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家長來說養孩子不難,但是要教育好孩子真的不容易,寶寶年紀小理解能力差,有的家長認為不打不罵孩子就不能長記性,下次很可能還會犯錯,那么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些實用的育兒技巧吧!
1、肢體語言暗示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很多規則都是不熟悉的,有時候寶寶犯錯,媽媽叫孩子的名字并配合著搖頭的姿勢,也許他就明白這是不能做的。
2、失去某些特別待遇 你的孩子也有一些特別待遇,比如睡前可以玩五分鐘玩具,一旦他有了不好的行為,家長可以剝奪他這個特權,但要記住,一次不要剝奪太久,太多哦!
3、口頭警告or提醒 如果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吵,或是孩子主動打別的孩子,那么媽媽一定要進行口頭批評,并表示這樣的事情發生三次的后果。
4、緩和矛盾、轉移注意力 有些孩子對父母的喋喋不休都十分反感,倒不如換個方式,比如一起出門散散心,讓孩子慢慢冷靜下來后,就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
5、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孩子做錯一些事情,造成了一定的損失,父母就要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而不是上前幫忙擦屁股,這樣孩子會更注意自己的言行,學會自我約束。
兒童行為心理學,這本書籍主要講述的是孩子們的奇怪行為,比如說吐泡泡、喜歡咬人、粘著媽媽等行為,以及孩子出現的一系列愛逃課,愛撒謊等,針對這些問題,該書給了很多的建議,還給了出了一些父母也需要遵守的原則。
1、意見統一 最忌諱的就是一天一個標準,因為這樣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2、不重復數落孩子 不要因為這次的錯誤搬出所有的錯誤,這樣會讓孩子十分反感,還會有一種自己永遠無法擺脫錯誤的恐懼,反復數落還會讓你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哦!
3、不貼標簽 孩子犯錯后可以幫著分析因果,而不是給孩子下結論、貼標簽,不然很容易造成自暴自棄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