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當?shù)貢r間5月25日,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落下帷幕,韓國導(dǎo)演奉俊昊執(zhí)導(dǎo)的《寄生蟲》獲評委全票通過,摘得金棕櫚大獎,這是韓國電影首次獲得戛納電影節(jié)最高榮譽。這不僅是第一部在戛納影展奪得最大獎的韓國電影,更是繼去年日本導(dǎo)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之后,連續(xù)第二年亞洲電影在戛納影展摘金棕櫚。
或許“奉俊昊”這個名字,對很多人來說不算熟悉,但他很多電影都在國內(nèi)引起熱議,包括《漢江怪物》、《雪國列車》以及在韓國具有現(xiàn)象級效應(yīng)的《殺人回憶》。奉俊昊領(lǐng)獎時說到:”我這個從12歲就瘋狂愛上電影、發(fā)誓要獻身于電影的小男孩,今天實現(xiàn)愿望了。”
今天,跟隨小筆一起來認識這位“鬼才導(dǎo)演”吧!
/人物素材/
2019年,是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競爭激烈的一年。前有昆汀·塔倫蒂諾《好萊塢往事》攔截,后有佩德羅·阿莫多瓦《痛苦與榮耀》追擊,中國導(dǎo)演刁亦男亦攜新片《南方車站的聚會》殺入主競賽單元。相比之下,奉俊昊的《寄生蟲》雖然口碑破表,但因其類型片的身份,算不上是奪獎熱門。而作為韓國頂級導(dǎo)演的他,曾3次入圍戛納電影節(jié),遺憾的是,3次他都與獎杯失之交臂。這是奉俊昊第四次入圍戛納電影節(jié),他終于得償所愿。
◆人物印象01·韓國的斯皮爾伯格
奉俊昊真正意義上的處女作《綁架門口狗》,是在2000年上映的。盡管影片格調(diào)不低,卻叫好不叫座。后來回憶起來,奉俊昊覺得自己有點主題先行,“用殺狗的事來表現(xiàn)過多思想是有問題的”。在吸取了處女作的教訓(xùn)之后,奉俊昊在2003年交上了自己的第二部作品——《殺人回憶》。
《殺人回憶》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一個充滿懸疑色彩的連環(huán)殺人事件。真實事件中,兇手至今逍遙法外,奉俊昊在電影中延用了這一事實,因此在不乏溫情幽默的橋段背后,包裹的內(nèi)核仍然是無助和壓抑。尤其是在影片的最后,留下了一個看似有希望、實則無希望的結(jié)尾,直接把本片推向了高潮。最終,《殺人回憶》獲得了多個獎項,被公認為韓國影史上最好的電影之一,也一舉奠定了奉俊昊在韓國電影界的大佬地位。
奉俊昊并沒有因此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反而不斷突破自己。2006年的《漢江怪物》不僅刷新了韓國票房紀錄,更讓奉俊昊在全球收獲大批粉絲,昆汀·塔倫蒂諾甚至將他與斯皮爾伯格相提并論。之后,奉俊昊又陸續(xù)展現(xiàn)出自己不同的風格:2009年獻上了飽含溫情的文藝片《母親》;2013年第一次與好萊塢合作,嘗試做出了刺激的科幻動作片《雪國列車》;2017年,又有了一部極具想象力的科幻冒險片《玉子》……這次獲獎的《寄生蟲》則是一部節(jié)奏緊湊、元素豐富的黑色懸疑片,奉俊昊將這種類型片的魅力發(fā)揮到了極致。
◆人物印象02·“電影社會學家”
在不少影評、電影研究中,奉俊昊經(jīng)常會被稱為“電影社會學家”,因為人們分析后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充滿了復(fù)雜微妙的社會暗喻。
比如,在《殺人回憶》中兇手最終也沒找到,有人認為奉俊昊這是把矛頭指向了上世紀80年代韓國落后刻板的偵查制度,真正的殺手是失范的、充滿漏洞的體制,以及當時韓國令人備感壓抑的社會氛圍;還有《雪國列車》里,男主角千辛萬苦終于來到他夢想了17年的頭等車廂,卻猛然發(fā)現(xiàn)眼前的東西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原來,尋求自身解放的英雄也不一定得到完美的結(jié)局……
觀眾對這些作品的解讀,與奉俊昊的專業(yè)背景有很大關(guān)系——1993年,24歲的他從韓國頂尖學府延世大學的社會學專業(yè)畢業(yè)。上大學的時候,正趕上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韓國社會運動風起云涌,他所在的延世大學社會學系有許多進步分子任教,學生們也紛紛走上街頭。這是屬于那個時代的記憶,奉俊昊日后的作品中很難回避。
