩岸大堤普遍出現滲水、管涌和脫坡等險情。 尤其是8509號臺風襲擊后,遼河下游地區出現了外洪內澇全面緊張局面,最為突出的是下游陸家防潮堤和小柳河回水 堤決口,使盤錦市14.8萬畝農田被淹, 4500間房屋進水倒塌, 11萬多居民被洪水包圍。一些工廠和遼河油田的近300眼油井, 30多座輸油站、 11個鉆井隊被迫停產。盤錦地區直接經濟損失達6.5億元。此外,遼河干流淹沒耕地145萬畝,直接經濟損失約計14.9億元,總損失約47億元。
13. 永定河洪水能威脅北京城嗎?
北京城區南臨永定河,其洪水為害事關城區安危。永定河流域面積約47000余平方公里。三家店以上屬山區,三家店以下屬平原。永定河洪水主要來自官廳以上及官廳至三家 店區間。 解放前,永定河流域災害極為嚴重。上游山區水土慚失,下游洪澇災害頻繁。據不完全統計,自1271一1911年 的640年間,發生漫溢決口即達124次;平均五年就有一次。 17世紀以來,永定河洪水曾5次波及北京市區(1607年、 1626年、 1737年、 1801年、 1890年),造成很大損失。
解放后, 4O年來對永定河進行了大量治理工作。上游修建了友誼、冊田、官廳等3座大型水庫和200多座中、小型水庫;下游興建了永定河引水工程,為市區用水提供了水 源。同期,修建了盧溝橋分洪閘、屈家店泄洪閘,開挖了永定新河,整修加固了河道堤防與泛區圍堤等防洪工程,提高 了永定河的行洪能力。特別是由于北京城區地面低于永定河 三家店河底高程50米,為保證城區安全, 80年代以來自三 家店至盧溝橋全長約17公里的河段,左岸已按最大可能洪水設防。為確保首都的安全,還必須認真做好洪水預報預警工作。
14. "63.8"海河大水有多少損失?
1963年8月上旬海河流域南運、子牙、大清河水系發生了有水文記載以來的特大暴雨洪水(簡稱"63.8"海河大水)。其特點為:暴雨強度大,雨量集中,分布面廣,降雨 歷時長。雨區沿太行山形成南北長440公里、東西寬90公里、降雨量超過600毫米的雨帶,暴雨中心的邢臺漳狐站8 月4日一天雨量達865毫米。
漳衛、子牙、大清三水系各干支流相繼于8月3一5日 開始漲水,洪水相繼越過京廣鐵路深入平原,冀中、冀南平 原地區平地行洪,盡成澤國。
洪水期間,上游的大型水庫發揮了攔洪削峰作用;下游獨流減河。、津浦鐵路、 25孔橋、四女寺減河等泄洪人海工 程充分泄洪,加之天津外圍洼淀的合理調度運用,使洪水災 害大為減輕,確保了天津市的安全。但是由于"63.8"洪水突 發性強,各河流量超過設防標準甚多,所造成的損失仍極為 嚴重。據河北省統計資料,邯鄲、邢臺、石家莊、衡水、保 定、滄州、天津7個專區共104個縣市遭受洪水災害,其 中,被水淹的縣(市)28個,被洪水圍困的縣城33座。保 定、邢臺、邯鄲3市市區水深2一3米在2萬多個受災村 莊中,倒塌房屋1265萬間,受災人口2200萬。工礦企業、 交通、龐訊遭受嚴重損壞。邯鄲、石家莊、邢臺、保定有 225個工礦企業停產。京廣、石德、石太鐵路被水沖毀822 處,全長116.4公里;京廣鐵路27天不能通車。7個專區的 公路交通幾乎全部停頓。水利工程也遭到嚴重破壞。劉家臺 等5座中型水庫失事,小型水庫330余座沖壞。三大水系主 要河道決口2400處,支流決口4489處,溢陽河全長350公 里的堤防全部漫溢。潰不成堤。這次洪水總計淹沒農田 66側萬畝,減產糧食60億斤,直接經濟損失約60億元。
15. "75.8"淮河大水損失有多大?
1975年8月上旬,3號臺風在我國福建省登陸后,變為臺風低壓,深入內陸到達河南省境內,停滯少動。連續三天 特大暴雨,在淮河支流汝河、沙穎河水系發生我國歷史上罕 見的特大暴雨洪水。簡稱"75.8"淮河大水。"75.8"暴雨從8 月48日,歷時5天,其中5、6、7三比降雨量超過 600毫米的面積達8200平方公里。暴雨中心在汝河上游體莊(24小時降雨1060.3毫米)、沙穎河支流渲河上游郭村、洪河石漫攤水庫上游及洪汝河東部平原地區上蔡,暴雨 強度之大為我國有記錄以來首位。
"75.8"洪水發生前,洪汝河、沙穎河兩水系7月份大部 分水庫及河道底水較低,各地正在抗旱,4日開始降雨后, 各河上游相繼于5一6日開始蓄水。由于來水過大,老王坡、泥河洼等滯洪區漫決,沙、洪汝河洪水漫溢決口,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8日失事垮壩。板橋距京廣鐵路45公里,垮壩最大流量78800立方米每秒,形成一高5米,寬12一15米的洪峰,沖毀了鐵路102公里,中斷行車達18天之久。據統計,此次洪水最大積水面積達二萬平方公里。河 南省29個縣市、 1700萬畝農田被淹、 1100萬人口受災,2 座大型、2座中型及44座小型水庫失事,僅二座大型水庫垮壩就淹地5000萬畝。
16. 1915年的珠江大水有多大損失?
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東江及三角洲網河四個水系組成。西江是珠江的主要水系,全長2075公里,流域面積為35.312萬平方公里,占珠江全流域面積的77.83%;北江全 長468公里,流域面積4.671萬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面積 10.3%;東江全長520公里,流域面積2.704萬平方公里, 占珠江流域面積的5.96%。三角洲網河區面積9750平方公里,河網密布,相互貫通,其中屬西北江三角洲網河的主要水道有近100條,總長1600多公里;屬東江三角洲網河的主要水道有5條,總長138公里。珠江三角洲網河的水流分八個口門流入南海,其中磨刀口門是西江的主要出??陂T,虎門口門是北江、東江的主要出??陂T。
珠江流域洪災頻繁。據史書記載, 1915年7月珠江流域發生流域性的大洪水,西江高要站的洪峰流量為54500立方米每秒,北江石角站的洪峰流量為22000立方米每秒,根 據水文資料計算,西江、北江這次洪水重現期均為二百年一 遇。西江、北江洪水相遇,再加上東江也同時發生洪水,造成珠江三角洲遭遇二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北江大堤潰決,廣州市被洪水淹沒七天,珠江三角洲受災農田648畝,失收的就有450萬畝,災民378萬人,死傷十余萬人。位于西江上的梧州市,洪水淹到三層樓房,郊區百萬畝農田汪洋一片。這次洪災損失,據珠江水利委員會按1981年水平計算,損失高達100億元,其中僅廣州市就損失30億元。
17. 涪陵石魚在哪里?它表示了什么?
涪陵石魚位于四川省涪陵縣北長江江心的白鶴梁上。由西向東長1600米以上,與長江流向平行,南北寬10至15米,常年淹沒在水下,只在枯水年份冬春水位最低時才露出江心。
涪陵石魚是古代長江中游枯水位的石刻標志,在梁的傾斜面上是魚形圖案與文字題記縱橫交錯的石刻群。已發現的 魚圖中,有三條是康熙24年(1685年)刻的清代雙魚;以及根據宋代題記上唐廣德2年(763年)以前所刻魚圖。這些魚圖具有相當于現代水尺的作用,是歷代記錄不同年代不同枯水位的具體標志。在已發現的宋、元、明、清約160余條題記中,除記年月外,往往記有"雙魚己見"、"水至此魚下五尺"、"水去魚下七尺"等字樣。這就留下了一批長達千年以上可供分析研究的歷史最低枯水位的寶貴記錄。為研究長江中游水文情勢變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18. 什么叫汛期?我國七大江河主汛期分別是什么時間?
江河定期的漲水現象稱為汛。汛期是指江河連續漲水的 時期。通常有二種涵義:一是指河水自起漲至回落的時期; 另一是指河水上漲和回落到某一水位(或流量),須進行防守的時段,即防汛期。
由于地理位置、天氣系統等差異,我國七大江河的汛期遲早不一。即使是同一河流各年也有早有遲。按季節的不同,我國有四汛,即桃花汛(春汛)、伏汛(夏汛)、秋汛和凌汛。其中伏汛和秋汛最大。通常我們所說的汛期主要指這兩汛而言。主汛期是含于這兩汛之中的極易產生洪水的時根據降雨、洪水發生規律和氣象成因分析,我國七大江河汛期大致劃分如下:
?。ǎ保┲榻?-9月 5.海河:6-9月
?。ǎ玻╅L江:5一10月 6.遼河:6一9月
(3)淮河:6-9月 7.松花江:6一9月
?。ǎ担S河:6一10月
七大江河主汛期分別為:
?。ǎ保┲榻?一7月 5.海河: 7--8月
?。ǎ玻╅L江:6一9月 6.遼河: 7--8月
(3)淮河:6--8月 7.松花江: 7--8月
?。ǎ矗S河:7--9月
19. 凌汛的成因和危害是什么?
