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青少年的思想意識變得更加復雜多變,職業學校德育面臨著更多更新的挑戰。江澤民同志提出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面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機遇、挑戰和現狀,職業學校應牢固樹立“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思想,提出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價值理念,高度重視和研究德育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和合格專業技能人才而不懈努力。
一、轉變德育觀念,樹立新型德育觀是整體構建職業學校德育體系的前提
(一)樹立大德育、整體性德育觀念。這種觀念要求將德育工作置于學校全面素質教育之中。大德育、整體性德育觀要求我們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在認識學校德育工作時要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上考慮問題,從而使德育工作都能著眼于德育的整體功能,形成德育合力。
(二)樹立開放型現代德育觀。當前封閉式的學校德育環境已不復存在,傳統德育觀念受到了徹底的挑戰。尤其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及其特殊性,使得我們更應確立開放型的現代德育觀,充分發揮學校德育的信息選擇、交流和文化整合功能,主動迎接開放社會的各種挑戰。
(三)樹立現代德育終身化、社會化觀念。職業學校學生畢業后將直接走向社會,將從傳統的在校青少年擴展為全民。我們的德育要為他們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德育基礎,不僅要培養他們怎樣做人,更要讓他們學會如何做人,不僅要培養他們做一個合格的學生,更要培養他們做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
(四)樹立主動發展型德育觀。教師、家長、社會有關人士考慮較多的是如何管好孩子,一味要求孩子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在復雜開放的信息社會中,我們要徹底改變防范型的德育觀,確立主動發展型的德育觀,引導學生學會主動選擇,主動發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自我教育能力和整體素質,自覺地把社會外在的道德要求轉化為內在的自我道德需要,促進他們主動地健康地全面發展。
(五)樹立雙向互動式德育觀念。過去我們過多地注重單向式的灌輸和空洞無物的說教,教師是道德的權威。信息網絡的發展為師生雙方的互動交流搭建了一個寬廣平臺。實踐證明,德育只有在一種優良的互動中才能促進學生向良好的道德方面發展,促進師生的相互理解、包容。
二、從學生素質和職業學校實際出發,整體構建職業學校德育目標和內容體系
《中學德育綱要》、《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以及《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綱要(試行)》等文件精神政策提出的德育一般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觀以及良好道德品質和綜合職業素質,使其成為“四有”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職業學校應從德育一般培養目標出發,根據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實際,分層次、有重點制定具體的德育工作目標和內容。我校德育工作目標橫向分為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五個方面,縱向按年級從低到高,層層遞進。我校確立了不同年級在五個不同教育方面的重點教育內容,同時又突出年級德育工作的重點內容(見下表)。
年級 重點 目標 要素 和內容 | 一年級 | 二年級 | 三年級 |
行為規范養成 | 健全的人格 | 就業創業 |
道德教育 | 文明禮儀、行為規范、社會公德教育 | 人際關系和人道主義教育 | 職業道德觀念教育、創業觀、擇業觀教育 |
法紀教育 | 紀律教育 | 法律知識教育 | 專業法規教育 |
心理教育 | 心理知識教育 | 健康心理培養 |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培養 |
思想教育 | 專業思想教育 | 專業學習方法 教育 | 職業準備教育 |
政治教育 | 黨的基本路線教育 | 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 我國的政治經濟制度教育 |
三、創新德育工作方法和途徑,整體構建職業學校德育工作方法和途徑體系
