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生畫集》緣起于一九二七年,全套六冊。是豐子愷先生歷時四十六年的作品,總共六集四百五十張圖,以關愛生命為題材,勸養(yǎng)護慈悲心為宗旨。
遵弘一法師囑,從1929年弘一法師五十歲起,每十年作一集,各為50幅、60幅、70幅、80幅、90幅和100幅與弘一法師年齡同長。文字由弘一法師(第一、二集)、葉恭綽(第三集)、朱幼蘭(第四、六集)、虞愚(第五集)書寫,前后相繼創(chuàng)作的過程長達四十六年。在佛教界、文藝界和廣大普通讀者中廣泛流傳,影響深遠。它是佛教界、文藝界諸位先賢、大師們絕世合作的結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精品。
第一集序作者馬一孚先生在序中曰:“故知生,則知畫矣,知畫則知心矣;知護心則知護生矣。吾愿讀是畫者,善護其心。”廣洽法師在第六集序言中對護生畫又作了總結:“蓋所謂護生者,即護心也,亦即維護人生之趨向和平安寧之大道,糾正其偏向于惡性之發(fā)展及暴力恣意之縱橫也。是故《護生畫集》以藝術而作提倡人道之方便,在今日時代,益覺其需要與迫切。雖曰爝火微光,然亦足以照千年之暗室,呼聲綿邈,冀可喚回人類蘇醒之覺性。”
是亦眾生,與我體同,應起悲心,憐彼昏蒙。普勸世人,放生戒殺,不食其肉,乃謂愛物。
一蟹失足,二蟹持扶,物知慈悲,人何不如?
日暖春風和,策杖游郊園,雙鴨泛清波,群魚戲碧川。為念世途險,歡樂何足言?明朝落網罟,系頸陳市廛。思彼刀砧苦,不覺悲淚潸!
雛兒依殘羽,殷殷戀慈母。母亡兒不知,尤復相環(huán)守。念此親愛情,能勿凄心否?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護兒牛舐犢,雞為守雛身不離,鱔因愛子常惴縮。
人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開他眷屬?畜生哀痛盡如人,只差有淚不能哭。
今日爾吃他,將來他吃爾,循環(huán)做主人,同是親與子。
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麟為仁獸,靈秀所鐘,不踐生草,不履生蟲。繄吾人類,應知其義,舉足下足,常須留意。既勿故殺,亦勿誤傷,長我慈心,存我天良。
干戈兵革斗未止,鳳凰麒麟安在哉?吾徒胡為縱此樂,暴殄天物圣所哀!
莫謂蟲命微,沉溺而不援,應知惻隱心,是為仁之端。
若謂青蠅污,揮扇可驅除,豈必矜殘殺,傷生而自娛。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落花辭枝,夕陽欲沉,裂帛一聲,凄入秋心。
生離嘗惻惻,臨行復回首,此去不再還,念兒兒知否?
倘使羊識字,淚珠落如雨,口雖不能言,心中暗叫苦。
吾不忍其觳觫,無罪而就死地,普勸諸仁者,同發(fā)慈悲意。
憶昔襁褓時,嘗啜老牛乳,年長食稻粱,賴爾耕作苦,念此養(yǎng)育恩,何忍相忘汝。
西方之學者,倡人道主義,不啖老牛肉,淡泊樂蔬食,卓哉此美風,可以昭百世!
挾弩隱衣袂,入林群鳥號,狗屠一鳴鞭,眾吠從之囂。
因果茍無征,視斯亦已昭,與其啖群生,寧我吞千刀!
景象太凄慘,傷心不忍睹,夫復有何言,掩卷淚如雨!
千百年來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