凌汛是冰凌對水流產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顯上漲的現象。產生凌汛的自然條件取決于河流所處的地理位置及 河道形態。在高寒地區,河流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并且河道形態呈上寬下窄,河道彎曲回環的地方出現嚴重凌汛的機遇 墩多。這是因為河流封凍時下段早于上段,解凍時下殷追于上段。而且冰蓋厚度下厚上薄。當河道下段出現冰凌以后, 阻攔了一部分上游來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當融冰開河 時,這部分槽蓄水急劇釋放出來,出現凌峰向下傳遞,沿程冰水越聚越多,冰峰節節增大。當上游的冰水向下游傳播時,遇上較窄河段或河道轉彎的地方卡冰形成冰壩,使上游 水位增高。凌汛嚴重于否,取決于河道冰凌對水位影響的程度,通常只有在河道中出現嚴重的冰或冰壩后,才會引起水 位驟漲,造成嚴重的凌洪。
凌汛危害主要有三方面:
?、俦纬傻暮樗:ΑMǔ0l生在封凍期,且多發生在急坡變緩和水庫的回水未端,持 續時間較長,逐步抬高水位,對工程設施及人類有較大的危害。
?、诒鶋我鸬暮樗:?。通常發生在解凍期。常發生在 流向由南向北的緯度差較大的河段,形成速度快,冰壩形成: 后,冰壩上游水位驟漲,堤防潰決,洪水泛濫成災。
?、郾鶋?力引起的危害。冰壓力是冰直接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力,包括 由于流冰的沖擊而產生的動壓力,由于大面積冰層受風和水剪力的作用而傳遞到建筑物上的靜壓力及整個冰蓋層膨脹產生的靜壓力。 1929年2月在山東省利津縣冰壩堵塞河道, 造成決口,淹沒了利津、沾化兩縣60余村。
20. 洪水預報和汛情傳遞方法有哪些?
洪水預報就是根據洪水形成和運動規律,利用過去和現時水文氣象資料,預測未來一定時段內的洪水情況。洪水預報包括河道洪水預報,流域洪水預報和水庫洪水預報等。主要預報項目有最高洪水位、洪峰流量、洪水過程、洪水總邑等。河道洪水預報的主要方法有許多,隨著電子計算機在洪水預報中的廣泛應用,開始利用數學物理方法建立洪水預報模型,形成了經驗方法、計算機經驗預報方案、洪水預報模 型等相互驗證,提供最佳預報結果的洪水預報系統。
我國水情信息的傳遞,目前主要的、大量的是依靠郵電 部門的通訊線路系統,一般采用電話和電報的形式。為了提高傳輸水情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時性,隨著水文科學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近幾年來根據需要,汛情傳遞又發展了部分無線報汛通訊網,另外,在一些防洪重要地區逐步建立了 烘水預報和警報系統,如遙感遙測自動測報系統、雷達測雨、微波通訊、光導纖維通訊、衛星通訊系統等現代科學技術,使汛情資料的收集、傳輸、處理、發布、貯存、檢索自動化,不僅節省人力,而且能夠提高報汛的時效和質量,為防洪指揮的正規化、規范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21. 什么是水文站?我國共有多少水文站?
為了探索大自然中水體的形成、循環、分布及其變化規律,設置水文站進行長期系統的觀測收集降水、地表水和地 下水等有關的水文資料,為科研及工農業生產等方面服務。
我國水文工作具有悠久的歷史,戰國時代李冰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上就開始用石人觀測水位。秦代規定全國各郡縣向中央報告雨情的制度,說明這時各地已廣泛的觀測雨量。至明代以建立了沿黃河進行觀測和傳遞水情的制度。近代連續觀測降水記錄最長的為北京,開始于1841年;水位和流量有連續最長觀測記錄的是長江漢口站,開始于1865年,除1945年缺測外,亦有120多年的歷史了。1937年全國水文站數僅有403處,連同其他測站有2600處,至1949年只剩下148處;連同其他測站共有353處。新中國成立以后,水文工作迅速發展,1956年進行了全國水文站網規劃,除邊遠地區外,于1959年基本建成了預期的水文測站體系,形成了全國性的水文網絡。
我國將水文測站按性質分為基本站和專用站兩大類?;菊窘M成水文基本站網,任務是長期穩定系統地觀測和累積資料,一般不能任意撤消,主要為探索研究水文變化規律及 滿足水資源評價、水文分析計算、水利水電工程的規劃設計、防汛抗旱方面的水文情報預報等方面的需要;專用站是為專用目的而設立的,對水文基本站網起補充作用。另外,還按測站的測驗工作內容,將測站分為六類:水文站負責觀" 狽炒位、流量或兼測降水量、蒸發量、泥沙、水質等項目調 水位站,只觀測水位或兼測降水量;雨量站,只觀測降水 量;水質站,只作水質監測;地下水觀測井,觀測地下水 位,或兼測地下水開采量和水質;實驗站,有實驗研究項目 的站。 按基本站的類別統計,截至到1988年,我國有水文站3450處;水位站有1263處,雨量站16273處;地下水測井 有13648處;實驗站64處;又根據生產的需要,布設了一大批水質監測站。另外,水庫、渠道等部門還由于預報調度上的需求,又布設了大量的專用站。
22. 黃河最早的水文站有哪幾處?
黃河最早的水文站有2處,一處在山東省濟南市的洛口,一處在河南省三門峽市的陜縣,這兩個水文站均由當時的順直水利委員會于1919年設立的。 這兩個站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洛口水文站是黃河下游的一個重要控制站,擔負著下游的水情監視任務,它的控制面積為75萬多平方公里,至河源的距離約5200多公里,至河口的距離只有280多公里。
陜縣水文站是黃河由中游向下游過渡的一個重要控制站,監視茸河上、中游的來水情況。它的控制面積為68萬多平方公里,至河源的距離約4400公里,至河口的距離約1000公里。由于三門峽水庫的興建,陜縣水文站已于1959年撤消,其觀測任務由三門峽水庫水文站擔任。
繼洛口、陜縣水文站后,1928年又在河南省開封市附近的柳園口設立了水文站, 1929年又設立了渲關、姚旗營、東壩頭、康屯、石里堡和鞏縣6個水文站。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水利事業的不斷發展,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在黃河干、支流上己設立了水文站122處,水位站35處,雨量站780處。
23. 遙感技術如何在洪水預報和監測中應用
遙感技術是隨著空間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和近代物理學的迅速發展,在本世紀60年代誕生,并在70年代得到迅猛發展的一門綜合性遠距離探測技術。70年代初遙感技術 就開始在防洪中應用了。我國引進遙感技術后,在防洪、抗旱、水情監測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成果。遙感信息系統 能夠實時、準實時監測洪水險情和災情,利用衛星云圖和雷達遙感系統能夠監測天氣變化及水情變化,使國家防汛指揮 部門能夠及時了解我國七大江河發生洪水的情況,了解天氣: 變化及其趨勢,了解洪水水位及其變化;了解洪水淹沒范圍和造成的損失為防洪救災指揮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從1987年開始,我國先后在永定河下游。黃河下游, 長江荊江河段和洞庭湖區,以及淮河干流開展了防洪遙感應用試驗。 1987年在永定河下游的試驗,首次在我國實現了機載真實孔徑側視雷達圖象的實時傳輸和準實時傳回河道電視圖象,實時進行計算機處理并建立了永定河蓄滯洪區的防洪數據庫和河道現狀查詢庫。
1988年在黃河下游的試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實時監 測黃河洪水險情與災情的遙感信息系統。 1989年在淮河、荊江和洞庭湖地區,采用合成孔徑測視雷達,實現了對洪水的全天候監測,并突破了準實時傳輸,它具有不受天氣影響的特點。
24. 洪水有幾種主要類型?
洪水是由于暴雨或急驟的融冰化雪和水庫垮壩等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劇上漲的現象。 洪水的形成往往受氣候、下墊面等自然因素與人類活動因素的影響。洪水按照出現地區的不同,可分為河流洪水, 暴潮洪水和湖泊洪水等。
河流洪水,根據其成因又可分為:
?。ǎ保┍┯旰樗皇怯奢^大強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簡稱雨洪。在我國它是最主要的洪水。我國受洪水威脅的地區 73.8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億畝,如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遼河等七大江河均受洪水的嚴重 威脅。洪水的主要特點是峰高量大,持續時間長,洪災波及 范圍廣。長江、淮河1954年洪水,珠江1915年洪水, 1963 年海河洪水, 1932、 1957年松花江洪水, 1957年黃河洪水均屬上述類型洪水。
?。ǎ玻┥胶橐簧絽^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暴落洪水。由于地面 新何床坡降都較陡,降雨后產流、匯流都較快,形成急劇漲 落的洪峰。所以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流速大,沖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特點,常造成局部性洪災。
?。ǎ常┠嗍瘽淮ǖ叵獪巷柡罅磕嗌场⑹瘔K的突發性洪流。泥石流暴發突然,運動快速、歷時短暫、破壞力極大。 泥石流是特殊的固體徑流,固體物質含量很高,可達30-80%。流體作直線慣性運動。遇障礙物不繞流而產生阻塞、堆積等正面沖擊作用。
(4)潰壩洪水一亡壩或其他擋水建筑物瞬時潰決,發生水體突泄所形成的洪水。破壞力遠遠大于一般暴雨洪水或融 雪洪水。
?。ǎ担┤谘┖樗恢饕l生在高緯度地區和高山地區。
(6)冰凌洪水一在有冰凌活動的河流,如松花江和黃河都有冰凌洪水。在氣溫開始上升期間或封凍初期易發生。一般可分為:冰壩洪水與冰塞洪水。
25. 如何衡量洪水的大小?洪水流量和水位?
