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卜素以及椒類堿等,性味辛熱,具有溫中、散熱、消食等作用,有利于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和提高抗病能力,肉質脆、辣味中等,可作為腌制食用辣椒或調料食用的優良小辣椒品種;五色椒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因其外形漂亮、色澤明艷,還可作為一種優良的觀果花卉品種,是發展觀光旅游農業的首選蔬菜品種之一,也是作為一種較為新型的室內外兼可種養的盆栽植物之一,因此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和認可。蔬菜生產在傳統的栽培模式下盲目追求蔬菜外表靚麗和高產,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嚴重影響了蔬菜的食用安全和消費者的健康。辣椒無公害栽培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食品工業發展和增進人民身體健康都具有現實意義。在辣椒生產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一些病蟲害,科學地進行無公害栽培及病蟲害防治,使五色椒種植達到無公害的意義非常重大。
1 特征特性
新以色列五色椒品種來源于湖北省楚天盛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五色椒又名五彩辣椒,為辣椒的變種,屬茄科多年生半木質化作物,常作一年生栽培,其株高30~60cm,冠幅30~50cm,分枝多、莖直立,單葉互生,花白色單生于葉腋,在海南可常年開花結果,盛期在秋季及春季。果實圓形、圓心形或圓錐形,單生于葉腋枝端朝天,少有簇生;果實長2~5cm,橫徑2~4cm,單果重2~10g,產果可達250~280個/株,果實成熟由乳白、紫、黃、橙轉為紅色為成熟。結果期90天,延續采收可達150天以上。五色椒適應性與抗逆性較強,種植區域廣泛,耐旱、耐熱,在濕潤溫暖的環境下長勢較好,喜歡較肥沃的土壤,對光照要求不高,可以露地栽培、盆栽或溫室栽培。
2 栽培技術
2.1 清潔田園與選地
辣椒種植前,徹底清理田間遺留的病殘體及雜草,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病菌及害蟲基數,減輕病蟲害的傳播蔓延。菜地應該選擇遠離環境污染,與禾本科的作物實行輪作較佳,土壤肥沃并富含有機質、排水灌溉條件良好的耕地,并且相關各項指標都能夠符合無公害國家標準。以科學的方法改善生態條件,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使土壤具有團粒結構,保證辣椒的優質高產。
2.2 育苗
在海南地區10月份初就可播種,種子先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min,進行攪拌再用清水沖洗3次,然后種子用50℃的水浸泡并不斷攪拌,直到水溫降到常溫,靜置2h后再用清水沖洗2次,用濕紗布包好置于28℃環境中催芽,當有1/2的種子發芽時及時播種。采取營養土穴盤育苗,這樣育苗的質量較整齊均勻、健壯易成活,將配制好的營養土裝入穴盤,營養土也可用硅藻土加草炭等配置,澆透水后,進行播種,播后覆土1cm,再噴水澆透。育苗床要張掛防蟲網,備好遮陽網,海南島北部剛入秋還有陣雨,及時覆蓋遮雨薄膜,以防沖刷育苗盤。
2.3 苗期管理
播種后,白天保持在25~30℃,夜間保持在15~18℃。出苗后要適當放風培育壯苗。一般苗期45天。播種后7天內破土出苗,當苗床上出苗1/2時,將地膜揭掉,及時對缺水苗盤進行補水,苗出齊后統一澆水。
2.4 定植
因五色椒的根系分布較淺,根系深度25~30cm,橫向面5~20cm土層內,根系不耐旱又怕澇,在苗期需要精細化管理來養根護根。定植前先澆透水,誘導根系向縱深發展,有利于根系生長和緩苗。在淺層適量施用基肥,再開溝深施生物肥,可起到改善土壤、預防病害、促根系向縱深發展等多重作用[9]。定植前要進行土壤消毒,翻地時用敵克松+阿維菌素顆粒均勻撒施地表。種植的株距30cm、行距60cm,雙行種植,壟面寬1m、壟寬1.2m,667m2種植密度2000株。667m2施肥量按照施腐熟農家肥1000kg、酵素菌有機肥100kg、磷酸二銨45kg、腐殖酸活性鈣鎂肥50kg、硫酸鋅3kg和硼砂3kg。
3 田間管理
