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帶墨仔去體檢,中午吃完飯就出發去醫院,所以午覺就這么錯過了,體檢回來去奶奶家吃晚飯,返回家的時候已經19:00,回家的途中會經過一個小廣場,很多小朋友在那玩,墨仔跟著瘋狂地跑圈圈,不肯回家,我告訴他不可以,現在需要回家睡覺,但是爸爸卻說,你看他一點都不困,這么興奮,就讓他再玩一會兒,玩累了再回去睡覺。
作為一名嬰幼兒睡眠顧問,我當然明白此時的墨仔到底是興奮還是疲倦,但來不及給爸爸解釋了,二話不說,我抱起亂跑的墨仔回家,立刻啟動睡前流程,刷牙洗澡、看書,然后打開睡前音樂,20:03,墨仔睡著了。
爸爸悻悻地說:“我看他跑得那么歡,根本就不困啊,怎么這么快就睡著了?”
我相信,和我家爸爸一樣想法的家長一定非常多,認為興奮著的孩子根本不困,這個觀點是非常錯誤的認知,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詳細的解釋一下,為什么處在興奮中,鬧著還要玩還要玩的孩子,其實需要的是立刻睡覺。
當一個保留午睡習慣的孩子,沒有午睡,一直high到下午,毫無疑問,這個孩子肯定是疲倦的,不可能一直都是精力充沛的狀態,只不過孩子應對疲倦的表現和成人的不太一樣。
在我們成人的認知里,困倦的時候就應該有困倦的樣子,眼皮子打架,昏昏欲睡,哈欠連天,緊接著就應該倒在床上閉上眼睛睡覺,困了就睡,這很合理對不對?
但是孩子偏偏就不按套路出牌(請理解,他們的大腦和神經發育還不夠完善),當他極度疲倦的時候,會表現出異常興奮的狀態,明明這一秒看到他眼睛都沒神了,連著打了好幾個哈欠,但是幾分鐘以后,又精神抖擻,異常活躍,仿佛“困了個假覺”,此時,說他困了需要睡覺根本沒人信。
所以,我們需要充分了解一下“疲倦過頭就會重新興奮”這種現象背后的生物學原理。
疲倦會造成腎上腺激素濃度增加,也就是說我們感覺勞累的時候,體內會分泌出更多的腎上腺素,以供給我們足夠的活力,幫助我們保持清醒、敏感、興奮的狀態----------《嬰幼兒睡眠圣經》。
這就是疲倦過頭為什么孩子會重新表現出興奮的狀態,其實成人也是一樣的,這種狀態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如果我們正在工作或者開車,感到困倦的時候,為了不出意外,腎上腺素就會增加濃度,讓大腦保持清醒。
當孩子重新興奮的時候,表現得異?;钴S,可能會大喊大叫、還會瘋狂得跑來跑去、繞著圈圈跑,如果不了解這個激素分泌的過程,就很容易認為孩子是真的很興奮,一點都不困。
還有一個激素叫做皮質醇,能夠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在寶寶3-6個月大的時候,這個激素的分泌規律就逐漸形成了----------《嬰幼兒睡眠圣經》。
當孩子極度疲倦的時候,睡眠壓力越來越強,皮質醇的濃度就會增加,在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變得暴躁、容易憤怒、特別不講理、還很容易摔倒。
此時如果孩子做出胡亂扔玩具、把凳子都推翻等讓家長生氣的行為,千萬別當真,也不要試圖去跟他講道理,打一頓訓斥一頓更不可取,因為他太累了,累到控制不住自己,最正確的做法就是趕緊讓孩子安靜下來睡覺。
所以,如果已經到了平時該睡覺的時候,但孩子的表現是興奮、激動,多半是已經困過頭了,極度疲倦的假象就是極度興奮,極度興奮的孩子更難入睡,甚至不睡。
當我這么給我老公解釋完以后,他問我:“那為什么娃到了晚上最終都會睡著?沒見到哪個興奮的孩子一晚上不睡?!?/p>
確實,不論孩子怎么興奮、怎么瘋玩,在晚上的時候總會睡著,但是白天可就不一定了,疲倦過頭的孩子很有可能跳過某個小睡(小月齡嬰幼兒困過頭是大哭鬧覺直到睡著)。
這個現象牽扯到兩個概念,叫做“恒定睡眠機制”和“定時清醒機制”。
人類在生理上同時存在著兩個機制------恒定睡眠機制和定時清醒機制,兩者相互抗衡,從而最終決定我們是清醒還是瞌睡-------《嬰幼兒睡眠圣經》。
在定時清醒機制的作用下,我們白天大部分時間都是保持清醒的,用來工作、學習、玩耍等,在恒定睡眠機制的作用下,我們到了晚上就要睡覺,這也是生物鐘的規律(夜間工作者等特殊職業就另當別論了)。
因此,到了晚上,不管孩子是興奮還是不興奮,再怎么鬧騰終究會睡著,但這不代表著我們就可以撒手不管,在疲倦過頭狀態下睡著的孩子,要么睡得很晚,要么睡不安穩,這都是隱藏的睡眠隱患。
很多家人、尤其是老人都會把孩子疲倦過頭的興奮當成真的興奮,認為孩子玩的這么開心,哪像是要睡覺的樣子,所以就會導致孩子出現一些不必要的睡眠問題。
1、對于小月齡寶寶來說
1)大哭鬧覺