由于暴雨、融雪、融冰等原因;使河川、湖泊及海洋的,水流增大或水面升高超過了一定限度,形成威脅有關地區的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或造成不同程度的災害,此種水流, 一般稱為洪水。
洪水的洪峰流量是指洪水通過河川某斷面的瞬時最大值,以立方米每秒計;從洪水的高度而論。則稱為洪峰水位,以米計;通過一定時段的流量總和,則稱之為該時段徑 流量,常以億立方米為單位,如3天、7天、月、年等等不同時段的徑流量。
衡量洪水的大小,一般有以下兩類方法:
①習慣上的衡量法。根據歷史洪水資料,并考慮堤壩的防洪能力(如警戒水位和保證水位及其相應的流量)。一般將洪水概括分為大、中、小三種情況,當洪水超過歷史記錄時,則又習慣的稱此為超歷史洪水或稀遇洪水,亦有根據 洪水發生的量級過大,稱為特大洪水;也有按江河、湖泊、 水庫的警戒水位,保證水位(或相應流量)、汛限水位及防 洪最高水位等指標,表示洪水的量級大小。
?、?洪水頻率或重現期衡量法。通常用洪水出現的頻率(%)或重現期(年)表示,可定量地衡量洪水的大??;出現頻率(%)越小,表示某一量級以上的洪水出現的機會 越少,反之則出現的機會越多;同樣如以洪水的重現期衡量洪水的大小,則更為明確,如某一量級的洪水的重現期為百年,則俗稱為百年一遇洪水,重現期為五十年,則稱為50年一遇洪水,重現期為十年,則稱十年一遇洪水。重現期越長,表示洪水的量級越大、越稀遇;反之,則表示此一量級的洪水越小,越常見。這種衡量洪水的方法,在水利水電工 程設計規劃中常常作為工程設計的標準。例如對沿江河特別 重要的城市,則防洪工程設計標準按防御大于百年一遇洪水設計,中等城市的設計防洪標準應防20年至50年一遇的洪水;這在水利水電工程設計規范中有詳細的規定。
26. 什么叫洪水頻率?
水文要素的變化,如降水量、洪峰流量和徑流量等,都 遵循一定的統計規律,其出現可能性的大小或出現的頻繁程 度,在數理統計學上稱為"概率",在水文學上則習慣稱為 "頻率",屬于洪水要素方面的,稱做"洪水頻率"。 當具有較長期的實測洪水資料(一般不少于20年)及 歷史洪水調查考證后的資料時,則可進行洪水頻率的計算, 如年最大流量、不同時段的最大洪水量(3天、7天、30天 等)和年徑流量等頻率的計算。計算方法一般有經驗頻率計 算法和理論頻率計算法兩種。 27. 什么叫洪水過程線?
當流域上發生暴雨或融雪時,在流域各處所形成的地面 " 徑流,都依其遠近先后匯人河道,當近處的地面徑流匯入 時,河水流量開始增加,水位相應上漲,這就是洪水起漲之 " 時,隨著遠處的地表徑流陸續流到,·河水流量和水位繼續上、 漲,及至大部分高強度的地表徑流匯人時,河水流量增至最 大值;稱為洪峰流量,其相應的最高水位,稱為洪峰水位, ·此后,洪峰流量和水位逐漸下降,到暴雨停止后的一段時 間,河水流量及水位即回落。如在方格紙j以時間為橫坐 標,以江河的水位或流量為縱坐標,可以繪出從起漲到峰頂 到落盡的整個過程曲線,稱為洪水過程線。由于洪水的整個 過程兩頭低、中間高,形似山峰,故稱洪峰。 · 257· 洪水漲落過程因洪水成因不同而異。暴雨型洪水過程線 依流域面積大小不同其形狀各異。小河的面積小、河槽匯流 快、河網的調蓄能力低,因此洪水多為陡漲陡落型。而大河 的流域面積大,不同場次的暴雨在不同支流形成的多次洪峰 先后匯集到大河時,各支流的洪水過程往往相互疊加,又由 于河網、湖泊、水庫的調蓄,洪峰的次數減少,而歷時則加 長,漲落較為平緩。
28. 什么是警戒水位?什么是保證水位?
每當汛期,大江大河有時發生了洪水,廣播電臺或報紙 在發布洪水消息時,常常提到某地洪水位超過了警戒水位, 或者有時又說洪水水位己達或超過保證水位。那么什么是警 戒水位?什么又是保證水位呢?
警戒水位是指在江、河、湖泊水位上漲到河段內可能發生險情的水位,一般來說,有堤防的大江大河多取決于洪水普遍漫灘或重要堤段水浸堤腳的水位,是堤防險情可能逐漸增多時的水位??傊俏覈姥床块T規定的各江河堤防需要處于防守戒備狀態的水位。到達該水位時,堤防防汛進入重要時期,這時,防汛部門要加強戒備,密切注意水情、 工情、險情發展變化,在防守堤段或區域內增加巡邏查險次數,開始日夜巡查,由有關領導組織帶領部分防汛隊伍上堤參加防汛,做好防洪搶險人力、物力的準備,并要做好可能出現更高水位的準備工作。警戒水位是防汛部門根據長期防 汛搶險的規律、保護區重要性及河道洪水特性等有關因素,經分析研究并上報核定。 保證水位高于警戒水位,但低于堤防設計最高安全水 位。它是防洪工程所能保證安全運行的水位。防汛部門根據 江河堤防情況規定防汛安全的上限水位。當洪水位低手或到達這一水位時,防汛部門要保證堤防的安全,使工程在渡汛方案及防洪調度上完全處于安全防御地位。
保證水位的擬定是根據河流曾經出現的最高水位為依據,考察上下游關系、 干支流關系以及保護區的重要性,進行綜合分析、合理擬定,并經上級主管機關批準。
29. 我國主要江河防洪標準有多少?
我國各主要江河根據各流域的洪水規律和洪災情況,分別制訂流域防洪總體規劃,分期分批地進行綜合治理。一般是:在上中游修建綜合利用的山谷水庫攔蓄洪水;在中下游進行河道整治,加固加高堤防,利用沿岸低洼地區作為蓄滯洪區,增辟入海水道。各流域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防洪緝合。至1988年底,全國已建成大型水庫355座(1949年為6座);大型水閘300座(設計流量1000立方米/秒 以上);新建、加固堤防20.3萬公里(1949年為4.2萬公里);增辟了淮、海河入海水道,大大增加了排洪能力;還開辟了一些蓄滯洪區。這些工程,對防御洪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總的來看,主要江河現有防洪標準還很低,還不能控制特大洪水。
中國各大江河防洪能力如下:
松花江:農田防洪標準約為20年一遇的洪水,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等城市可抵御約40年一遇洪水。
遼河:于支流主要堤防可防10一20年一遇洪水。沈 陽、撫順、遼陽三市超過100年一遇,本溪防洪標準則不到 20年一遇。
海河:可抗御相當于50年一遇的洪水。
黃河:可防1958年型洪水(花園口洪峰流量22300立 方米/秒)相當于60年一遇的洪水標準;由于河床不斷淤積,需繼續加高堤防,以維持這一標準。
淮河:中游干流可防195斗年型洪水,相當于40年一遇 標準。下游可超過50年一遇。主要支流為10-20年一遇。
長江:中下游干流及湖區堤防可達10-20年一遇標準。如遇1954年型洪水(100年一遇左右),僅能保荊江大堤和武漢市安全。
珠江:干流及三角洲地區主要堤圍可防10-20年一遇 的洪水;
30. 水庫為什么要設置溢洪道?
為了減少洪水災害或蓄水興利修建的水庫工程,其庫容大小的選擇需進行經濟比較。有時候根據防洪和興利的需要,庫容越大、蓄水越多越好,但是在經濟上不一定合理, 例如庫區淹沒范圍太大,移民安置困難和搬遷任務太重,就不可能把庫容修建得很大。水庫庫容既然有限,水庫蓄滿以后,上游再來洪水沒有出路,洪水就要從壩頂上漫溢流過。 如果水庫的大壩是上壩,洪水從壩頂上漫溢流過時就會沖垮大壩,為了水庫工程能充分發揮效益,就得設置溢洪道,也就是給水庫上游來的超額水量以出路。溢洪道是保證水庫大壩安全的必須設施。建設溢洪道要根據水庫所在地的地形地 質條件;做到布置合理,堅固可靠。溢洪道溢流口門的大小和溢流高程,要根據水庫所在河流的水文計算決定。溢洪道的布置有利用山谷坯口修建的址口式溢洪道;有直接在壩頭 修建的壩頭式溢洪道;也有在壩后水電廠廠房頂上修建的廠 房頂溢洪道,等等。溢洪道溢流口門有的有閘門控制,有的不設閘門;這些都是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質和水文條件,因地制宜決定的。
31. 什么是水庫的防洪庫容?