(一)充分發揮學科教學德育渠道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每位教師應樹立全員育人意識,強調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備課時有“兩綱兩線”,既要遵循教學大綱,又要遵循德育大綱,既要有教學線,又要有德育線。職業學校還可以開展研究性學習,以此為突破口,深化素質教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索式學習。通過課題的研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接受德育,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強調學科教學德育滲透的同時,職業學校更要注重發揮政治課教學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我校特別要求政治課教學要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政治課吸引力。為了加強政治課教學效果考核評價,學校還承擔了市級課題《中等職業學校政治課教學綜合考核評價體系》,成立了課題小組。實踐證明,改變原有的以分數為標準的第一考核評價手段,轉向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標準的綜合考核評價手段,極大促進了學生思想轉變,尤其是政治課免考的試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堅持“一個中心”,抓住“兩個支撐點”。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學習教育和訓練,如果只限于學校以內,而與社會生活脫離,這樣的教育是不會成功的。”在實施三結合育人工作中,堅持以學校為中心,發揮學校主導作用,統籌學校、家庭、社會(社區)三方面活動,抓住家庭和社會教育兩個支撐點。我校根據學校德育工作計劃,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座談會,也要求班主任對每個學生每月家訪或電訪,特殊學生必須家訪,同時實施警民共建,社區共建活動。團委還經常深入社會(社區)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并建立了學雷鋒活動基地,校外德育基地。
(三)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一個學校僅有物質形態的校園文化建設還遠遠不能達到育人的目的。精神形態的校園文化建設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給人以鮮明的學校形象。
1、適時提出一系列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學校目標和價值觀念。我校在發展中提出“高起點、高規格、高效能,以一流管理、一流師資、一流質量形成一流的職業教育”的辦學目標;對學生提出了“合格加特長”的發展目標;對教師提出了“專業教師雙師型,文化課教師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發展目標;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目標和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價值觀念;在學校發展困難之時,學校又提出“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困難”的觀念。
2、建設文明健康的文化環境。我校的校風是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學風是博學、多能、勤思、求真;教風是務實、奉獻、敬業、嚴謹;舍風是整潔、衛生、文明、守紀。樓壁的校風、教風、學風、舍風等口號象無聲的話語在鞭策和激勵著學生健康成長。還有老師帶隊、學生自己組建、自我管理的校未名文學社、舞蹈隊、廣播站。校舞蹈隊排練的《碧湖蓮》、《東方紅》、《愛我中華》等舞蹈多次參加市級重大活動調演。校合唱隊在泰州市大型歌會“改革伴我成長”活動中獲一等獎。這些組織活動,既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同時又發揮了學生特長,給了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校園廣播站、校園網、《團苑》團刊、《蘭圃》校刊、黑板報、宣傳櫥窗等載體,全方位營造文明、健康、高雅的育人氛圍。學校還應重視體育文化活動。我校成立了許多體育運動隊,如男女籃球隊、女子排球隊、田徑運動隊、乒乓球隊、足球隊,經常參加全市各項比賽活動,取得了優異成績。,學校每年都舉行“職望杯”足球賽、籃球賽、運動會、專業技能大賽、元旦文娛會演、書法繪畫比賽、校園十佳主持人和校園十佳歌手評選等活動。學校還開展了系列專題活動,包括法制教育、國防教育、時政教育、志愿者服務(學雷鋒)、革命傳統教育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陶冶了學生情操,鍛煉了學生能力,展示了我校特色和風采。
(四)發揮校園網的功能,進行網絡德育工作的探索和嘗試
江澤民同志指出:“要重視和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實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在整體構建德育體系過程中,開展網絡德育是我校德育工作重要創新舉措。
1、加強網絡軟、硬件建設,發揮網絡資源的教育作用。在網絡中心技術支持下,學校政教處發揮學校德育工作隊伍的智慧,建立了泰州德育網。網站包括學校德育動態、德育寶典、德育目標和內容、德育途徑、德育管理、德育成果共六個方面的內容。
2、建立班級網頁,為學生提供精神園地。各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設置欄目,在校園網上建立了體現班級獨特風格的網頁,有了自己的一片精神園地。為了促進班級網頁的維護和更新,學校要求班主任做到“堵、建、疏、管”四合一。