五色椒在15~30℃均可生長,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28℃,晝夜溫差達5~10℃較好。五色椒不能過于干旱或水澇,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濕潤即可,開始有花蕾后,結合培土,在小行間覆蓋地膜或植物枯枝秸稈類保墑和防止雜草生長。五色椒的追肥原則是前期氮肥、磷肥并重,中后期適當增加鉀肥有利于果實膨大;苗期至花蕾前期667m2追施三元復合肥10kg、尿素3kg,晴天上午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追施,花期后施肥量逐漸增加;果實半紫色后就可采摘,每次采摘后667m2隨水追施偏高鉀的三元復合肥5kg和5kg稀釋的EM或其他生物菌液肥、5kg稀釋的花生餅或油茶餅漚制液肥,葉面噴施含硼葉面肥或腐殖酸類葉面肥促花保葉;在溫度偏低或連續陰天時,增施生物肥或全水溶性肥料,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加含氨基酸葉面肥或愛多收,利于逆境下植株增強抗性。
4 病蟲害防治措施
五色椒在露天栽培過程中,各種病蟲害發生較多。當地辣椒主要的病蟲害有青枯病、潰瘍病、疫病及蚜蟲、煙青蟲和紅蜘蛛等病蟲害。掌握辣椒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規律,正確采取“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法,采取各種科學的農業栽培措施、生物和物理的防治方法,科學合理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及對天敵殺傷力小的化學農藥,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并合理地控制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以達到無公害辣椒的栽培要求。
4.1 農業防治
采用地膜覆蓋,銀灰色的反光膜覆蓋栽培的蔬菜,驅避蚜蟲的危害;膜下澆水,及時通風降濕,增施有機肥料,提高土壤有機質,加強植株自身抗病能力。水旱輪作或收獲后至整地前用水浸田是減輕辣椒青枯病的有效措施。實行間套作種植以天然控制害蟲和減少田間用藥量,及時中耕松土和清除雜草以提高植株抗性也可以減少病蟲害。
4.2 物理防治
田間交叉懸掛黃板可防止和誘殺白粉虱、蚜蟲等,有效地預防病毒病的發生,或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在田間交叉布置頻振式殺蟲燈,還可以通過臭氧發生器發生臭氧來殺滅病蟲害。也可采用性誘劑及糖醋液誘殺害蟲。
4.3 生物防治
利用病蟲害的生物天敵或有益生物制品防治辣椒病蟲害,如用赤眼蜂七星瓢蟲、草蛉等,防治菜青蟲、蚜蟲、螨類害蟲。使用寧南霉素在發病初期防治病毒病,使用農抗武夷菌素在發病初期防治灰霉病。使用農用鏈霉素或青枯靈可濕性粉劑防治細菌性病害,用農抗120抗菌素可防治枯萎病、炭疽病等多種病害。
4.4 化學防治
使用化學農藥防治辣椒病蟲害時要嚴格按照生產綠色食品的農藥使用準則,用藥嚴禁使用樂果等高毒高殘留農藥,避開采摘時間施藥,應先采摘后施藥,采收前7天嚴禁使用化學殺蟲劑,在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時要嚴格掌握用法用量、使用次數和安全間隔期,確保五色椒符合無公害辣椒質量標準。辣椒常見的病害有猝倒病、青枯病、疫病、葉斑病、炭疽病等,使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灌根預防青枯病,青枯病發病初期使用青枯立克加惡霉靈或甲霜靈·錳鋅或葉枯唑灌根,使用殺毒礬噴霧預防病毒??;辣椒疫病、潰瘍病、白粉病的發病初期可選用可普力克、克露或甲霜靈錳鋅,或百菌清、殺毒礬等藥劑交替噴霧使用以提高其防治效果。辣椒葉斑病、炭疽病發病初期可選用代森錳鋅或咪鮮胺等藥劑防治,并及時鏟除病殘體以防止流行擴散[20]。辣椒常見的蟲害有蚜蟲、紅蜘蛛、煙青蟲、白粉虱等,當害蟲數量較大時可選用廣譜性殺蟲劑高效氯氰菊酯或敵百蟲等高效低毒農藥,使用吡蟲啉可濕性粉劑主要防治蚜蟲和白粉虱,核型多角體病毒或蘇云菌桿菌主要防治煙青蟲,噠螨靈或阿維菌素主要防治紅蜘蛛。使用化學防治需要根據五色椒不同生育時期、天氣變化選擇防治的藥劑種類和使用量。
5 采收
五色椒果色剛剛或準備轉為紫色或全紫時為腌制食用的最佳采收期,果實全紅就是成熟期,適合直接做菜配料,建議在晴天進行采收較好,太熟或過早采收都不利于貯藏保鮮或腌制;若作觀賞用則可不考慮采收時期,同一植株上果實在不斷成熟過程中顯現出不同顏色而表現出較高的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