為了防御洪水災害,修建水庫,使汛期的洪水由水庫調蓄,不致給下游造成洪災損失,人們一般把這種方法叫做水庫防洪。水庫的防洪庫容就是水庫允許的最高洪水位或叫做防洪高水位與水庫防洪限制水位之間的庫容。
為了說明防洪庫容,必須弄明白什么是允許最高洪水位和防洪限制水位。允許最高洪水位是汛期水庫運用的上限水位,這個水位要根據水庫下游防護對象的防洪標準和其他有關的防洪措施以及水庫大壩的工程質量等情況來確定,水庫在汛期的洪水位不得超過允許最高洪水位,因此要預留一定的防洪庫容,以備汛期來洪水時予以調蓄。防洪庫容的下限水位叫做防洪限制水位,也就是水庫在汛前允許蓄水的上限水位。
32. 我國有哪些主管防洪的機構?
防洪是一項關系社會全局的重大問題。建國后,在治理江河、興建防洪工程的同時,我國防洪的機構設置也不斷完善,它們為我國的防洪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
目前,我國主管防洪的機構分中央、地方兩大序列: 國務院設立國家防汛總指揮部,統一指揮全國的防汛工作。國家防汛總指揮部辦公室為其辦事機構,負責管理全國防汛的日常工作;設在水利部。
省、地、縣設立防汛指揮部,負責所轄地區內的防汛組織和指揮工作。辦事機構設在其相應水行政主管部門,總指揮為當地行政領導。
各大江河流域也設有防汛指揮部,負責流域內防汛組織和指揮工作。防洪是一項全民性公益事業。除上述主管防洪機構外,其他部門均應積極配合,以保證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33. 我國歷史上發生過哪些著名洪水?
我國最早的洪水災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紀。相傳那時滔天的洪水淹沒了廣大的平原,包圍了丘陵和山崗, 人畜房屋被洪水沖沒,大水經年不退,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 災難,于是出現了大禹這樣的治水英雄。
漢朝時,洪水災害的記載就不斷出現在史書上。漢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黃河在今河南省淄陽縣西南決口,洪水遍及十六郡,造成連續23年的泛濫,災情極為嚴 重。在西漢王朝的230年中,發生水災的記載有28年;東 漢王朝的195年中,發生水災的記載有55年。類似這些損失慘重的水災,在唐宋及以后的史書上都有很多記載。大江大河的特大洪水,往往形成嚴重水災。長江,可考的特大洪水有4次,即1153年大水、 1788年大水、 1860年大水、 1870年大水。其中1870年大水是長江八百年來最大 的一次洪水,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的許多地方遭 受水淹,長江兩岸的各處石壁上都題刻了這次洪水水位的高度,其災害的嚴重性在各地方志中都有反映。
黃河干流上,清代發生過兩次特大洪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花園口附近形成數百年未遇的洪峰,洪水洶涌而下,黃河兩岸決口多達二十六處,河南、山東、安徽三省有16個州縣被洪水沖沒,其余被淹的州縣土地就更廣闊了。道光二十三年(1848年),黃河又發生了一次更大的洪水,這次洪水來勢極猛,黃河邊流傳著一首民謠唱道"道光二十三,河水漲上天"生動地描述了這次特大洪水,"這次洪·水使黃河在中牟縣決口,四十余州縣受災,根據歷史調查推算、這次洪水是黃河一千年來所未有的特大洪水。 當然,歷史上發生的洪水遠不止這些,據統計,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間,全國各地較大的洪水災害有1092次,平均每兩年有一次。我國自古就是一個水災頻繁的國家。
34. 軍事征戰與水災有什么關系?
利用水災服務于軍事戰爭,古來有之稱之為"水攻"、 "以水代兵"。如人為的筑壩塞水,然后開口淹灌,或故意開決口河堤,以水體為作戰工具。歷史上早在春秋時期就有水攻的記載,戰國時群雄割 據,水攻戰例更見增多。還出現了關于防水攻的專門論著如《墨子·備水》等。在公元前359年,楚國攻打魏國曾決黃河堤,以水淹長垣城。近代的事件如1938年蔣介石為阻日寇進攻,下令在鄭州花園口扒開黃河大堤,使豫、皖、蘇 1200多萬人民, 1000多方畝土地,遭受洪水襲擊,淹死和因餓疾病而死的共計"萬人之多。這種"以養人者害人"的作法是殘酷的。也有人為筑水工建筑物用于戰爭的,最著名水攻壩要算浮山堰了。梁天監十三年(514年),梁朝為攻擊北魏,在淮河的干流上筑浮山堰來淹灌魏壽陽城(今安徽壽縣)、當時壩長九里,下寬140丈,上寬45丈,高20丈。后淮水暴漲,堰潰決,水聲如雷,三百里外都能聽到, 沿淮十萬余人死亡。
35. 防洪的主要工程手段有哪些?
防洪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根據江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經濟狀況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現在江河防洪都是采取綜合治理,合理安排蓄、泄、滯、分的工控措施。防洪的主要工程手段是:
?。ǎ保┬拗谭溃赫魏拥馈Q刂有拗谭?,保護兩岸 地區不受洪水淹沒。整治河道如河道清障、清淤,采用人工截彎取直等,增加河段的泄洪能力。
?。ǎ玻┰谥刈勘Wo對象附近,建設江河的分洪工程(或蓄 洪、滯洪工程),配合江河堤防聯合運用,可以提高保護外象的防洪標準。
?。ǎ常┬藿ㄋ畮鞌r蓄洪水,減少水庫下游的洪水災害。水庫還有綜合效益,除防洪外,還有農田灌溉、工業和城市生活 供水以及水力發電等效益。對于大江大河,根據于支流的尬 理位置,統一規劃設計干支流水庫群聯合運用,防洪效果更加顯著 。
?。ǎ矗┎捎梅枪こ檀胧┓篮椋O立水文站點,監測洪水,加 強雨情水情的測報預報,對洪水進行合理調度,努力降低洪災損失。根據我國的實踐經驗,要取得汛期安全渡汛, 除了依靠上述的措施外,還要靠人防,特別是汛期要組織廣大軍民進行防汛搶險,在戰勝歷次洪水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36. 防洪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哪些?
人類為防御洪水災害而采取的各種手段和方法,稱為防洪措施。按對洪水的處理方法不同,可分為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防洪工程措施是指在江河、湖畔或海岸修建抗御洪水襲擊的各種工程設施。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河道渲泄能力和適當控制上游洪水來量。提高河道渲泄能力措施有整治河道(包括截彎取直、河槽拓寬等),整修堤防、利用湖泊或低洼地區蓄洪、向相鄰流域分洪和增辟人海洪道等;控制上游洪水來量采取的措施有修建水庫蓄洪和開展水土保持等。
防洪非工程措施是指在洪水發生之前,預作周密安排, 通過技術、法律、政策等手段,盡量縮小可能發生災害的措施。主要包括洪水預報、洪水警報、洪泛區的土地劃分與管理、洪水保險、洪災救濟等。 完整的防洪措施需要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相輔相成。對于一個國家或地區,兩者的合理配合,主要決定于國家政治。社會、經濟以及國家對防洪的策略而定。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非工程措施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
37. 我國四大淡水湖的防洪作用有多大?
我國四大淡水湖是指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和洪澤湖。鄱陽湖位于長江南岸、江西北部,容積260億立方米,為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納江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經調蓄后注入長江,汛期可削減五水洪峰30%以上,使洪峰滯后3天左右,減輕長江干流防洪的壓力。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長江中游荊江南岸、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容納湘、資、沅、澧四水及荊江南岸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分流;洪水時可削減洪峰20-30%左右。
太湖位于長江下游的江蘇境內,湖水位洪枯變幅一般在 1一1.5米之間,太湖平原湖泊的總蓄水量為58億立方米, 但若在汛前作了準備,則可蓄洪67億立方米,可有效地減輕太湖平原的洪澇災害。 洪澤湖容納淮河上游15.8萬平方公里面積上的來水, 向東流入黃海,向南經運河匯入長江,正常蓄水容量32一40億立方米,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攔洪蓄水湖泊。 1953年修建的三河閘可控制入運河的流量,保證運河東堤的安全。
目前我國湖泊的淤積和灘地盲目圍墾情況十分嚴重,,每年由于自然淤積損失蓄水能力達之億立方米以上,而近四十年來由于湖區人工圍墾損失蓄水量達260億立方米,大大削弱了湖泊的防洪能力,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控制;
38. 水庫調度自動化在防洪中有什么重要意義?