◆人物印象03·做不了好萊塢導(dǎo)演的“控制狂”
雖然早早就成為了韓國的票房王,奉俊昊卻始終保持著一份難得的清醒,一如既往地嚴格要求自己,也這樣要求工作伙伴。也正因為如此,執(zhí)著,甚至是刁鉆,成了許多人對奉俊昊最深的印象。
“其實我沒那么刁鉆,很多時候我只是想通過鏡頭中的每個部分,感受電影劇情里的情緒和空氣而已,但旁人以為我對一個道具都會橫挑鼻子豎挑眼。”自從《漢江怪物》在美國發(fā)行后,奉俊昊不僅收獲了昆汀這位知名粉絲,還接到了自己在好萊塢的代理寄來的不少劇本。而奉俊昊與好萊塢的合作,是從《雪國列車》開始的。而走出這一步,對他來說其實也非常不容易——“我的韓國制片可以給我100%的創(chuàng)作控制權(quán),但我聽說在好萊塢這很難,(因為)制片廠很有勢力。我是一個控制狂,如果不能掌控整部電影——從劇本、選演員、拍攝到剪輯的話,我會抓狂。”
之后,奉俊昊也的確抓狂過幾次。比如《雪國列車》在北美發(fā)行時,美國的發(fā)行方韋恩斯坦公司覺得影片時間過長,希望他能刪減20分鐘,但是奉俊昊立即就表示了自己強烈的反對,后來更是多次裝作聽不懂對方的英文而拒絕回應(yīng)。面對這樣“硬剛”的控制狂導(dǎo)演,發(fā)行公司也無可奈何,最終只好妥協(xié)。“我真的希望能保護自己的想象力和電影的各種細節(jié),所以我覺得自己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好萊塢導(dǎo)演。”
/人物語錄/
1.我只想證明,可以用日常生活來拍攝電影,而不是醉心于戲劇手法和編造宏大敘事。
2.不要相信任何人,也別相信我,你要自己去找到真相。
3.作為一個電影導(dǎo)演,控制電影的速度和節(jié)奏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所知的所有電影大師都有自己獨特節(jié)奏。
4.電影賦予了我更多的自由,我可以選擇我想做的項目,我可以選擇喜歡的投資人,我對我的作品有最終剪輯權(quán)。
5.描述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戲劇作品全世界都有,我們正生活在這個隨著時間的推移,那樣的差距會越來越大的時代。
/人物導(dǎo)寫/
從《漢江怪物》到《玉子》,“鬼才導(dǎo)演”奉俊昊一直用直白但深刻的方式顛覆觀眾對“物種”的認識,《寄生蟲》里沒有生理的畸形,只有人類在等級差異下扭曲的心理演變到犯罪事實的過程。換而言之,這里面的怪物,是人。就像他在電影發(fā)布會上說的:“人生活在社會上,理應(yīng)和諧共生;然而現(xiàn)實往往否定這種自然狀態(tài),走投無路的人變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寄生蟲。這不是單一方的責任,貧窮也不是一種罪——《寄生蟲》正是討論了這樣的人和他們的生存道德。”
今年才49歲的奉俊昊,雖然屬于一鳴驚人的類型,但更是踏踏實實的實干型導(dǎo)演,他憑借著過人的才智和勤奮的工作態(tài)度使他能夠拍攝出極具吸引力、極高的表現(xiàn)力的作品,令人刮目相看。奉俊昊并不是一個高產(chǎn)的導(dǎo)演,大約3年才拍一部長片,其中光劇本就要磨掉一年。他曾抱怨說:“我恨死寫劇本了,但是沒有辦法啊。”正所謂慢工出細活,這么多年,奉俊昊其實只拍了7部長片,卻因為部部精良,一躍成為類型片大師級導(dǎo)演。
“奉俊昊的眼睛從來不是望著好萊塢,而是低頭看自己的步伐。”在前進的過程中,他總會回看自己的作品,每次回看也總覺得有遺憾之處。處女作《綁架門口狗》首映的時候,他自己覺得不滿意,走出影院平靜了半天;令觀眾印象深刻的《母親》中,有將近一半鏡頭他都想“毀了重拍”;甚至被影迷稱為“完美電影”的《殺人回憶》,他也不滿意,“劇本倒不用動,但有些鏡頭的燈光、走位、表情還可以調(diào)整”。對奉俊昊來說,自己最好的作品永遠是下一部。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在贊美聲中不迷失自我,始終保持創(chuàng)造力。就沖這一點,奉俊昊斬獲金棕櫚,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