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控煙力度增強,以及吸煙有害健康觀念的普及,以輔助戒煙、對身體傷害遠低于普通煙草等為噱頭的電子煙售賣火爆,而在網絡上,電子煙甚至成為了一種流行文化,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產品的情況也不少見。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網上售賣的國產電子煙,煙油大部分由店主、黑作坊自行勾兌,購買者根本無從分辨。
電子煙是一種模仿卷煙的電子產品,有著與香煙一樣的外觀、煙霧、味道和感覺,主要用于戒煙和替代香煙。對于急于戒煙或者難以忍受戒煙之苦的煙民而言,電子煙可謂是各種選項中的最優項。不過,電子煙是否能起到戒煙作用以及對人體的傷害程度一直存在爭議。據介紹,煙油是電子煙的核心,決定電子煙的口味、煙霧量和使用電子煙人群最終的吸煙體驗。換言之,真正意義上的電子煙不過是一個載體,而決定電子煙是否有害健康取決于電子煙油。
前不久,美國福克斯新聞曝出哈佛大學一項新研究,稱“用來戒煙的電子煙可能含有細菌和真菌毒素。”業內人士透露,賣電子煙主要盈利點在售賣電子煙使用的煙油上,“進口煙油太貴,所以一些商家就選擇自己‘調配’。”目前網上能見到的國內生產的煙油,很多都是小作坊用原料勾兌加工而成,衛生條件極差,沒有任何安全和衛生保障。2019年3月1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3?15晚會曝光了長時間吸食電子煙的青少年,同樣會產生對尼古丁的依賴。
也就是說,無論從科學角度還是從現實情況來看,電子煙對人體的傷害都不容小覷。尤其對于好奇心和模仿力強的青少年來說,形似真煙的外形、標識不明的包裝、擁有多種不同口味,再加上商家的鼓吹、網上玩電子煙噴霧視頻的誘惑,這些所謂的“電子煙文化”在青少年中甚至成了一種流行趨勢。其中一些人表示“其實對抽煙沒興趣,只是喜歡玩煙霧、玩花樣兒。”對于這些從網上買來的勾兌電子煙油,是否健康與合規,青少年購買者根本無從分辨。
“電子煙文化”的侵蝕,不可避免地會誘導青少年“先模仿、后實踐”,最終加入到真正的煙民大軍之中。對此,首先需要家庭、學校及社會加強教育引導,讓廣大青少年充分認識吸煙包括吸食電子煙的嚴重危害,自覺遠離煙草、抵制吸煙,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及時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同時要求家長、老師要盡可能地不在孩子面前吸煙,避免“榜樣”的錯誤誘導。
從根本上來說,更需要有關部門對網售電子煙及無良商家進行規范和查處。2006年我國簽署加入的由世界衛生組織批準發布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明確規定“禁止生產和銷售對未成年人具有吸引力的煙草制品形狀的糖果、點心、玩具或任何其他實物”。所以,不管電子煙的成癮性、危害性如何,有關部門都應當將其納入監管,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都須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并對不良商家嚴加處罰。電商平臺也需加強對上架電子煙產品名稱的審核把關,采取有效措施屏蔽關聯關鍵詞,不向未成年人展示電子煙產品,使未成年人遠離電子煙的侵蝕。(付 彪)