水庫調度自動化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利用防洪報汛的無、 線電通訊網絡、水文自動測報系統(遙測系統)、全國微波和衛星傳送等手段、采集傳輸水文實時信息。它的特點是快速、準確、大量地收集信息,線路暢通有保證。二是水文實時信息的接收、處理、儲存、檢索和應用系統。它是利用計算機向用戶提供實時雨情、水情和水庫告警信息,并能隨時、 監視水文情勢的發展,它能方便地檢索用戶需要的各種信 息。三是在計算機上使用的水文預報和水庫調度計算等自動化系統。它具有計算時間短、計算精度高,有多種預報方法等特點,可以快速計算出多種預報結果,加以比較選擇,確定水庫調度方案。
水庫調度自動化的運用,不僅關系到工程效益的發揮, 同時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茖W地合理地調度,可以解決防洪與興利的矛盾,既 保住水庫大壩安全,又對洪水起調蓄作用,削減洪峰,減小水庫下游的損失;水庫調度自動化,可以增加信息的來源及可靠性,增長有效預見期,爭取時間采取防洪措施;還能提高預報精度,正確的預報成果和多種調度方案,可作為防洪指揮部門部署防洪戰略的依據。
39. 洪水搶險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我國是一個洪水災害頻繁的國家,千百年來人類就為抵御洪水而努力,直到現在還不能完全避免洪水造成的損失。 所謂洪水主要是指河道中發生的大水,即江河由于降雨、融 冰、化雪而發生定期或不定期的漲水現象以至決口。為了確保河道行洪安全,防止防洪工程遭到洪水破壞、防止洪水泛 濫成災,在洪水到來時,采取一定的應急措施,就叫做搶險。我國在長期的抗洪斗爭中,針對工程險情,防汛搶險已 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抗洪搶險要貫徹"以防為主,防重于搶"的方針,不打無準備之仗。搶險和醫師治病一樣,要求發現險情及時,判斷險情準確:處理險情果斷,搶險措施正確,對癥下藥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否則,往往由于錯誤的搶險方法釀成更大的 事故。
當前我國各地對河道搶險主要掌握"守岸護灘,固基防沖,控制河勢,穩定全局"的原則。堤防工程在高水位條件下,受水流和風浪作用,會出現漫溢、散浸、漏洞、脫坡、 坍塌、裂縫等險情。搶護的方法主要是掌握"迎水坡阻水入堤,背水坡導水出堤,降低浸潤線,穩定堤身"。切忌在堤背后采用阻水壓滲、堵漏等方法導致險情惡化。具體措施是采用搶筑于堤防止漫溢;臨河截流。背河導滲搶護散浸;臨河堵進水口搶護漏洞;開溝導滲濾水;迎坡搶護脫坡;開挖回填搶護裂縫以及掛柳防止風浪等搶險措施,均有良好的效果。
40. 什么是洪水的避難系統?
我國是一個洪水災害頻繁的國家,千百年來人類就為抵御洪水而努力,直到現在還不能完全避免洪水造成的損失。 所謂洪水主要是指河道中發生的大水,即江河由于降雨、融 冰、化雪而發生定期或不定期的漲水現象以至決口。為了確保河道行洪安全,防止防洪工程遭到洪水破壞、防止洪水泛 濫成災,在洪水到來時,采取一定的應急措施,就叫做搶險。我國在長期的抗洪斗爭中,針對工程險情,防汛搶險已 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抗洪搶險要貫徹"以防為主,防重于搶"的方針,不打無準備之仗。搶險和醫師治病一樣,要求發現險情及時,判斷險情準確:處理險情果斷,搶險措施正確,對癥下藥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否則,往往由于錯誤的搶險方法釀成更大的 事故。
當前我國各地對河道搶險主要掌握"守岸護灘,固基防沖,控制河勢,穩定全局"的原則。堤防工程在高水位條件下,受水流和風浪作用,會出現漫溢、散浸、漏洞、脫坡、 坍塌、裂縫等險情。搶護的方法主要是掌握"迎水坡阻水入堤,背水坡導水出堤,降低浸潤線,穩定堤身"。切忌在堤背后采用阻水壓滲、堵漏等方法導致險情惡化。具體措施是采用搶筑于堤防止漫溢;臨河截流。背河導滲搶護散浸;臨河堵進水口搶護漏洞;開溝導滲濾水;迎坡搶護脫坡;開挖回填搶護裂縫以及掛柳防止風浪等搶險措施,均有良好的效果。
41. 洪水避難有哪些基本方法?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句名言可以用在洪水避難上。再大的罕見洪水、特大洪水,水面高程有一定的限度, 例如長江干流漢口站歷史上最高洪水水面的海拔高程也不超過29.73米。因此在受洪水淹沒威脅的地區,只要居住在最高洪水水面以上高程的地方。就進入了安全區,投有后顧之憂。但我國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平原、盆地,這些地區地面高程大部分在洪水位以下,就需要人為創造一個相對的安全區,可分為永久避洪和臨時避洪二類。永久避洪最可靠的辦 法當然是把房屋建在高地。在山區選擇既沒有洪水危害也沒 有塌岸、滑坡危險的安全可靠區。在平原可以就地把宅基地 墊高到最高洪水面以上。宅基地面積小的叫房臺、面積大的叫村臺,統稱安全臺;避水臺。另一種是建高層樓,一樓進 水上二樓,二樓進水上三樓。還有一種辦法是筑一道堤頂高出洪水水面的堤,保護住宅區;閉合的堤防形成保護圈的叫 做圍村堰。臨時避洪的辦法是人往高處走,臨時逃到不受洪 水威脅的高處去,切勿只是順水跑。這當然要事先設計好撤 退道路,也要事先明確哪一個地區一旦有洪水,往那里撤。 另一種辦法是設置救生船。沒有船的也可以把木家俱用繩子捆在一起組成救生排。也可以臨時上大樹避洪??傊芎榈霓k法是多種多樣的,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不管用那一種辦法避洪,都離不開通信、預報、警報系統,只有及時了解洪水情況,才能做到有計劃有準備地及時避洪。
42. 城市防洪特點,我國有哪些易受洪水威脅的城市?
我國城市防洪的特點是:
?。ǎ保┏鞘惺钦?、經濟、文化的中心,人口集中,我國工 業產值的80%左右集中在城市,上繳的稅利約占全國國民經濟收入的70-80%。城市的安危關系到國家的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因此,城市防洪是江河防洪的重點。
?。ǎ玻┏鞘械呐d建和發展大多緊靠江河湖海。城市防洪單防 城區河段自身還不能完全解除洪水威脅,還要依靠流域的全 面規劃和綜合治理。因此,城市防洪規劃要與流域防洪規劃 相結合。
?。ǎ常┏鞘蟹篮榻ㄔO涉及城市建設的諸多方面。如道路、橋 梁、排水、航運、碼頭、綠化等等。城市濱江、濱河地帶, 是城市環境優美的地方。城市防洪規劃可結合園林綠化。烘、 城市居民游覽、休息、開展文化娛樂和體育鍛煉。因此城市 防洪規劃要與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相結合,以便發揮城市防洪設施的綜合效益。
?。ǎ矗┏鞘蟹篮樵O施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其結構形式必須 根據城市的特點進行設計,但是不能縮窄河道行洪斷面。
(5)城市的防洪標準一般都高于農村,確定一個城市的防 洪標準涉及的面比較廣,主要根據城市大小和重要性,同時考慮遭受洪澇災害后政治上的影響,還要考慮在技術上的可 能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 我國易受洪水威脅的城市,主要是在七大江河中下游平原地區約有近1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這些地區的地面高程多在江河洪水位以下,主要依靠堤防保護安全。洪水威脅區涉及800多個縣(市),占全國的34%、包括北京、天津、 上海、廣州。武漢、南京、合肥、南昌、長沙、西安、濟南、鄭州、西寧、南寧、沈陽、長春、哈爾濱、成都、太 原、石家莊等直轄市和省轄市。
43. 堤防和水庫有哪些隱患?
我國在1958年前后的大躍進年代,大搞群眾運動,興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包括堤防和水庫),在取得巨大成績 的同時,由于當時的條件,勘測設計馬虎,施工質量差,給 工程留下不少隱患。主要有:1.堤防和水庫大壩的堤基、壩基、堤身、壩身滲水或漏水,如不及時處理,有可能發展為 管涌,滑坡或漏洞等險情。2.管涌和流土,管涌的通俗叫法是翻沙鼓水,或稱泡泉、地泉,一般發生在堤、壩的背水坡或堤、壩下游坡腳附近。當水流滲透坡降大于堤壩的允許滲透坡降時,即發生滲透破壞,形成管涌。土體表面一部分土壤顆粒同時被水的滲流推動,形成土體的滑動,叫做流土。 管涌和流土都可能引起堤身或壩身坍塌、決口等重大險情。 3.漏洞,汛期洪水到來,堤內或壩內水位很高,堤或壩的背水坡或坡腳附近出現流水孔洞,稱為漏洞,產生漏洞的原因 主要是堤或壩的施工質量差,土壤雜質多,碾壓不實,堤 身,壩身有引起滲漏的各種隱患造成的。4.滑坡,堤或壩的 邊坡由于設計或施工不良,管理運用不當(水位驟降)等原因引起的邊坡失穩下滑,造成的險情叫做滑坡。5.塌坑,有 的叫陷坑或叫跌窩。主要原因是堤基、堤身、壩基、壩身內有獾、狐、鼠、蟻等動物洞穴,或有人為的洞穴,如墳墓、 地窖,防空洞、樹坑等,遇大水浸泡或長期雨淋,隱患附近土體濕軟塌落而成為塌坑。
此外,還有堤、壩的坍塌、裂縫等多種隱患,這些隱患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44. 我國有多少座水庫?多少被列為病庫和險庫?
截止到1988年止,我國共建各類水庫總計8萬多座, 其中大型水庫355座,中型水庫2462座,小型水庫80120 座。為什么我國已建的水庫工程還有病庫險庫存在?這是在 我國的具體條件下形成的。過去大躍進年代,有不尊重科學的作法,修建水庫工程急于求成,不經過勘測設計就倉促開工。所謂三邊工程就是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這是當時建設水庫工程最為流行的辦法。如果把水庫大壩修建在破碎 的基巖上,在水庫建成后壩基滲漏嚴重,補強處理工作就非常困難。還有一部分水庫的水文資料沒有弄清楚,結果洪水設計偏小,達不到規范標準的要求。近期,從全國水利部門 管理的大型水庫中排隊檢查,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大型水庫列為病險水庫,其中有43座水庫列為全國的重點病險水庫,目前正在除險加固、
45. 為什么說荊江大堤和荊江分洪工程是長江中游防洪的屏障?
