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是人體中唯一能夠降低血糖的物質,胰島β細胞負責分泌胰島素。 多年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身體對胰島素利用能力減弱)和胰島B細胞功能減退(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或絕對不足)是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的重要環節。其中,胰島B細胞功能減退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中心環節。 確診糖尿病,其實胰島功能在10~15年前就已經開始下降了!
一項前瞻性糖尿病研究顯示,患者在被診斷為糖尿病時,胰島β細胞功能只剩下正常的50%,其后以每年4%~5%的速度下降,以此推斷,在糖尿病診斷前10~15年,胰島β細胞已開始逐漸下降。
胰島β細胞功能減退就是高血糖的開始
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在糖耐量正常時就可見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如果不加以干預,胰島β細胞功能進一步受損,就會發展成糖尿病。
從血糖高到出現糖尿病癥狀,平均長達7年
有些情況下,血糖高不易被察覺,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在這期間,改變生活方式,均衡飲食,增加體力活動,改變不良環境因素,均有助于延緩糖尿病的發生,降低患病率。
所以,對糖尿病高危人群進行早期篩查,是減少糖尿病的最佳策略!
哪些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如果父母雙方或一方有糖尿病,其子女患病的幾率會大大高于無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2、肥胖:2型糖尿病中,大約有一半的人是超重或肥胖者。
3、年齡:研究發現,成年以后,年齡每增加10歲,糖尿病的患病率將提高68%。
4、妊娠糖尿病:有過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有生之年得糖尿病的幾率高于普通人。
糖尿病前期早干預,發生率減半
耐糖量減低階段(餐后2小時血糖在7.8-11.1mmol/L之間),是糖尿病發展的“必經之路”。
處于此階段的高危人群,就如站在分岔口上:如果放任不管,必然發展成真正的糖尿病;若從飲食、運動和藥物干預方面打“預防針”,可使糖尿病發病率降低約50%,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的發生,并延緩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
糖尿病前期可表現為糖耐量受損和空腹血糖受損:
糖耐量受損的診斷依據是:7.8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
空腹血糖受損的診斷依據是:6.1mmol/L≤空腹血糖<7.1mmol/L。
早期干預,以改變生活方式為主
目前,糖尿病前期干預以生活方式干預為主,即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減輕體重、戒煙等。
控制飲食,主要是控制熱量的攝入,降低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糖類比例和維生素含量。做到主食、蔬菜、肉類等合理搭配。
如何把握每日攝入的總熱量不超標?如何合理搭配食物?建議糖友參考平臺“糖尿病家庭調養”底部菜單“糖友圈”,點擊進入后,在底部“飲食”板塊輸入自己的身高、體重、勞動強度等信息,平臺膳食管理系統會為您定制一份飲食方案。如圖所示:(具體細節,可點擊進入每一類食物中查看)。
運動有助于降低血糖,中等量運動的降糖作用可以持續12小時左右。
研究表明,運動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及其它代謝指標,增強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脂。
運動療法適用于大多數糖尿病前期患者,最好保證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20~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慢跑、爬山、游泳、騎自行車等,應避免劇烈和對抗性的運動項目。
本文在原作者的基礎上略有修改,并根據潘孝仁教授及其團隊所做大慶研究、芬蘭研究等資料整理而成。
看了以上為大家介紹的知識,大家有何感受?回想一下自己患病之前的種種狀況,似乎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過去的就過去了,也不必懊惱、自責了,把握現在,好好控制好血糖,讓以后的生活更加精彩!友友們,加油!
責任編輯:小糖人
專業審核:糖顧問
有獎投稿:lj@jklove.cn
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歡迎點贊、分享轉發給有需要的人,讓更多的糖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