3、運用班級留言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實現師生之間平等真實的對話。由于網絡是有匿名隱蔽性特點,所以能充分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降低教師的職業權威給學生帶來的威嚴感。學生可以在網上大膽地各抒己見,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可以在網上就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也可以大膽地指出班級、學校工作的不足,提出好的建議,也可以使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內心真實思想動態,便于有針對性地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又不會傷害學生自尊。
四、整體構建職業學校德育管理和評價體系是德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建立學校德育工作三級管理體制。在體制結構上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決策層)強調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領導、協調。第二層次(執行層)主要職責是貫徹學校德育工作意見,落實德育工作要求。第三層次(操作層)主要職責是直接對學生進行德育管理。這種體制的建設保證了德育工作與學生管理工作的結合,有利于考核管理,便于形成德育合力。建設一支過硬的班主任工作隊伍是德育管理的關鍵。首先,要抓班主任理論學習和提高。如制定班主任工作例會、學習制度,每學期要求班主任撰寫一篇德育論文。其次抓科學管理。我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條例》,詳細規定了班主任聘任和解聘、工作職責、周月學期工作規范、考核、津貼、獎懲等一系列內容,使班主任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達到了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再次,為班主任創造成功機會。以人為本的思想一直貫穿在我校整個班主任隊伍建設之中。學校為此做到三個傾斜,榮譽表彰傾斜、福利待遇傾、職稱評定傾斜。最后,選拔和培訓嚴把“三關”。即選才關、理論素質關、業務素質關。
(二)加強德育工作制度建設。我校除了堅持學習、宣傳和貫徹國家、省、市有關部門制定的德育規章等制度外,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學生文明禮儀基本要求》、《十要十不要》、《十查十看》、《學生德育積分條例》、《學生宿舍公共秩序管理規定》、《宿舍衛生管理制度》、《食堂就餐制度》等。另外學校還制定了升旗講話制度、時政教育制度、德育基地活動制度、兩會兩校制度、校園巡查制度及其它獎懲制度。制定、完善、創新德育制度,為學校實施常規管理提供了依據。
(三)構建學校德育評價體系
1、開展班級德育工作考核和評價。
職業學校因各種因素影響,班級考核和評價標準難以統一。如何做到考核評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是職校班級德育工作考核和評價工作中的難點。我校制定班級工作量化考核評比細則和方案,實行量化考核。在先進班級考核評價體系中,我們側重于對德育過程和效果的評價考核,在德育過程的考核評價中,我們又加大對班級常規管理的考核評價力度。如班級紀律、衛生保潔、違紀等情況的考核。在考核評價時,要求“三落實”即考核人員落實、考核責任落實、考核手段方式落實,并體現公平、公開、公正原則,考核要做到及時記載,及時公布,及時反饋。在選擇評價方法時,做到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學期評價與日常評價相結合,客觀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相結合。
2、加強對德育工作隊伍的科學考核評價。
我校制定了學校中層干部、學科組長、班主任、教師、教輔人員量化考核細則及方案,將德育工作職責納入到以上考核方案中。通過考核評價,做到鼓勵先進,鞭策落后。學校尤其重視對班主任的考核評價,將與班主任有關的一切工作都進行量化考核。為了減小因各種因素導致班級素質差異較大的矛盾,量化考核評價方案體現了多勞多得,強調績效,拉大收入差距,并且相同類型辦學層次比較。實踐證明,對班主任進行科學的考核評價,會極大的調動班主任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3、實施學生德育積分制度。
我校依據學生學期德育積分、學生自評、班級德育工作小組評價確定學生操行成績。這種評價符合定性與定量,客觀性與主觀性的統一,有其一定的科學性。我校圍繞國家所規定的德育培養目標要求,根據有關學生規范守則,將學生的學習、生活、勞動、衛生、遵紀守法等方面表現分成減分和加分指標,每個指標根據其性質和重要程度確定增分或減分分值。每學期學生積分分為優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同時還規定德育積分60分以下(不及格)者的處理辦法。通過實施學生德育積分條例,在時間、空間上對學生行為進行全方位、全過程調控,促進了后進生的轉化,使全員育人,全員參與落到實處。總之,實施操行成績量化考核,使我校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推動了學校德育工作開展,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職業學校德育工作既艱巨又偉大,“欲成才,先成人”,是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職業學校應主動適應新形勢,與時俱進,德育創新,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實踐、總結、提高,整體構建職業學校德育體系,這樣才能真正適應21世紀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