萬里長江,險在荊江。荊江是長江中游的一段,上起湖北枝城、下到湖南城陵礬,全長337公里,河道婉蜒,有 "九曲回腸"之稱。長江上游洪水出三峽后以高屋建領之勢過宜昌至枝城,受兩岸丘陵約束,尚不致漫溢為害。而一入兩湖平原上的荊江河段,由于宣泄不暢,加之常與清江、沮漳 河及洞庭四水的洪水遭遇,極易泛濫成災。荊江大堤始建于東晉,至今己有1600多年,歷史上潰決頻繁。僅明初至1949年的583年間,有確切記載者計91次,平均6一7年潰決一次。
荊江水位在汛期常高出荊北地面十余米,一旦大堤潰決,洪水傾泄而下,威脅范圍可達13500平方公里。而這一 地區人煙稠密,物產豐富,是全國著名糧棉生產基地之一, 又有武漢、沙市和江漢油田等重要城市和工業基地。
荊江大堤是江漢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己被列為國家確 保堤防。解放40年來多次加高加固,堤高一般比1954年最 高洪水位超高2米。堤身斷面較之解放前擴大約1/3。從 1950一1989年,己安全渡過了40個伏秋大汛。
為了確保荊江大堤安全, 1952年開始在荊江南岸興建荊江分洪工程,總面積921平方公里,有效庫容54億立方米。 1954年,長江發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剛剛建成的荊江分洪區三次開閘分洪,對避免荊江大堤潰決,保衛武漢起了決定性作用。但是目前分洪區內的人口已由解放初期的17萬增加到近50萬,這對荊江分洪區的再度啟用已造成極大困難。
46. 滯洪區的建設怎樣才能符合防洪要求?
滯洪區的建設,必須在江河流域規劃的基礎上規劃布局。目前我國江河中下游平原地區,汛期防洪季節主要靠堤防保護,但堤防工程的防洪標準一般只有10到20年一遇, 少數可以達到四五十年到百年一遇。一旦江河發生特大洪水,為了顧全大局,犧牲局部,采取有準備、有計劃的分、 蓄、滯洪措施,確保重點城鎮;工礦或農業生產的安全,把洪災減少到最低限度,是必要的。于是在靠近被保護的堤段,選擇滯洪容積大、淹沒損失小、建設費用少的低洼地帶做為滯洪區,在防洪工程中叫做分(蓄、滯)洪工程。分(蓄、滯)洪工程選點以后,要在適當地點經過修建引洪道和進洪閘(或分洪閘),有的地方如無滯洪蓄洪地點, 就開辟新河直接分洪入海,或分洪到別的河流,借以削減洪峰,降低洪水位,達到保證防護區安全的目的。我國的荊江分洪工程就是為了保護荊江大堤的安全而建設的。
另外,在蓄、滯洪區內,還要建設救生平臺或躲水樓。 蓄、滯洪區內的人民在必要時可以到救生平臺或躲水樓上避水。要做到措施落實可靠,同時力,強宣傳,使蓄、滯洪區內的人民,人人都知道當洪水來臨時,如何撤退及撤到什么地方去躲水。
47. 40年來黃河防洪建設成就主要有哪些?
黃河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大量泥沙堆積在河床里,在下游形成一條高出兩岸地面3至5米的地上懸河。主要依靠黃河大堤保護兩岸群眾的安全,建國后先后3次加高、加固黃河大堤,開辟了東平湖、北金堤滯洪區,修建齊河、 墾利展寬工程,共做了10億立方米的土方工程,為了減少水土流失,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萬余平方公里。上游建成龍羊峽、劉家峽大型水庫,有效地減輕上游沿河兩岸的洪水災害,對減輕下游洪水威脅起一定作用。中游建成三門峽、陸渾和正在建設的故縣等大型水庫。初步建成一個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防洪體系。依靠防洪工程和沿河廣大軍民抗洪搶險斗爭,取得了連續40年伏秋大汛不決口的偉大成就,改變了歷史上黃河三年二決口的局面,保障了黃淮海平原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和社 會安定。據初步估計40年來,黃河中游減少洪水淹沒損失約500億元。黃河減災效益在我國七大江河中居首位。
48. 長江防洪體系有那些重要組成部分?
長江防洪的重點是中下游平原地區和上游四川盆地。它的防洪體系主要由河道堤防、分蓄洪區、水庫和非工程防洪措施等組成。 在長江中下游平原區,解放后首先進行了堤防的整理改造,加固加高。并對河道進行整治,主要是下荊江河道系統 截彎取直,擴大了河道泄洪能力。到1984年,累計完成了 土石方30余億立方米、其中石方約6500萬立方米。形成了總長約30000公里的堤防體系(其中長江干堤約3600公里),目前長江中下游單靠堤防河道的安全泄量為:荊江河段枝城約6000-8000秒立米;城陵礬附近約60000秒立米;漢口約70000秒立米;湖口以下約75000秒立米,約合10-20年一遇防洪標準;興建和安排了38處分蓄洪工程, 有效容量500多億立米。當洪水超過河道安全泄量時,荊江段利用荊江分洪區,再加大力防守,可通過80000秒立米, 從而將防洪標準從1O年提高到40年一遇標準;在支流上修建了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105座和一大批中小型水庫,對于調蓄洪水,減輕水庫下游地區的洪水威脅起到了一定作用; 基本建成了水文預報、通訊系統;部分分蓄洪區進行了安全建設和制定管理辦法等非工程防洪措施。遇超過安全泄量的洪水,可爭取主動,減輕洪災。
在四川盆地主要江河上興建漿砌卵石堤防870公里,保護耕地200萬畝,人口200余萬人,城鎮110個,實際防洪能力為5一10年一遇洪水。在一些小河還修建了總長約 2300公里的小型堤防。為保護河心洲壩上居民的安全,己 建成217個救生臺,總面積7.3萬平方米,可臨時保護10萬人的生命安全。此外還加強了江河管理,對66個防洪重點城鎮河段開展了劃定"三線"警戒水位線、保證水位線和管理范圍線)的工作,作為非防洪工程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49. 什么叫洪水風險圖,如何編制?
洪災損失不僅與淹沒范圍有關,而且與洪水演進路線, 到達時間,淹沒水深及流速大小等有關。洪水風險圖就是對 可能發生的超標準洪水的上述過程特征進行預測,標示洪泛區內各處受洪水災害的危險程度。根據該圖并結合泛區內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可以做到:①合理制定洪泛區的土地利用規劃,避免在風險大的區域出現人口與資產的過度集中;② 合理制定防洪指揮方案,避免臨危出亂;③合理確定需要避 難的對象,避難的目的地及路線;④合理評價各項防洪措施 的經濟效益;⑤合理確定不同風險區域的不同防護標準;合理估計洪災損失,為防洪保險提供依據。
編制洪水風險圖方法有3種:①歷史洪水調查;②洪水演進的水力學模型試驗;③利用計算機對洪泛區洪水過程進行數值模擬。歷史洪水調查主要靠查閱文獻史料,走訪當事人與現場洪痕查訪。這顯然是必要的,但不易得到完整而定量的結論。
水力學模型可以得出較直觀的結果,但受模型率及投資,周期等條件限制,不可能大面積推廣
隨著大容量計算機的發展與普及,對泛區洪水的數值模擬及預狽嫩術取得了迅速進展,其方法是將地形高程,城鎮分布,河道、堤防、公路、鐵路、橋梁等各種阻水建筑物的位置、走向等自然地理信息與降雨洪水等水文信息輸入計算機,模擬洪水在泛區的演進及堤壩潰決等情況。目前我國科技工作者已成功地將自行開發的二維不恒定流洪水演進數值模型應用于永定河泛區、小清河泛區、遼河流域、黃河北金堤分滯洪區、沈陽市等地的洪水風險圖編制工作。這一技術正在更大范圍推廣普及。
50. 洪水災害會造成哪些損失?
一次洪水災害,往往給國民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我們常說,某次水災損失多少,這些經濟損失包括那些內容?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呢?
一般水災的經濟損失包括以下一些:
?。ǎ保┺r業損失,洪水沖毀農作物,或使農作物受淹浸,糧食大量減產甚至絕收。另外,洪水帶來的泥沙壓毀作物;堆積在田間,使土質惡化,造成連續多年減收減產。一般洪水范圍廣闊,使農業生產遭受的損失是巨大的;
?。ǎ玻┏青l居民家庭財產損失。洪水沖塌房屋,居民財產被洪水吞沒,無家可歸,個人受災,也給國家增加了負擔。
?。ǎ常┕さV企事業財產損失。由于水災使工廠。機關的財產、設備被洪水吞沒或者造成工廠停產、機關停業等損失。
?。ǎ矗┖樗疀_斷鐵路、公路、輸電線路等使運輸中斷造成設 施破壞損失。另一方面,還使運輸、電力部門停止營業,造成損失。
(5)水利設施破壞損失。洪水災害往往是由于水利設施的 破壞而引起的,如大壩潰決、堤防潰決等?! ×硗?,洪水還沖 毀渠道、橋梁、涵閘等水利工程,也造成很大的破壞。
除此以外,洪水還可造成林業及其他的一些間接經濟損失。一次洪災,不是每一種損失都產生。洪災損奉目前沒有精確的統計方法,一般是把各類損失進行估計后相加。
51. 如何評價洪水的災度?
