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估計我國高血壓患病人數達2.7億,已成為我國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鶎俞t療衛生機構承擔著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治療及長期隨訪管理工作,可早期識別出不適合在基層診治的高血壓患者并及時轉診?!秶一鶎痈哐獕悍乐喂芾碇改?017》的制定,可有效支持基層高血壓管理。
基層高血壓管理目標是降壓達標,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具體管理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基層高血壓管理流程圖。
診療關鍵點:
(1)血壓測量“三要點”:安靜放松,位置規范,讀數精準;
(2)診斷要點:診室血壓為主,140/90 mmHg為界,非同日三次超標確診;
(3)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鹽減重多運動,戒煙限酒心態平;
(4)治療“三原則”:達標、平穩、綜合管理;
(5)基層高血壓轉診四類人群:起病急、癥狀重、疑繼發、難控制。
要點一:高血壓診斷
一、血壓測量
1.測量方式
(1)診室血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以診室血壓作為確診高血壓的主要依據;
(2)家庭自測血壓:作為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也可用于輔助診斷;
(3)動態血壓監測: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采用,作為輔助診斷及調整藥物治療的依據。
2.測量儀器
(1)選擇經認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或符合標準的臺式水銀柱血壓計,定期校準。
(2)袖帶的大小適合患者上臂臂圍,袖帶氣囊至少覆蓋80%上臂周徑,常規袖帶長22~26 cm,寬12 cm,上臂臂圍大者應換用大規格袖帶。
3.測量方法
規范測量“三要點”:安靜放松,位置規范,讀數精準(圖2)。
(1)安靜放松
去除可能有影響的因素(測量前30分鐘內禁止吸煙、飲咖啡或茶等,排空膀胱),安靜休息至少5分鐘。測量時取坐位,雙腳平放于地面,放松且身體保持不動,不說話。
(2)位置規范
上臂袖帶中心與心臟(乳頭水平)處于同一水平線上(水銀柱血壓計也應置于心臟水平);袖帶下緣應在肘窩上2.5 cm(約兩橫指),松緊合適,可插入1~2指為宜。臺式水銀柱血壓計測量時,聽診器胸件置于肱動脈搏動最明顯處,勿綁縛于袖帶內。
(3)讀數精準
電子血壓計直接讀取記錄所顯示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數值;水銀柱血壓計,放氣過程中聽到的第1音和消失音(若不消失,則取明顯減弱的變調音)分別為收縮壓和舒張壓,眼睛平視水銀柱液面,讀取水銀柱凸面頂端對應的偶數刻度值,即以0、2、4、6、8結尾,如142/94 mmHg。避免全部粗略讀為尾數0或5的血壓值。
注意:
①首診測量雙上臂血壓,以后通常測量讀數較高的一側。若雙側測量值差異超過20 mmHg,應轉診除外繼發性高血壓。
②確診期間的血壓測量,需間隔1~2分鐘重復測量,取兩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若收縮壓或舒張壓的兩次讀數相差5 mmHg以上,應測量第3次,取讀數最接近的兩次的平均值記錄。
二、診斷標準
1.以診室血壓測量結果為主要診斷依據。
首診發現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建議在4周內復查兩次,非同日3次測量均達到上述診斷界值,即可確診;
若首診收縮壓≥ 180 mmHg和(或)舒張壓≥110 mmHg,伴有急性癥狀者建議立即轉診;無明顯癥狀者,排除其他可能的誘因,并安靜休息后復測仍達此標準,即可確診,建議立即給予藥物治療。
2.診斷不確定或懷疑“白大衣高血壓”,有條件的可結合動態血壓監測或家庭自測血壓輔助診斷。動態血壓和家庭自測血壓診斷高血壓的標準見表1;無條件的,建議轉診。
表1:診室及診室外高血壓診斷標準
3.注意鑒別伴有緊急或危重情況、懷疑繼發性高血壓等需轉診的情況。
4.特殊定義
(1)白大衣高血壓:反復出現的診室血壓升高,而診室外的動態血壓監測或家庭自測血壓正常。
(2)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和舒張壓<90 mmHg。
三、評估
目的是評估心血管病發病風險、靶器官損害及并存的臨床情況,是確定高血壓治療策略的基礎。初診時及以后每年建議評估一次。評估內容包括病史、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
1.病史
既往是否有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腎臟疾病、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病等合并癥;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及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煙、飲酒史。
2.體格檢查
血壓、心率、心律、身高、體重、腰圍,確認有無下肢水腫等。
3.輔助檢查
血常規、尿常規、生化(肌酐、尿酸、谷丙轉氨酶、血鉀、血糖、血脂)、心電圖(識別有無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如心房顫動等)。
有條件者可選做:動態血壓監測、超聲心動圖、頸動脈超聲、尿白蛋白/肌酐、胸片、眼底檢查等。
要點二:轉診
需轉診人群主要包括起病急、癥狀重、懷疑繼發性高血壓以及多種藥物無法控制的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女性高血壓患者不建議基層就診。轉診后2~4周基層醫務人員應主動隨訪,了解患者在上級醫院的診斷結果或治療效果,達標者恢復常規隨訪,預約下次隨訪時間;如未能確診或達標,仍建議在上級醫院進一步治療。
一、初診轉診
1.血壓顯著升高≥180/110 mmHg,經短期處理仍無法控制;
2.懷疑新出現心腦腎并發癥或其他嚴重臨床情況;
3.妊娠和哺乳期女性;
4.發病年齡<30歲;
5.伴蛋白尿或血尿;
6.非利尿劑引起的低血鉀;
7.陣發性血壓升高,伴頭痛、心慌、多汗;
8.雙上肢收縮壓差異>20 mmHg;
9.因診斷需要到上級醫院進一步檢查。
二、隨訪轉診
1.至少三種降壓藥物足量使用,血壓仍未達標;
2.血壓明顯波動并難以控制;
3.懷疑與降壓藥物相關且難以處理的不良反應;
4.隨訪過程中發現嚴重臨床疾患或心腦腎損害而難以處理。
三、下列嚴重情況建議急救車轉診
1.意識喪失或模糊;
2.血壓≥180/11 0mmHg伴劇烈頭痛、嘔吐,或突發言語障礙和(或)肢體癱瘓;
3.血壓顯著升高伴持續性胸背部劇烈疼痛;
4.血壓升高伴下肢水腫、呼吸困難,或不能平臥;
5.胸悶、胸痛持續至少10分鐘,伴大汗,心電圖示至少兩個導聯ST段抬高,應以最快速度轉診,考慮溶栓或行急診冠脈介入治療;
6.其他影響生命體征的嚴重情況,如意識淡漠伴血壓過低或測不出、心率過慢或過快,突發全身嚴重過敏反應等。
來源: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