過度疲倦的寶寶在睡前會大哭不止、明明很困但就是哄睡不成功,而且很難安撫,直到哭得精疲力盡睡著了,或者媽媽用塞奶解決。
2)睡后大哭
極度疲倦過后的寶寶即使睡著了,但是很有可能在20分鐘到半個小時左右大哭醒過來。
3)睡不安穩
家長原本覺得寶寶足夠累了肯定睡得香,但是這招對嬰幼兒不管用,越疲倦的寶寶睡眠壓力越大,越睡不安穩,在夜里頻繁醒來。
2、對于學步期及以上的大孩子來說
1)晚睡、作息不規律
有的孩子不睡午覺,那么夜晚理所當然就應該早睡,累積了一天的睡眠壓力在接近夜晚的時候爆棚了,此時如果不早點安排孩子睡覺,孩子就會興奮起來然后拖延入睡,一直拖到晚上22點、23點才睡覺。
2)行為、情緒失常
前文說到極度疲倦下的孩子,體內的激素會失衡,對抗疲倦,然后出現暴躁、易怒等異常情況,越暴躁越不睡,越不睡越困,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就拿墨仔的這個案例來說,本來一點是他的午睡時間,他已經出現了困意,但是我們開車出門了,從家里走到地下車庫的過程,墨仔的困意就已經抵抗過去了,坐上車以后,本以為他能在車上補一覺,但是他看著周圍的各種車非常興奮,完全不愿意睡,到了醫院,抽了兩次血,哭了很久,這種情緒下困意也被趕跑了,一直扛到下午6、7點,墨仔已經表現出極度疲倦的狀態了,吃飯的時候眼神都已經發木了,但是在經過小區廣場的時候,又重新興奮了。
如果按照爸爸的思路,墨仔不困可以繼續玩,那么接下來的場景就是:我要花很長時間哄睡,讓他冷靜下來,最后入睡的時間可能推遲到21:30以后。
如果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繼續按照爸爸的思路執行,一周左右,墨仔的夜間入睡時間就會推遲到21:30以后,次日醒來的時間依舊還是7:30左右(晚睡不一定就會晚起,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早起),那么總體來看,每天晚上墨仔的睡眠時間就減少了1小時。
1、掌握好孩子的清醒時長,未雨綢繆
帶孩子的時候不可能24小時都盯著孩子,打個岔的功夫就有可能錯過孩子的疲倦信號,所以,清楚自己孩子的清醒時長最穩妥,看著時間,提前半小時放下手中的事情,觀察孩子。
不同月齡段的孩子白天清醒時長規律如下:
家長可以在此基礎上,記錄自己寶寶的睡、醒時間,得出自家寶寶準確的清醒時長,有了這個數據,就能很準確的判斷出孩子到底困不困,超過這個時長的興奮肯定是疲倦了,此時,二話不說,進入哄睡流程,別再執著于“所謂的放電”。
2、讓興奮的孩子安靜下來,快速進入睡眠流程
當我們發現已經錯過了孩子的睡覺時間,孩子重新變得興奮起來的時候,請忍住不要用興奮去回應孩子,和孩子追逐打鬧、玩各種鬧騰的游戲,玩到開心的時候再來個舉高高,孩子笑得嘎嘎嘎的,大人也高興。
看起來一片歡聲笑語的場景,其實都是在給后面的睡覺埋炸彈,而唯一的拆彈人只有媽媽,因為哄睡的工作幾乎都是媽媽來承擔的。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引導孩子安靜下來:
1)打開輕柔的睡眠音樂
如果一直都堅持睡前流程的話,就應該有播放睡眠音樂這個步驟,輕柔舒緩的睡眠音樂能讓孩子放松下來,逐漸安靜。
2)洗個熱水澡
洗澡是很好的放松方式,既能放松肢體,也能舒緩情緒,但是洗澡的時間不宜過長,5-10分鐘即可,也不要讓孩子玩起打水仗的這個游戲(此刻我家孩子就和爸爸在邊洗澡邊打水仗,墨仔笑得都快背過氣了,哎~)
3)進行安靜的活動
如果孩子滿房間呼嘯著跑來跑去,竄上跳下,如果只是單純的告訴他“別跑了,安靜安靜,坐那去別動了”幾乎是對牛彈琴,家長應該引導孩子進行安靜的活動,比如說:邀請孩子一起玩拼圖、看繪本、涂鴉、拼積木,類似這種的可以安靜坐下來的游戲。
只要家長不那么積極配合孩子的興奮,孩子就不會越來越興奮,不要對疲倦過頭的孩子聽之任之,趕緊啟動睡前流程即可。
【墨仔媽媽寄語】
很多家長對孩子睡眠的認知有很大的誤區,本文中的這個把疲倦過頭的興奮當成孩子不困的信號就是非常普遍的一個觀點,正是因為這種錯誤認識,無意中破壞了孩子的作息規律,孩子不是大人,沒有那么好的自制力,在睡覺這個事情上,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需要家長的外力推動,幫助孩子建立科學的作息時間,所以,作為監督人和執行者,我們應該掌握正確的睡眠知識,準確判斷孩子的疲倦信號。
我是堅持科學育兒的墨仔媽媽,也是一名嬰幼兒睡眠指導顧問,有關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輔食喂養等方面的問題都可與我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