洪水的災度指洪水對人的安全,經濟發展條件和社會進步基礎的危害程度,可從3個層次給予評價。
第一層次:洪水對國民經濟影響的大小,可用洪水損失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來衡量,我國每年的洪水損失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2%。美國這一比例在0.1%以下??梢娢覈樗诘谝粚哟紊系臑亩群芨?。 如將比例為0.1%作為可接受的洪水災度,則我國減輕洪水災害損失的任務十分艱巨。
第二層次:在所有突發性自然災害中洪水災害的大小。 由于洪水比其他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大,影響范圍廣,所以其災度較高,占各類突發性自然災害總損失的30%以上,為諸災損失之首。
第三層次:特定一場洪水或某一區域洪水的衡量指標,都部分地表示了這場洪水的災度,其中包括洪水大小,洪水歷時,淹沒范圍,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災后負效應等。
洪水的災度還與國家經濟發達程度,防洪設施,管理水平等社會經濟因素有關。
52. 地震會引起水災嗎?
地震災害是由于地殼震動或地殼斷裂運動引起的各種建筑物和設備毀壞,還可能產生火災、水災、滑坡和泥石流、 危險品(有毒物質、放射性物質、細菌等)的泄漏、海嘯等次生災害。有時一些次生災害可能比地震造成的直接災害還要大。例如1933年四川迭溪地震,地震造成的山體滑坡在蝸江中形成兩道天然水壩和四個湖泊。8月地震時死亡500 余人,而10月間由于大海子壩體在水流作用下垮壩,潰壩水頭高達20丈,茂縣、墳川、灌縣共因洪水死亡2萬多人。洪水將都江堰渠首工程摧毀。減輕地震次生水災也有很好的先例。例如1975年2月4日在遼寧省海城發生了一次 7.3級地震,但由于震前地震部門提出了較明確的臨震預報意見,當地政府及時采取了有力的應急防震措施,大大減輕了這次地震災害的損失。又例如1959年我國集中一部分有關的科技人員,對新豐江水庫地區的地震活動及地震地質工作進行了研究,作出了水庫蓄水后可能發生中強地震的估計。有關方面根據這個估計對新豐江水庫大壩按八度要求進行了抗震加固。 1962年3月19日這個地區發生了6.1級地震,大壩抗住了地震,取得了抗御地震災害的效果。
53. 降水大多和太少就是水旱災害嗎?
災害總是與人類活動聯系在一起的,在沒有人類活動的地方無論降水多少,都不會造成水旱災害。在人口密度和產 業結構與自然環境相適應的地區,可以較少出現水旱災害。 當然由于氣候的突變,也會出瑰水旱災害,但危害不會太大。而在人口密度高,產業結構與自然不相適應的地區,一旦降水大多;一般都會發生水災,降水太少,一般都會發生旱災,而且造成巨大的損失。例如我國的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區,旱災水災幾乎年年都在一部分地區發生。
降水過多和過少是發生水旱災害的必要條件,還不是充分條件。是否發生災害還決定于人類抗御自然災害能力的大 小。對于洪水,我們可以修筑水庫攔蓄,修筑堤防約束,只有洪水超過防御標準時,才會發生水災;而對于澇災和旱災,人們可以依靠機電排灌站向江河排出多余的水或向農田補充灌水,也只有當積澇和干旱超過人們抗御的能力時才會發生澇災或旱災。建國以來,在江河上修建了各種水庫8萬3千多座,大大提高了對洪水的調蓄能力,整修和新建堤防20多萬公里,以及其他工程設施,對洪水起到有力的控制作用。同時還興建了萬畝以上大中型灌區528O處,興建了機電排灌站總功率達8000萬馬力,對于抗御旱澇災害也是重要的手段。
54. 什么叫水土保持,怎樣認識水土保持的重要意義?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以利于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綜合性科學技術。目前水土保持由三大類措施組成: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結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臨時性小地形,如區田、畦田、溝壟種植等。美國、蘇聯等國還廣泛采用覆蓋耕作、兔耕法和少耕法等。此外,還有深耕、密植、間作套種、增施肥料、草田輪作等,都是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稱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大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從而減輕雨滴對地面的打擊,增加土壤入滲,減少地表徑流量,減 緩流速和削弱沖刷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作用是通過修建各類工程改變小地形,攔蓄地表徑流,增加土壤入滲, 從而達到減輕或制止水土流失,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的目的。 根據所在位置和作用,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溝道治理工程和 護岸工程3大類。各類措施特別是工程措施與林草措施之間、始終存在著互相依賴,相輔相成的關系。 水土保持工作對發展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的生產和建設,整治國土、治理江河、減少干旱和風沙災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55. 超采地下水有什么危害?
開發地下水,在我國許多地區是開源抗旱的重要措施, 特別是隨著人口膨脹與工農業發展,水資源短缺日益嚴重, 人們對地下水寄予更多的希望。然而就在各種現代化手段被 用來提取地下水時,超采地下水所導致的多種人為災害卻不期而至了。
所謂超采地下水是指地下水開采量長期超過地下水的補給量,地下水位進入非穩定性惡性下降的情況,它會引起一系列災難性后果。
?。ǎ保┯捎谶^量開采地下水,我國北京、上海、天津等許多大、中城市出現了地面沉降。如北京東郊約600平方公里的區域累計沉降量達550多毫米。這不僅導致高層建筑的傾 斜,而且加重了城市防洪、防潮、排澇的負擔。
?。ǎ玻┰谘睾5貐^超采地下水會破壞地下淡水與海水的壓力平衡,使海水內侵,造成機井報廢,人畜飲水困難,土壤鹽堿化,地下水質惡化等。
?。ǎ常┰趲r溶區開采地下水過量會造成地表塌陷,引起房屋開裂倒塌。地下管道彎裂,中斷交通與電力供應等一系列災難。
?。ǎ矗└淖冏匀痪坝^。北京地區多處歷史名泉已因地下水位嚴重下降而枯竭。新疆吐魯番地區的沙漠中有600萬畝綠洲,其中有百萬畝良田,因過量開采地下水,已使良田周圍靠地下水涵養的草場出現枯死現象,長此以往綠洲還能在沙漠中長存嗎?
另外超采地下水還可能加重地震災害。 一項本是減災的措施,運用不當竟給人類帶來如此多的災難,甚至威脅到人類基本的生存條件,人類再也不能無節制地開采地下水了。
56. 水資源開發和防洪有矛盾怎么辦?
我國歷史上洪水災害極為頻繁,根據史籍記載, 2000多年來,有史可考的較大洪水災害共計1000多次,平均每 2年一次,給國計民生造成極大損失。因此,防洪問題始終 是國家大計,在我國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 展,各項與水有關的綜合利用事業競相開發利用水資源,防洪和各項興利事業從總體上說利益是一致的,沒有防洪的安全,各項綜合利用事業也得不到保證。因此《水法》規定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當服從防洪的總體安排。
在防洪總體安排的前題下,實行防洪與興利相結合的原則,首先應當在流域綜合規劃當中體現。其次在骨干樞紐工程,特別是在大型水庫的建設和管理運用中得到體現。以防洪為主的水庫,應當綜合考慮各項興利事業的需要,把攔蓄的大量洪水轉化為可以提供利用的水,并且按照灌溉、供水、水運、水力發電、漁業等方面的需要,適時調節徑流, 以服務于水資源的綜合利用。以發電,灌溉、供水為主的水庫,也必須根據防洪的總體安排,承擔一定的防洪任務。這樣才能使水利工程取得最大的綜合效益。
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涉及到上下游、左右岸等地區之間的關系,涉及到防洪、治澇:灌溉、城市和工業供水、水運、水力發電、水產漁業、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等各方面的關系,它們之間緊密聯系,相互依存,互為影響,形成錯綜復雜的水事關系。處理這些水事關系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注重這個系統總體的合理性,也要照顧到各個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共同發展。因此,《水法》規定: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當服從防洪的總體安排,實行興利與除害相結合的原則,兼顧上下游、左右岸和地區之間的利益,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經濟效益。
57. 水質污染的類型有幾種?有什么危害?
由于人類活動改變了天然水的性質和組成,影響水的使用價值或危害人類健康,稱為水污染。有4種類型:
生理性污染,指污染物排人天然水體后引起的嗅覺、 味覺、外觀、透明度等方面的惡化。
物理性污染,指污染物進入水體后改變了水的物理特 性。如熱、放射性物質,油、泡沫等污染
化學性污染,指污染物排人水體后改變了水的化學性質。如酸堿鹽,有毒物質,農藥等造成的污染。
生物性污染,指病原微生物排人水體,直接或間接地傳染各種疾病。
水污染的危害有3個方面:
(1)對環境的危害,導致生物的減少或滅絕,造成各類環 境資源的價值降低,破壞生態平衡
?。ǎ玻ιa的危害,被污染的水由于達不到工業生產或農業灌溉的要求,而導致減產。
(3)對人的危害,人如果飲用了污染水,會引起急性和慢 性中毒、癌變、傳染病及其他一些奇異病癥,污染的水引起的感官惡化,會給人的生活造成不便,情緒受到不良影響。
58. 水法對防止水污染有何規定?
水污染危害工農業生產。危害人體健康,破壞生態平衡:破壞魚類的生存條件,使水利變為水害,加重了水資源的危機,為此在《水法》第六條中規定:"各單位應當加強水 、污染防治工作,保護和改善水質,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照 :《水法》的規定,加強對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水污染防治法》及相配套的行政法規,對水污染防治有下列主要規定:
(1)《水污染防治法》明確了環保部門是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的機關。水利部門結合自己的職責協同環保部門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環保部門的工作側重點放在對污染源的監督管理;水行政部門的工作側重點放在江河 水質保護。二者相輔相成,密切協同配合才能收到實效。
?。ǎ玻┪廴驹吹谋O督管理和控制方面,對于新建擴建改建的、工程項目,實行環境影響報告書制度。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 對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水污染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作出評 價,規定防治措施,按照規定的程序審批。建設項目在實施 · 時,必須貫徹主體工程與污染防止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 時投產的"三同時"規定。水污染防治設施未經環保部門驗收 合格,工程不能投產。
(3)對于直接或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應當按章向環保部門申報登記,接受環保部門的監督管理。 《水污染防治法》還規定了實行排污收費制度和超標排污收費制度,、作為控制水污染的經濟手段。在水污染的監督管理中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水利部門,按照自己職責,協同環保部門做好監督管理工作。
(4)在生活飲用水源地、風景名勝區水體、重要漁業水體 和其他有特殊經濟文化價值的水體的保護區內,不得新建排污口。在保護區附近新建排污口,必須保證保護區水體不受污染,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標準的應當治理,危害飲用水源的排污口,應當搬遷。在運河、渠道、水庫等水利工程內設置排污口應當經過有關水利工程管理部門的同意。
?。ǎ担┙⒑徒∪廴颈O測體系。環保部門以環境監測站為主體。水利部門以水文測驗站為主體,二者發揮各自的優勢密切配合,形成完整的水污染監測系統,為水污染防治規劃。治理、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59. 水法對防汛抗洪有哪些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38條至第43條,對防汛與 抗洪都有明確的規定。第38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領導,采取措施,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參加防汛抗洪的義務。第39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統一指揮防汛抗洪工作。在汛情緊急的情況下,防汛指揮機構有權在其管轄范圍內調用所需的物資、設備和人員,事后應當及時歸還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第40條規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流域規劃和確保重點兼顧一般的 原則,制定防御洪水方案,確定防洪標準和措施,全國主要江河的防御洪水方案,由中央防汛指揮機構制定,報國務院 批準。防御洪水方案經批準或者制定后,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必須執行。第41條規定在防洪河道和滯洪區、蓄洪區內, 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必須符合防洪的要求。第42條規定按照天然流勢或者防洪、排澇工程的設計標準或者按照批準的運行方案下泄的洪水、澇水,下游地區不得設障阻水或者縮小河道的過水能力;上游地區不得擅自增大下泄流量。第43條規定在汛情緊急的情況下,各級防汛指揮機構可以在其管轄范圍內,根據經批準的分洪、滯洪方案,采取分洪、 滯洪措施。采取分洪、滯洪措施對毗鄰地區有危害的,必須報經上一級防汛指揮機構批準,并事先通知有關地區。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分別對所管轄的滯洪區、蓄洪區內有關居民的安全、轉移、生活、生產、善后恢復、損失補償等事項,制定專門的管理辦法。
60. 為什么要禁止圍湖墾田?
在平原地區湖泊分兩種,一種是與江河相通,俗稱外湖;一種是低洼地區容納周邊高地的雨水形成的湖泊,俗稱內湖,它不與江河相通,只積蓄澇水。在自然情況下,無論外湖或內湖,春季游面就小一些,夏季湖面就大些;豐水年湖面則大,枯水年湖面則小。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一般可以有計劃的少量開發利用湖泊周邊淤積地帶。 但目前我國平原地區的湖泊,已經圍墾過度,它的調節滯蓄洪水和容納澇水作用大大減少,井因而造成洪澇災害,因此必須禁止圍墾。以洞庭湖為例:它是一個通江湖泊,1825年水面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最大容積約400億立米,隨 著人口的增加,陸續圍墾成田,到1949年湖面縮小為4350平方公里,容積減為293億立米,到目前湖面僅剩下2691平方公里,容積減為174億立米。由于湖泊對洪水調蓄能力降低,每年防汛非常緊張,有的年份還潰圍淹地。1949-1983年35年中每年平均潰圍淹地27萬畝。近年來圍墾內湖也已過多,如湖南省境內圍垸, 60年代內湖面積尚有304萬畝,為當時圍垸面積的21.4%,而現在內湖面積僅剩下100萬畝。占現有圍垸面積的6.07%,因而內澇嚴重,1949 一1983年35年平均內澇成災66萬畝??梢姛o論從防洪和 排澇來講,圍湖墾田都己過度,今后都必須嚴加禁止。
61. 什么是鹽堿災害?如何防治?
鹽堿災害是指土壤含鹽量太高(超過0.3%),而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 形成鹽堿土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氣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臨界水位);另一是地勢低洼,沒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鹽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該地 區又比較干旱,由于毛細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發后,便留下鹽分:日積月累,土壤含鹽量逐漸增加,形成鹽堿土;如是洼地,且沒有排水出路,則洼地水份蒸發后,即留下鹽份,也形成鹽堿地。 我國的鹽堿土大多分布在北方,主要有新疆、甘肅的河西走廊,青海的柴達木盆地,內蒙的河套平原。寧夏的一些低洼地區,黃淮海平原,東北平原的西部及濱海地區,總面積約1億畝。 預防鹽堿災害,主要應從控制水著手,"鹽隨水來,鹽隨水去"。要使土壤不致鹽堿化,一方面不讓地下水位高于臨界水位,另一方面是減少地下水通過毛細作用升到地面蒸發。具體措施有(1)適時適量灌溉;(2)減少渠道滲漏; (3)中耕松土,切斷毛細管孔隙。
治理鹽堿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種稻、防滲等);農業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種、輪作、間種套種等);生物改良措施(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和化學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質,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 四個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62. 歷史上水災救濟方法有哪些?
中國歷代對水災救濟方法有以下3種:
(1)預防:主要是實行重農、倉儲政策,進行水利建設, 治水除害。
?。ǎ玻┚葷壕葷椒ù笾掠匈c濟、調粟、養恤三類。賑濟又分賑濟糧食和金錢。賑濟形式又分單純救濟和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盛行于近代,一般當遭受水災后,即組織受災群 眾,參加堵口復堤、疏浚河流等工程,讓災民有所收入,不致流離失所,同時也修了工程。為恢復生產創造了條件。調 粟,分移民至豐收地區和從豐收地區調撥糧食到災區等辦法。養恤,是臨時緊急救濟辦法。歷代最常用的有施粥和補 貼建房等。
?。ǎ常┥坪螅簽暮螅瑸榛謴蜕a,多實行安輯、嗌緩、放貸和節約四項辦法。安輯是動員、組織災民回鄉生產;嗌緩是對災區減免賦稅、勞役和停止或緩征災民應交的銀、糧;放貸主要是貸給災民種子、口糧、耕牛等;節約是歷代災后為節約糧食,而禁止用米釀酒,緊縮政府開支,用節約出來的銀、糧支援災民。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對救災實行"以防為 主,防救相結合"的方針。依靠群眾,依靠集體,以生產自救為主,國家救濟為輔,同時動員全國人民在生活物質上支援災區,作好救災工作。水災救濟方法大致如下:
?。ǎ保┦紫葥尵热嗣裆?、牲畜和糧食、物資、財物,以減 輕災害損失。
?。ǎ玻┌才艦拿裆?。通過國家的扶持和救濟,解決災民自己不能克服的生活困難,保證災民有吃、有住、有穿,還要及時治療傷員和控制傳染疫病,幫助修復和重建倒塌、損壞 的房屋,安排災民生活。
?。ǎ常╅_展生產自救。在農村,主要是發動群眾良己動手, 加強田間管理,進行補種改種、增加施肥,盡量彌補和挽回 損失。根據已有條件,多方開展農副業生產,增加收入;對城鎮和工礦企業,要清理現場,修復廠房;安裝機器,爭取 盡快恢復生產。
4.減兔災區稅收。國家對災區實行減免農業稅、征購糧和延期歸還農貸等政策,國家銀行還向災區投放大量的無息貸款,幫助災區發展經濟。
63. 什么是水災和保險?
水災泛指洪水泛濫、暴雨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多對人類社會造成的災害而言。一般所指的水災,以洪澇災害為主。水災威脅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并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不良影響。防治水災雖己成為世界各國保證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公共安全保障事業,但根除是困難的,至今世界上水災仍是一種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
人類在與水災的長期斗爭中,積累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豐富經驗,而在非工程措施中,屬于災害發生,以后的善后施救與賠補工作的,就從屬于社會救災和社會。(水災)保險兩大項內。
保險,是利用社會力量分攤風險,并利用保險的自我發展和積累:開展施救與補償,從而為國家財政分擔一部分不可預料的風險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即建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由國家統一經營。在企業財產和家庭財產保險條款中規定:對洪水、海嘯、冰凌、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都屬于保險業務范圍,凡參加保險者(保險的單位和個人)按財產擁有狀況和所在地區受水威脅的危險程度建立保險合同或契約,定期交納保險費。保險費由保險公司集中起 來設立保險基金。當投保單位或個人財產遭受水災損失后,保險公司就用基金按照保險合同支付其賠償費。實行洪水保險比較早的是美國,目前不僅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在實行。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試行,自1980年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重新恢復業務以來,在1981年四川洪水, 1982年武漢水災, 1983年陜西安康洪水和1985、 1986年遼寧水災等多起較大的理賠活動中都嶄露了它的優越功能和作用。根據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特點,正在完善有關規定,逐步試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